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竞技体育强国视野的田径运动发展思考
2022-11-23孙冬雪
孙冬雪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体育强国是我国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作出的重要组织布局,也是国家发展重要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作为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迈向体育强国,是所有体育人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竞技体育强国是当前体育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和着力点,基于竞技体育强国视野,思考田径运动发展路径,对于田径运动和体育强国的实现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1 中国田径运动员在32 届东京奥运会中的表现评述
1.1 中国队获得历史性突破,整体上提高,个别项目实现了重大突破
2021 年第32 届东京奥运会共进行48 个项目的比拼,其中中国代表团最终以38 金、32 银、18 铜,共计88枚奖牌位列奖牌榜第二位,追平了中国参加境外奥运会的最好成绩。在田径项目上,中国国家田径队最终取得2 金2 银1 铜的战绩,在田径项目奖牌榜位列第7位。从总体上看,较之第31 届里约奥运会,中国国家田径队获得的2金2银2铜的战绩,虽然在奖牌总数上没有进步,但是在个别项目上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从径赛项目上看,苏炳添以9''83 的成绩,在男子100m项目上突破黄种人极限,创亚洲纪录。谢震业以20''34 的成绩,成为首位进入奥运会男子200m 半决赛的中国运动员。葛曼棋以11''20的成绩,成为首位进入奥运会女子100m 半决赛的中国运动员。王春雨以1'59''14的成绩,成为首位进入奥运会800m决赛的中国女子选手。杨绍辉以2h14min58s 的成绩,创造了中国男子马拉松在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和最佳排名。从田赛项目上看,巩立姣奥运会女子铅球决赛中,以20m58的个人赛季最好成绩夺冠。王峥获得女子链球银牌。刘诗颖第一投就扔出了66.34m 的好成绩,直接夺冠。在三级跳远上,我国运动员朱亚明两次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以17m57获得银牌,这也是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三级跳远比赛中的历史最佳成绩。
1.2 中国高质量运动员断层现象得到显著改善,高质量运动员结构得到优化
从1984 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以来,我国田径运动员在整体队伍上存在一定的断层现象,没有形成良好的延续性,在一些项目上,优势时期往往保持得比较短,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体现到具体的竞技成绩上,就是竞技成绩的波动比较大,难以实现成绩的有效保持,没有形成连续的、男女均衡的团队优势[1]。对于运动员来说,年龄是重要的影响和制约性因素,从世界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年龄特点上看,在最佳竞技年龄上呈现出逐渐延长的趋势,这意味着运动员的竞技生涯、竞技寿命得到了有效延长。但是从我国田径运动员的发展情况上看,与世界水平有不小的差距。我国优秀男、女田径运动员平均年龄都比较小,这就意味着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出成绩的时间较早,同时退役时间也比较早,整体的运动寿命较短,造成了比较大的人才浪费。长期以来,赛场上发挥失常也是困扰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优秀的国家队选手在赛场上难以发挥出最佳状态,进而使得其成绩不佳。而从此次运动会的表现上看,我国竞技体育赛场上大放异彩,实现突破爆发。事实上,早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中国田径队就开始“冒头”,取得了2金2银2铜的历届奥运会最好成绩;而在2019年的多哈世锦赛上,中国田径共取得3金3银3铜,位列奖牌榜第4,是26年来的最佳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国田径队多年来不断提升整体实力,厚积薄发的结果,也是在训练中不断优化提升的结果[2]。
2 基于竞技体育强国视野,对我国国内田径运动的发展思考
2.1 学校体育
田径运动本身作为重要的基础大项,其发展情况对于我国竞技体育强国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在学校体育中,田径运动本身具有基础性、主体性的地位,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教育阶段,田径运动都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活动中的重要关注点[3]。长期以来,实效性不高、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在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由于田径教学本身在内容上比较繁复,且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枯燥无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同时,学校本身在田径项目上的师资力量比较不足,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仅仅能够满足基础的田径项目教学需要,如800m、1000m等常见的田径项目,但是进一步的专业性指导缺乏。从田径项目的竞争上看,随着体育教学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彰显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体育需要,近年来,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一些学校采用选修课的形式,为学生设立诸如网球、瑜伽、搏击等众多运动项目,相较而言,田径运动更加受到人们的冷落。
从田径的基础大项来看,学校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在田径运动中往往不开设跨栏、跳高等项目,这些田径项目逐渐边缘化[4]。并且从学生的体质情况上看,根据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得来的数据分析,我国青少年体质和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广泛关注。
2.2 社区体育
基于竞技体育强国视野,推进我国田径运动发展,需要社区体育的有机参与。随着田径赛事的知名度和活跃度不断提升,不仅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帮助人们逐渐认识到田径运动的重要价值,人们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5]。目前,国内主要的田径赛事包括全国田径锦标赛、全国田径大奖赛系列赛以及全运会田径赛等,这些项目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在世界上产生的影响较小,国内缺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田径赛事。并且重大田径赛事的举办基本上由政府全权负责,赛事的举办缺乏一定的市场活力。从群众体育的角度看,往往是大型的企业或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群众的参与度比较低。在田径相关产业上,存在着发展缓慢、体系不完备、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田径项目在群众中的深入发展。目前,制约我国群众体育田径项目深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群众田径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常常受到场地的限制;第二,在组织机构上,一些地方田径协会及群众田径组织在建设上缺乏完善性,进而导致基层竞赛制度缺少;第三,经费投入上不足以及田径运动项目自身具有技术复杂、难度系数高的特点,在群众体育中难以有效推进;第四,宣传力度不够,效果不佳[6]。
2.3 竞技体育
