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意蕴与研究路向

2022-11-23

关键词:红色育人学校

杜 向 辉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成县 74250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征程中创造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独特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教育传承,提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扎实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2];“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3]。

学校教育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个体完成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基于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成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主阵地、主渠道。然而受学段划分、学校类别等因素的制约,各级各类学校并未形成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影响了红色文化教育效能,不利于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因此,阐明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讨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路向,对新时代学校推进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内涵与研究进展

1.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

“一体化”作为学术词语是一个舶来品,很早就在国际社会中被广泛使用,如区域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等。自20世纪80年代,这一术语开始进入我国学术视野,并迅速运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学界关于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在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中,有“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这说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始思考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问题,学界也开始了相应的理论研究。

关于一体化教育概念的界定,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学者认为一体化教育主要是指小学(幼儿园)、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纵向衔接,从而形成持续的教育合力;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一体化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横向协同,使教育在各个领域中发挥作用,从而形成整体的育人格局;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一体化教育主要是在教育理念上,使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评价等要素协同育人,从而形成系统的教育教学状态。

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所谓一体化,是指多个相对独立的行为主体,围绕着共同的目标,在一定的规则体系下,“逐步在同一体系下化为彼此包容、有机融合、相互配合的共同体的过程”[4]。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是指大中小学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育人要求,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和实现路径,以实现不同学段育人的顺序性、连贯性、衔接性,使学段育人目标与立德树人总目标同向同行,形成大中小学协同育人的教育过程。

2.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研究现状

首先是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研究。高德毅指出,目前学校德育存在目标与内容脱节、简单重复、与学生身心发展不匹配等问题,认为实施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是落实国家教育战略的导向性需求、建设德育课程一体化的科学性需求、形成全员合力育德的系统性需求。[5]李建提出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必须从人性生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四个维度出发,才能形成中国特色的一体化德育模式。[6]黄成华分析了传统德育的不足,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为依托,建设我国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7]

其次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研究。2016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8]。针对这一要求,学界积极探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逻辑[9]、依据与路径[10]、建设策略[11]等,并围绕大中小学思政理论课课程内容一体化[12]、教师队伍一体化[13]、管理机制一体化[14]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

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的研究视角,除了集中在德育一体化、思政理论课一体化之外,亦有学者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等问题。在区域分布上,北京、上海等地不光在理论研究上居于优势地位,在实践探索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关于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问题,研究成果仍然不多。在理论研究上,只有庄瑜阐述了上海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价值,并探讨了实现路径[15];在实践探索上,只有江西省教育厅出台了《红色文化教育大中小幼一体化课程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为江西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实践依据。

二、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意蕴

红色在中国具有浓厚的政治象征意义。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建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独特文化形态,包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功能。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1.有利于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红色文化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并为之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历史进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时刻,谱写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征程。红色文化集党史、国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个人品德教育和励志教育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性、价值性和规范性成分,具有历史印证、价值引领、行为塑造、社会整合等重要功能。

由于目前学校教育体系受学段划分制约,并且缺乏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体制机制,因而在学校红色文化教育中存在教育目标不清、教育内容重复、教育方式随意、教学语言空洞等问题,使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下降,甚至出现反感倾向,严重影响和制约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的实现、育人功能的发挥。实施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整体规划红色文化教育实施,建立红色文化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明确红色文化教育目标和内容,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和功能。

2.有利于统筹衔接学校育人举措,提高育人实效

目前中国学校类型多样,有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段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学段的学校办学定位不同,育人目标和教育教学内容也各不相同,但是归根结底,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教育,还包括思想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号召下,各级各类学校又掀起了红色文化教育高潮。然而目前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缺乏统一的指导规范和运行机制,只能凭借各级各类学校自行安排,致使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出现随意化、碎片化、空壳化现象,难以让学生入脑入心,影响了红色文化的育人实效。实施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规律,按照螺旋式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整体规划,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一体化设定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统筹衔接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教材,有利于规范各级各类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提升大中小学红色文化育人实效。

3.有利于涵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环境中创造的,本质上是革命的、进取的文化。一处处革命遗迹遗址、一座座烈士陵园、一个个革命纪念馆、一段段革命故事,都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寄托着革命先辈百折不挠、一心为民、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承载着无数志士仁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奉献、勇往直前的优良传统,至今依然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承载于红色文化中的鲜活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为大中小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宝贵精神财富。实施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使各学段的学生深入了解曾经艰苦与匮乏、奴役与欺凌的历史,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珍惜当下优越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刻苦学习,健康成长成才;使大中小学学生都能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学习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高度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心为民的价值立场、永无止境的奋斗精神、高尚的个人品德和优良的行为作风,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个人的健康、全面发展。

三、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实施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实施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16]教育要为国育人、为党育才。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体现。而红色文化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救亡图存、浴血奋战的历史,以宏伟的历史画卷、生动的革命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崇高的革命精神印证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来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依据。有效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能够使学生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从而提升学生的制度认同和政治认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四个自信”,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实施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是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学校的立身之本和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塑造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行为能力的系统过程。立德既包括在微观层面培养学生勤劳勇敢、正直善良、厚德仁爱的个人品德,也包括中观层面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更要在宏观层面塑造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政治品德和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为中心的大德。树人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行为能力,更在于培养可担民族复兴大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目前学校教育依然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分数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有效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把红色文化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阶段,将革命精神融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有利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将理论学习、个人成长与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是有效传承红色基因的现实需求。红色基因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生生不息的遗传密码。正如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所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17]红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18],“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19]。学校教育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是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最重要环节,因而成为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要借助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使红色文化获得有信仰、有知识的传播者,优越的传播环境,科学系统的传播方式,数量庞大、优质的传承群体。通过学校红色文化教育传播,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增强红色基因的生命力,为全社会传承红色基因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有效推进。

