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计风险控制 提升审计服务质量
2022-11-23郑琼新疆方夏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文/郑琼(新疆方夏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对审计需求逐渐增加,其中以民间审计最为热门,相比于西方国家而言,国内审计水平有待提升,并存在机制不完善、风险过大等问题。目前,经济市场频发虚报假账情况,这为审计工作开展增加了难度,接下来应积极面对挑战。实际上,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抵御系数较低,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体系,若不然则会面临破产风险,所以,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完善控制审计风险系统。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客观讲,审计工作过程中,是带入其风险的最佳时期,与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息息相关。所谓固有风险为接受检查的企业存在账面造假等情况,所引发的事故便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是被检查企业对重大事故无法解决,其应对能力不足,则为控制风险。简单讲,以上两项内容存在于被审计企业中,与审计报告不相关,与审计人员也不相关。最后为检查风险,指的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合作企业的错误,如:账面报假。总的来说,跟随审计程序开展工作,可最大程度降低检查风险,控制事态发展[1]。
二、审计风险的特征
关于审计风险,本文总结了以下五点特征:(1)客观性。审计工作中,通常采用抽样方式收集信息,选取标准数量内容,随后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只是样品与整体有一定差距,无法避免数据误差,只能尽可能人为减少,这点还需审计人员格外上心;(2)普遍性。据工作经验分析,审计过程中或多或少带有风险,即普遍存在性,如果想减少影响,需要通过控制手段加以管理,并严格监督工作流程;(3)潜在性。审计工作过程中,其人员操作存在风险,但因为未及时显现,所以具有潜在性特征,在某个地方潜伏着,且不需要负责风险;(4)偶然性。可以这样解释,审计风险并非审计人员主观意识造成,而是由于客观因素引起的,所以同样具备偶然性特征;(5)可控性。若审计人员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可通过控制手段加以阻止,能够有效防止事态恶化,即可控性特征[2]。
三、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一)审计计划阶段主要风险因素
在审计计划阶段,可分为以下三点风险:(1)制订审计计划。在具体工作前,审计人员的执行方案内容模糊,并未对审计计划合理完善,拖到审计工作完成后才弥补不足,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遗漏细节信息,使得内容片面化。实际上,审计工作开始时,需要科学性计划引导后期工作,否则将流于形式、缺乏依据,或者将重任交付给有经验、有能力、有资历的其他审计人员进行,否则既缺乏规范性,也增加了审计风险;(2)测试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状况。风险控制是结合内部控制测试审计进行的,需要审计人员认真对待不利因素,能够为后期实施阶段提供依据。目前,个别企业依然存在内部控制问题,相关条例、体系不完善,使得人员无据可依,其工作流于形式。值得关注的是,若被审企业规模较小,且管理力度低下,则不利于审计工作开展,并提升风险概率;(3)重大报错发生概率。审计计划阶段,需要重视重大报错案件,对其可能性审查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查看重大报错对客户的影响程度,会不会增加相关风险,其二,发现重大报错后,需要立刻分析其严重程度;其三,重大报错位于何种等级。或者说,如果不对相关内容给予重视,进行一定识别和预判,将会影响后期工作,更不能凭借工作经验解决问题,主要避免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现象[3]。
(二)实施阶段主要风险因素
对于实施阶段的主要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点:(1)审计证据充分适当性。审计实施阶段,便是会计事务所对风险控制的关键阶段,此时,需要保证收集资料的质量和有效性,这是推进工作良性化的重要依据,也是准确性和精准性的前提。工作人员在收集过程中,主要依靠监盘、检查、分析等方式,对一些内容分析整理。再者,进行企业账目检查时,最常应用抽样式,其方式简单、高效,被行业广泛应用。实际工作中,通常有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员带领审计人员前往现场实地审计,或者被审计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距离较近报送审计,方便日常事务沟通,该模式下,具有以下优势:沟通便利、节约成本,缺点为:数据不够充分,容易引起风险事故;(2)审计实施过程的独立性。对于审计工作而言,独立性相当重要,能够推动现场工作效率,保证数据精准性,所以需要给予人员独立环境及空间。具体工作中,已经实现了大部分独立,唯独在函证收集环节有些不足,因为管理者想要快速完成工作,且降低成本与时间投入,所以独立性较差。若是较小企业,审计工作开展将更加快速,往往只用一周时间便可解决,在函证环节,直接由企业上交数据信息,潜在风险为:可能存在造假现象,那么在独立性方面同样带有问题,审计工作便平白增加了风险因素[4]。
(三)审计报告阶段主要风险因素
最后为审计报告阶段风险因素,总结以下几点内容:(1)审计报告和工作底稿的复核。在相关审计流程中,审查和复查为最后阶段工作,要求复核人员认真、负责,对审计工作底稿复核,保证审计程序适当审计证据充分,具有可靠性特点,这样能够大大提升数据精准性。再者,底稿的复核是风险控制的关键阶段,可以推进审计工作顺利结束。通常情况下,审计报告和底稿要接受三级复核制度,对工作内容有效落实,减少财力、人力资源投入,实际上,上述内容并未实现,甚至还会消减流程,以至于具体制度存在于表面[5]。
工作过程中,事务所复核人员,只注重文字、语句、格式的检查,并未对底稿质量和可靠性入手,从而致使二级复核流于形式,不能对风险因素有效控制,而且该现象较为普遍。据实际观察,审计证据环节多半由实习生负责,因该群体经验不足,常常发生证据遗漏、不合理情况,从而阻碍后期工作开展。再加上事务所对三级复核不够重视,人员行为约束力度不足,导致工作表面化,加大了风险因素[6]。
