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及应用推广实践
2022-11-23马华山
马华山
(山东省成武县白浮图镇人民政府,山东 成武 274200)
前言
花生中含有非常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等人体所需要的重要营养成分,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花生在中国种植范围广泛,为了全面提升花生种植水平,相关工作人员需不断开发花生种植技术,提升花生种植户的经济收益,改善种植户的生活水平。
1.花生概述
花生作为一种油料作物,是无限开花结果的一种植物,因此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花生开花与结果的时间较长。花生生长发育过程主要包含种子花芽、出芽、结荚、开花、成熟阶段。花生在开花阶段生长速度较快,对于光照、温度、湿度、水分等种植条件比较敏感。因此,在花生开花过程中,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帮助花生生长。在结果过程中,果针进入土壤后进行完整的生长发育,从而形成完整的荚果,此时所需要的养分较多。
2.花生栽培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进行花生作物栽培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选种方式落后
很多种植户在选种时遵循传统规律和习惯,选用相同品种的荚果。未及时淘汰晚熟、早死、病害的荚果,使得种子的生长活力不高。在种植过程中导致植株的抗性不强,易受病害侵扰,不利于后续的生长,减少花生的质量和产量。
2.2 缺少创新性
在花生的具体栽培过程中,种植户未及时创新技术手段。为了减少人力和成本的投入,现阶段大部分的花生种植都采用大规模栽培方式,导致花生的种植密度不均匀,出现植株高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严重影响花生出苗率,不利于后续的管理工作,甚至还会浪费优质土地。
2.3 没有确立集约化管理
我国花生的种植较为分散,土地呈现一家一户的分布形态,导致难以在土地上大规模种植具备高产性能的优质花生,影响集约化管理的大力推广和普及,消耗和浪费人力、财力,提高了种植成本,导致种植户的收益明显减少。
2.4 没有科学管理田间
大多数种植户依然采用传统种植方式,进行具体田间管理工作时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过度施肥、没有适当轮作,不重视配套管理技术的应用等,影响土地质量的同时降低土地条件,不利于开展后续的花生种植活动。
3.花生种植技术发展趋势
传统花生种植模式较为传统,仅能小范围地提高种植效益。而现代花生种植技术强调多种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例如可以与家禽家畜饲养形成有效的肥料循环,延长花生产业链,降低花生种植污染、提高花生经济价值。另外,新时期的花生种植还强调拓展地方产业链条,对于区域性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模式下的花生种植效率较低,种植户会采用化肥及农药来提高花生病虫害能力,但其中的有害元素也会对于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新型花生种植技术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农作物有害物质残留较少,花生种植技术推广对于提高花生的食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农耕生产模式及化学药品的滥用,使得土地资源更加紧张,土壤质量逐年下降,因此采用科学的花生种植方式,有助于保护耕地资源,符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4.花生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4.1 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在种植花生前,需要做好花生种子的准备工作,选择优质的花生种子,进行充分的晾晒,打破种子休眠期,提升种子内部的酶活性,从而提高种子活力。花生种子不能过早剥壳,过早剥壳会导致种子酶活动能力增加,具备极强的吸水性,最后种子出现过早发芽的现象。因此,在种植前,需要缩短剥壳与种植之间的时间间隔,保障种子在播种后发芽。同时,可以通过浸泡种子的形式进行催芽,从而保障种子全面发芽,有效解决因过早种植或低温出现烂种,提升种子发芽能力。因此,种植户需根据种子实际情况进行催芽,如果气温较低,在种植前需使用40℃的温水浸泡种子,当种子吸收水分后,利用薄膜覆盖,24h后就能够进行出芽种植。而种植前还需根据种子重量加入40%拌种灵,从而提升种子发芽能力,降低虫害侵蚀,提升花生产量。种植户需根据花生的生长习性,进行播种开沟,同时还需要对种植地施加钙镁磷肥,为花生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根据实际种植情况确定花生种植密度,种植后需进行覆土从而提升花生的抗旱能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升花生产量。还要做好相关的施肥工作,从而保障花生质量。种植户需在种植前对种植土壤进行土壤肥力的检测,根据所检测的数据进行土壤肥力调整,确保土壤肥力充足,为花生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整地时,则需要通过一定量的有机肥来改善土壤营养结构,从而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在花生种植过程中,需分层次施肥,避免一次性施肥,导致营养过剩。
4.2 地块处理
种植花生对土壤条件有较高的要求。种植花生的地块应保持适当的土壤厚度,且土地平坦、土壤肥沃。不能迎茬、重茬种植花生,尤其不能与马铃薯、豆科的作物连作,不然会引发较为严重的病虫害问题。花生开花期、结果期的空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整地时要做好土地的深翻工作,并且压实土地,提高土壤的紧实度,为了让土壤更肥沃,可以适当施用腐熟有机肥,维持土壤中丰富的养分,保证花生种子健康生长,同时具备优质的土壤环境。
4.3 确定播种时间
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合适的播种时间也是一项重要因素,直接影响花生的生长状况及产量。地表温度适宜,环境温度15℃更适宜花生的发芽和生长,从而保证顺利开展花生的种植工作。不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会造成花生发育不完全、产量低等问题。因此,播种时间要科学合理并严格执行,才能稳步提高花生产量。同时在种植时合理控制花生密度,针对一些特殊的花生品种,在种植过程中适当增加植株的距离;针对小体积的花生品种,也要按照实际情况适当缩小植株间距,保证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同时有效促进花生产量的增长。
4.4 田间管理
