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信息化国际影响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2-11-23范斐然王惠惠
范斐然 王惠惠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快速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幅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等“五大进展”[1]。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通过我国21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的历程可以发现,教育信息化正在从输入向输出迈进,从参与向主导迈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提升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国际影响力需要“内外联动”,站在国内层面来说,首先,提高国内教育信息化水平需要从教学过程的内部要素方面进行重构: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等,从学校内部入手,加强教学以及学习过程管理;其次,从影响社会发展的新兴技术来说,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互融合,同时,政府以及企业机构等大力支撑教育教学的优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再次,站在国际层面来说,支持我国教育信息化成果走出去,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这也对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提升教育信息化国际影响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高校的教育教学
信息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选择。在双主体教育下,教师与学习者同为学习主体。在提升教育信息化国际影响力的基础上,开发与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一方面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人工智能可以定义学习者画像,制定适合的学习路线,为自主学习打好基础,有效改进高校的教育教学。另一方面提升了高校的管理水平,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提升师生的管理,推动高校信息化进程,完善信息化服务与建设。
(二)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人才离不开信息化的辅助,提升教育信息化国际影响力,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国内优势与国际机遇,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优秀复合型人才。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人才培养,造就高质量的人才体系,促进高校就业水平。结合国内外的优秀经验,依靠信息化支持,推陈出新,创造联通世界的人才体系。
(三)提高教育信息化国际地位
在高校各个领域加强信息化间的国际交流,普及我国信息化的优秀理念,开拓性考量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用全面、辩证的立场开启教育信息化的新征程。提升教育信息化国际影响力为我国高校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便利,开发有质量的信息化课程,建立与世界并行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我国在这方面的国际地位,从而达到引领世界的伟大目标。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现状
进入信息化时代,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在促进教育信息化国际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努力。
(一)政策的大力扶持
2002年《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回顾了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早期描述:“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教育信息化起步阶段,引进国外先进信息技术人才并培育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旨在促进中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与国际教育信息化同步发展。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提出推进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教育信息化总体上接近国际水平,并具体指出建设孔子学院等跨文化交流中心,引进国外先进的资源与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该文件中从整体部署了我国十年内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的大致方向:注重国际交流,加强合作交流平台的建设,持续输入优质资源。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发布全面深入推进“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在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教育信息化国际地位也应该注重,在教育国际交流的基础上,重视中国在国际教育中的话语权,发挥大国影响力。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将开放合作、广泛宣介作为教育信息化2.0行动的保障措施,从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信息化行动到建设联合研究基地,主动承担大国即国际教育责任,注重创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择善而从,持续助力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总体来看,我国教育信息化从输入逐渐过渡到输出阶段,充分彰显了我国对教育信息化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视。
(二)举办国际会议次数日益增多
举办国际会议,掌握国际教育话语权,引领国际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特征。特别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事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推动下,我国高校承办与参与研讨的教育信息化国际会议覆盖了各个学科与领域,并在国际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2002年第一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十八届;论坛紧跟时代,致力于教育的新理念、新技术,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凝聚智慧与力量;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与海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20高等教育信息化海口论坛在海南成功举办,论坛提到在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同时应提升国际影响力。这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迈向国际化,未来我国高校不仅在会议的规模方面进行扩大,还将在会议的内容、深度方面进行创新延伸。
(三)以产、学、研为主进行国际交流
