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探讨

2022-11-23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7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父本母本

薛 敏

(桓台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淄博 256400)

前言

为了紧跟时代脚步,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国需要转变过去粗放的农业发展方法,调整与创新农业技术,增加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并发挥农业技术的功能,以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目前我国农业产业主要由多个部分所构成,其中以玉米生产最重要。中国玉米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发展与运用,对中国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有着一定重要性。

1.玉米种子在栽培方面的现状

首先,通过对我国玉米生产和栽培现状的研究,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些问题,而且肯定了一些生产栽培技术。我国在玉米栽培方面很重视玉米种子的特异性问题,也就是说,不同种类的玉米种子在栽培中有不同的技术处理,种子在栽培过程中本来具有相应的不稳定性。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对玉米种子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考虑到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它主要面临一些不可抗力,如土地的选择,一般情况下,为了栽培和生产的稳定性,玉米种子种植会选择在类似隔离区的半山地区。然而,这里的土壤肥力不如平原地区土壤好,同时,由于天气条件不稳定,也大大提高了玉米种子栽培的难度。此外,就是各种社会因素,玉米栽培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素质也相对较低。对于不同类型的玉米种子栽培应该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而目前的玉米种子只应用一种栽培技术,这也直接影响到玉米种子的栽培质量。栽培者不但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与水平应对不同的栽培状况,同时,栽培设施的栽培效益也相当低下,种子生产设施的配置必须与当地的栽培环境进行相互配合利用,如此才能确保玉米种子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效率,优质地完成。再者,对玉米种子的保护程度也相当低,换言之便是保苗困难,对玉米种子不给以合理的栽培技术,会使栽培的品质降低,进而玉米的结实率也会降低,整个玉米粒产量质量就会降低。所以说,玉米种子栽培技术的优化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另外,从玉米种子的特异性角度出发,玉米种子的栽培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玉米是当今世界上粮食需求量比较大的经济作物之一,若栽培技术不健全,将直接影响玉米的栽培产量与品质,对广大农户的经济效益将形成直接的影响。玉米种子可以分成各种种类,例如有的玉米种子结实量比较高,有的玉米种子角质比较厚等,不相同性状的玉米种子需要不同的栽培技术。当然,如处理方法不当,提高了玉米栽培的风险程度。怎样寻找玉米种子的最适宜的栽培技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从而提高成苗率,保苗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从玉米种子类型特异性角度分析外,还需要从栽培的特异性角度加以剖析,也就说从玉米种子的生物学特征加以剖析。玉米种子是玉米的胚胎,一般杂合体的玉米种子比纯合体的玉米种子更容易生存和成熟,纯合体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它们的成熟度和抗性相对脆弱,因此吸收光照的能力较弱,光合作用相对较少。玉米是父母本同株的作物,因此,父本和母本都会影响玉米种子的后续生长情况。此外,不同种子即使在栽培技术一般的情况下,有的种子会有较强的抗性,生长情况也会优于抗性较差的种子。设备特异性也会影响玉米种子的生长。

2.玉米制种基地的选择以及规划

在选定玉米种植基地的步骤中,要对高效积温做全方位的考察,确定高效积温能够适应玉米品种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条件。除此以外,还要充分考虑特殊气候和病虫害等可能造成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土地较肥沃、地形较平整的区域最适宜建立玉米栽培基地。与此同时,对于用作玉米种子栽培的必要亲本组合,也应当予以考虑。如果亲本组合中的父本品种较短,则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增加父本散粉的利用率,同时把种植基地选在条件良好的坡地上。如果亲本组合中存在着不同的种植期,则应选择把基地选在靠近湖泊和河流的平坦土地,并具有较好的土壤灌溉能力。

生产玉米种子前,首先要科学合理计划好制种生产基地。对制种户数和制种面积加以科学合理分配。围绕制种田设隔离带,其隔离带要达到300m 之上,距制种田2000m 之内禁止养殖如蜜蜂等生物。此外,还必须仔细分析制种田的风向及其周围地形水平,并确保主要污染源不会发生在地形高以及上风向的区域。一旦发觉有主要污染源出现时,就应该马上增加阻隔区域,直到把所有主要污染源都阻隔开来。

