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树人工林退化林分修复探析

2022-11-23曹洪杰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7期
关键词:林分人工林杨树

曹洪杰

(赤峰市森林草原保护发展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引言

林分退化通常是指森林在自然因素影响下出现了林分结构失调、林木防护功能下降、林木生长不良等现象,通常多出现于人工林中,不仅会使人工林的造林效果受到极大影响,同时还可能会破坏人工林林区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对林业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都非常不利,而在当前我国杨树人工林林分退化出现较多的情况下,对其林分退化原因及林分修复措施展开研究,自然也是十分必要的。

1.杨树人工林林分退化的主要原因

1.1 有害生物控制不到位

从我国人工造林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很多早期杨树人工林都存在着纯林面积大、林区生物多样性较差、难以形成完整森林生态系统的问题,林木的病虫害抵御能力较差,因此其在生长过程中往往很容易出现柳毒蛾、溃疡病、黑斑病等病虫害,或是受到鼠、兔等有害生物的影响,如果有关林业单位、经营主体未能及时发现有害生物问题,或是对有害生物的控制缺乏重视,那么林区杨树的生长就会受到直接影响,而随着有害生物影响的不断扩大,林分退化现象自然也就会随之逐渐出现。另外,在鼠兔多生活于地下洞道、新型杨树病虫害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有害生物控制往往具有一定难度,有时即便林业单位、人工林经营主体能够对有害生物控制工作提起重视,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有害生物控制效果,这同样会导致杨树人工林出现林分退化。

1.2 经营管理过于粗放

在造林工程建设完成后,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情况往往会对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发挥产生直接影响,只有根据林区实际情况来采取针对性的经营管理方案,才能够为林木的健康生长与完整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提供支持,并使林区生态多样性得到保证。然而从目前来看,由于很多杨树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模式仍然是以粗放经营为主,有关经营管理措施并不科学,对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的协调也缺乏足够重视,因此杨树生长期间往往都得不到有效保护,一旦受到错误经营管理措施的影响,就很容易出现林木生长不良、林分结构失调等林分退化问题。例如有些林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不到位,存在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过度砍伐林木的问题,使林木密度大大降低,林区环境也会遭到较大破坏。有些林区则存在着杨树种植密度大、间伐不及时或不到位的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杨树生长情况,同时还会给林下植物发展、林区生物多样性提升带来阻碍。

1.3 林区立地条件较差

与其他树种相比,杨树的生长力、适应性、抗应激能力等均比较突出,在人工造林领域多种植于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戈壁、荒漠等区域,以达到解决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杨树生长情况受立地条件影响同样会比较大,因此在杨树人工林林区立地条件大多都比较差的情况下,如林木生长不良等林分退化现象的出现几率同样会比较高。例如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杨树人工林林地的土壤肥力普遍较低,土层也相对较薄,即便能够做好后续施肥来满足杨树初期生长需求,也很容易在干旱、大风等天气影响下出现造林保存率降低的问题。而在一些高海拔地区,杨树生长则可能会受到低温影响,出现成林时间晚、林分质量低等问题。

1.4 化感作用持续影响

化感作用通常是指植物在生长期间向周边土壤环境释放了特殊代谢产物,并周边微生态环境及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直接影响,属于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但由于植物化感作用往往都比较复杂,不仅能够对部分种类植物的生长产生促进作用,也同样会使另一部分种类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是直接影响到林地土壤质量,因此在林区植物种类相对单一的杨树人工林中,往往会成为导致林分退化的又一重要原因。例如在杨树生长过程中会产生酚酸类物质的情况下,如果缺少其他植物所产生的代谢物作为调节,那么随着土壤中此类物质的不断累计,林区部分植物就可能会出现酶活性降低或呼吸紊乱、光和强度下降等新陈代谢异常问题,并使杨树人工林的生态多样性受到影响。另外,在酚酸类物质累积过多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导致土壤退化,使土壤肥力出现明显下降,进而直接影响到杨树的正常生长。

