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
2022-11-23王晓星
王晓星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第二小学 宁夏中卫 755299)
一、研究必要性分析
中国有近5000 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发展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然而,中国的唐诗、宋词、国画、书法、瓷器……这些包含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于这些文化元素,年轻人又有多少了解和认知呢?和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很多学生还是更为青睐看漫画书、看动画片、做游戏等,学生们的视野不再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更谈不上如何去发扬。在《课程标准(2011)》《中小学教育指导方针》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方针》等文件中,强调了对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要求。其内容指出:语文课程继承了文化遗产和中国人民的传统,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和爱国情怀。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教学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相关调查不难发现,现今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尚有欠缺,通过寻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找到解决之道,也就对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创新以及教学素养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要将传统文化教学的变革摆在关键位置之上,让新课改不再成为纸上谈兵。为此,在文章研究的过程当中,首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意义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并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当中的渗透举措进行了新思路和新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小学语文学科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开放性学科,语文学科可以被看成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一种延伸和一种古今交融的呈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其中所呈现出来的亮点优势也是相当明显的,其现实价值更是不容忽视的。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的两个层面进行阐述和解读:
第一,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丰富并完善语文教学理论的一种积极体现,而且这也是探索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理论、丰富小学语文教育理论的重要方法。目前,在“大语文”的背景环境之下,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比以往更加重要,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方法仍然陈旧,对语文学科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不够,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受小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很难理解语文教材或者是课外阅读素材当中的一些传统文化要素。语文学科作为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作为汉语言发展的一种表达,作为优秀文化的呈现,也可以看成是让国人自豪的学科。将语文学习活动和传统文化相互整合,让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充盈,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去品读古人的智慧,这才是理论和实践相互整合的一种积极表现。
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及民族自豪感。《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为重点,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传统性和传统文化性的特点,利用语文课的独特优势,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为增强国家软实力贡献力量。为了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必须重视小学教育,更深刻、更准确地认识我们古老国家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来源于多个领域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不断探索当中所积累的精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资源宝库。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积极地引入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小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传统文化素养的增强可以让小学生具有爱国热情、具有家国情怀、具有民族自豪感。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一)教师要逐渐提升对传统文化渗透语文课堂的重视程度
教师应该积极地学习我国政府所颁布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了解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相关的教育要求。其次,通过更新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掌握教材,查阅优秀的课堂记录,改变学生只要背诵就可以完成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的观念。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注意记忆,而且要珍视国粹、高尚雅洁的人格修养以及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教育意识。小学语文教师是整个课堂的规划者和主导者,同时也是孩子们身边的合作者和帮扶者。要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更精准、更科学,要想切实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还是需要以教师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推进和渗透。教师对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渗透重视程度的提升还需要从如下两个层面上采取措施:
一方面,教师要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渗透内容进行精心规划。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在这种情形之下教师就应该借助互联网等工具来进行相关传统文化内容的挖掘、采集和整理,这样也可以丰富课本教学资源,并且可以让学生们的眼界和思维得到延伸。举例来说,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的“第五单元”安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等文章,这都是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的韧性精神、勇往直前精神、永不放弃精神。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就可以收集并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其他相关的神话故事,例如“愚公移山”所表现出来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精卫填海”神话故事当中的精神就是高度一致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们的阅读素材更宽泛,也可以让学生们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另一方面,教师要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从课堂到课下的转移和延伸。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本上都是以故事的形式来呈现的。毕竟课堂45 分钟的教学时间十分有限,教师就可以以“课外阅读”为契机,让学生们专门去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和篇目。例如可以在“七一”到来的时候设定以“红色文化精神传承”为主题的“读书月”活动,让学生们去阅读刘胡兰的故事、阅读小英雄雨来的故事……通过这样一个课堂与课下的相互对接,教师也可以让孩子们将课下阅读的内容搬到课堂当中来,在课堂当中进行相互的交流、分享和体验。这样也可以塑造一个更为和谐、更为开放、更为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创设基础环境。
(二)营造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学习的规律,同时,游戏也是学生生活中最喜欢的一种形式。学生们可以通过游戏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将适当的游戏活动融入实践中。它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语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有更多的兴趣。语文研究需要长期积累,这与语文文化的浓厚氛围密切相关。对学校来说,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语文学科的特点,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潜在资源,营造学习氛围。在教材的基础上,开展语文文化活动,推进传统语文文化教育。此外,家庭学习的氛围与学生的语文文化学习密切相关。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很重要,可以和孩子共同讨论问题。在这样的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孩子们对学习语文更感兴趣,相关传统文化知识也更多地积累起来。
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在基本情境的创设活动当中,教师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空间条件的发展。营造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主动渗透的环境氛围,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当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才是最关键的。例如,把古代大师的肖像和作品挂在教室的墙上。校园《文化广角》栏目专门开辟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栏目。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并且精心设计“中国古典文学阅读大赛”,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当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同时,在教师同研交流思考的基础之上巧妙设计标题的导言。例如,在新课程实施前,教师将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作为铺垫,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例如,要欣赏和分析钱鹤滩的《明日歌》,你可以在课堂上先设计问题。例如“你有什么习惯?”“你是不是习惯将事总是推迟到明天?”“你讨厌拖延的人吗?”“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你该怎么办?”。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学科整合”的基本思路,根据诗的内容教师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借助多媒体朗读。通过简单、活泼、低沉、柔和、大方、热情、悲伤和优美的音乐,作者在诗中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更清晰地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更为深刻地体会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传统文化的亮点。
(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色彩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态势日益明显,学生们对西方节日的热情很高,对中国传统节日几乎没有什么理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语文中了解我们传统文化的由来以及特色,将活动内容回归现实,实现有效的实践目标。结合特定的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语文活动,如果教材中没有对应的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共同研究。在传统文化节日的活动中,学生们会感受到元旦的团圆,感受到端午节的追思,感受到重阳节的孝道。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中国的端午节可以传达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钦佩之情,并将屈原作为节日的发源之人进行永久性纪念。首先,教师可以做背景分析。学生可以收集有关端午节起源、意义和习俗的情况,并展示收集的信息。教师可以制作教材和图画书,可以让学生直接在舞台上表达,让学生扮演这个角色,更充分理解这一种情怀。纪念端午节的人物包括屈原、伍子胥、曹娥等。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和解释原因。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例如龙舟比赛、挂艾草、做粽子、放风筝、系彩线,所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纪念这些死去的英雄。学生们可以进行拔河、拔草、系彩绳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不同人在不同时间与场景创造的不同语文。有描写拴五彩绳的“彩线轻缠红玉臂”(苏轼),有描写包粽子和插艾的“粽包分两髻”(陆游),也有描写赛龙舟的“云旗猎猎翻青汉”(边贡)等,学生在传统节日背景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民族文化认同。
结语
教育要走向何处?教育活动的实施到底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核心问题。语文教育活动更是关系到学生们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及人文情怀的发展。本文根据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阐述了语文学科当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从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角度对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进行了挖掘,并提出了若干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首先,教师要逐渐提升对传统文化渗透语文课堂的重视程度;其次,要营造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最后,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