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平原旱地棉花栽培技术
2022-11-23付艳丽邵晶晶许向阳李鹏程
付艳丽,邵晶晶,许向阳,李鹏程*
(1.安阳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安阳 455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 安阳 455000;3.菏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菏泽 274000)
海河平原位于黄淮海平原北部,棉花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该地的冀中南、鲁西北及豫北地区。 该区域年降水量为500~600 mm, 其中7-8 月降水量占50%~60%,基本能够满足棉花花铃期对水分的需求,但是春季、夏初干旱持续时间长,且棉田土壤较贫瘠,棉花产量水平较低。 因此,以籽棉产量3 750 kg·hm-2以上、霜前花率80%以上为目标,从培肥土壤、保水造墒、品种选择、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保苗、化学调控、水肥管理、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适合该地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1 培肥土壤
棉田基肥以优质农家肥配合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施用,一般在耕地前施优质农家肥30 000~45 000 kg·hm-2或腐熟饼肥750 kg·hm-2[1]。基施氮肥占总施氮量的40%左右, 施用尿素150~195 kg·hm-2;磷钾肥可全部基施,施用过磷酸钙750~1 005 kg·hm-2或磷酸二铵195~255 kg·hm-2,硫酸钾150~210 kg·hm-2,其中的钾肥也可分基施和蕾期施用, 各施硫酸钾75~105 kg·hm-2;对于多年不施硼肥和锌肥的棉田, 可施用硼砂7.5~15.0 kg·hm-2,硫酸锌15~30 kg·hm-2。
2 保水造墒
提倡采用铧式犁进行秋耕或冬耕,耕作深度为25~30 cm,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减少或消灭土壤中的越冬害虫和土传病原菌, 减轻来年的病虫为害。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冬灌,灌水量为1 500 m3·hm-2。秋、冬耕后的棉田,在早春温度升高、土壤解冻时,可耙地保墒。若遇冬、春干旱,应在棉花播种前半月左右补充灌溉水,春季灌水量为1 050 m3·hm-2,渗透深度为80~100 cm,增加土壤水分。 未进行秋耕或冬耕的棉田应在播种前进行春耕,耕后及时整地保墒。 整地时,喷施33%(质量分数,下同)的二甲戊灵乳油2 250~2 500 mL·hm-2, 兑水600 kg·hm-2,喷药后立即耙地,使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合,以增强除草效果,减轻药害。 整地应达到“平、碎、深、松、细”的标准,以便于播种。
3 品种选择
选用生育期125 d 左右的中早熟棉花品种,要求株型紧凑、丰产性好、结铃性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优,吐絮集中、成熟度一致。 播种时尽量选用包衣健籽,每公顷备种量:条播45 kg 左右,穴播30 kg 左右。
4 适期播种
一般在4 月20 日左右播种, 此时气温和地温较稳定,播种后可实现壮苗早发。为提高出苗率,可采用地膜覆盖,以达到增温保墒抑盐效果。 一般4月29 日-5 月5 日出苗,6 月5-10 日现蕾,7 月5-10 日开花,8 月25 日-9 月5 日吐絮。
5 合理密植保苗
一般行距为100 cm,株距为50 cm 左右,可根据实际播种行距调整株距, 将种植密度控制在6.75万株·hm-2。如果出苗不齐,应及时用温水浸种催芽,然后在断垄处补种;也可在棉苗长出1 片真叶后用移苗器带土移栽补苗,以确保种植密度。
