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以江苏理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
2022-11-23王晓春唐金花蒋兴梅
王晓春 汪 伟 唐金花 杨 军 倪 彰 蒋兴梅
(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1)
劳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促进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实现中华伟大复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进行,在这场技术大变革中,不同专业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更是需要对各类人才进行专业化分工,以进一步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自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习总书记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在2020 年3 月与7 月相继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新时代加强各类学校劳动教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1]。在上述文件指导下,各类高校也出台了相应的方案、意见与计划等,以促进高校大学生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劳动教育环节的融合。应用型高校培养理念大多是针对地方行业需求与产业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升级来确定大学生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而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促使新时代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努力奋斗的新青年是非常必要且十分重要的。本文以江苏理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分析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同类型高校相似专业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现状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我国高校分为研究型与应用型两类。其中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是根据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劳动人才,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精神。江苏理工学院作为我国典型的应用型高校,其具有生源种类多、学科类别广、技能培养强的特征,在多年办学过程中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工匠精神、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该校的车辆工程专业为例,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单独招生、全国统招及专升本三类招生渠道,学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均有所不同。该校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但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需求,在劳动教育方面尚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劳动教育理念形成的教育合力薄弱
车辆工程专业大学生普遍是00 后,其成长环境舒适,缺少辛勤劳动的实践经历与奋斗精神,具有自我意识强、现实主义重、劳动认知弱及创新思维强的个性特点[2]。当00 后大学生由高中紧张的学习中松懈下来后,开始贪图安逸、轻视劳动,尤其是近两年受全球疫情影响致使大学生在学校上网课,更加缺少劳动以至于在学校过着点外卖、不整理内务并“佛系”看待劳动精神,没有真正体会到劳动的意义。这会导致大学生之间形成怕苦、怕累、厌学等消极风气进而磨灭大学生的上进心与奋斗精神。仔细研究发现,造成00 后大学生以上生活特征的原因主要来自原生家庭、高校及社会三个方面。从家庭层面而言,家长文化程度高,深知文化学习重要性,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视文化学习而忽略劳动教育的培养,促使孩子进入大学后缺乏一定的劳动认知与实践经历;从高校层面而言,针对大学生专业能力与劳动教育融合培养的方案主要是采用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等活动相结合,弱化了在专业理论课程中加入劳动教育的相关教学环节,这使得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未能及时创造性地进行劳动实践而实现自我成长。从社会层面而言,针对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相关活动及文化宣传中未能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促使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概念只停留在浅薄的体力劳动而非思想意识觉醒与劳动习惯的养成[3]。
(二)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目标分散
部分高校对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课程设置浮于表面,教育质量不够理想。首先,该专业设置的课程方向分散,教务管理部门仅是为了完成劳动实践任务、彰显课程建设特色或丰富性,并非为了各类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其次,专业课程的老师依旧重视理论授课,轻视实践活动,对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效果并未有较为全面的衡量标准,劳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没有融合关联为模块或体系,大多数内容以独立模块存在。最后,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课程的布局不合理,并未基于不同生源学生的特征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融合课程,从而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这种培养模式下,车辆工程专业统招班学生未能将汽车相关构造的理论知识与具体零件的实际工作状态相结合,很难深入理解课本内容;对于专升本的学生而言,理论知识薄弱、实践机会少,更难对所学课程有更全面的理解;对于单独招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学生而言,原有的技能优势无法充分发挥,与理论知识脱节,耽误其劳动技能的进一步提升。总之,现有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继续全面深入地开展课程改革以适应长三角产业升级与社会发展新趋势[4]。
(三)大学生劳动教育考核的评价体系单一
基于背景、过程及劳动教育资源配置来构建应用型本科生劳动教育考核的评价体系是丰富劳动教育体系与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然而,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对劳动教育环境与现实需求没有清晰地认识。首先,就学校环境而言,没有明确的劳动教育相关考核文件规定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学分比重,线上线下的宣传较少,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意识与实践较难结合在一起。其次,就高校教师师资力量配比方面,较少考虑从企业引进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专职劳动教育课程教师,现阶段学校对劳动教育相关课程教师的选择、考核及评价方面均与传统的专业课程一样,没有明显的区分,促使考核评价体系单一。再次,在劳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学校没有明确的文件或相关考核指标来确定专业教师向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申请劳动教育相关项目经费的奖励政策。最后,学校对车辆工程专业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考核评价以课程论文、实验及工程实训等课程考核为主,较少考虑大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校外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及假期企业实践等方面的考核评价。这种考核评价指标过于单一、主观性过强,对车辆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作用并不明显,且对其专业的深层次认识没有实质作用[5]。
