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边境小康村建设探究
2022-11-23杨建彩刘会柏马春秀尹梦臻
杨建彩 刘会柏 马春秀 尹梦臻
德宏州边境小康村建设探究
杨建彩刘会柏马春秀尹梦臻
(德宏职业学院云南德宏678400)
边境小康村建设是围绕乡村振兴计划,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了德宏州边境小康村建设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国内小康示范村建设及云南省边境小康村建设经验,因地制宜,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
乡村振兴;德宏州;边境;小康村建设;建议;对策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兴边富民和强边固防的决策部署,2020年4月,按照相关要求,德宏州及时启动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工作,又于2021年开启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1 德宏州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呼唤。实施边境小康村建设使命光荣,对沿边地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夯实强边固边稳边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德宏州建设成为我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具有重大意义。
2 德宏州边境小康村建设成绩
2.1 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
2020年,德宏州成功申报了芒市赖南一组、瑞丽银井一社、陇川汉一社、盈江石梯村4个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自建设以来,各级责任部门和村民们克服重重困难,从总体上来说,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4个示范村在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6个方面基本达到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指导性指标,项目基本完工,仅有小部分项目受一定因素影响,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访谈中,村主任和村民纷纷表示,建设小康示范村后,村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趋于完善,交通便捷、饮水安全、电有保障,公共服务有效覆盖,特色产业不断发展,民族团结基础进一步夯实,形成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团结友好的良好氛围,示范带动各民族间的团结共处,社会效益较为显著。
2.2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面对重重压力,德宏州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建设工作,狠抓落实,2021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按照“一村一方案”编制完成了57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方案及项目建设计划清单,全面启动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及时传达学习云南省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情况总结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视频会议精神,筹备召开德宏州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着力构建强边、稳边、富边新格局,工作持续稳定推进。
3 德宏州边境小康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慢,有待完善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村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逐步提升,通过分析问卷数据、访谈对比研究发现,要想富先修路,边境小康村建设过程中,道路建设是基础牢的前提,但目前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大部分寨子还未实现辅路全部硬化,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待完善。
3.2 “一村一品”实施难度大,产业不强
2021年开启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均按照“一村一方案”原则,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但具体实施的特色产业不突出,实施过程困难重重,调查发现,受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人才因素影响,以及受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配套设施不齐等因素影响,目前项目建设进程缓慢,产业发展不精,建设不成规模,使得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制约产业发展,居民收入低,不利于边境现代化小康村建设[1]。
3.3 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过程中,“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部分村庄内缺乏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不当,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垃圾处理不合理,乱扔乱放现象仍然存在;部分村民盖房子时乱搭乱建,致使通道堵塞,交通不便;村庄绿化后期管理维护力度不强,受损严重,美化亮化不足,无法达到环境美、人居美、村寨美的要求,以上方面皆有待提高。
3.4 乡风文明建设缺位,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调查显示,小康村70.45%的村民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较低,对法律、村规民约、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村规民约流于形式,难以转化为实际行动来促进经济发展,村民思想觉悟有待提高。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各村镇发挥作用的主要群体多为工作人员,而村民建设意识较弱,积极性不突出,甚至部分村民不清楚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是什么,为什么要建设,以及如何建设,错误地认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是政府部门必须完成的国家规定任务。部分村民不了解政府对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扶持政策,误以为是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才导致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缓慢。村民抱着与自身无关、不思考自身责任的态度,将使自身处于被动地位,阻碍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4 德宏州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对人民群众满意度与幸福度有着密切关系,也是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基础条件。各县市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进程中,首先,要按照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基础牢”要求目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管力度,明确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各自的责任以提高工作效率。新冠肺炎形势下,充分整合资源,团结村民,促进项目建设,完善辅路建设;其次,学习4个边境小康示范村相关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发展规划方案,按步骤科学实施,避免资源浪费;然后,加强基础设施管理,按照民意制定“一村一制度”,奖罚分明,培养以村为家的责任意识,维护基础设施,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再次,加大政府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各县市积极多方筹集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最后,引进乡村改造技术,补齐短板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4.2 做大做实做强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产业兴是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关键,是实现现代化小康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做大做实做强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原则,在资金、技术、特色产业、人才上下足功夫。
4.2.1 科学合理利用资金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前提,缺乏资金的支持,产业很难做强。一是德宏州各级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按施工进度拨付预付款和安排县级配套资金,审批流程严格执行责任制,专人负责资金落实情况,集资与建设同步进行,账目公开化、合理化,集资方式多样化。二是加快审批速度,以确保资金能及时准确地流向抵边小康村建设项目,高效开展相关工作[2]。三是各县市要在符合规范的条件下积极筹备资金,避免因筹资不符合要求而延误建设时间。四是各边境县市要加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宣传力度,挖掘特色资源,合理分析,科学决策,“一村一品”引资入村,实行乡企合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品牌,实现产业化发展。五是加大惠民政策,对购买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的农户给予政策补贴,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生产工具,提高其生产效率,以助推新型农业发展。六是各县市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合理利用资金,调整产业结构,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优先占领市场,壮大县域经济,从而做强做大产业。
4.2.2 科技助推产业发展