及时放苗定苗。 地膜覆盖棉田,棉苗子叶由黄变绿、顶住农膜时,应抢晴天放苗,防止膜内温度过高烧苗,放苗后用湿土封严膜孔。 棉苗出齐后即可开始间苗,每穴留1~2 株,防止缺苗;棉苗长出2片真叶时及时定苗,争取在长出3 片真叶时全部定完,每穴留1 株,以促使棉苗快速健壮生长。
6 化学调控(化控)
蕾期: 长势较好的棉田可施用缩节胺进行化控,用量为7.5 g·hm-2,兑水225~300 kg·hm-2;长势较弱的棉田,可不进行此次化控。 初花期用缩节胺30~45 g·hm-2,兑水450 kg·hm-2;盛花期用缩节胺45~60 g·hm-2,兑水675 kg·hm-2,以防止棉株生长过旺,减少蕾铃脱落。
7 水肥管理
棉花蕾期以营养生长为主, 但要防止过旺生长,如果受旱不仅营养生长受阻,还会造成棉蕾脱落,因此应根据天气和苗情适当灌水。 土壤墒情较好、棉花长势较强的棉田可不灌水或少灌水;土壤墒情较差,棉花长势较弱、红茎比超过2/3、叶色暗绿的棉田,要及时灌水,一般灌水量不超过300 m3·hm-2。 盛蕾期至盛花期是防止棉花早衰的关键时期,一般灌水量为600~750 m3·hm-2,可结合灌水进行追肥。 棉花刚进入吐絮期时,大部分棉铃还处于充实阶段,部分幼铃处于体积膨大期,是棉铃成熟、增重、提升纤维品质的关键时期,若遇旱会影响成铃质量,甚至会造成早衰。因此,该时期可少量灌水,以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衰老;但灌水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晚,否则易造成棉花贪青晚熟,一般灌水量不超过150 m3·hm-2。
分2 次施用钾肥的棉田, 蕾期补施钾肥时,可在棉行一侧开沟侧施或在棉株旁打洞穴施,施用硫酸钾75~105 kg·hm-2。如果蕾期棉花长势较好,而且基肥供应充足,蕾期可不追施氮肥;如果棉花长势较弱,蕾期可追施尿素75 kg·hm-2左右。 基肥没有施用硼肥和锌肥的棉田,蕾期可喷施0.2%(质量分数,下同)的硼砂和0.1%~0.2%的硫酸锌水溶液,用水量为450~600 kg·hm-2[2]。
花铃期是棉花氮肥需求量最大的时期,此时追施氮肥占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60%左右,开沟施用尿素225~300 kg·hm-2;长势较弱的棉田,可于棉花盛花期(7 月底至8 月初)再追施尿素75~90 kg·hm-2。 基肥未施硼肥和锌肥的棉田,在棉花初花期至盛花期喷施0.2%的硼砂和0.1%~0.2%的硫酸锌水溶液1~2 次,用水量分别为600~750 kg·hm-2和750~900 kg·hm-2。
有早衰迹象的棉田可在花铃后期叶面喷施0.5%~1.0%的尿素和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 次,喷施次数视棉花长势而定。
8 虫害防治
棉花苗期发生的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虫、红蜘蛛和棉蓟马,可通过喷施化学药剂防治,结合定苗一起进行,边治虫,边定苗;拔除的弱苗,要及时带出田外,避免病虫传播。棉花蕾期重点防治蚜虫、盲蝽、玉米螟和红蜘蛛等害虫,可视发生情况进行点片防治。棉花花铃期重点防治伏蚜、蓟马、红蜘蛛和棉铃虫。
9 其他措施
中耕除草: 苗期进行中耕可以起到破板结、提地温、调水分、灭杂草、除病虫的作用,可促进棉苗壮苗早发;蕾期中耕可促进根系深扎,促进棉花生长;初花前中耕培土便于雨季排水,促进棉花根系下扎,防止后期倒伏。
去叶枝、打顶、去边心:当棉花第一果枝长出后,及时去除位于果枝下部的叶枝,并保留主茎真叶。打顶应掌握“时到不等枝,枝到看长势”的原则,一般在7 月15 日开始打顶, 不晚于7 月20 日;播期较晚的棉花,为保证有效现蕾,打顶时间也不能晚于7 月25 日。 8 月上旬可人工去边心,减少9 月初的无效花蕾。
及时揭膜:对于地膜覆盖棉花,可在6 月下旬雨季来临之前及时揭膜,此时日均气温较高,已不再需要地膜的增温保墒作用。
及时采摘:吐絮期若遇阴雨天气,棉田易出现烂铃现象,影响产量,应抢晴天及时采摘已吐絮棉铃,以减少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