1.5 生理过熟现象凸显

我国的人工造林工作开展较早,从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近四十余年间的人工造林一直都处于持续状态,造成的杨树人工林也比较多,这虽然为我国人工造林工作的推进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但由于杨树属于速成树种,大多数品种杨树的寿命都在30-40 年之间,因此不少造林时间较早的杨树人工林都出现了生理过熟现象,而在杨树生长逐渐趋于衰退、死亡的情况下,林分退化问题自然也就会随之出现。

1.6 树种选择不够合理

为保证林木成活率及留存率,人工造林工作中通常都会根据林地所在区域气候条件、环境条件来合理选择树种,如果在前期规划阶段的树种选择合理性不足,那么人工林、成林出现林分退化的几率同样会比较高。例如有些人工造林工程对林地环境评估出现偏差,将部分杨树种植在丘陵、坡地或光照、土壤中水分含量不足的区域,即便能够做好后续的栽培种植、抚育管理等工作,也同样很难使杨树保持良好生长状态。还有些人工造林工程则存在着杨树树种选择不合理的问题,对胡杨、白杨、青杨等各种类型杨树的生长特性把握不到位,使得林地实际环境条件与所选杨树品种的生长环境细节要求出现较大差异,进而影响到杨树正常生长。另外,如人工林林地周边存在天然林,且天然林的原生树种、顶级树种并非杨树,那么盲目选择杨树作为人工林树种,还可能会使人工林无法实现自然正向演替,最终逐渐引发林分退化问题。

1.7 自然灾害与人为干扰

在杨树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期间,各种自然灾害与人为干扰因素同样可能会导致人工林出现林分退化。例如有些地区居民的森林保护意识薄弱,未能充分认识到保护人工林的重要性,经常会为了个人经济利益而采取滥砍盗伐等违法行为,使杨树人工林的林分遭到严重破坏。还有些杨树人工林则受到了森林火灾、旱灾、雹灾、倒春寒等不可控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林区内杨树出现了生长不良乃至大量死亡现象,对林分的破坏同样比较大。

2.杨树人工林退化林分修复的有效措施

2.1 优化有害生物防治

从生态林业建设的角度来看,要想有效解决杨树人工林的林分退化问题,取得理想林分修复效果,首先就必须要提高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视,并根据杨树品种、生长状态、森林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有害生物防治方案及相关技术手段加以优化,尽可能避免采用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的化学防治手段。例如,在柳毒蛾、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光肩星天牛、桑天牛等杨树常见虫害的防治上,需结合害虫生长习性,在越冬(越夏)期进行地下落叶收集、翻耕土壤、树干涂白等措施,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同时在林间设置黑光灯等工具来降低虫口密度。在林区面积较大、人力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生物天敌防治手段,在林间投放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长尾啮小蜂等害虫天敌,通过寄生并杀死虫卵、捕食害虫成虫等方法控制害虫群落繁殖,使虫害影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而在对溃疡病、黑斑病等病害进行防治时,则需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策略,做好抗病树种选择、苗源质量控制、因地制宜种树等预防工作,尽可能降低病害发生几率,并在发现杨树发病后,及时采用以土壤放线菌、芽孢杆菌等拮抗微生物为主要成分的生物药剂。另外,针对鼠、兔害问题,有关杨树人工林的有关经营主体还需采取长期治理与短期控制相结合的策略,先根据林区各处的鼠、兔害发生情况,合理放置捕鼠夹、捕鼠罐等器具,或是在鼠、兔为害严重的区域直接投放药饵。此后则需要尽可能提升杨树人工林的生态多样性,构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与食物链,使鼠、兔种群数量能够得到天敌生物的有效控制。

2.2 更新经营管理模式

在当前人工林经营管理更为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间协调的情况下,过于粗放的传统人工林经营管理模式显然很难满足林业可持续发展需求,而对经营管理模式的更新改进自然也是非常必要的。从具体措施来看,为实现对杨树人工林退化林分的有效修复,有关经营主体还需采取精细化的林区经营管理模式,从造林前的林地勘查、规划入手,根据造林地生态条件来合理选择杨树培育方向,确定目的树种、栽植密度等具体要求,并据此展开定向培育工作,制定科学的采伐计划,以便于对采伐时间、采伐量进行有效控制,尽可能降低林木采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采取集约化经营策略,根据林区各处的杨树实际生长情况,采取间伐、修枝等措施,为林木健壮生长提供全方位支持。

