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伦理教育的要素、意义与路径
2022-11-23黄振霞
黄振霞
(莆田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更是发展知识经济的要求。多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聚焦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及创业技能的培养,但不够重视对大学生创业者同步进行创业伦理的教育。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发展,个别大学生在市场利益诱惑下,价值观出现偏差和扭曲,甚至有大学生参与商业诈骗、制假销假、偷税漏税。如新冠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田某虚假销售口罩诈骗钱财400多万元[1]。正是由于大学生对创业伦理认知不足,以致在利益诱惑面前,偏离社会道德,漠视社会责任。腾海丽等指出,创业伦理困境已成为影响新创企业成长的重要问题,解决创业伦理困境的第一出路是提高创业者的伦理素质[2]。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应当成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命题。
一、创业伦理教育的概念界定和要素分析
1.创业伦理教育的内涵
伦理,意为各种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当决策需要考虑道德因素的时候,便会产生伦理问题。创业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一方面,创业者希望获得回报,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另一方面,创业者肩负着社会责任,从而实现社会价值。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认为创业者在高压商业环境中需要面对独特的伦理问题[3]。荆波认为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是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创业品质、创业精神、创业价值观的培养[4]。刘新龙等提出教育者要提升大学生创业者的伦理决策水平,使其具备正确的创业动机、创业理念和创业行为[5]。刘志提出创业伦理是创业活动中个体、组织、活动间的伦理关系以及调节维系这些关系的道德观念和规范[6]。
学者们对创业伦理教育的内涵有一定的共识,但当前国内关于创业伦理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大学生创业者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肩负着社会责任,容易在个人利益与社会道德之间产生冲突而陷入伦理问题。大学生对这些伦理问题的认知直接影响其伦理判断力和决策力。高校创业伦理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伦理认知,教育他们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导向,以社会道德规范来衡量自己的创业决策。
2.创业伦理教育的要素
为了更系统地分析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伦理问题,本研究着重分析创业学领域影响较大的几类创业模型的主要要素。其中,蒂蒙斯模型认为新创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机会、资源、团队三者间的动态平衡;加纳模型认为新企业的创建是创业者、组织、环境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威克姆模型认为创业过程是通过学习不断变换创业者、资源、机会及组织四要素间的关系;萨尔曼模型认为创业是人协调机会、资源、交易及环境的过程[5]。基于以上四类经典创业模型关于创业要素的梳理,结合创业基础课程的理论构造,及创业实践中的普遍问题,创业伦理教育内容应包含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组织、创业环境五大要素。
创业者要素考量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创业机会要素考量产品的真实性、实用性及社会影响;创业资源要素考量双边信息的对称性和商业诚信;创业组织要素考量是否涉及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违反合约、转移资产、拖欠工资、偷税漏税、商业行贿、商业诈骗、破坏生态等违法失德行为;创业环境要素考量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创业伦理教育离不开五大要素而单独存在,需要贯穿于高校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全过程。
二、高校创业伦理教育的意义
1.是构建良好社会创业生态环境的基础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未来社会创新的主导力量、创业的主体力量。德怀特等认为,高等教育既要让学生变聪明也要让学生做有道德的人[7]。不良创业个体不断增加,会使创业生态系统面临崩塌。在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保证创业企业生存发展,又维护创业生态环境的健康运转,是今后创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创业者需要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才能自觉抵制制假、诈骗等非可持续生产的行为,才能真正激发全民族的创新创业活力。
2.是初创企业得以立足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创业者在识别创业机会、整合创业资源、组织生产运营等创业过程中,均面临着伦理选择。企业主动承担对社会、对消费者、对员工的伦理责任,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诸多正面影响,但正面影响具有滞后性,这也是部分创业者只图眼前利益而缺乏远见的原因。伦理道德已成为企业的一种无形竞争力。创业者是否具备正确的创业伦理认知,能否以正确的创业伦理认知来引导创业中的思维决策,是创业成败的关键。创业伦理是初创企业得以立足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3.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的实践立足点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8]。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9]。高校作为国家高学历人才培养基地,要义不容辞承担起培养创新创业主力军的使命。高校也要致力于多角度、多层面、多途径地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创业伦理教育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的实践立足点。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的创业伦理教育是实现全方位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
三、高校创业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缺失
创业素质是创业者在创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性,包括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意识、创业品质,而创业品质又包括创业精神、创业价值观及创业伦理素养[4]。创业伦理教育有着明确的现实意义,高校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把大学生培养成能带动经济发展的“生意人”,更重要的是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正直、诚信的“道德人”。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上几乎没有涉及创业伦理教育,教育核心聚焦在创业意识、创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上,而忽视了创业伦理教育。