玉米不同种类之间在生长期、产量水平、抗病性、耐旱性、抗倒性上及其区域适应性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必须要选用一合适的优良品种。选择优质杂交种有着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推广玉米单粒精播技术已迫在眉睫。玉米单粒精播技术具有省力、省种、增产等优点,但单粒精播技术对土壤条件、种子纯度、发芽率、机械和施肥等要求较高。目前玉米单粒精播技术水平参差,影响了单粒精播技术的推广和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规范玉米单播精播关键技术环节,提高单播精播技术水平,可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进一步促进夏玉米生产的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此根据单粒精播的特点,必须采用品质符合国家标准(GB4404.1-1996)或二级优质播种标准之上的品种。种子品质纯度不小于96%,净度不小于99%,发芽率不小于90%,含水量不小于16%。精选种子,去除霉烂、破碎、病虫和小粒种。将选准好的种子进行晒种,播栽前将种子晾晒2-3 天,可减少种子含水率,从而增加种皮透性,增加种子活力,并杀死种皮病菌,从而增加发芽力。晒种过后要使用质量合格的玉米种衣剂拌种,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在播种之前还必须做好芽试工作,先准备工程细沙和花盆,大盆100 粒,小盆50 粒,上面再覆2cm 沙子,用笤帚挡一下水,用塑料薄膜盖上,每3天露锥浇点水,5天或6天天查苗,提高发芽率后即可使用。

3.玉米制种全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种子作为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资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产品的最终效益,玉米种子也是如此。为提高玉米种子的生长质量,我们必须搞好对玉米种子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并利用先进科学的生产技术,以达到我们自己的玉米种子种植目标。

3.1 确定玉米种子父母本行比

通常,父母本行的配比要按照父本花粉总量的大小加以确定。在能够确保父本产生充足花粉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地把母本行的配比适当增加。一般来说,父母本行比主要包括1B5 和1B4。假如父本产生了很大的花粉总量,并且扬花所用时期也较长,则就可以选择1B7 或1B6 的行比。在生产中,依然应该根据有关配比对父本、母本实行播种,如父本和母本行的配比是4 比1,在父本行植株全部完成散粉后,应该立即对父本植株进行切除,并将父本行迁移成母本的透气、通风的渠道,以达到对母本行日照要求,从而才能更早地迎来种子的成熟期,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父本与母本的种子发生混合。

3.2 查苗、间苗以及定苗工作的开展

在进行制种后,一定要认真检查种子的出苗状况。一旦出现了父本缺苗,就应该及早进行疏苗移植或催芽补种等预防措施;一旦出现母本有较少的缺苗,一般不进行补种,一旦缺苗严重程度超过了40%以上,就应该对其加以补种。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早间苗、晚定苗。通过依据不同的玉米种子品种及其父母本的性状,来选择留苗密度。

3.3 花期预测以及调整

在玉米制种的整个过程中,制种的顺利在较大程度上依赖花期的顺利相遇。通常,父本的抽花时间较母本晚3 到4 天。根据花期长短和具体花期的确定,除按照不同种类的玉米重复测定的方法外,还应采取多期播种父本的方式延长花期,为确保父母本的花期能够顺利进行,以便于进一步提高制种品质。此外,在制种整个流程中,还要时时注意从出苗至母本完成去雄阶段父母本的生长发育状况,这对于实现花期相遇是十分关键的。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利用叶片对花期做出预报,则母本通常会比父本多1-2 个叶片,这就说明父母本已经顺利完成了花期相遇。此外,还可通过检测幼穗分化及其解剖生长步骤来做出预测。