二、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具有自主劳动精神的大学生培养理念
高校进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能够主动做到自觉劳动与热爱劳动,可以通过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维度来共同制定相关培养方法与政策文件,共同探索制订出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劳动教育的工作方案,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从家庭层面而言,家长可以在孩子假期回家时让其主动参与家庭劳动,培养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意识,形成对物质享受的节制意识;此外,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实际引导大学生主动进入专业相关企业与公益岗位参加实习与社会实践,促使大学生在工作实习过程中体会劳动教育的宗旨,并成长为有责任担当的青年人才。从学校层面而言,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生源情况制订不同类型学生关于主动参加劳动教育的培养方案,在学生中树立“美好生活都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等精神理念,促使学生主动践行劳动;从社会层面而言,省市级教育机构与车辆工程相关企业应该根据当代大学生特点,制定青年大学生的监督机制与考核方法,以进一步监督与激励大学生树立自主劳动的精神,更好地进入社会适应工作。
(二)重构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高校可以结合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特点、培养方向及自身实际等因素,综合考虑调整车辆工程专业部分课程,形成具有劳动教育特征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与劳动教育的进一步理解,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在专业课教学中真实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明确其学分与学时以便对学生的操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促使学生能真正地结合专业知识与车辆的实际应用更好地理解专业课程。其次,针对车辆工程专业统招班学生而言,可以在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中增加学科相关的项目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可以跟随专业课老师参加科研实践与创新创业项目,在做实验与设计过程中体会劳动与科研产出的快乐与成就感;跟随辅导员或班主任及家乡所在地的工作人员参加假期社会实践项目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并明确具体的学分与学时以促进学生将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进而体会到劳动教育的意义。最后,针对车辆工程专业单独招生与专升本学生而言,可以采用工学交替与订单培养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在企业生产过程,并将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训内容作为劳动教育课程考核内容并给予相应的学分与学时。以上两类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重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并真正体会到劳动教育的意义。
(三)构建大学生劳动教育考核的多元评价体系
根据教育部与国务院及各级教育部门发布的文件精神,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关文件以进一步落实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过程。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教务处可以根据车辆工程专业特点,明确本科阶段关于劳动教育课程的课时保障,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通过制定劳动教育学分认定的相关文件与考核细则来建立考核体系。首先,人事处可以根据学校车辆工程专业特点,引进相关行业的技术专家或高级工程师作为该专业的校外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工作,完成一定的工作作为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由企业导师或部门负责人对学生劳动教育课程进行考核评价。其次,教务管理部门可以结合人事处对车辆工程专业教师的配备特点,制定聘评待遇、职称认定、评优评先等考核标准,重点考核教师对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并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能力提升等方面的业绩成果。最后,学工处可以根据学校与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内容,设置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类比赛或荣誉称号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学分,如大学生户外炊事露营、校园“三走五走”“卡丁车大赛”“智能小车装配”“机器人大赛”等相关的益智类活动及“五好学生”“优秀大学生”“龙城车队能手”等荣誉称号。通过学生积极参加劳动类活动与主修相关学分,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三、结论与推广价值
本文以江苏理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针对现阶段应用类本科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开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得知家庭、学校及社会方面对大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理念的形成合力不足,高校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融合不完善及对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家庭、学校及社会等方面共同培养大学生树立自主劳动精神、重构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并构建大学生劳动教育考核的多元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与劳动内容的落实。
在江苏理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试行并推广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课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对本校其他专业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提供一定的方案与借鉴。此外,本文提供的专业课程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在同类型高校人才引进、师资配比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试行推广,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多元化渗入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教育模式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培养坚毅品格与工匠精神,对我国实现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