2.3 合理开展抚育管护

在当前我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很多地区都会通过人工造林来进行有效生态治理,杨树人工林立地条件较差的问题往往很难避免,要想对出现林分退化的杨树人工林进行有效修复,就必须要做好抚育管护工作,帮助杨树在较差生长环境下实现健康生长。例如在造林地土层较薄、当地气候干旱的情况下,为避免杨树因水资源需求无法满足而出现生长缓慢、枯死等情况,应尽快在造林地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通过喷灌等方式对杨树合理灌溉,并争取局部人工降雨等技术手段的配合。而在造林地土壤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则可以采取采伐剩余物、保护林下枯落物等抚育管护措施,使采伐剩余物中的大量有机物、养分能够重新回归土壤中,实现对土壤肥力的有效改善。

2.4 加强化感作用防控

在杨树人工林的退化林分修复工作中,有关经营主体同样还充分考虑到杨树化感作用,并根据杨树化感作用对其他植物生长及造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例如在杨树生长过程中会产生酚酸类代谢产物的情况下,可选择在土壤中定期施放特定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酚酸物质,以达到降低土壤中酚酸浓度、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作用,如立地条件与造林工程要求允许,也可以选择合适植物与杨树搭配种植,并借此营造混交林,使其他植物的代谢产物能够与酚酸物质实现中和。

2.5 加快推动重新造林

在杨树生长寿命有限的情况下,其生长过熟现象很难避免,要想解决因此产生的林分退化问题,使杨树人工林林分能够得到有效恢复,林业部门与有关林区经营主体还需加快推进重新造林工作。一般来说,如杨树人工林的生长衰退现象尚不明显,可适当提高对杨树的采伐量,并在完成采伐后及时进行补种,补种树种应以多种树种混合为宜,以逐步实现林区树种更替,并使林木的树龄形成间隔,以免出现林木生长过熟时间过于集中的情况。而对于杨树已经大量出现生长衰退的人工林,则需要采取集约经营的手段,在对进行老树采伐挖根后,将人工林重造为优种杨树速生丰产林。

2.6 重视前期造林规划

为解决杨树人工林营造在树种选择方面的问题,避免因树种选择不合理而导致林分异化,有关经营主体还需在积极开展重新造林工作的同时,提高对前期造林规划的重视,在综合造林地所在区域的气候、环境等各方面条件的情况下,对人工林造林树种进行合理选择。例如在造林地所在区域昼夜温差较大或为暖热多雨气候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选择白杨作为造林树种,以免其出现树皮冻裂、病虫害多发等问题;而在造林地所在区域气候湿热或为粘重土壤的情况下,则不可选择胡杨作为造林树种。另外,造林地的地形条件较为复杂,部分区域为丘陵、坡地,也可以通过营造混交林的方式,将其他树种种植在不适合杨树生长的区域,这样既可以保证杨树健康生长,同时也能够使林区生物多样性得到提升。

2.7 创新森林保护措施

面对各种自然灾害与人工干扰问题的影响,杨树人工林的林分退化修复还需从森林保护措施的创新入手,综合利用GPS、遥感、无人机、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林区展开全面、细致的全天候实时监控,以便于及时发现森林火灾隐患与滥砍盗伐等违法行为,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森林火灾与人为破坏行为的影响减到最低。另外,有关经营主体还需加强与气象部门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并提前做好抗旱、防寒等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杨树人工林的林分退化现象虽然比较严重,但对于林业部门及林区有关经营主体来说,只要能够熟悉了解杨树人工林林分退化的各种原因,并从有害生物科学防治、经营管理模式更新、抚育管护、重新造林、森林保护措施创新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林分修复措施,就必然能够使杨树人工林的林分退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猜你喜欢

林分人工林杨树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跟踪导练(五)
我国人工林生态轮伐期探讨
人工林生产力提升对策探析
口算本失踪记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山东泰山3种人工林小气候对比分析
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