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程理念,用好初中语文教材
2022-11-23王路涵
王路涵
(河北省承德市第十六中学 河北承德 067000)
教材是教师用来教学的重要文本,是学生用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工具。作为学生了解语言文字的学习载体,教师用好教材是基本的教学能力,促使学生轻松学习语文知识,充分掌握知识技能。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全面开展,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重点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语文教材的特点,以此让教师在正确解读语文教材时用好教材。
一、初中语文教师用好语文教材的积极影响
教材是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与基石,而使用好教材也是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注意语文教学的合理使用,并以此找出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就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当前使用教材的方式与方法进行探究,才能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结合教材使用的反映情况,通过科学的分析与探究,重新规划利用语文教材的方式和途径,并提出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观点与建议。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展,教师则需要用好语文教材开展教学工作,充分掌握语文教学的命脉与发展前景,才能避免出现单一运用教材讲解传授知识,导致学生出现知识面受限的情况。所以,教师从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途径的拓展、教学渠道的开拓出发,利用语文教材打开学生语文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大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为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奠定基础。
二、初中语文教师用好语文教材的重要作用
(一)引导学生重视语文教材
由于初中生在长期的学习习惯养成中出现了偏差的学习思维,不重视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对于语文教材的了解与认知过于片面,也就无法深入地探究语文知识。同时,在日常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认为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不需要预习,只需要在课堂上听从老师的讲解就可以了,而在课后复习与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形成忽视语文知识巩固的意识,造成课前预习不认真严谨、课后复习比较抗拒的情绪,以此无法深层次地理解语文知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忽视语文教材使用的问题,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教材使用的效率,从而造成学生语文学习不够深入[1]。因此,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时引导学生利用教材进行学习,逐渐培养学生重视语文教材使用的习惯,就能让学生从原本被动地学习逐步转向主动学习,以此让学生认知语文教材剖析与运用的价值。其中,教师针对学生不重视语文教材的情况,应当通过自身的榜样行为引导,促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会利用教材整合知识内容,在对语文教材投入相应的精力和时间后,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了解语文教材对语文学习的启发性,有助于学生更加重视语文教材的运用。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师须合理地运用语文教材,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材的教学内容中,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究。所以,教师运用语文教材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水平。众所周知,初中生学习思维有待进一步提高,思维的发展与学习认知的提升,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专注力,而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教学关键,和教师教学的方式、个人的魅力、教学的形式等方面有关[2]。其中,教师的个人魅力能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促使学生以教师为学习的榜样。教学方式的创新,则是体现为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创设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具备运用教材学习基础知识、拓展教材内容、丰富学习认知的意识与能力。教学形式的优化,重点展现出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探究更加积极主动。这样一来,语文教材这一重要的教学文本运用,在于教师提升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和素养,才能多角度、多方面地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尤其在创新运用语文教材时,教师以丰富的知识储备感染学生,将会为学生创造高效化的语文课堂模式,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三)做好全面细致的备课工作
备课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语文知识的关键环节。为此,教师做好全面细致的备课工作,关键在于要利用好教材,确保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规律。同时,为了在备课阶段呈现出丰富的语文知识,教师需要深入地剖析教材内容,就讲解的语文知识与内容进行分析时,还需要延伸拓展教材的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引导过渡知识内容,有助于学生不仅学习与掌握知识,更能明确自己所要突破的学习重难点,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师把备课工作做好,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讲解,逐渐过渡到知识拓展的探究,才是全面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进行再创作的基础,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依据。所以,利用好语文教材和课堂,其备课方式和内容选择都应当进行优化,根据分析数据制定教学目标,体现重点难点的语文知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基础,设计引导问题强化思维能力,从而体现出全面利用教材的重要作用。
三、用好初中语文教材的途径与方式
(一)用好教材须正确解读教材
教材是教师备课工作中运用的基础材料,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依据。为此,教师正确解决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才是处理教材知识内容、构建导学方案的基石,也是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支撑点。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正确的教材观和学生观,设计语文教学的导入环节,逐渐延伸到教学流程的优化层面,有助于教师围绕教学的基本素材进行创造性运用,也将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后,从教学内容全面思考并构建教学的体系,确保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更全面了解其知识的发展现状,以作为进一步制定教学策略的基础。这就要求老师立足于学生的特点与阅读实际,创造性地开发课程,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和了解语言基础知识,并养成好的阅读习惯[3]。
