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产业提升路径探索

2022-11-23孟学东

黑龙江粮食 2022年4期
关键词:旅游经济发展

□ 孟学东

(山东省邹平市九户镇财经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滨州256211)

乡村旅游是指依托乡村特有的自然、历史、人文、人力资源,开展的各类旅游活动,旅游活动的主要地点是乡村区域,而乡村特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价值所在。从2015年的中央1号文件开始,我国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部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旅游发展持续助力,尤其2019年6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发布,对乡村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明确的指示;2021年2月,国务院再次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政策的指导下,各地区乡村旅游经济蓬勃兴起,并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路径,促进了乡村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一、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乡村内特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是旅游的吸引物,例如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环境、淳朴自然的生产方式、独特的风俗习惯、特色的美食等,这些吸引物应该成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以及农民创收的主要载体[1]。基于此,乡村旅游经济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深度融合,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丰富乡村的旅游吸引物。

(一)保护生态环境

乡村的自然环境受人为干预的力度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然的原貌,是乡村旅游吸引城市游客的重要因素。在旅游经济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为提升乡村旅游项目的接待率,必须要对环境做出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应尽量控制对自然生态的干预,顺势而为,构建天人合一的乡村风貌。例如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A乡村在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经济产业的过程中对村沿线环境进行了提升改造,按照“修旧如旧、宜居宜游”的原则完成了民居改造,栽植竹子12万余株,建设旅游步道,打造大田景观、景观拱桥建设、小品景观,以及服务设施配套、旅游标识完善等。整个项目的实施完整保留了乡村的原貌,突出了乡土文化的特色,将乡村完美融入自然生态环境之中。

(二)提炼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中的特色元素,设计成独具乡村特色且能够吸引城市游客关注的旅游产品,让游客感受乡村环境下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例如,B乡村立足当地特色的地理环境,打造了采摘园,其中有苹果树、李子树,有人参果、海红以及嫁接栽培的西梅李子等品种,采摘园种植的品种多,口感酸甜,适合大部分人的口味,且以“采摘游玩、旅游观光”的模式运行,在节假日期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光顾。采摘园项目作为当地特色化的旅游产品,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

(三)注重品牌经营,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

当前,在乡村旅游经济产业发展中,各地区纷纷开始对旅游产品的设计。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许多旅游产品千篇一律,同质化倾向严重,导致旅游产业处于低效率竞争的状态,难以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旅游产业,甚至许多乡村旅游项目只是昙花一现,无法有效助力农村经济振兴。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加强规划设计,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打造特色产品,保证产品质量,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二、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完善乡村旅游经济产业体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目前,乡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的基础薄弱,既无法单独为农村发展提供动力,更难以实现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旅游经济产业是乡村服务业振兴的重要步骤,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需要农业、工业的有效配合。基于此,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于2018年发布了相关通知,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在政策的支持下,乡村地区应积极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完善乡村旅游经济产业体系。

(一)坚持农业的主体地位,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在乡村产业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同时也是乡村旅游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的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动产业联合,组建生产合作社,并以合作社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形式多样的经营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条。逐步推动农业产业经营改造,根据农业产业的多种经营方式培育新的经营主体,为农民实现身份转型,并顺利参与到乡村旅游经济产业之中创造条件[2]。

(二)挖掘现代农业中的旅游价值,促进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地乡村立足农业发展积极开发旅游项目,并形成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农家乐等多种经营形式。例如,C山村利用独特的地势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在一望无际的沃野上安置民居,民居的四周是巍峨的群山、蜿蜒的道路,周围有花谷、花园等景点,为游客提供了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的机会,也实现了农业的多元化增值。

(三)利用现代科技培育乡村新业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经济逐渐延伸到广大农村,引领支撑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和延伸。例如某地农村抓住微信、电商等线上销售模式不断成熟的发展机遇,采用线上直播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和App客户端等网络平台互动交流,让消费者欣赏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歌舞表演,了解当地草莓采摘园的发展特色,组织线上采摘活动等。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推动了特色农产品提质升级,开发了优质的旅游产品,也将乡村旅游项目打造成了“新网红”,形成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新业态。

(四)打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根据相关政策指导,相关部门在推进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应积极建设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提升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

三、完善利益链接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

乡村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壮大村集体经济,还应该为农民带来增收的希望。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要创新投资与利益分配机制,让村集体、村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基于此,相关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利益链接机制,协调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

(一)加强组织化运营,壮大村集体经济

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让许多农民看到了商机,并且纷纷利用所占有的资源开发旅游项目。但是,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导致村民陷入无序竞争,影响了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壮大。村集体应发挥领导作用,把农民发动起来、组织起来,解决村民的无序恶性竞争,在乡村环境下有效实现乡村旅游的组织化运营,从而壮大集体经济,也为旅游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3]。

