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创新发展马铃薯种植产业
2022-11-23李秀慧曹景芬
李秀慧,冯 铸,曹景芬
(1.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山西 晋中 030600;2.山西省种业发展中心,太原 03000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更重视“三农”问题,以期尽快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山西省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土豆革命”行动方案》,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增产增效的发展思路,推动全省开展“土豆革命”。
山西晋中市位于太行山脉中段与太原盆地之间,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面积10490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3.9%;丘陵面积3356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5%。当地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海拔高度1000~2500 m;年平均气温9.1℃,平均降水量405~573 mm,无霜期150 天。生产的马铃薯干物质含量高、品质优良,是山西马铃薯主产区之一。
通过2 年实践,晋中市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推广马铃薯科学栽培技术,提高马铃薯单产,包括加速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二是建立多元化营销机制,实现增收、增效,将马铃薯产业打造成山西省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的支撑产业。
一、马铃薯种植产业现状
山西马铃薯一般种植在山区,受地理条件制约,种植较分散,从种到收只能靠人工;同时种植品种较单一,以食用为主,深加工品种较少,种植经济效益不高,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经过山西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2020 年,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241 万亩,亩单产1115.6 kg。2021 年,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280 万亩,五寨县3 万亩加工型马铃薯平均亩单产达到6470 kg,创山西省马铃薯产量历史最高纪录。
二、科学栽培技术
马铃薯产量与品质受多种因素影响,降水量、养分利用率、耕作及管理都是马铃薯增产增的关键性影响因素。马铃薯科学栽培应从选种、选地、深松、轮作倒茬、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着手,实现水、肥、土、光、温度、气候的综合利用。
1、选种
(1)品种选择
山西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白小东表示,目前山西马铃薯发展瓶颈在于“一头一尾”,“头”即品种,“尾”即加工。目前马铃薯品种结构单一,种植的食用型马铃薯品种主要有晋薯16、并薯29、、青薯9 号、冀张薯12 号,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主要有旭美一号、夏波蒂、大西洋等。
(2)脱毒种薯选用原则
丰产性强,单株结薯个数适中,块茎个大,亩产较高。抗性好,适应性广,抗病虫害,抗旱耐涝,肥力高低地块均可种植。薯形好,薯皮光滑,茅眼浅,无病害,干物质高,淀粉含量高或适当,食用性好,商品性好。
2、选地
马铃薯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较低,根系生长期需大量氧气,土质疏松透气、酸碱度适中即可种植[1]。一般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疏松且肥沃、排灌便利的壤土或砂壤土,尽量避免碱性土地,选择中性或微酸性地块。
3、深松
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生产中应以提高块茎产量和商品率为主。种植前深松(翻)20~35 cm,可改善土壤透气性和蓄水性,有效降低土壤容重,优化土壤理化性质,促进马铃薯根系生长,对马铃薯产量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
4、轮作倒茬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偏老龄化,为降低劳动强度,种植呈单一模式,常年连作,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慢慢减少,微生物数量和活性逐渐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下降,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同时土壤中病原物增加,尤其青枯病较严重,导致品质及产量降低。
马铃薯不耐连作,山西一般采取马铃薯—玉米(高粱、谷子)—大豆—马铃薯轮作方式。榆次区长凝镇采用地膜覆盖马铃薯,收获后播种豆角,一年两作后第二年复式种植玉米和大蒜,轮作倒茬既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产增收的同时对调整种植业结构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5、田间管理
播种前15 天,将马铃薯脱毒种薯从窖内取出晾晒并催芽处理。要求通风透气良好,温度15~20℃,可堆放2~3 层,晾晒催芽期间翻动2~3 次,长出0.3~0.5 cm 短壮芽时即可播种。
播种前适量施足底肥,当10 cm 地温稳定在7℃时播种。出苗后及时清除杂草,可结合中耕进行。为促进马铃薯块茎膨大,生长期间需进行3 次中耕,第1 次在马铃薯株高5~10 cm 左右时进行;第2 次在马铃薯现蕾前进行;第3 次在马铃薯现蕾期进行。应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的地块在马铃薯出苗率达到30%后中耕起垄,同时铺设滴灌带。开花期追施磷肥、钾肥及微量元素。根据市场需求、产量因素、马铃薯实际生理成熟特征综合确定较佳收获时间,在保证高产的同时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
6、病虫害绿色防控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统筹专家团队力量,推广有机旱作、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坚持以预防为主,普及病虫害实时监测预警,采取施用生物化肥、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和脱毒种薯、利用捕虫板或诱光灯、尽量选用植物性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等现代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7、农艺农机融合
农艺与农机结合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主要作用是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减少人工作业强度、降低生产成本[3]。马铃薯生产中,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平川生产区域可推广使用成熟大型一体新型农业机械;山地、坡地、丘陵区域推广使用适宜的小型马铃薯专用机械。通过“大喷灌+小滴灌”种植模式,建立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三新”展示示范片等方式实现农艺农机融合。
三、建立多元化营销机制
新时代农民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方式联合起来建立多元化营销模式,加速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1、采摘式销售
马铃薯既可做主食又可做菜品,还可以做各种特色小吃,而且耐贮运,市场需求量较大。2021 年,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通过“丰收节”宣传及马铃薯种植户采用收获期直播,引来了榆次、太原等地市民加入“采摘”式零售大军,10 月底就被“采摘”一空。
2、订单营销
打破马铃薯以粗加工为主、高端产品少附加值低、主食化产品开发少的局面,根据用途多方签约订单,采用农(民)厂(加工厂)对接、农(民)超(超市)对接、农(民)餐(餐馆)对接签单种植,解决了农民销售的后顾之忧。2022 年,山西省和“蓝顿旭美公司”签订10 万亩加工型马铃薯生产订单,仅晋中市祁县就签订了5000 亩标准化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生产订单。
3、新媒体营销
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迅速发展,通过新媒体营销种植户可以准确把握自产马铃薯的卖点、亮点,突破时空领域限制,吸引目标消费者,实现“零距离”“面对面”的信息沟通,省去批发、零售等中间环节,销售更直接、便捷。
四、结语
山西省马铃薯发展应以“品种和科学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品质、品牌和多元化销售渠道提升效益”的思路,实施具有山西特色的“优薯计划”。突出种业创新,把技术研发力量投入到培育更多主食化加工品种、抗旱品种、加工品种上;集成水肥高效利用、农机农艺结合高效低耗栽培技术;针对产后加工增效等薄弱环节,全面提升山西马铃薯生产、贮藏、加工水平;建立多元化营销渠道,为山西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