从我国国内竞技体育中的田径运动上看,影响因素比较多,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管理因素、训练因素等。首先,就经济因素而言,主要是在田径项目运动过程中的经费投入,经费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训练能否有效推进。其次,就管理因素而言,主要关系到运动员的训练管理、管理体制、运动员队伍的建设等内容。最后,影响最大的是训练性因素,涉及教练员队伍的建设、职业化发展、运动员队伍的建设、训练管理水平、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等众多项目。在竞技体育强国视野下,想要有效推进我国田径运动,实现高水平发展,需要在田径运动上发力,逐步找寻制约竞技体育中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并及时进行扫清和革除,进而更好地实现优化发展。对于竞技体育强国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来说,后备人才培养是重要基础性因素,也是体育界发展过程中的关注焦点。从我国当前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上看,属于政府主导型的人才培养方式,整体作用于国家体制的环境之下,虽然总体上在后备人才培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小的问题,具体如下。第一,后备人员在学习与训练上存在不小的矛盾。从人才培养方式上看,比较单一,并且整体的淘汰率高、成材率低。第二,从田径人才发展意愿上看,田径项目本身在训练中比较枯燥、乏味,对运动员有着吃苦耐劳的品质要求。而目前社会上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物质生活上比较丰裕,家庭内部和人才自身,对于是否走田径的职业化道路比较犹豫。第三,从教练员的人才分布上看,优秀教练员数量上存在不足,并且配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这就使得一些原本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优秀田径运动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总体而言,田径各个项目选材难、育才难的困境,以及后备人才不足是重要的制约性因素。
3 基于竞技体育强国视野,推进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提升对于田径运动项目的重视,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田径运动项目竞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在竞技体育事业上的发展质量。做好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工作,对于竞技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提升对于田径运动项目的重视,在第32 届奥运会上,中国田径项目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持续推进田径运动的高质量发展,做好经验总结,坚持举国体制的训练方向。从此次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的良好表现可以看出,举国体制存在提升整体竞技实力上的优势,当前我国在田径项目上,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并在个别项目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也为我国田径项目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后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要对东京奥运会中国田径备战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发展优势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升对田径运动项目的重视,鼓励地方加大田径竞技人才的开发力度,为田径运动的深入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空间。
3.2 做好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建设,优化竞技队伍人才结构
中国田径项目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依据“全面发展、突出重点”的发展思路进行优化布局,继续贯彻缩短战线,调整结构,突出重点的战略方针。做好运动队伍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在一线队伍上扩大规模,加强二、三线队伍的建设与投入,形成健全良好的队伍结构。在建设中要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和实际,在相对稳定专业队伍基础上积极推行项目协会制,进而逐步提升我国田径项目的整体实力。
从我国田径项目的发展情况上看,各个项目青黄不接的现象都比较突出,整体呈现出选材难、成才难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要继续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做好人才培养的职业化、市场化转向,进而激发地方在田径竞技人才资源开发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做好田径竞技体育人才的挖掘工作,针对田径竞技后备体育人才发展中突出的学训矛盾,要重点关注,积极寻找改善路径,创新学训形式和组织模式,实现学训共进、共同发展。在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要同步发展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本身能够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并且其本身也是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在发展中,要实现选育结合,保质保量地完成后备人才梯队建设。首先,要做好田径传统学校、后备人才基地、业余体校等田径组织布局,形成后备人才培养网络,通过组建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少队等形式,帮助田径后备人才实现高质量、全方位梯度建设。
3.3 强化过程监控,做好竞技体育过程中的科技辅助支撑
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对运动成绩具有重要影响,科学、高效的训练能够帮助运动员开发潜力,提升素质,使其在日后的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要强化训练过程监控,构建以教练员为主导的科技导向训练保障系统。科技含量的提升能够极大地发挥训练的效率优势,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监控缺失就是重要的不利因素。现阶段的体育制度下,教练员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在训练员的监督、实训过程中,缺乏对于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效果的准确判断;在训练组织中,从经验出发,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支撑,长期如此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在田径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要构建以教练员为主导、以运动员为主体、以科技工作者为基本支撑的核心动力层,这种核心动力层的建立能够最大、最为直接地发挥出指导优势。
要强化教练员科研意识,提升教练员的科技意识,提升其科技运用能力。同时,要做好体育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性与前沿性研究,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要以提升体育科技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发展重点,做好集约化运动训练基地建设。通过大数据与田径运动的有效结合,实现田径运动科技化发展。在体育比赛的过程中,不仅展示各国形象、各国运动员竞技能力,也是对于各国的体育科技实力的有效展示,要助推科技与体育的有效结合,更好地助力以数字化为基础、网络化为条件、智能化为核心的智能体育实现发展壮大,借助高端的科技,实现运动数据的有效采集,进而使运动员的训练更加具有精确性、科学性。此外,做好竞技体育的制度保障,对于发挥竞技运动中的综合效益和多元功能具有重要价值。要做好机制体制方面的完善,完善训练管理体制,强化制度保障,更好地推进竞技运动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从中国田径运动员在32 届东京奥运会中的表现上看,我国田径项目获得历史性突破,整体上提高,个别项目实现了重大突破,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高质量运动员人才结构存在一定的断层现象,需要逐步进行队伍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从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竞技体育的发展情况上看,目前存在比较大的不均衡现象,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中的田径项目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制约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队伍建设,不利于国内田径运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此,要提升对于田径运动项目的重视,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好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建设工作,优化竞技队伍人才结构、强化过程监控,做好竞技体育过程中的科技辅助支撑、完善制度保障,发挥竞技运动中的综合效益和多元功能。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布置组织,更好地为实现竞技体育强国战略目标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