(二)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合理利用资金、土地、房屋以及村集体资产,推动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发展

在组织化经营中,应积极整合乡村的优势资源,集中发力,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旅游项目,打造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增加农民的收入。例如,某村寨在村集体的组织下积极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将原来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资源共享,集中力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培育特色化的旅游项目,极大地吸引了当地游客的关注。

(三)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农民深度参与乡村旅游经济产业链条

例如,某地乡村十分注重传统产业的发展,针对山区特点,大力发展桔梗、山茱萸、天麻等中药材种植,板栗、核桃等经济林种植,并依托农业开发观光旅游项目;同时鼓励村民出租房屋、土地支持农家宾馆、民宿、休闲养老院的建设,并参与到旅游服务行业之中。这样的经营模式让农民一方面能够在第一次分配中获得租金收入、种植业收入;另一方面在旅游服务中也能够获得二次分配,极大地增加农民收入。

(四)协调社会资本与村集体、村民的关系

相关部门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的过程中,要根据国家规定积极吸收社会资本,获得更多的支持。同时也应该维护村集体、村民的利益,一方面保证村集体资产的完整性,避免集体资产流失、缩水;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持农村原有的生产生活环境,警惕与民争利的行为,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真正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

四、挖掘乡村文化内核,提升乡村旅游经济产业发展水平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未来乡村文化发展必然会在原有的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生成新内容,并为人们创造新的生存和生活空间。在乡村旅游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走进农村,并探索养生养老、创新创业、生活居住的新空间。然而,乡村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淳朴的乡风民风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保持原汁原味的乡村状态,进而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经济[4]。基于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产业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重视对乡村文化内核的挖掘,营造质朴醇厚的乡村文明,让游客感受浓浓的人文关怀。

(一)保护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优良乡风

一些乡村历史悠久,保留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而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立足传统文化,积极营造健康文明的乡风。例如,安徽潜山痘姆乡一直流传着痘姆娘娘传说,而痘姆娘娘知恩图报的美德也深深影响着后人。当地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积极开展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垂钓、葡萄采摘,痘姆古陶研学旅行等项目,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休闲旅游体验,同时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营造诚信、良善的优良乡风,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二)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外来文化,丰富乡村文化内核

一直以来,提到农村我们都会下意识地将其与“封闭”“保守”“落后”等词语相挂钩。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各种新鲜事物涌入乡村,对乡村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思想保守者也会对这种影响有抵触甚至排斥。旅游经济是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形成的,要想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主动接受外界事物的进入。因此,相关部门应转变乡村发展态度,包容接纳新鲜事物,为乡村文化增加新的内容;正确处理乡村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保留“天人合一”“敬天爱人”“耕读传家”等文化内核,让乡村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能够得到新的发展。

(三)重视民俗文化,保护并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乡村旅游项目的形式和内容

相关部门应深入民俗文化,以保护、展示、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理念,建设非遗展示演绎、制作经营、研学交流、教育培训等项目,打造高品质的复合型文化旅游产业,以建设独具乡村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五、协调各方面利益,促进乡村旅游经济产业升级

乡村旅游经济产业的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村集体、农民与社会企业的多方协作与联动,并建立系统协调的运营机制,这样才能提高乡村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效率,打造特色化的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5]。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加强规划,协调利益相关方,积极创建科学的运营机制,促进乡村旅游经济产业升级。

(一)政府要遵循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加强乡村旅游的专业性和科学规划管理

利用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支持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加强对乡村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搭建链接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农民利益的平台和机制,做好政策导向的同时也强调价值导向,按照乡村发展规律协调各方利益,保证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升级,促进乡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社会资本应坚持以长期利益、综合效益为导向,协调与村集体、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探索共赢发展模式

当前,部分企业在利益的诱导下,纷纷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但对旅游产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甚至竭泽而渔,对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影响了乡风文明的良性发展。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应承担社会责任,以大情怀正确看待和处理好与村集体、村民的关系,努力构建与乡村共融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村集体应保持开放的态度,维护农民利益,强化领导作用

在乡村旅游经济产业发展中,村集体应结合实际情况组建村两委为核心的村集体领导队伍,坚持为群众服务的基本原则,明确自主发展的路径,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联合农民探索多元化的乡村旅游项目,平衡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确保全体村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四)农村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自身转型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应主动参与到乡村经济发展产业链条,提升自身素质,利用房屋、土地等资源进行项目开发,或者加入旅游公司、合作社、商铺、农家乐等经营性主体,打破单一化农业生产的收入模式,拓宽收入渠道;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探索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参与到旅游经济产业发展体系之中,成为新型农民。

六、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发展事业。相关部门应积极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完善乡村利益链接机制,改善乡村生活方式,创新乡村旅游运营机制,进而实现乡村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让乡村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旅游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教师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