(1)科学规划调结构。德宏州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技兴农行动。一是利用科技改造农业,引入先进发展理念引导农业,坚持科技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优化劳动力,构建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二是因地制宜,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加快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扩大生产规模,继续深化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发展无公害有机绿色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指导支持作用,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农民的创新意识,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利用高新技术产品提高农业生产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创新驱动发展,形成产业链,壮大产业发展。四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优一产转型升级、壮二产提质增效、扩三产做强做精”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五是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样化经营模式形成共同发展,将传统的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结合,实现高效高产与资源生态永恒利用,协调兼顾,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
(2)培育并发挥新型职业农民主体作用。“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一是要培养一批懂农业、会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农民的职业感、幸福感。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边境小康村建设6个方面建设目标要求,明确责任到人。三是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通过相关专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村劳动者专业素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积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汇聚强大合力,为边境小康村建设提供主体力量支持[3]。在新冠肺炎形势下,各县市可以通过视频直播、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开展线上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助推农业高效发展;广泛宣传国内小康示范村、省内边境小康示范村规划建设相关宣传片,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积极性,助推产业发展。
(3)“一村一品”,打造特色农业。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要坚持 “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的方法,选准、激活、做强优势主导产业,科学规划,立足现有自然资源,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及农文旅相融合产业。学习芒市介桃村建设经验,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走绿色、生态、安全的农文旅相结合的道路;以产品为依托,努力提升优势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发展乡村旅游,打品牌效应;产品包装融入民族文化,突出民族特色;以菠萝产业为主体,举行菠萝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采摘、体验,形成前店后厂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农家乐等延伸产业链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绿色化、旅游生态化有机结合发展[4]。
4.2.3 人才助推产业发展
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和推广的关键是人才,形成一支包括农业研究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企业家、高素质农民和农业管理人才的人才队伍是助推农村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做精做强的关键。政府要加大农业人才引进力度,确保产业发展有带头人。一是加大回乡人才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为有志回乡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促进产业发展。二是挖掘致富带头人,助推产业发展。例如,蔡伍是盈江县太平镇石梯村民小组傈僳族村民,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他带头改变“旧习惯”,发展新产业;用好“新理念”,带动群众致富;守住“金饭碗”,过上好日子。他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和观鸟服务,让群众看到了保护生态带来的实惠,尝到了生态保护修复带来的“甜头”,使得群众保护鸟类和动植物的意识逐步增强,同时也带领该村贫困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他的生态扶贫经验辐射周边乡镇,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是发挥各县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社区紧密沟通,开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党员“双报到”活动,鼓励各行各业人才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壮大发展力量。四是组建德宏州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宣讲团,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建设方针和政策,用科学的理念发展乡村产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4.3 坚持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各县市需继续按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环境美”目标要求,进行村庄环境美化建设。一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村庄整治,根据群众需求,开展“净化、硬化、美化、绿化”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美化村民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二是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美丽家园,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从实际出发保护生态环境,统筹乡村生态经济、文化、人居和谐发展,突出生态特色,建设“一村一景”。三是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治理相结合,深入推行“河长制”“路长制”“门前三包责任制”等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引导村民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实行垃圾清运公司化运作等垃圾清运新模式,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规范生活垃圾管理,优化环境,加快推进改善边境小康村人们的居住环境。四是进行“城乡安居、完善提质、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工程建设,开展“三清洁”活动,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现代化边境小康村[5-6]。
4.4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村民自治共建稳定发展局面
各县市一是要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引导村民改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新风尚、新面貌,完善乡规民约,重建乡村精神家园,形成农村文化多姿多彩、文明积极向上的氛围,团结奋斗促进经济发展。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发展原则,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加大现代化小康村建设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建设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三是发挥村干部积极服务群众的作用,强化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意识,制定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要将村民的切身利益与建设紧密联系,根据农民群众对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合理布局,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建设中,通过村民自治,有效调动村民建设的积极性,推动村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履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权利和义务。四是扩大基础民主,搞好民主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行使其监督权,提高乡村自治能力。
5 结语
相信在全体德宏人民攻坚克难的共同努力奋斗下,各民族齐心协力,借鉴国内小康村建设成功典例经验及省内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特色,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同向,团结奋斗,德宏州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完成。
[1]张丽君,王飞,马博.兴边富民行动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1.
[2]季中扬,马海娅.决胜小康——探索乡村振兴之路[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20.
[3]林伟君.见证——连樟村从贫穷到小康蝶变之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20.
[4]宋洪远,陈浩.决胜全面小康: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5]中央文明办一局.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助力实现全面小康[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6]郑有贵.攻坚克难补短板:农村同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之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21.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2.47
F327
A
2095-1205(2022)02-145-03
杨建彩(1991- ),女,汉族,云南大理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省县区域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