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课程过程化考核改革的探索
2022-11-23曾庆璇王娟芬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南京210088
曾庆璇,王娟芬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1 建筑构造课程传统考核模式的分析
建筑构造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主要阐述建筑物的构造组成、构造原理、构造方法,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强,与建筑、结构、设备、材料、施工等方面的知识密切相关。学生在建筑构造课程中掌握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他在整个专业学习中的学习效果。考核作为一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其模式的合理性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我校建筑学专业在本科二年级开设了建筑构造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程的传统考核模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①考核组成单一。传统的课程考核中,考核模式以终结性考核为主,即课程的综合成绩由小比例的平时成绩和大比例的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考核包含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考核,建筑构造课程一般是大班上课,学生人数较多,教师考核出勤次数有限,课后作业一般为统一的题目,存在一定的抄袭现象,导致考核结果不够客观。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中很大的比例,一般为60%及以上,往往决定了课程的最终成绩,学生为了获得分数,在短时间内突击、强记,却忽略了平时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平时学习散漫、不积极,没有充分、深刻地理解课程的知识。
②考核形式呆板。课后作业及期末考试均以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其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使考核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③实践性知识内容考核缺乏。建筑构造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传统课程考核中的实践性考核较少,学生缺少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机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虽然学习了课程内容,但遇到实际问题还是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解决。
④考核反馈机制淡漠。传统课程考核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使课程在进程中错失改进的机会。全面考核学生整体学习状况的期末考试设置在课程最后一个阶段,考试结束课程也结束了。大部分学生在考试结束后不再关心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不足,尽管教师会为学生提供额外的讲解和答疑机会,但反馈效果并不好。对于教师而言,同样也失去了在课程进程中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的机会。
2 过程化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
鉴于建筑构造课程传统考核中的问题,我们引入了过程化考核的方法。过程化考核是按照课程的分阶段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一种过程。根据课程的特点,我们提出对建筑构造课程过程化考核的思路。
①通过过程化考核,督促平时的学习。过程化考核模式是将课程的考核由原先的期末一次性考试,转变为在课程各阶段的多次、有针对性的考核。这样的考核模式可以有效杜绝学生在期末为了通过考试进行突击复习,而不注重平时学习的不良学习风气。学生在课程的各个阶段均需认真学习,并通过各阶段的过程化考核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有效养成注重平时的学习习惯。
②通过多样的过程化考核方式,全面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我们根据建筑构造课程各阶段学习内容的特点,设计适合的过程化考核方案,使其能覆盖该阶段课程的全部知识点,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增加实践性的考核。针对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将一部分过程化考核内容设置为实践性的考核任务,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过程化考核的最大优点是引入形成性评价,即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次的过程化考核,即时、动态地对学生实施评价。通过这些形成性评价的反馈,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改进学习方法,找到努力的方向;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资源推送与辅导,同时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3 过程化考核实施的具体途径
在多次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一条过程化考核实施的具体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使用过程化的考核模式,合理设置各项考核内容的比例。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各项过程化考核成绩综合算出,其中平时成绩占10%,考查学生的出勤状况及课堂表现;小测验成绩占20%,由多次课堂小测验成绩综合得出,考查学生对前次课程中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阶段性的考核成绩占40%,由各学习阶段的课后考核成绩综合得出,考查学生各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期末考核成绩占30%,为课程结束前最后一次的综合性考核,考查学生对全部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过程化考核模式应在第一次课上就公布给学生,让学生对整个课程的考核模式有所了解,并在后续的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
②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根据建筑构造课程的特点,我们在过程化考核中使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并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性考核任务,使考核内容能够全面覆盖课程知识点,并通过考核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独立性和实践能力。这些考核方式主要有课堂小测验、课外调研、构造建模、课外测绘、构造设计等。
课堂小测验是针对课程理论部分的考核,在每一章节学习完成后,进行一次课堂小测验,小测验的考查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考核时间短,不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教师通过小测验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外调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布置一个课外的调研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相关调研,并要求学生将调研成果编排成一个汇报文件,在后一次课上进行汇报。例如,在讲完墙面装修构造一节后,要求学生2-3人为一组,自行调研一些墙面装修的实际案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汇报环节,各组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分别汇报了他们调研的各类墙面装修的案例,教师及时引导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师生、生生之间良好互动。这样的考核形式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构造模型制作、课外测绘。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布置一些制作构造模型的任务,让学生用手工或电脑制作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建筑构造节点的模型,如楼梯、屋面、雨棚、幕墙等。电脑模型可按实际尺寸制作,手工模型可缩小制作,但应符合比例要求。制作模型的过程十分有趣,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三维的构造模型比二维的构造详图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二维到三维的转换,加深对建筑构造做法的理解,同时每次任务留下的大量的构造模型也成为了有用的教学用具。教学内容中,有些建筑构造部分对尺寸要求非常严格,课外测绘可作为其对应的课后考核形式。例如在讲完楼梯部分的内容后,可布置一个楼梯的测绘任务,要求学生测绘指定的楼梯实例,并绘制楼梯详图。实例的测绘可使学生对楼梯尺度的理解更加深刻,让他们牢牢记住楼梯扶手、梯井、平台、踏步、梁、净高等重要部位的尺寸,并学会用图纸表达楼梯的构造。
构造设计是对建筑构造节点的设计,包括材料选用、节点尺寸、构造做法的设计,构造设计考核能有效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具备很强的实践性。课程的阶段性考核与期末考核中均可布置构造设计任务,例如在讲完墙体、楼地面这两章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由地面至窗台的墙身构造详图;在讲完楼梯这一章后,要求学生做一个常用楼梯的构造详图设计;讲完屋顶这一章后,要求学生根据给定条件,设计屋檐、屋脊、女儿墙等处的构造详图;全部课程讲完后,要求学生为一个小型建筑方案进行整套构造详图的设计。近几年的课程中,我们还尝试将期末考核与建筑设计课程横向接轨,让学生为他们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做的建筑方案进行构造详图设计,学生在课上与课下都积极地与老师交流,每一位学生的设计内容均不相同,不仅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热情,考核效果良好。
③信息化手段的介入。过程化考核模式无形中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课程考核中我们必须融入信息化技术手段,这也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现在可供利用的信息化教学平台非常多,这两年我们使用的是“雨课堂”作为线上考核工具,该工具可帮助教师插入习题、测验和进行线上点名,学生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答题或签到,相关的考核成绩可以直接导出。有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的辅助,平时成绩、课堂小测验成绩可由电脑直接生成,不需要耗费教师额外的精力,并可精准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④建立课程学习反馈机制。过程化考核模式可以提供学生各阶段学习效果的反馈,使教师及时了解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过程化考核反馈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点在于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点评和指正,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做出调整。同时,教师也应有目的地调整后部分课程内容的讲解,有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逐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期末综合考核任务应提前布置给学生,以保证能在课程结束前进行反馈。我们不仅在课程中根据考核反馈及时做出教学调整,也会在课程结束后,对全部的考核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教学经验,并对课程的教学大纲、进度安排等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
4 结语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过程化考核模式能够全面细致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有效地帮助教师优化课程的整体结构,有助于深化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各阶段的考核作业需要教师在短时间内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批改,个性化的构造设计任务也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为学生一一答疑,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寻找解决办法,如设置助教、小班化授课等。考核是课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过程化考核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意义,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克服困难,寻找适合建筑构造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