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2022-11-23丁红月
丁红月
(吉林省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吉林长春 130122)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各种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肩而行,从而产生协同作用,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的教育使命。“育人”首先是“育德”,重视传道解惑,培养人才,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积极的价值观念。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革旧出新,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培养大学生的四个自信,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人才[1]。
一、英语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在关系
英语课程的本质是一样的:注重培养人、教育人,这是大学的内部需求。课堂教学都是为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从知识教育、价值建构、能力培养三方面进行。基本关系表现为:任务与目的相通,作用的内容和要求相吻合。但英语课和课程思政课的着重点不同,英语课程更注重在专业教学中的知识传递和价值引导的结合[2],英语课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其教学内容则以课程中的专业知识为主;课程思政要遵循学科的课程规则,注重价值观的引导,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存在着显性与隐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一门理论课。
二、课程思政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语言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大学阶段是三观形成和巩固的时期,但是因为缺少社会经验,对事物的判断力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思维混乱,影响个人情感,从而影响学业。若没有及时地纠正,养成了错误、消极的人生观,可能会误入歧途,从而影响一生。所以,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课程相融合,是实现大学德育职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学习英语口语的过程中,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渐渐加深,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更要加强思政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课程思政及教育方法的实施,推动了教育改革,构建出注重思政教育的教育模式,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将英语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地联系起来是一种必然。对于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应借助英语口语课自身的特点,在保留英语口语课的特殊性质的同时,不能忽视口语教学。
三、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一)强化教师团队的思政素养
第一,应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政水平,为学生配备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英语口语是大学生进行国际交流的直接媒介,其直接反映大学生的口语素质和道德水平,直接代表国家的形象和个人的身份。因此,若口语中体现出比较低的思想政治水平,不但影响学生的个人形象,而且影响国家形象,进而影响的是中外交流之间的效率和正面影响性。所以,老师在教授英语口语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思想道德。因为老师的思政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政水平,老师的坚定信仰、道德素质、口语素质对学生影响非常深远。这就要求英语老师不但要提升口语的执教能力,而且要加强思政元素的渗透,加强在教学中思想政治方面的导入,在口语教学中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校方面,要不断地加强老师的思政能力建设,通过考查与培训的工作,定期展开学习教育和讲座宣传,提高老师的口语与德育教育结合能力,不断开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案。
第二,英语口语与思政课内容的结合,不应该是生硬地结合,英语老师要充分挖掘口语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要创新式地开展英语口语实践和思政思想教育工作,既要在教材中寻找德育资源,也要从课外网络资源和学生生活化的经验中寻找二者的结合点。这既能够深层次地提高大学生的口语能力,也能够从德育内容教育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立足英语学科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将思政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知识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
第三,为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还应该与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交流学习。在具体的思政教育和英语口语结合过程中,无论是英语教师还是思政老师,都要进行充分的学术交流和课程学业交流。在双向交流中,不但可以促进彼此专业性的触发,而且能够创造性地使思政英语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彼此的教学内容,形成科学化的教学路径和教学方法。
(二)培养民族文化自信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国际化交流的加强,西方文化对于中国社会青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浸染。因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很多学生迷失了方向,没有坚持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认为一切以西式唯美主义为主,在他们眼中西方是神圣殿堂,而对中国的京剧、武术和文化瑰宝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在青年口中是滔滔不绝的是西方的各种节庆——例如圣诞节、情人节,他们也崇尚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不能够充分地进行团队合作和人际交流。长此以往,中国的文化自信必然会丧失,中国的知识结构也必然会断层。这种情况被国人诟病为缺失文化传承、缺失文化秉性。同样,即使是到西方国家去交流,也无法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也对本土文化呈现出茫然无知的状态。