3.4 父母本去杂去劣工作

为使玉米制种的纯度进一步提高,进而改善种子品质,在玉米制种的过程中,需要以父母本所具备的特性视为基本标准,再来开展制种田前的去劣、去杂等工作,且必须开展三次。第一次去劣、去杂,根据间苗、定苗工作开展;第二次去劣、去杂,应在苗种拔节完成后,但还未结大喇叭口之前进行;第三次去劣、去杂,应在母本去雄之前完成。对于父母本田间杂株率问题,相关技术标准有明确规定,如果田间杂株率达到0.2%,则不符合该标准。但在实际栽培中,对这方面的标准要求会更高,基本上不会超过0.1%。

3.5 把准时机,及时收获

在玉米种子步入成熟期后,就应该抓住最佳时机,在恰当的时候开始采收,以防止早霜冻害对作物产生危害。如果出现了早霜冻害现象,就有可能降低玉米的播种率和发芽率,从而大大降低玉米种子的产量,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于父本未被切断的田地,在收获过程中,应先收获父本果穗,然后再收获母本果穗,不能粗心大意、不可混杂。

3.6 玉米制种防冻措施

在霜期长的地方或在气候条件恶劣的环境中以及在母本生长期长、播种期晚的制种田地,为了防止玉米种子受到早霜和冰冻天气的损害,就必须做好一些安全措施。玉米在蜡熟期间,首先要砍掉母本果穗的头部,并对田间的透气、通风等条件加以改良,达到果穗的快速脱水。即在籽粒灌浆完成之际,在确认果穗不会被掰落、母植株不会被砍倒的情形下,扒开果穗苞叶,并把果穗移到植株上继续风干、晾晒等。

3.7 果穗去杂、脱粒和烘干技术

果穗的烘干、脱粒和去杂等工作都是提升种子纯度的关键,因而也应该得到重视。在晾晒果穗的整个过程中,要及时对杂穗加以挑拣。在脱粒之前,一定要对杂穗加以筛查,并保证杂穗率不能大于5%。假如已实现了脱粒,但发现玉米种子中所含水分仍过多,则需要在晴朗天气时对种子实行晾晒。种子晾晒场地要选用水泥地,以实现种子的自然脱水。如温度始终较低,且无法实现自然脱水,则需要使用烘干装置对种子实行去湿。

4.玉米种子栽培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地经常出现的病虫害主要有大小斑病、矮花叶病、穗粒腐病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可选用不同的防治方式。制种田灌浆期至乳熟期为大小斑病的高峰期,发病后,应用50%多菌灵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喷施液,每间隔约一周喷施一次,连用药2-3 次即可。矮花叶病一般是由玉米花叶病毒、缺锌等原因所引起的,多出现在苗期,针对此病使用0.3%~0.5%的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锌混合液进行喷雾预防,并同样用药2-3 次;要注意加强对蚜虫的预防,以避免病害扩散。穗粒腐病也会导致玉米子粒腐败和发霉,一般原因是受到高温的影响。为处理穗粒腐病,可采用制种田站秆扒皮的方式,于晴朗时撕开果穗顶叶,以促使玉米籽粒的水分快速散失,增加果穗脱水速度;授粉周期终止后,应该及时切除父本,以提高对母本的光照,在成熟期后则砍掉穗位以上的茎叶,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提高田间气流速度,提高通气条件,从而减少田间相对湿度,并降低穗粒腐病的发病率。玉米制种田常见病虫害包括粘虫、玉米螟、蚜虫等。玉米螟一般以大喇叭口期为高发阶段,可使用50%辛硫磷或40%可氧化乐果作为灌心治理,直接对受害植株灌心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粘虫一般以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前为高发阶段,也可采用505 辛硫磷或50%杀螟松进行防治,一般使用液药喷雾防治,对受害植株中、下部叶片用药2-3 次左右。蚜虫一般危害母本顶叶和父本雄穗,可在抽雄散分期用40%氧化乐果喷施于叶面,以抑制蚜虫的进一步传播。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持续发展,中国的玉米种植规模和面积正逐渐增加,尤其是在西南各省,所以,为了要进一步改善中国玉米种子品质,使玉米产量实现预期设想,就一定要提高对玉米种子生产技术研究和运用。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父本母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不同母本密度对敦玉328杂交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影响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玉米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
生物活性水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