近几年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深入发展之下,中国与各个国家的地区交往越来越密切,这是中国高校与先进产品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一步。中国高校与海外产、学、研的广泛合作充分让中国的智能教育走向世界。例如,科技部批准认定多家单位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迈出坚实的一大步;苏州大学与老挝中资企业合作,在老挝首都万象创办了中国首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2];苏州大学与华为联合推出了“云中苏大”,建设一种全新的、信息化的教育形式[3]。随着国家信息化政策的引领,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教学等任务,产、学、研为主阵地的教育国际化趋势已经成为常态。
三、高校教育信息化国际影响力提升路径
(一)教育信息化视野聚焦人才培养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人才培养为本,将国内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与国际接轨,派遣国内优秀人才进行国际交流,分享传递经验。目前,国家教育信息化国际人才短缺,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围绕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点[4],培养良好的品行修养,加快人才建设。品格强调品行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道德修养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公民需要具有良好行为习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服务。每个公民都应具备走向国际的意识,将教育融入国际,主动承担大国公民的教育责任,为国内以及国际教育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交流旨在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我国青少年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人际交流技能,但是国际化交流需要开拓视野,掌握各个国家语言、肢体之间的艺术,在与各个国际进行项目合作时,拥有良好的沟通本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二)教育信息化领域输出高水准成果
推动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以教育国际化推动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国际交流,参与教育信息化相关国际组织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我国在学术引进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效,为了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输出方面也应大力开展行动,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借鉴并创新发展特色的教育信息化道路,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大力推广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刊物,创办SCI类刊物,吸引海外学者进行投稿,与优秀的海外学者进行合作,发表英文专著,将重大的学术成就以及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理念成果进行宣扬输出,推荐优秀的人才进入国际组织,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参国际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在国际教育取得一定的话语权,为发展中国家引领现代化教育。
(三)教育信息化道路通向人工智能产业
智能时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决定了经济、教育等领域的飞跃发展,信息技术支撑着教育信息化的道路,只有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国家才能傲然于世界。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各个领域的变革。教育决定着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强弱。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国际影响力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成果。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对外开放,人工智能助力基础教育,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到国际,科研机构、企业、高校三方并进,联合国际高水平大学,打造中外信息化合作项目,尤其是建造教育人工智能平台,建立学术交流平台论坛、联合研究实验室,进行交叉学科交流。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于信息化支持下的学习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相融合,个性化推荐技术为学习过程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服务,纷繁复杂的学习资源可以与有着同样需求的学习者进行匹配,结合教师的经验判断综合考虑学生表现和性格等因素,为学生推送适合的学习资源;预测性地推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加深了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思维交流。
(四)教育信息化交流地区覆盖全球
随着互联网的极速普及和在线教育的常态化发展,我国亟须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稳固已有的教育信息化交流,有针对性地确定建设与交流方向,使发展方向符合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交流地区覆盖全球,突出信息化导向,帮助我国与各个国家提升信息化水平。比如,举办全球信息化交流会议,培训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化人才,开设专业的全球信息化交流中心等。根据各个国家的在教育领域、技术领域、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等情况,灵活地制定交流内容和目标,从而更加有效地将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成就推向世界。
(五)教育信息化会议实现“奖”“免”“推”
国际教育信息化需要中国教育界的推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到,继续合作并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各项教育信息化活动,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由中方承办的教育信息化相关会议应该年年有创新,着力于国际教育信息化热点,引领国际化趋势,以真诚的态度向国际展示我国的能力,奖励国内优秀的投稿参会人员,对积极报名参赛的人员实施补助、免食宿,在各大高校进行推广,鼓励全体教育界人士共同参与。
(六)教育信息化能力、管理水平走向
发展教育信息化应该致力于解决师生与课堂教学相离的状态。我国应该从顶层设计出发,将教育信息化培训与各个省、市、县、镇相结合。以国家为顶层,以各个高校为主体,通过精准培训、对口演练,从面向群体到面向师生个体,使教育主体都能领悟、学习教育信息化,并应用于实践。尤其是乡镇地区,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引入优秀的、可借鉴的国际教育信息化经验,将城市学校与乡镇学校进行资源共享,优化教育教学。
四、思考与展望
纵观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交流的历程,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中都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但仍有一系列的问题亟待思考:国际性会议的承办如何延续辉煌,高等教育如何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如何将中国的高校知识体系与世界衔接。面临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需要全面与国际接轨,以我国信息化发展引领教育的发展,夯实教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