这种情况使当代大学生集体呈现出了文化失语现象,随着大众传媒和商业文不断渗透,英语口语课程承担着国际交流的重要任务,若无法在英语交流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我国的文化传统将会出现淡化和断层的危险。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要不断融入文化自信,融入文化精髓,将口语内容和口语教学目标,表现为复兴民族和繁荣文化的目标。例如,在教授奥林匹克精神这一单元中,要让学生“catching the Olympic spirit”,要让学生们掌握奥林匹克精神。在这期间,要渗透一些中国的文化元素。例如可以介绍2008 年北京奥运会时开幕式的盛景,当时的开幕式出现了汉族的图腾龙文化,以及相关的中国红元素。对于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也有相关呈现,通过这些元素的导入,可以教会学生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同时加强文化的自豪感。再比如教授“honesty”这个单词的时候,可以介绍诚实是中国传统的优秀品德,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是中国人民人情交往的基本原则。进而可以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会学生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让学生知道中国是一个追求自由、平等、法治与公正的国家。而在教授“human relations”这一课时,可以通过中西方不同的人际关系特征来加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本土化。很多大学生现在崇尚西方的个人主义,认为个人主义价值观体现的是对个性的体现,是对个人价值的崇尚,认为中国的人情世事和讲面子讲人情是一种上不了台面的社会关系。这种极端化的西方价值取向,若长久发展下去,容易影响中国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教师要在教授“relations”时,教会学生中国的人情关系是以血缘和伦理性的社会体系为中心的人情考量,强调的是尊老爱幼、家和万事兴,所以其不是面子工程,也不是虚伪的关系体现,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要认同中国的人际关系特征并且合理地看待中国的人情文化,而对于西方国家经常批判中国的人权,更要教会学生正确地看待中国尊重人权、不挑战别人的思想行为,尊重别人的思维和态度,更尊重个性的发展和个体自主思维的认知能力。所以中国的社会关系,强调的是集体与个体的共荣,强调的是团队合作和互帮互助。只有正确地理解这些关系,才能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3]。
(三)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英语口语最广泛的用途就是见证中国的发展奇迹,所以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要让学生明白中国成功的真正含义,可以利用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故事,来进行中国形象推广。在此次冬奥会上,中国用古代玉石设计了五环的形象,既表达了五环的奥林主义体格精神,也表达了天地和、人心同的中国文化内涵,特别是冰墩墩和雪融融的玩偶设计,更加成为一种时尚的流行风。这些奥运元素不但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理解、认知能力,而且体现了中国对时尚元素的把握能力。所以,在英语执教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这些中国故事的口述能力,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提倡学生理解成功的含义、成功的过程。与此同时,理解中国的成功,不仅仅是中国在开幕式上的演绎性成功,更重要的是传播奥运健儿的运动精神。这届冬奥会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冬奥人物,他们体现了中国的冰雪运动精神。这些运动精神,若通过英语充分地翻译过来表达给世界,就能把我国的运动健儿精神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更加强外国与中国之间的理解和人际交往,让外国人更加理解中国人的精神和形象,这才是中国人最成功的地方。所谓的成功,不是表面的光鲜,而是背后的努力。这些坚韧不拔、暗自生花的努力与奋斗精神,正是中国人隐忍而博大的情怀。
(四)影片赏析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观看英文原版电影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定期地给学生布置课下观影的任务,交流心得,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比如《傲慢与偏见》《悲惨世界》《肖申克的救赎》等经典电影。通过观看影视作品,使得学生能了解电影的拍摄技巧、演员的表演、灯光的颜色、音响等的制作技巧,更能从中获得启发[4]。英语教学旨在使学生在英语教学中获得一定的基础和能力。英语口语课的课程思政是把思政教育思想融入英语口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同时,相关教师要转变观念,从点滴做起,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向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品德。这一改革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五)时事热点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时事话题最能体现英语教育的即时性和时代性原则,而时代性原则最能体现出当时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所以,应该利用时事话题作为引入点和切入点,教会学生时事中所蕴含的人情道理和社会观点,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生的各种事件就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防疫态度,老师可以将热点事件报道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 课件引导学生在口语练习中理解并支持中国政府的态度,理性看待国外对于中国抗“疫”的报道,中国之所以在短期内取得抗“疫”的胜利,是因为民心所向和集体的力量。然而,在西方国家抗“疫”不利的前提下,很多西方媒体却一直在抹黑中国政府。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的正向媒体报道——例如世卫组织的相关报道,美国纽约《健康与科技》话题专栏的相关客观报道,这些报道都从客观方面对中国的新冠肺炎防治进行了还原,可以对这些报道素材进行口语复述,来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进行思考、讨论和确认[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校教学理论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口语课程和课程思政相融合,这就要求相关高校英语教师充分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强化教师团队的思政素养、培养民族文化自信、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利用时事话题融入思政教育、欣赏英语经典电影,使课堂上的思政教育得以实施,在遵循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原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口语课程和课程思政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