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

2022-11-23

山西青年 2022年2期
关键词:产教专业课程院校

刘 燕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206

现如今我国社会各个行业迅速发展,在企业的发展中对人才的类型需要也有所转变,现如今企业更需要实践性的专业人才,进而我国高职专业课程的质量以及教学形式受到人们重点关注,产教融合也逐渐应用其教学中。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可以客观展现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优化的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而能够更为真正的提高产教融合的教学优势,也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实践技术人才,进而社会的各个行业也能够更为迅速的发展与创新。

一、产教融合专业建设的理论分析框架

产教融合就是指教育应与产业相结合,从而实现人才的培养。那就是学校与行业联合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了与教学相关的技术服务、生产、科研协作活动一体化。但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属于动态实施过程,专业课程建设需要完成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课程、师资队伍、实训基地、产学与管理等方面的建设。产教融合背景下,要促进专业建设,需要各产业部门做好良性互动的工作,专业建设要围绕主题,共同推进专业建设。产教融合专业建设的理论框架应做到以专业建设为主,产教融合模式对专业建设的实施起到干预作用,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以输送人才、培养人才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其他要素为导向,是其发展目标。课程、教学、师资等方面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1]

二、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一)专业课程改革运行机制不健全

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课程的有效性和培养人才的专业性都会建设一些管理制度和运行制度,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合作中也需要制定完善的产教融合课程相关的管制制度和运行制度。但在实际改革和运行的过程中,有百分之四十的教师没有参与到相关事宜的建设与管理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教师有明确的职责权益。现今大约有五分之一的高职院校建立了产教融合课程的管理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运行机制,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改革运行机制都存在不健全的问题,进而无法保证人才的培养和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很多院校也没有经常召开会议明确地沟通问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得不到提升和保障。[2]

另外,通过对专业课程改革运行机制健全的调查情况进行总结,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虽然也建立了运行机制,但其运行机制以及沟通机制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和价值,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校企双方的课程建设以及团队建设等人才培养无法深入融合与开展。

(二)知识体系与岗位要求不融合

高职专业院校的教学课程不是教师单方面制定的,最为主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专业以及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实践性技术能力而制定的教学课程体系,进而针对其内容开展课程教学,确保可以培养更为专业的技术人才。在专业课程内容的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应该双方共同参与,进而保障高职院校教学课程可以跟上时代的脚步,从现今企业的发展以及参与到高职专业课程的开发的情况进行分析,企业的实质性参与能够占总比例的百分之十九,部分企业认为其实质性地参与一般可以占比在百分之二十五,应该实质性进行参与的企业能够占比到百分之四十左右。现今只有五分之一的教师认为企业应该实质性参加高职专业课程建设,但在实际的参与性建设过程中企业的实质性参与程度不高。[3]

通过对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的调查依据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百分之十三的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是根据其专业课程而设置的,有百分之五十五的教师会根据学生未来在职业岗位或者职业发展中所需要的能力而设置的专业课程。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内容设计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升级情况随时更新,确保可以结合企业最新的技术、工作、知识等内容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确保学生可以学习到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内容,也确保院校所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在毕业中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和专业的职业发展。[4]

(三)企业人员与高职专业教师不融合

高职专业课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配合才能够培养出全面性的优秀人才,单一的依靠某个教师无法完成人才的培养,对此院校要建立专业化的教师团队。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并没有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参与到企业实践的教学中。

另外,企业人员与高职专业教师的融合程度不高,根据其问题进行相关比例调查,百分之三十三的教师没有与企业人员共同融合开展课题探究和教学计划制定,企业人员与高职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内容的比例只占四分之一。院校应该注重与企业的人才融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合,对学生全方面培养,确保通过实质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和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四)评价结果与专业课程改革优化不融合

在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评价结果与专业课程改革的优化并没有融合,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改革思想还不完善,仍然过于老旧。百分之六十三的教师将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百分之三十二的教师将评价主体当作企业,另外还有百分之三十的教师会对教育部门进行评价并将其当作评价主体,教师没有明确专业课程评价需要融合教学改革的主体完成,并不是单一的教学评价结果。评价方式是保证课程建设有效性的基础保障,也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形式,应该将评价结果与专业课程改革优化融合,进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三、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程建设优化策略

从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初期就明确制定了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校企融合与合作的形式能够培养更多高技能的人才,进而高职课程有了新的要求,也需要在课程建设中创新和拔高。以下内容笔者将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程改革运行机制优化策略