(2)审计报告的独立性。审计报告独立性相当重要,事务所与企业之间存在合作关系,被审计企业的结论报告,极大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这样一来其独立性缺失,进而增加了风险概率。为了推动两者良好合作,需要事务所根据实际情况收取审计费用,出具审计报告。
四、控制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计划阶段
若想控制审计风险,应先从计划阶段着手,分为以下几点:(1)完善风险评价机制。实际上,与会计师事务所达成合作的企业,通常为长期合作,所以连续审计情况较常见,此时,要求审计人员做好承接审计与质量控制的分配。接下来,为了更好帮助企业进步,可以在风险评估方面入手,做好全面化检查。
新合作的企业,应该做好基础调查,如:信誉、经营、行业、财务等内容,从而有效完成审计制度评价;如果是老客户,直接精简上述内容,对先后审计工作流程检查,分析产生的差距,为此调整风险控制体系。事务所应将客户评价作为重点,认真对待各项事宜,邀请专家、教授坐镇,仔细倾听他们意见与看法,了解审计业务承接的可行性,并逐渐完善管理制度,推动后期监督工作进行[7]。
(2)规范审计收费制度。客观讲,会计师事务所的薪资收益较低,需要不断节省审计费用,在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然而,低收费代表着资源的压缩,会造成以下影响:其一,薪资代表着审计人员工作热情,一味压缩成本只能降低工作积极性,以及素质下降、责任感低下;其二,时间遭到压缩后,首先影响审计证据充分,导致样品难以代替整体,其质量低下;其三,为了推动工作进展,一些流程直接简化,使得审计证据不足。接下来,要认真对待上述问题,做好收费标准规划,既保证合理性又精准缩减成本,为此刺激工作积极性;作为监管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对收费标准合理调整,促进市场良性竞争。
(3)加强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其人员素质高低,决定着工作质量水平,若人员素质不佳,将会影响后期工作,引发各种风险因素。接下来,会计师事务所要做好招聘、培训两环节工作,首先,招聘中按照规定流程择优,并安排资历较高的在职人员带领新人,实现一对一辅导;其次是培训,可以寻找第三方机构开展讲座,对审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理论教育,以及配合量化考核,约束审计人员行为,得到更好进步。同时,培训讲座的开展,可以拓宽审计人员视野,更好掌握风险相关内容。
(4)构建合格的项目团队。当事务所接到任务后,应第一时间安排专业团队参加,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做好责任分化。首先,项目经理完成计划编制、风险评价等工作,评定风险等级;其次,项目经理发挥职能,给项目组人员分配任务,保证审计结果可靠性;最后,审计人员各司其职,根据执业标准及流程开展活动,尽力提升效率,做好指导、监督、复核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交流,并上报给上级管理人员。
另外,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存在人手不够问题,此时,可以招聘高校实习生,由在职人员带领新人接触工作,并托付一些基础工作,让其慢慢上手操作,如:抽查凭证、盘点、核查数据、记录资料等,能够有效解决人力资源问题[8]。
(5)明确审计人员职责。会计师事务所若想要脱颖而出,应明白一个道理,即“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内部管理工作,提升审计质量。确定专业团队后,要明晰责任、职能、义务,推动项目细化,界定不同流程与要求,为后期工作奠定基础。如:组员结合工作,应该以制度为标准,推动内部审计任务,并确保信息精准性;项目经理做好监督,把握各个流程进度,对其结果审查给予重视。
(二)实施阶段
审计工作是个复杂的过程,被审计单位要根据相关流程配合审计工作,不能脱离计划本身,以及审计人员结合项目困难程度划分任务,旨在将责任落实到个体。执行过程中,项目经理以计划为依据,细致监督审计流程,对进程全面掌握,做好基本统筹;对审计中存在问题及时与项目组人员沟通及总结,并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再将信息传达给项目组人员。另外,审计过程中保持信息交流通畅,保证问题能够第一时间解决。
(1)确保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在工作期间,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企业密切交流,获取内部风险问题,可以更好编制计划方案,完善体系不足,尽可能提升风险控制水平。再者,与事务所达成长期合作的企业,基本审计时间较短,为了弥补时间问题,可以适当增加现场时长,以此保证证据的充分性。
(2)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实际上,审计证据通常由实习生、助理、新职员完成,借助抽凭软件完善,或者凭证信息较多,可以采用excel开展活动。另外,工作途中要做好相关对比,如:财务与非财务,这样可获取精准数据,查看评价是否正常,若有异常,需要及时找出问题,与对方做好交涉。
(三)审计报告阶段
进入审计报告阶段,应关注以下几点:(1)完善审计底稿质量。客观讲,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内容都在底稿中有所呈现,项目组人员将其作为报告呈交,可以说底稿质量对风险控制有着直接关系,此时,需要审计人员做好以下工作:其一,对底稿真实性和完整性做复核,保证质量;其二,严格要求格式流程;其三,明确底稿之间的关系,如果存在佐证内容,需要提前做好标记;其四,再次复核底稿内容,保证其完成性。
(2)保障三级复核制度执行力。审计工作中,要严格按照三级复核流程执行任务,确定责任划分。简单讲,复核人员复核时要与项目经理充分沟通,对工作底稿再次复核,确认有不完善的,交由审计组人员,结合实际问题对底稿完善,能够有效提升风险控制力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经济发展,审计工作愈发重要,本文对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划分为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可以发现每阶段问题不一,需要事务所针对性解决。为此,后期又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如:收费制度、人员管理、构建团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