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研究论点摘编
2022-11-23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执行制约因素及其破解路径——基于政策执行综合模型的分析
段淑芬、杨红娟、王一涛在《高教探索》2022年第2期撰文指出,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执行陷入困局,普遍呈现“观望式”执行现象。文章选取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政策执行综合模型”,结合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实际,对模型进行修正,从政策问题的可办性、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政策以外的变数三个维度12个因素构造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执行综合模型。基于模型分析,除有效的理论与技术、政策的因果论以外,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性、明确的政策指令等10个因素均制约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的执行,从而提出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完善分类管理配套政策、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等破解路径,以推动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
“应然”抑或“实然”:我国民办教育政策研究的主题分析与理性反思
徐巧云、楼世洲在《教育与职业》2022年第3期撰文指出,近20年民办教育政策研究的“应然”部分包括基本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实然”部分包括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教育管理研究、教师研究、办学体制与机制研究。在此基础上,未来民办教育政策研究要反思“应然”问题,进一步廓清民办教育政策的基本框架;找准“实然”问题,探寻解决现实问题和突破困境的实践路径与举措;推进“应然”与“实然”的归一,努力构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民办教育治理体系。
我国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动因、瓶颈及对策
阙明坤、王云儿在《现代教育管理》2022年第2期撰文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洼地”现象的紧迫需要。当前,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面临外部制度供给存在缺陷、办学经费捉襟见肘、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失序、社会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瓶颈。对此,需要科学谋划、多管齐下:实施“高水平民办高校”工程,助推高质量发展;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形成高水平治理能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高水平筹资机制;优化民办教育外部环境,建立高水平政策保障体系。
独立学院加快转设的困境及路径
任强在《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2期撰文指出,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两次修订、教育部新一轮强力推动独立学院转设、构建更加公平健康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独立学院转设进程明显加快,迈入全面转型的新阶段。各地独立学院开展了积极的转型探索,其中“浙江模式”独立学院的“县域迁建”成为应对转设的有益尝试。独立学院转设面临认知困境、转型困境、达标困境、产权困境和发展困境五大挑战,需要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协调职能,充分调动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坚持分类指导和有序推进转设,多渠道化解产权分割难题,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