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跨界、融合的特征,为了顺利推动跨界和融合,就需要制定明确的改革运行机制和优化策略。在高职院校方面,其改革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可以突破供需矛盾的同时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对此,高职院校要打开校门接受产教融合,能够接受企业发展背景下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制定课程改革方向,也要制定合理的运行机制,确保合作跨界的可能。企业方面也要明确产教融合教学背景的优势,从院校教学中为自身企业发展筹备更加优秀的人力资源,进而提高自身企业的经济实力,也为企业的持续性人才输送和发展奠定基础。对此,企业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积极参与是为了自身企业培养更多的人才,也确保人才在毕业之后进入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政府部门要推动并帮助校企共同合作完成产教融合改革的运行机制与制度,确保其合作愉快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5]

(二)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程内容的优化策略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程内容的优化策略极为重要,也是其改革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校企需要共同制定开发和规划教材内容以及课程专业,进而完成教学改革的同时保障其改革的有效性。课程改革单院校一方是不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进而院校的教学内容更为实际、有效,也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院校所培养的人才都是专业性强的综合性技术人才,学生的理论知识需要扎实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但现今院校的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企业也没有将岗位的实践工作要求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人才不符合岗位对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进而无法解决企业与院校之间的矛盾。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融合并制定合理、科学的课程教学范围,教学课程中也能够融入新工艺、新规范,课程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实际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进行实践教学,校企双方要定期沟通、有效商讨,进而保证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三)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程实施的优化策略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程实施的优化策略中要注重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教师团队的建设是保证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为了组件教师团队,企业人员以及教师团队之间要相互合作的同时保证融合,也要制定互相兼职的薪资制度,更要完善双师型的教学培训。在专业建设与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所需要的教师数量和现有的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数量提供合适比例的岗位,并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教师的企业实践性能力,也可以让教师得到挂职锻炼。双师型的教学培养基地可以给教师一定时间的实践锻炼,并参与到具体的岗位和工作中,确保教师可以真正地融入到企业的岗位和工作中,进而更加了解企业岗位所需要人才的能力和技能。

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学历、教师职称、职位等限制教师,能够积极引进技术人才担任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兼职课堂。教学中企业技术人员与院校专业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更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性能力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也可以让高职专业教师从教学任务中轻松下来,也可以增加自身的实践能力,进而其教学实践能力水平也得以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薪资也要有所变动,校企双方可以共同承担薪资的资金,确保激发师资队伍建设的积极性,也确保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健全产教融合专业建设配套保障体系,加快职业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根据国家职业学校颁发的教师专业标准和有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建立适合地方和院校发展的师资队伍管理体系。二是完善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准入与考核办法,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三是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教师职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健全兼职教师管理体系,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在教师资格准入方面,应制定兼职教师聘任标准和特殊政策,消除企业人员流动的障碍。

(五)制定配套措施落实在职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

在高职专业课程建设中需要制定好配套的措施,学校的各个部门必须根据国家对国家到企业实习要求严格执行产教过程,此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安排专款保障企业实习教师的待遇。第一点,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投资,这样在部门的支持下,才能促进职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把教师下企业实习工作完成情况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激发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兼职教师、教师实习和实习。第二点,在制定配套措施中,需要细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标准和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第三点,则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筹资机制,在高职教育中将市场机制引进来,通过政府委托、政府采购等方式,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六)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优化策略

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优化策略在于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是专业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要改革,进而保障产教融合的有效性。评价多元化应该体现在专业教师的评价、课程专家评价、企业骨干人员、技术人员、学生、第三方等多方的评价内容为综合结果的评价,进而保障评价的公平、公正。评价的方式与方法也要以多样化开展,校内评价、校外评价等形式的结合也能够符合评价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求,产教融合的教学背景下评价标准也可以量化,但部分的评价指标不可以量化。对此,院校的课程设置就要保证其职业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关联,进而才能够保证课程评价的有效性,也能够确保其评价对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工作岗位意义。另外,将评价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从多元化的评价中提高评价的教学实用性,并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水平,让学生对社会和职业岗位有更多实际的认识和了解,确保学生通过评价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进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评价增加对企业的了解。

综上所述,在我国专业技术教育的中职院校中产教融合的教学背景,是推动社会技术发展以及教育事业进步极为有效的改革方向,更是其未来的重点改革趋势。院校与企业要重视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建立在高效合作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价值。

猜你喜欢

产教专业课程院校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