花生在出苗后就需及时查苗,若存在缺苗或坏苗的情况就需要及时补苗。随后,种植户还需对其进行壮苗,拨开花生幼苗周边的土壤,将花生的2 片叶子与侧枝漏出来。在助苗时避免损伤叶片,确保花生产量。种植户需选择天气晴朗时清除杂草,喷洒一定量的除草剂,然后清除地面上的除草剂,由于不同地区杂草种类不同,需根据杂草种类选择针对性的除草剂。如果种植地有小型灌木,就可以通过2 次喷洒除草。在清除杂草后,需根据种植要求对其进行耕地,疏松地块表层,利用特定农具保障土壤松软平整及地块整洁。种植户需选择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进行灌溉,根据蹲苗、晒花、湿针、润果等各个阶段的需肥特点,制定合理的肥水灌溉计划,防止在种植过程中出现干旱的现象。花生在前期生长速度较快,需对花生下针环节进行灌溉、排水工作,避免干旱、水涝。此外,花生在荚果到饱果过程中,需在干旱情况下进行灌溉,从而确保土壤能够充分吸收水分。花生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成分,因此种植户需根据花生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增强土壤整体肥力,确保花生在生长期间的养分吸收。而种植户也需对种植土壤进行全面精细的检测,掌握土壤中磷、钾等微量元素情况,从而结合花生生长特点,选择适宜的化肥进行养分补充。同时,还需在花生生长期间适当追肥。此外,种植人员还需对不同施肥模式进行有效对比,从而选择适宜的种植技术及施肥技术,提升花生产量。
4.5 储存与收获
花生收获方式一般分为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在花生成熟后,选择天气晴朗干燥时进行收获。对花生进行干燥处理,在收获时还需要对花生品种进行分类,标记收获时间与地块,对种植年限、纯净度、发芽率、含水量、种子等级做好记录。在储存过程中,种植户还需做好防水、防虫、通风等工作,同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确保检查次数,保障花生品质。
4.6 病虫害防治
花生在种植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影响,导致花生产量及质量较差,种植人员需根据花生实际生长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从而全面提升花生产量及质量。在花生出苗过程中,需清除地面杂草,破坏病害感染及虫害寄生环境,避免杂草争夺花生的养分及水分,在驱虫的过程中,需选择无毒性、低残留的药物,从而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
4.7 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
4.7.1 引进机械化设备
国家对这方面问题提供了大力支持和保障。花生种植户应紧跟农业发展趋势,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引进机械化设备,确保花生高产。随着机械化设备的引进,花生种植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也会提高种植产量和效益,特别是对于一些大面积、大范围的种植而言,在整个种植的过程中,采用机械化生产能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花生的归仓率,让其果实具有更高的质量。
4.7.2 推进机械化生产
现阶段,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一个必然的趋势就是机械化生产。因此在花生的种植过程中,也要推进机械化生产的实现。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为了提高我国的花生产量,推动花生种植业的发展,应全面推进机械化生产。
5.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创新推广策略
5.1 建立示范性
花生种植基地现代花生种植不仅符合当前的市场发展规律,同时也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但是很多农业种植户一直无法转变观念,认为花生种植会大量消耗人力及物力。针对这样的问题,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建立示范性绿色花生种植基地,让更多花生种植户了解花生种植优点及市场效益,通过引导性的种植示范帮助花生种植户转变传统的种植观念。
5.2 掌握现代花生种植特点
在推广花生种植技术前应让广大种植户了解不同花生的营养成分,将种植方案与市场发展趋势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方式提高花生产量、保证花生营养成分,深入进行市场调研,满足消费者需求。另外,为了更好地提高肥料利用率,相关农技部门应对农户进行土壤检测指导,倡导农户学习土壤检测知识,并根据检测报告进行有效的施肥管理,以此降低花生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3 推广花生种植科学技术
中国农村地域广阔,花生种植较为分散,因此要注重对先进的花生种植技术进行推广,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同推进绿色花生种植产业发展。首先,应尽快组织区域性的专业技术推广团体针对目前的花生种植技术进行有效宣传,走入田间地头与农户直接交流,针对其中的技术难点及要点做好技术推广方案,以保证花生种植工作顺利开展。其次,要充分利用当前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内容广等优势进行技术推广,通过公众号、短视频或视频连线等方式进行技术宣传及指导,提高花生科学种植技术的影响力。
6.花生种植技术的推广路径
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花生科学种植技术的优势及价值,并在宣传、科研、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确保技术推广工作能够落到实处,推动中国现代花生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6.1 普及并推广花生种植知识
中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基数较大,很多花生种植户仍然按照传统的农耕方式进行劳作,农业机械及新技术推广应用范围狭窄。建议相关地区的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及时了解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的困惑及问题,并适时地将先进种植理念及种植技术进行宣讲和推广。也可以为农户制定个性化的种植方案,让农户了解相关种植技术要点,关注花生的市场需求及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6.2 出台花生种植产业扶持政策
农民思想较为保守,因此政府应根据当地的花生种植技术推广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出台花生种植技术扶持政策。让农户感受到花生种植技术的优势,并强调农户与相关企业联合,通过政策倾斜、奖励补贴等方式激发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从传统的被动种植转向主动种植。另外,花生种植技术类型多种多样,要根据地方条件及种植历史,充分发挥人力优势,不断提高花生种植技术水平。
6.3 积极吸取国外推广经验
现代花生种植技术的推广在中国实行时间较短,因此建议借鉴国外先进的种植经验,减少种植成本。但是在吸取国外相关推广经验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中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并注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重要保障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花生种植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从多个环节进行考量,相关部门应分析影响花生种植的管理因素,并针对问题进行技术分析,掌握花生种植特点,注重科学检测手段,并建立相应的示范基地进行花生种植技术的推广,以此提高中国花生种植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