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

2022-11-23苏朝利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7期
关键词:营林树苗造林

苏朝利 王 芹

(盐源县林业和草原局,四川 盐源 615700)

在长时间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我国森林面积逐年减少,生态系统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为有效保护林业资源,降低社会经济对森林资源的消耗量,应积极创新林业造林方法,推行科学的营林生产管理措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造林营林的意义

1.1 减少水土流失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地区植被和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如果遭受雨水的冲刷,可能直接对土壤造成侵蚀,泥沙流入河流,同时河流流动,泥沙随之发生迁徙。如果河流进入海口,由于海口的河床比较高,泥沙很难向外移动,就可能迅速集中于河床,这样就增加了安全隐患,破坏了生态平衡。

1.2 促进经济发展

在当前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行业都需要得到支持和大力发展的情况下,造林营林工作也可以发挥出显著的优势。其能够扩大森林种植面积,为新时期林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造林营林是一种有效促进我们国民经济繁荣与健康发展的方式。我国的树木种类多种多样,很多树木极具观赏性,若开展造林营林工作,就可以为游客提供观赏的树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1.3 调节气候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更应重视造林营林工作。因为树木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大片的森林还能够调节气候,树木的枝叶能够吸收热量,维持生态平衡。通过造林营林工作,可以有效增加森林的覆盖面积,在吸收有害气体的同时还能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2.林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树苗培育问题。造林营林过程中,树苗培育属于关键环节,但当前树苗培育却存在较多问题,无法保证树苗质量,降低了种苗的成活率,不但浪费时间与精力,还降低了育苗工作效率。由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无法保证树苗培育质量,管理期间没有进行质量检测,无法保证树苗的质量与数量。其次是森林资源的成活率较低。当前我国林业资源发展水平较低,无法保证树木存活率,林业结构并不合理。在此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林业资源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却由于缺乏原料,以致产出的林木质量较差,价格虚高,严重影响林业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再次是市场与生产管理环节存在问题。虽然目前造林管理工作获得一定成果,但管理方法粗放,没有实行集中管理模式,管理期间缺乏可行的制度条例,无法保证营林生产环节的有效衔接。最后是人造木材发展较慢。作为林木的二次加工,人造木材加工质量较差,生产设备陈旧、规模较小,且生产期间还存在严重的木材浪费问题,管理与生产水平明显较低,人造板材行业发展较慢,木材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3.林业造林方法分析

3.1 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也被称之为直播造林法,通常条件之下,包括撒播、穴播、块播、条播等。播种造林法没有固定的育苗程序,而是直接向林木区域进行播种,操作方法十分简便,更加方便林木种植人员上手操作,比较适合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播种造林法的这种造林方式,不管是春夏秋冬都可以执行操作,没有季节、气候的束缚,但是对于土地的要求比较高,对此,在进行林业造林的过程中,种植人员一定要注意对林木幼苗的抚育管理。播种造林法仅仅适用于栽种山杏、油茶、核桃、油桐等发芽率将较高、并且种源充足的树种。对土地的要求是要具备充足的水分,并且容易灌溉,不容易发生各类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主要适用于人烟稀缺、周围比较空旷的地区。

比如,在某省林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林业造林技术,制定比较完善的营林生产管理策略,进一步提高营林生产管理质量和效率。播种造林法是目前林业造林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将种子撒在土中,但同时还应该注意一点,在选择土地区域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质量标准。

3.2 分殖法造林

分殖法造林又被称为分生造林法,属于特别的造林方法,对造林林木的要求较高。造林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截取林木群的部分营养组织,在土壤中进行移植。选择营养组织时,应尽量移植营养价值高、生长旺盛的林木枝干,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分殖造林法可以提高林木的成活率,降低了种植成本,苗木的培养时间较短。在实际造林过程中,营养组织前期生根需要丰富的养分,因此分殖造林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工作人员应选择营养成分高、土壤肥沃的区域移栽苗木,提高成活率。除此之外,种植期间工作人员还应定期为苗木补充营养,保证种植质量。

3.3 植苗造林法

在我国的造林营林方法中,植苗造林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有很多优势。首先,树苗比起种子来说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其次,对于栽种的树种品种没有太大的要求,从而有效保证了树木的存活概率。但这个造林方法对栽种者的要求较高,栽种者必须有专业的技术,能够进行土地的挖穴工作,并且把树苗根部植入到地穴内。在这个过程中,栽种者一定不能让树苗受到损伤。

此外,栽种的深度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灵活选择,一般来说,气候干燥地区可以选用深栽法,如果气候相对比较湿润就可以选用浅栽法。栽种之前,为了保证幼苗健康生长,可以把幼苗用水进行浸泡,这样能保证树苗水分的充足。在选购幼苗时,也要仔细检查筛选,避免因为树苗质量不过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4 栽种法造林

当前,最为重要的造林方法便是栽种造林法,在小面积造林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造林之前,工作人员应做好林木的育苗工作,造林人员应选择引进合适地区的苗木,确定造林树种,或者直接与苗木生产企业合作,引进苗木。准备苗木后,工作人员准备栽种地穴,直径在40m ~60m。为了保证苗木后期定根过程中可以顺利扎根,造林人员在种植苗木时,应保证所种植的苗木可以固定在地穴中间,完成苗木种植后,及时补充水分,保证生根期间可以得到充足水分。此种造林方法效率较高,工作人员可以灵活操作,但会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因此很少被应用至大范围的造林工作中。

