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2-11-23静,王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0期
关键词:轮作病原菌田间

张 静,王 霞

(1.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聊城 252000;2.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聊城 252000)

小麦茎基腐病被称为小麦癌症,发生后会造成小麦生长发育不良,生长态势减弱,不能顺利完成开花授粉,影响最终产量和品质,轻则造成20%左右减产,严重时减产率可达到60%以上。需结合该病的发生特征指导农户加强综合性防控,切实提升整体防控水平。

一、小麦茎基腐病发病规律

小麦茎基腐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原菌菌丝附着在小麦残株或土壤中越冬,病原菌能够在土壤中长时间存在,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反复侵染。种植密度较大、连续阴雨、不科学施肥灌溉等都利于该疾病的传播,带病种子是实现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通常,小麦茎基腐病主要通过茎部或损伤根系入侵,然后逐渐向上蔓延,导致小麦主茎和分蘖等部位出现病害,病斑逐渐扩大,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一般先在根和茎的连接处出现病斑,随后由内到外逐渐扩展,导致维管束不能正常输送营养物质,出现腐败和断裂,植株因养分供给不足逐渐死亡[1]。

二、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特点

从当前东昌府区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流行现状可知,该病发生范围逐渐扩大,具有发生程度持续加重、周期加长、隐蔽性较强的特征。东昌府区超过20%的小麦田受到该病感染,不同地区的感染率不同,田间患病率在50%左右,严重时田间白穗率能够达到60%以上,已成为东昌府区小麦栽培期间重点防控的疾病之一。

小麦茎基腐病的传播流行周期相对较长,各生长发育阶段都可发生。苗期感染后表现不明显,进入到拔节阶段才会出现临床特征,此时防控难度相对较大,发病范围呈逐渐扩大态势[2]。该病发生流行后会导致小麦种子腐烂、死苗、不能正常开花灌浆,白穗率显著增加。从2015 年东昌府区小麦茎基腐病零星发病至今,减产率在5%~50%,大流行年份减产率能够达到70%以上。

三、小麦茎基腐病诱发因素

1、土壤中病原菌较多

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能够长时间存在于土壤中,在污染环境中具有较强竞争力,这是造成周期性传播的重要原因。耕作制度不合理、连续多年在相同地块种植小麦,会使田间病原基数逐渐增加。同时,东昌府区近年来冬季温度普遍较高,有利于病原菌正常越冬,加重了第2 年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流行率。

2、小麦品种抗性较差

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之下,种植的小麦品种不同,半冬性的小麦品种、半春性小麦品种和春性小麦品种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抗病能力不同。当前在东昌府区推广应用的小麦品种主要是济麦22、鲁原502、冀麦32 和山农28,除济麦22 以外均表现为没有明显抗性或抗性相对较差。加上小麦品种更新速度较缓慢,或大量品种混杂种植,极易造成小麦茎基腐病的快速传播蔓延。

3、耕作制度不合理

制定合理轮作制度、加强不同品种间的科学搭配可有效防范小麦茎基腐病。当前东昌府区推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随着秸秆还田工作不断推进,染病秸秆会增加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导致小麦田茎基腐病的发生流行逐年加重。玉米小麦种植模式下,田间白穗率有时能够达到50%以上。小麦和棉花、大豆、花生等作物轮作时,病害发生流行率会逐渐下降。

四、小麦茎基腐病防治

1、农业防治

结合当前小麦茎基腐病的流行规律、发病特点和发病因素,主要从农业角度入手,构建综合性防控方案。

(1)品种选择

选择高抗性小麦品种,并结合播种条件、气候条件对种子进行有效处理。当前对小麦茎基腐病抵抗能力相对较强的小麦品种有济麦22、百农207 等冬性、半冬性、矮秆类抗病品种。

(2)制定合理轮作制度

小麦茎基腐病是土传病害,制定合理轮作制度可有效避免该病的传播流行。小麦可与双子叶作物有效轮作,如油菜、大豆、花生等,每3 年轮作1 次,即可有效控制病害的流行与蔓延。

(3)田间管理

积极推广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技术,结合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适当提早或延迟播种日期。播种前做好土地翻耕整理,提高土壤深度,同时科学施用基肥,满足小麦的生长发育所需。结合小麦品种特征,确定较佳播种量,一般每亩控制在8~10 kg[3]。此外,还应保证小麦群体布局较合理,科学施肥灌溉,严格控制田间墒情,提高小麦长势,切实提升茎基腐病的防控成效。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当前防控小麦茎基腐病较常用的手段。播种前药剂拌种能够有效预防苗期阶段的病原菌入侵,可以使用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立克秀等杀菌剂进行包衣处理,防控效果较好。小麦苗期到返青阶段是茎基腐病入侵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疾病防控的关键时期,可以交替使用多菌灵和烯唑醇等药剂进行颈部喷洒。

五、结语

小麦茎基腐病的传播流行会对小麦种植产业产生极大危害,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减少种植的经济效益。需了解茎基腐病的发病规律、发生特点与影响因素,不断提升防治水平,尽可能保证小麦健康生长发育,为小麦生产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轮作病原菌田间
陕西黄龙:春来好时节 田间农事忙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一份从田间地头到人民大会堂的报告
绥棱县耕地轮作休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草莓—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