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于内,搞好高中语文群文阅读

2022-11-23李希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素养

◎李希艳

群文阅读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对多个文本进行阅读的活动,透过这一过程,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助力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发展。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习惯于以单篇的形式进行教学,很少为学生创建群文阅读的学习活动,以至于学生无法基于多文本的阅读,把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对此,语文教师应当主动地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提高对群文阅读活动的重视,并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以便学生在筛选、总结中,有效发展自身的阅读素养[1]。

一、设定明确目标,引领阅读活动

教育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当着指南的作用,教师往往根据教学目标中的基本要求,进行教育活动的设计,以期在落实目标中,提高教学的质量。在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也应当意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价值,主动地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群文阅读的特点等,为学生设定精细化的教学目标,以便整个群文阅读活动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此外,教学目标也可以成为检验教育效果的标准,教师能够基于教育目标,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以便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从而真正地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品质。

例如,在以“穿透夜色的诗情”为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教师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认识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并且对杜甫的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对杜甫的诗词进行反复诵读,促使学生透过阅读的过程,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感受诗歌中的情感,体会诗人在孤寂、漂泊中对人生志向的追求;

过程和方法:透过群文阅读的方式,使学生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逐步掌握与诗人进行情感沟通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透过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建立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关联,增强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效果,并从诗人身上学习高洁的志向。

随后,教师以此为导向,设定多种诗歌赏析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多个古诗中,深入杜甫的内心,真正地站在杜甫的角度,理解古诗中的内涵。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组织学生参与群文阅读活动前,教师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再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让整个活动变得更有方向,使教师在逐步落实目标中,提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效。

二、围绕兴趣展开,注入阅读动力

学生都有做事“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一直维持在同一件事情上,而兴趣是学生的精神支柱,当学生对所学事情感兴趣时,会延长学习的时间,主动地将目光放在学习活动中。在指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时,教师也可以看到,当阅读素材有趣时,学生也会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主动地提取文本中的信息,而当阅读素材的内容相对枯燥、乏味时,学生也很难集中自身的注意力,自主将目光聚焦在课堂上。所以,为了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教师也应当意识到兴趣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价值,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新鲜、有趣的读物,创建趣味性的阅读氛围[2]。

比如,在学生参与群文阅读前,教师先与学生进行对话,了解学生的阅读喜好等,如有的学生喜欢阅读科幻类的文章,而有的学生则喜欢阅读故事类的文章,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散文类的文章等。随后,教师围绕学生喜欢阅读的文章类型,为学生准备一些经典的文章,如针对科幻类,教师为学生准备《三体》《黑暗森林》等图书;针对故事类,教师为学生准备《记念刘和珍君》《包身工》等文章;而针对散文类,教师准备《故都的秋》《我与地坛》等文章。在正式开展课堂施教活动时,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文本呈现给学生,并向学生介绍这些文本的基本内容,以便学生基于自己的了解,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本。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阅读活动,有效增强群文阅读的质量。

显而易见,兴趣在学生的群文阅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前,询问学生的兴趣爱好,再围绕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文章,能够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多个文本进行阅读,增强阅读的积极性。

三、挖掘教材内容,引入阅读文本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依据,在教材上有着丰富的阅读素材,能够满足学生群文阅读的需求,帮助学生把握阅读的技巧和阅读的规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许多教师没有对文章进行严格审核的情况,以至于学生阅读的多个文本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最终导致群文阅读活动的意义荡然无存。所以,在群文阅读的活动前,教师应当先对教材上的文本进行深度分析,找出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性,以便围绕相关性的文本确定群文阅读的主题,做好文本的分类,促使学生在阅读这些文本中提升阅读的能力[3]。

以《祝福》《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等文章为例,教师就可以找出这些文章中的共同点,为学生创建群文阅读的活动。透过分析,教师能够明显看到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是“作者相同”,都是由“鲁迅”先生所做。对此,教师为学生创建“品味鲁迅笔下文章,感悟笔伐口诛”的群文阅读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先组织学生快速阅读这几篇文章,使学生在简单的阅读中,初步体会鲁迅先生的创作风格和情感。紧接着,学生对每篇文章进行细致的分析,理解《祝福》这篇文章中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记念刘和珍君》中对中国青年的赞赏,《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中对时政的抨击等,从而在总结共同之处中深入体会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以及鲁迅先生对时局的关心。

显然,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把握教材上安排的内容,主动地从教材出发,找出不同文章中的相同点,再为学生设定恰当的群文阅读主题,能够真正地让学生透过群文阅读的方式,积攒阅读的经验,把握阅读的技巧,从而提升阅读的素养。

四、打破课堂局限,拓展阅读视野

要想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单纯依靠教材是不够的。在群文阅读中强调“多文本”,而教材上的篇目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突破教材的限制,积极地将课外读物与课内读物进行整合,以便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但是,在组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教师也要意识到,课外读物应当与课内读物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使学生透过课外阅读的方式,可以增强对课内文章的理解,也可以透过课内阅读的方式积累阅读的技巧,更快地理解课外读物的基本内涵。这样,学生在打开阅读视野的同时,也可以实现阅读素养的有效发展[4]。