4.现代林业营林生产管理措施改进

4.1 不断改善原有的林业种植基础设施

造林是一项较为精细的工作,在造林工作中,苗木的成活不仅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关,而且与造林人员的操作以及造林人员对环境的处理息息相关。只有造林人员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造林人员才能顺利、高效地进行幼林管理工作,使造林人员能够定期对林区土壤进行高效、科学的管理和改良。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苗成活率,而且可促进幼苗生长发育,从而提高树苗抵抗力。完善原林业种植基础设施,可为后续林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和林区面积的扩大奠定坚实基础。

4.2 造林时间要适宜

我国植树造林一般都是选择冬天或者春天,但也不乏一些例外,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造林的时间。以北方地区为例,在冬天进行种植时,除了要保证树苗能够拥有充足的水资源,还要格外注意树苗的保暖工作。对树苗的根要进行特殊的照顾,保证其拥有充足的营养。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树苗的存活率,促使树苗的根系发达,提高树苗抗旱和抵御疾病的能力。如果在春天栽种树苗,就不需要注重保暖问题,只需要保证充足的水源。

4.3 播种造林方法要适当

使用播种造林方法的树种,一般是种粒较大且容易发芽的树种,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拥有充足的水分。播种造林有多种播种方法,首先是撒播,这种方法是把种子撒播在地面上,要保证种子是经过严格挑选的,质量要过关,但是这种方法的成活率并不高,因为在撒播之后不会覆土,种子暴露生长,就容易被风吹走或被各种动物吃掉,很难保证树种的存活率;其次是条播,条播要保证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播种时既可以选择单数也可以选择双数,在播种后加入了覆土的步骤,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树种的存活率;再有是穴播,穴播是一种比较严格的播种方式,树木之间的行间距和宽度都有严格的要求,需要保证在覆土时树种能够均匀分布,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比较灵活,被广泛应用在造林营林工作中。

4.4 完善营林生产管理制度

为提升营林造林效率,保证有效性与科学性。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当前我国各地营林工作人员的效率较低,没有严格落实相关规定,增大造林问题的发生概率,且无法及时将责任落实到人。为有效解决营林造林问题,相关部门在完善管理机制的同时,明确各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划分营林人员的义务范围,并定期梳理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同时,营林期间还应建立活苗圃经营机制,保证造林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为缓解苗木的供需矛盾,相关部门应合理调整育苗结构,执行良好的经营与竞争方式。若采用企业与承包方签订合同的方式管理时,想要根本上保证苗木等级与价格优势,还应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苗木质量。

4.5 加强林业灾害防治

为培育更多的森林后备资源,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开展森林抚育工作,解决资源断档问题,保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实际开展期间,应以林为本,实现规范设计、科学管理以及严格监管,高度重视森林抚育工作,重点防治有害生物,避免发生灾情。同时,还应实现监测预警的智能化、检疫御灾的信息化以及防灾减灾的社会化,引入科学技术,提高防治水准。相关工作人员应强化巡视检测力度,一旦发现树苗存在病虫害问题,应及时采用补救操作,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危害性。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林业资源破坏原因,制定可行的解决对策,不断强化民众的森林生态保护意识。

4.6 林业的抚育管理

在营林生产管理过程中,对林业实施抚育管理,必须要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抚育管理模式,促使林业的抚育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执行。营林抚育管理工作对于园林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以及本身园林的管理制度都是比较严格的,对此,这就要求相关林业部门要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抚育管理制度,保证种植人员能够在相关管理体系之中规范种林。与此同时,还应该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保证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自身专业素养有所提升,进而才能严格执行抚育管理制度。在保证抚育管理制度规范和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的要求之下,有关林业部门还应该投入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用来更好地进行林业造林。在分配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制定资金使用准则,由专门的财政管理人员进行妥善的分配、管理,将此项财政资金具体落实到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之中。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应该不断改进林业生产结构,促使林业造林能够的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4.7 提高营林生产队伍水平

要不断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对外引进更多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提高招聘门槛,强化整体人才素养培育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强营林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为其提供更多培训机会,使其实现集中学习与现场学习,提高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完成学习后,还应对技术人员实际应用水平进行考核,了解其对专业造林知识的掌握程度,优化管理人才队伍。除此之外,营林期间应高度重视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保证生产进度与质量。实际生产期间,技术与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产前指导、产中检查以及产后巡视的质量管理措施,营林干部带队包片负责、巡回检查。各技术人员还应深入一线种植工作,进行专业蹲点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加快造林生产进度。

4.8 建立营林生产管理评价系统

林业资源管理部门有必要优化管理评价体系,在系统设计和调查过程中,根据当地的具体生态条件和地质需要,查看相关的系统体系。对特定的种植方向和植物质量进行系统有效的分类和评估,并仔细研究每种植被的特定生态功能以及在该地区可能发挥的作用,然后根据特定评估森林建设成果,以加强对森林生产的管理,从而促进林业工程的发展。

4.9 强化林业管理与规划工作

为了解决现代林业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林业育苗的设计和管理,在实践中进行造林规划,合理利用现有的先进造林技术,以促进林业的发展。在林木育苗管理中,要以现代育苗方法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林木育苗评价体系。同时,中国更加重视林业育苗创新机制,合理安排林业育苗和绿化技术,把林业育苗创新技术放在首位,以实现快速发展林业经济。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快高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使现代林业技术人员能够融入林业管理中。

结论

林业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有利于生态平衡和改善气候环境。虽然林业资源已被破坏,但随着国家对林业资源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造林营林工作的发展前景很广阔。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根据地形、气候等因素选择造林方法,不断探索更加先进的造林方法,进行科学种植,提高树苗的存活率,以此增加森林的面积,为林业资源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猜你喜欢

营林树苗造林
移栽树苗
小牛壮壮栽树苗
巧栽树苗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三棵桃树苗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营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