例如,教师以语文教材中的优秀课文为教学载体,通过精心备课的方式整合内容,关键在于教师将选入的课文呈现方式进行优化,既体现出作品固有的思想旨趣,也要突出教材编辑中的知能体系和价值标准,以此承载编者的意图,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这样一来,用好教材是建立在对教材的透彻理解上,对教材的理解形成准确且深入的把握,才能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明确课文抒写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其中的重点词句段。比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课文时,教师用好教材的基础,是在备课环节中针对课文的背景介绍进行拓展,带领学生从一个新的维度诠释课文内容,达到引导学生体会触摸文本内涵的教育目标。如教师将《我二十一岁那年》的节选内容展示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重新认识少年时期的史铁生。他是对未来生活满怀向往的人,对病痛的痛楚还不能感同身受,但突然的一次病痛,却使得他的精神世界陡然间陷入了灰暗。在引入史铁生这样的境遇后,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能体会到那种无助、迷茫,甚至崩溃的内心态度。同时,也将帮助学生深度探析课文中,作者在母亲那无私的隐忍、执着的关怀、真诚的体谅下,逐渐地走出困境,以此对作者回忆母亲时潸然泪下的情感进行感触。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思考探究的课后阅读任务,将其布置在备课工作中的引导环节,利用提供的背景预习材料,让学生在课前了解作者、感受亲情,体会课文语句蕴含的情感,有利于学生通过分析细节理解课文蕴含的感情。
(二)准确把握教材中的阅读教学体系
准确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用好初中语文教材的关键所在。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教学进行指引,不仅能给予学生有效的阅读指导与帮助,还能使语文教材有效、合理地为阅读教学的指引目标服务。所以,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出发,侧重于强化学生的思维认识,使其能合理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也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触,形成一定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考虑语文教材中阅读单元的整体整合,通过相同阅读素材的选择,发挥出教材中阅读材料的优势,实现整合的阅读引导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在具有价值的挖掘活动中,寻找出相应的文本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此外,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围绕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倡议,教师在运用语文教材时,就需要从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出发,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积累阅读经验,以此沉淀自主阅读能力[4]。
例如,在教读课文《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在多读书、读好书的层面上下功夫,重点是在准确把握教材中的阅读教学体系后,结合拓展链接的指引方式与途径,指导学生如何自主阅读课文。比如,从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入手,还需要在阅读从易到难的过渡层面上,为学生制定科学化的阅读推荐表,要求学生结合推荐书籍制订阅读学习计划,而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阅读书籍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确保学生在有目的地阅读指导中,既能提升学生课内阅读的质量和理解体会效果,也能有效地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强化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皇帝的新装》和《天上的街市》后,初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复述故事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同一主题可以以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进一步把握想象和联想的重要作用。然后在自主阅读课文《女娲造人》时,关键就是强化训练学生的迅速阅读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复述故事内容的技巧,以此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这样教材中关于阅读教学体系的呈现,揭示了阅读教学循序渐进,语文综合能力持续提升的目标,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提升落到实处,将会发挥出教材中的阅读引导价值,构建具有层次性的阅读教学体系。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客观地分析教材的特点,体现出阅读教学编排的优势,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打下基础,才是教师正确解读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与活动组织的前提。
(三)用好教材须引导学生把握知识要点
教师要想用好教材必须引导学生把握知识要点,才能在课程改革中强调知识与实践的联系,确保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后,真正走出教材,形成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认真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需要从教材知识的基础讲解出发,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开辟道路。所以,教师以教材知识的讲解为基础,适当地开发课程资源,并且整合课程资源,可以发掘探索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仅符合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强调教师作为语文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探究,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以此在课程理念全面渗透的教学形势下,体现出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质的变化的价值[5]。
例如,在《世说新语·两则·咏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利用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训练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并侧重于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对问题有自己的独到看法,因此合理利用语文教科书,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比如,通过语文教学课后大量的语言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汉语使用能力,也可以提升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练习的水平和思想效果。如有的学生把“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成“不如说是柳絮是跟着大风漫天飞舞”。主要原因是不能准确地将“因风”翻译成“乘着风”,而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不如说是柳絮乘着大风漫天飞舞。”这样就可以以课后的翻译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课文翻译的技巧,进一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锻炼学生语法表达与思维拓展的能力。
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在把握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初中语文教材,须准确把握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视野,也能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同时,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教师为了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和谐统一,积极搜寻语文教材外的丰富教学资源,不仅能在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情况后,转变成语文教材的执行者身份,也能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蜕变为语文教学方案的开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