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及其提升策略

2022-11-23李雨龙

黑龙江粮食 2022年8期
关键词:耕地粮食战略

□ 李雨龙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2020年我国已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后小康时代”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尽管受疫情影响,中国在2021年粮食总产依然达到了1.3万亿斤以上。与此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立足新时代发展理念和“三农”新局面,不仅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更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粮食是国之根本。粮食安全最早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其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辞典·第二册》中的解释如下:“1.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2.获得粮食的权利等”[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提出:“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未开化的民族一样,必须先保证自己有食物,然后才能去照顾其他事情。”[2]粮食安全早就脱离了单纯的粮食范畴,而是事关国家安全命脉,历史上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政党都将粮食安全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粮食安全是关乎国家稳定,政局稳定,人民幸福的存亡大计。

中国的14亿人民要生存发展,吃饱饭便是第一位的。尽管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粮食供应总体稳定,但是农业人口和耕地面积日益减少,部分耕地盐碱化严重,加上个别地区极端天气灾害影响,这些都给粮食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两会期间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3]。粮食安全战略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决胜一招。加强粮食安全就是稳住社会“基本大盘”,就是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就是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向前。

二、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主要内容及其生成逻辑

(一)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对粮食安全问题保持深刻洞察和高度警惕。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次跃升为六大任务之首;随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粮食安全首次被提至“国家战略”的高度。

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4]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中国人的饭碗里面必须装中国粮。这是粮食生产的基本原则之一,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到底。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要做到确保产能,必须严守耕地红线。18亿亩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大前提,是确保粮食供给的生命线。2019年底,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亩,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与此同时耕地资源分布不均衡,总体质量不高,超过一半的耕地“靠天吃饭”。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也时有发生。要全面加强耕地质量、数量、生态的协同推进、保护与建设。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在当今疫情持续冲击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形下,中国耕地形势依旧严峻,紧平衡仍然是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

立足国内,不等于闭门造车,也并非所有粮食和农作物完全自给。虽然我们已经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现有的耕地条件导致的粮食结构性短缺问题却始终存在。适度进口,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合理解决国内粮食结构性短缺矛盾。同时积极鼓励国内粮食企业“走出去”,与国际市场接轨,培育具有国际定价权的国际大粮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粮食市场的话语权。因此,必须把积极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布局,以防止冲击国内农业生产。同时保护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耕地和农民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措施。

大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科技化有助于粮食产能的提高。在统筹考虑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等多个属性的同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进而统筹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在育种、灌溉、施肥等关键环节提炼核心技术,并大力推广与应用,提升农业装备化和科技化。让科技进步成为保障粮食生产的常态。

(二)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论逻辑

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论逻辑本质上就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农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很多经典论述中都对其农业思想主张进行了详细阐释。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吃饱饭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只有吃饱饭,人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恩格斯曾指出:“人们必须首先吃、穿、住、喝,之后才可以从事科学、政治、宗教、艺术等工作。”[5]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农业的极端重要性,保证农业发展,稳定粮食生产的思想主张始终贯穿在其经典论述之中并伴随着唯物史观的发展。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立足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方法论的同时继承了马克思的农业思想。

(三)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历史逻辑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历史逻辑本质上就是对我们党粮食安全思想的继承。新中国建立以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问题,毛泽东曾强调,“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6]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对粮食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邓小平认为,农业发展的核心一定要围绕粮食生产问题进行,天下大事,只要人吃饱了饭,其他的都好解决[7]。江泽民认为,农业应该放在发展经济的首位,不是短期的、局部的方针,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全局性的方针[8]。随后,胡锦涛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他强调对于粮食安全要警钟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9]。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辉煌历史,“三农”工作始终贯穿党的革命、改革、建设之中,而党的历代领导人又无一例外地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并且不遗余力地强调、推进、落实和粮食安全有关的一切工作。新时代以来,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更适合时代发展,更能满足人民利益的粮食安全战略规划。

(四)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现实逻辑

当前国际局势正面临疫情和地域冲突的双重压力,大国博弈日趋复杂,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同时多个国家都制定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国际粮价飙升。这给当下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开篇就提粮食安全问题,便是基于此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深刻洞察到中国粮食安全的复杂局势,提出中国粮必须依靠中国人自给自足,并在2022年两会期间提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3]。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巨大,仅靠现有的耕地养活14亿人是非常困难的。必须树立危机意识,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进一步倡导节约、爱惜粮食,引导人民增强对粮食安全的忧患意识。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实现路径

(一)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率,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也进入了新时期。乡村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但农业农村发展依旧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如食品安全问题、科技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劳动率较低等等。我国在生产、耕种等关键领域和发达国家依旧存在差距。如何最大化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升农业劳动率,研发自主核心技术成为制约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曾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10]随后他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11]。他始终把农业科技放在粮食生产问题的核心位置,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落实好“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12]。

(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粮食生产效能

近些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节节攀升,但也付出了较为惨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如滥用化肥农药、水体污染、土壤盐碱化等,农民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如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粮食高产,那么粮食安全问题便无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新发展理念相悖,同时也会给农民和农村带来沉重的负担。他曾强调:“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13]。保护生态环境,目的就是提高粮食生产效能,从而确保粮食安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城镇化的兴起,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不再以种地为生。加之农业耕种辛苦,效益低,投资产出周期长,已经有大片的耕地被荒废。“谁来种”、“谁会种”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要解决这一核心难题,关键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一方面,应提升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政策、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优惠,决不能让广大农民种粮吃亏,同时大力推进国营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组织,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的专业知识素养。另一方面,加大农业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力度,在涉农专业中进行宣传教育,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同时积极引导各类高素质毕业生、留学生到农村创业、工作和发展,探索涉农领域的“产学研”一体化,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农村人才引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让更多的人愿意学习涉农专业,进行农业研究,并且愿意在农业领域奉献终身,带动农村发展。

猜你喜欢

耕地粮食战略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那些教我们珍惜粮食的金玉良言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