早熟抗虫棉品种赣棉02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2-11-23王涛杨绍群刘新稳邓艳凤杨秀余进祥沈家兴肖水平
王涛,杨绍群,刘新稳,邓艳凤,杨秀,余进祥,沈家兴,肖水平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鄱阳湖综合试验站,江西 九江 332105)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赣棉02 是由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常规品种。 其母本为赣109 系,是由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自主选育的早熟高产优质品系;父本是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适于黄河流域棉区晚春播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优质品种邯258[1]。
2007 年配制杂交组合,2008—2014 年多次加代,经杂种圃、选种圃、株行圃和株系圃筛选获得目标品系。 该品系在所级品种比较、多点生态适应性试验中,表现为早熟、较优质、丰产稳产,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定名为赣棉02。2016 年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16)第032 号],有效种植区域为长江流域棉区。2018 年参加江西省棉花区域试验(区试)的预备试验,综合性状表现优异,推荐进入区试,并在2019—2020 年连续2 年参加江西省棉花品种区试,2020 年同时参加江西省棉花生产试验。2021 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棉20210001。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赣棉02 属于转基因常规棉品种, 生育期99.9 d。 植株塔形,株型较紧凑,株高104.5 cm,出苗好,子叶绿色、中等大小,真叶较大、叶色较深,茎秆较粗、茸毛多,花药乳白色,铃卵圆形(参见封三彩版)。 单株结铃数13.3, 铃重4.8 g, 霜前花率98.4%,衣分41.1%,籽指10.4 g。
2.2 产量性状
2019—2020 年参加江西省棉花品种区试,其中2019 年赣棉02 皮棉产量为1 543.5 kg·hm-2,比对照中棉所50[2]增产16.84%,6 个试点产量均高于对照;2020 年皮棉产量为1 158.0 kg·hm-2,比对照中棉所50 增产15.2%,6 个试点相比对照全部增产。 2 年平均皮棉产量为1 351.5 kg·hm-2,比对照中棉所50 增产16.04%。 2020 年生产试验中,赣棉02 籽棉产量为2 472.0 kg·hm-2, 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5.80%;皮棉产量为1 008.0 kg·hm-2,比对照中棉所50 增产7.38%。
2.3 纤维品质性状
2019—2020 年区试中取样, 经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 校准),2 年结果平均:赣棉02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3 mm,长度整齐度指数84.6%,断裂比强度31.6 cN·tex-1,断裂伸长率5.7%,马克隆值5.3,反射率79.5%,黄色深度8.4,纺纱均匀性指数140.5。
2.4 抗病虫性
2019—2020 年区试中, 经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植保研究室进行枯萎病、 黄萎病抗性鉴定,2 年结果平均: 赣棉02 枯萎病病情指数为17.5, 耐枯萎病;黄萎病病情指数为17.1,抗黄萎病。
2019—2020 年区试单位取样并委托华中农业大学进行转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检测, 结果显示赣棉02 为转基因品种。 2015年赣棉02 参加由原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转基因抗虫棉安全评价检测,检出Bt基因;赣棉02的苗期叶片、蕾期叶片、蕾期小蕾、铃期叶片和铃期小铃中外源Bt蛋白的含量分别为621.29、494.88、184.16、356.79、325.27 ng·g-1, 分别比抗虫棉阳性对照品种高121.57%(差异极显著)、171.02%(差异极显著)、45.01%(差异显著)、109.61%(差异极显著)、227.26%(差异极显著);对第2 代、第3 代、第4 代棉铃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6.15%、76.73%、68.83%, 分别比阳性对照品种高0.61%、23.34%、3.02%,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经评定抗性级别为抗棉铃虫。
3 适宜种植区域
适于江西省棉花产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
冬闲棉田,在谷雨后地温稳定超过15 ℃,连续晴天3 d 以上, 表层5 cm 土壤持水量在50%~60%时进行播种;小麦(油菜)茬棉田,根据前茬作物小麦或油菜的收获期确定播种期,常年适宜播种期为5 月10 日-6 月5 日。 播种时可以采用板地打穴精量直播[3-5],或者用人工动力手推便捷滚轮式播种器播种。 冬闲棉田,播种行距为76 cm,穴距为28 cm,每穴播种3~4 粒,免间苗定苗,每666.7 m2留棉苗4 000~5 000 株。 麦(油)茬棉田,若是5 月20 日前收获小麦或油菜, 其播种行距为76 cm,穴距为24 cm, 每穴播种3~4 粒, 免间苗定苗,每666.7 m2留棉苗5 000~6 000 株; 若是在5 月20日-6 月5 日收获小麦或油菜,其播种行距为76 cm,穴距为16 cm,每穴播种3~4 粒,免间苗定苗,每666.7 m2留棉苗7 000~8 000 株。
4.2 合理施肥
以“降低施氮量,稳施磷钾量,补施微肥量”、“瘦田多施、肥田酌情少施”为原则,不施用底肥,追肥每666.7 m2用氮、磷、钾质量分数均为16%的复合肥50 kg、尿素35 kg、氯化钾15 kg,于棉苗现蕾期一次性施入,方式是在畦面2 行棉苗中央开沟条施或雨后撒施[4-5]。
4.3 病虫草害防治
于6 月中下旬至7 月上旬,每666.7 m2用20%(质量分数,下同)啶虫脒10 g 加2%阿维菌素15 mL,兑水15 kg,重点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分别于7 月中下旬、8 月中下旬, 每666.7 m2用5%氟啶脲15 mL 加20%啶虫脒10 g 和2%阿维菌素15 mL,兑水15 kg,重点防治鳞翅目和刺吸式口器害虫。于9 月上旬,每666.7 m2用5%氟啶脲15 mL,兑水15 kg,巩固防治鳞翅目和刺吸式口器害虫1 次[4-5]。
另外,要做好直播棉田草害的防治。 建议在播种前10~20 d 进行1 次化学除草,抢晴天每666.7 m2用33%草甘膦120 mL 兑水15 kg 对准杂草定向喷雾; 播种后出苗前进行芽前除草, 每666.7 m2用33%二甲戊灵100 mL 加20%草铵膦100 mL,兑水15 kg,使用背包式喷雾器沿播种行定向均匀喷雾。视虫情、草情可适当增减用药量。
4.4 适时化学调控
视棉花长势适当进行化学调控,遵循“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建议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药剂。 并适时进行打顶,打顶时间一般在7 月下旬到8 月初,单株保留果枝12~15 个[3]。
当棉田自然吐絮率达60%、日平均气温保持在20 ℃以上 (长江流域棉区一般于10 月上旬至中旬)时,选择晴天喷施脱叶催熟剂。 推荐每666.7 m2使用80%噻苯隆20 g 加40%乙烯利120 mL,兑水15 kg,使用无人机或其他喷雾机械进行全株喷雾,以促进棉花幼铃、花、蕾、叶脱落,棉铃集中成熟吐絮,集中采摘[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