2.实施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可能性

一是党管教育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大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0]政治属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和政治保证,从根本上保证了大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党管教育的原则和党的教育方针,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坚持教育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功能,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与中国教育的根本原则、基本方针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党管教育的政治优势,为大中小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政治保障,使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具有现实可能性。

二是教育管理的制度保障。从宏观层面来看,教育制度是指国家组织体系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管理规则。由于教育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因此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体系中,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也经常出台行业指导意见和政策性文件,指导和规范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如2014年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育人目标,实现依次递进、有序过渡。2017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规定了中小学德育的总体目标和学段德育目标,提出要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要求,统筹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以上这些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机制,为实施好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

三是教师立德树人的职业自觉。职业自觉是指某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价值、使命的心理认同和态度倾向,是内心对职业要求的认可与遵从。教师被誉为文明的传承者,灵魂的塑造者,知识、思想、真理的传播者。教师承担着神圣的使命,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具有立德树人的职业自觉。凡是有利于育人的素材和举措,都可以被教师主动地加以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宝贵的教育教学价值,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教师往往会自觉地以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人物事迹和优良作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塑造学生,这对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进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关于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8]。如何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要求,开展好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这既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学术界要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和学术担当,从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本真要义、实现形式、保障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积极探索,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好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1.厘清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本真要义

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本真要义研究,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耦合作用研究,既要突出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自觉和使命,又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教学功能和育人价值,使红色文化在“大思政”视域下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举措形成耦合效应,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要明晰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本真要义。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不是同质化,更不是机械化推行,而是一种教育思路和理念,即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学校如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形成连续的、持久的育人合力。再次,重视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播过程中的问题研究,既要研究个别学校内部红色文化教育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更要研究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红色文化教育衔接的必要性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学校改进红色文化教育、实现一体化育人目标提供依据。最后,总结部分地区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教育方案,为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借鉴。

2.探讨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实现形式

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既要与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人格成长规律相匹配,又要依据思想政治工作和传承红色基因的总体目标,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手段阶段化、层次化,以实现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的纵向衔接与横向协同。

首先,要遵循一体化的教育理念,科学设计不同学段红色文化的教育目标。按照小学阶段重在启蒙红色文化情感、初中阶段重在培养红色文化行为、高中阶段重在培养红色文化思想、大学阶段重在强化使命担当的总体布局,依据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的学段设置,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设计红色文化育人目标。尤其是不同阶段的衔接处,如何实现无缝对接,既尽可能地减少重叠,又不至于出现大的跳跃甚至空白,将是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实施的先决性课题。

其次,要合理确定教学内容,遴选教学素材。学界应继续深化红色文化研究,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廓清红色文化的内容结构,形成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素材;构建不同学段红色文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建立分层的红色文化教材体系,编写红色文化核心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拓展读本。这将为红色文化教学提供前提和依据,是实施大中小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关键环节。

再次,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创新教学载体。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设计形式丰富、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案例式、情景式、参与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合理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体验,重在滋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开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实现图片、影视、音乐、微视频、动漫载体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在跨越时空的情景交互,视觉、听觉刺激的直观动感中实现思想和精神升华”[21]。

最后,探讨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横向协同的优化路径。重点探讨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的融合,研究红色文化育人与科研、管理、资助、校园文化的协同,以促使生成“大思政”背景下学校立德树人合力,提高学校育人实效。

3.研究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体制机制

有效推进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最根本的保障在于建立和完善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机制。体制机制具有规范、保障功能,能够确保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有序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求推进。后续研究既要总结、借鉴现有教育体制机制的成熟经验,又要遵循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特点,构建、完善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机制。

首先,探索建立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的组织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党领导一切的政治优势和党管教育的制度优势,成立由党中央宣传部门、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教学工作,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指导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同时,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实施指导意见》,设立全国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指导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各类课程的设置,组织编写红色文化教材和辅导读本等,为实施好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

其次,探索完善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运行机制。由于红色文化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色彩,因此,要实现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必须在尊重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的前提下,使红色文化教育有机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运行模式。一方面,学者们要深化对红色文化内容结构、育人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厘清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发挥的作用原理及运行方式,找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各级各类学校要在现有教育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实现方式,既要形成独立的红色文化教育教学体系,又要使红色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课堂教学和实践体系,以实现红色文化与学校教育全面融合、顺畅运行。

再次,探索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保障机制。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师资力量,组建一支政治责任强、教学水平高、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红色文化师资队伍;建立稳定的学习培训机制,逐步提升学校红色文化教育者的能力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创建研讨交流平台,建立沟通交流机制,打破学段壁垒,定期开展不同学段红色文化教研人员集中研讨、集体备课,研讨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红色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方法,优化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教学路径;尊重教师以红色文化育人的职业自觉,鼓励教师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研究,并在课题申报、经费支持、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激发教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最后,探索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绩效考核与质量评估机制。红色文化教育归根结底是情感和价值教育,难以用量化标准考核育人质量与效果。因此要探索科学合理、综合全面的考核机制,兼顾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合理分配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的权重;要遵循学段教育特点,衔接不同学段红色文化教育目标、内容与考核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成长,从学生主体视角出发,测评红色文化的育人实效,构建红色文化育人质量评估的长效机制。

五、结语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续发展历史使命。由于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青少年的红色记忆不断模糊,开拓进取意识不断淡漠。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发展时期的今天,在大中小学开展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弘扬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既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呼唤,又是学校立德树人的现实需要。因此,学界应加强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既要从普遍意义上探讨大中小学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方案,又要从各省市红色资源和教育实际出发,构建符合区域特点、现实可行的一体化红色文化教育路径。唯有如此,才能为新时代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遵循。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追忆红色浪漫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