2.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却难以找到创业伦理教育的切入点。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高校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独立完成,创业伦理教育也贯穿于专业教育。“互联网+”等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力促进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落地,但师生参与面依然不够广泛。其次,专业教师队伍普遍专注于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较少涉足创业教育和通识教育领域,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更少,这不利于高校创业伦理教育的开展。
3.缺乏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
创业伦理教育不是简单地在原有课程体系上增加伦理教育的章节,或灌输一些伦理概念理论,而是要关注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接受情况。只有把社会责任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才能让大学生在创业中自觉主动去创造社会价值。创业伦理教育要摒弃填鸭式教育,倡导启发式教育,把伦理问题的探讨贯穿于创业伦理教育的全过程。从教材编制到教学内容再到教学实践的每个环节,课任教师要精心设计相关的创业伦理问题和决策的案例。可操作性的、有效的、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创业伦理教育的关键环节,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极少。
4.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创业作为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具有社会性、开放性、竞争性等特点。大学生价值观体系尚未成熟,长期的象牙塔生活使得大学生的社会鉴别能力明显欠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不能仅局限于高校内的封闭式教育,高校外真实的创业生态环境对大学生创业伦理认知的影响力更大。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有赖于政府机关协同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民间团体、高校、创业孵化园、科技园等社会力量来共同搭建。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问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需要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共同推进。
四、高校创业伦理教育的路径探索
1.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
将创业伦理教育纳入创业教育体系,是时代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对高校育人工作的新要求。创业伦理教育能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在从事商业行为时遵守道德规范。创业伦理教育是创业活动的生命线,需融合于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组织、创业环境等要素中,需贯穿于创业理论和实践教育的全过程。让大学生预先了解创业的可能性动态及可能面临的创业伦理问题,引导大学生独立思考和领悟以树立正确的伦理认知,帮助其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中进行鉴别和选择。当前各类创业大赛纷纷倡导公益性创业或要求体现创业的公益性,比如带动地方就业和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事业、促进环保节能减排等,无不说明国家重视培育创业者的社会责任感。
2.专业课程教育的融合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10]。高校要树立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让专业课堂成为创业伦理教育的主渠道,让专业教师队伍成为创业伦理教育的主力军。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自身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了解行业的道德规范。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纷纷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和优化“双师型”教学队伍,正是契合时代的要求。高校要积极构建“专通结合”的课程体系,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推进专创融合,强化课程思政,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实现在专业教学基础上融入创业知识技能及创业伦理教育,使得创业伦理教学更浅显易懂、更有说服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教师可以结合章节内容,适当选择能反映出与创业相关的利益-道德伦理两难的案例,结合情景演练、小组讨论等常用教学手段进行授课。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案例背后的原因,引发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既有榜样可学,也有前车可鉴。比如“是什么原因驱使创业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会伤害到哪些群体的利益?”如此,让学生对创业伦理问题充分地进行讨论和辨析,将创业伦理教学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自发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创业中遇到类似伦理问题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除了创业课堂上的理论融合和模拟实训,还需要通过创业实践活动来实现创业伦理教育的内化。具体创业情境下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大学生也只有在实践中、在对社会的贡献中,才能真正理解创业伦理的内涵,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4.良好创业生态环境的创建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创业生态环境能帮助大学生塑就正确的价值观。高校需协同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厚植创业伦理文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奉献、诚信、合作的伦理氛围,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伦理认知。国家与地方可以结合当前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评选一些良好履行社会公益责任的中小微企业、勇于奉献的优秀企业家、企业道德模范作为社会公众榜样。同时,严厉打击商业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通过政策法规、媒体宣传、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推动全社会关注创业伦理问题,推动创业生态环境的健康建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