比如,在学习《窦娥冤》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打破常规,为学生引入课外读物,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中,增强学生的理解,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窦娥冤》这篇文章中主要讲述了“东海孝妇”的故事,但是,单凭本篇文章,很难让学生深入体会元杂剧的特点和艺术特色,对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引入《倩女离魂》《汉宫秋》等多个文章,在突破教材中,引导学生进行多文本的分析。在学生阅读了这些文章后,能够体会到这些文章中所反映出的主题,以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特点,从而透过这些文章,对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等有更深的体会,意识到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等。

教师从教材上的内容出发,为学生引入多个文本,能够有效打破教学中的局限性,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促使学生在丰富视野的同时,陶冶自身的情操,深入体会文学作品中凝结的人类智慧和艺术精华等,从而基于对作品的认真解读,提高阅读的能力。

五、提出有效问题,明确阅读方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对于求知欲旺盛的高中生而言,问题能够轻易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所以,教师常常将提问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用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在群文阅读活动中,当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个文本后,学生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展开阅读活动,经常是按照顺序完成了阅读,却无法从多个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对此,教师就可以发挥问题的价值,围绕群文阅读的内容,为学生设定有效的问题,以便学生沿着问题的方向,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思考,从而真正地贯彻“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

在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等文章展开群文阅读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将问题贯穿在课堂的始终,为学生明确阅读分析的方向。在学生刚开始进行阅读时,教师先为学生设计“这些文章中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呢?”等问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快速地阅读,从而在回答问题中,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总结。紧接着,教师为学生提出“这些文章中分别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语言进行细细品味,使学生有效把握作者在记叙、描写等方面的写作方法。之后,教师再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呢?”“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等问题,以便学生围绕文本进行深度思考,在总结答案中理解文字之下的深厚内涵。

问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引导性的作用,教师将问题贯穿在课堂的始终,能够让学生基于问题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次地解读,以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反馈出自己的阅读理解效果。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可以让教师及时地查看学生的阅读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补足。

六、展开小组交流,培养阅读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身独特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背景,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学生也会基于自身不同的素养,对文本内容形成不同的看法,如果教师只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势必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学生展开群文阅读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小组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自己的阅读感受,促使学生在进行思维的碰撞中,拓宽赏析文章的角度,增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也要意识到,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较大的差异,对此,教师应当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合理地安排每个小组的成员,避免组与组之间出现较大的差距。

在学生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庖丁解牛》等文章时,教师先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文言文解读能力等进行分析,指出哪些学生的阅读素养较强、文言文解读能力较强等,以便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了解。随后,教师按照互补的原则,合理地安排每个小组的成员,使得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具有较大的差异。紧接着,每个学生对这几篇文章进行自主阅读,以便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有的学生从《烛之武退秦师》中体会到烛之武对时局的明晰和过人的辩才,有的学生从《庖丁解牛》中看到了把握事物客观规律的重要性等。之后,学生再在组内进行交流,以便在交换意见中,增强对这些文章内涵的理解。

透过上述案例可见,教师为学生创建合作交流的小组,能够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使学生主动地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他人,并与他人进行意见的交换,以便在做好思维的碰撞中,获取更多的文本解读视角,真正地提高群文阅读的效果。

七、巧借现代科技,自主展开阅读

教师指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自觉对多个文本进行赏读,有意识地把握群文之间的关联,提升阅读素养。但是,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较低,积累的课外读物也较少,在基于某一主题展开群文阅读的活动时,学生往往难以精准找到相关文本。而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检索变得更加精准、便捷,学生可以透过关键词的检索,查找相关信息。所以,在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的活动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明确关键信息,并基于此进行网络检索,从而让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获得多个阅读文本。

在以“母亲”为关键词指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活动时,教师便可以请学生写出多个关联词,进行多文本的自主查找。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出“一提到母亲,你能想到哪些关键词呢?”的问题,让学生基于“母亲”二字引发联想,想出一些关键词,如有的学生说“和蔼”,有的学生说“善良”等。随后,教师请学生基于这些关键词进行文本的自主查找,如有的学生用“母亲、回忆”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章的检索,筛选出沈从文的《我的母亲》、贾平凹的《写给母亲》等文章。这样,在阅读这些文章后,学生也可以学习这些文学大豪描写母亲的手法,积累更多的写作技巧。

基于上述案例能够发现,现代教育资源的出现,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网络中查找关键词,从而迅速地找到多个相关文本,以便高效地开展群文阅读的活动,对特定主题下的文本进行深度理解。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发挥学科特色,继续增强对群文阅读活动的重视,主动地为学生创建有效的群文阅读方式,以便学生透过群文阅读的形式,把握阅读的规律,真正地实现阅读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