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旅游对乡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
2022-11-23王静莹步会敏
王静莹 步会敏
体验旅游对乡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
王静莹步会敏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363105)
体验旅游的开发能够挖掘当地优秀人才,辐射带动周边产业繁荣,推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减轻旅游项目融资压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文章分析了桂峰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体验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推动桂峰村经济发展。
体验旅游;乡村经济;发展;推动
体验式旅游项目能够通过挖掘当地特色民俗,扩大当地的影响力。目前,体验式旅游正作为一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为乡村带来引进优秀人才和辐射性带动周边产业繁荣等优势的项目进行开发。近年来,基于体验式旅游项目的发展,桂峰村相关的体验式旅游项目开发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桂峰村的实地调研以及走访调查,发现可以通过乡镇的一系列宣传以及相关政策支持起到促进桂峰村体验性旅游的发展,进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1 桂峰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桂峰村在整合各类文化和物资资源的同时发展旅游产业,以提升村民生活品质,2019年,桂峰村接待游客人数达15万人次,经济收入达1 255万元,其中,村民旅游从业人员113人,年人均旅游收入为7 560元。
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基于桂峰村自身所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峰黄酒、桂峰麦芽糖制作工艺,对各类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打造拥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街巷,通过举办桂峰晒秋节等重要传统民俗活动,充满魅力的桂峰吸引游客接踵而至,周末、节假日游客更是络绎不绝。与此同时,桂峰村的旅游渠道还在持续发展:修复整治村口35亩景观梯田,恢复传统农耕,进一步开拓适应新时代变化的项目,使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旅游业交给专业公司经营打理,村集体收取全年收益的一定比例作为红利。
2 桂峰村体验式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民俗文化融入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大众旅游的普及,城市居民从之前的“游山玩水”逐渐转变成在旅游时更倾向选择体验乡村体验性旅游项目,因此,全国各地都打造了许多乡村旅游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10万以上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因此,许多地方并没有提前对当地所拥有的民俗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就进行体验式项目,导致各地体验式旅游大同小异,自身特色较少。目前,桂峰村整合丰富的物产,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乡土原味,用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扬乡土文化。这一文化体验项目有利于优化产品输出,使特色民俗能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给更多的旅游者,加强了旅游活动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但桂峰村目前的旅游项目形式单一,文化特色不够突出。由于各地都拥有自身的民俗风情,因此,乡村体验式旅游易出现线路规划不清晰、无法将当地特色民俗使用契合的项目展示,以及体验项目脱离消费者从而带给消费者欠佳的旅游体验,降低了带来深层次“回头客”的机会及大家口碑相传的可能性。
2.2 缺乏专业化销售模式
2019年上半年,安徽省旅游总收入达4 006.37亿元,同比增长16.64%,可以看出,“2019安徽文旅产业创客行动计划”在各旅游村落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氛围,进而带动当地的旅游项目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桂峰村的经济主要依附于体验性旅游项目的发展。2019年,桂峰村年人均旅游收入7 560元,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同时,桂峰村的旅游业态还在持续提升发展。针对当地特色产品桂花酿、麦芽糖的销售,需寻求销路更为宽广的平台。在文化逐渐成为旅游的灵魂,旅游成为承载文化项目的年代,寻找来自旁观者的帮助才可能获得如虎添翼的效果。倘若桂峰村能够与福建省内的创客进行有机结合,或许能够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
但现阶段,桂峰村大多数旅游项目人员都是当地农民,知识水平有限,个人素质也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消费者提出的需求。同时,体验性旅游项目中旅游专业性人才不足,无法带给消费者较好的旅游体验。另外,当地特色商品与高速发展的电商平台结合较少。当地产出的商品在电商平台中“单打独斗”,并未形成统一品牌,产品只能以口碑相传的形式缓慢售出,资金回笼较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3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2018年10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发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旨在搭建社会资本对接服务平台,利用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参与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同时,在弥补资金和人力所导致的乡村道路及停车设施建设问题的同时,加大对于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推进力度。自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国家始终关注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并不断提出促进文旅市场复苏的相关措施:通过完善旅游消费平台、推出旅游消费券、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文旅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开发精品项目满足人民群众文旅新需求,给予文化旅游市场极大的鼓励和信心。
但在资源分配方面,桂峰村资源利用不均。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及基础设施建设之后的投入产出比不确定,使得当地居民不敢深入尝试该领域;当地青年在当地无合适的就业机会便纷纷涌入城市;非遗技术面临传承危机等问题。桂峰村需从开展体验式旅游项目开发中找到更好的方法,通过经济发展的吸引力传播关于桂峰村的非遗技术,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再建设。
3 发展桂峰村体验式旅游的相关策略
3.1 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开发体验性旅游新产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支持乡村发展,同时也鼓励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挖掘蕴含的特色景观、农耕文化及乡风民俗。综上可知,在桂峰村发展乡村旅游时应做好相应规划,避免让旅客产生不良体验感,同时要大力响应国家号召,助力桂峰村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
为了给消费者提供较优质的旅游体验,需深入了解当地特色,并将项目多次测试后设置为拥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可复制性的旅游路线[1]。例如,以当地现有的项目为基础,将桂峰村目前拥有的古村落、晒秋文化等资源进行整合,重点开发生活体验性旅游新产品。建设体验性旅游项目前应对市场进行多次深入调研,分析潜在消费者的兴趣点,深入挖掘桂峰村文化资源内涵,构建能够突出当地特色的体验性旅游线路,通过举办大型综合类活动,展示当地浓厚的人文特点,在游客中塑造独属于当地的特色口碑,同时利用“线上+线下”的多元媒介,展示举办的大型综合类活动,为下一次活动吸引更多的关注度。
本项目旨在创新一系列体验性服务的旅游活动,在探索桂峰村体验性旅游项目开发的道路上;首先对桂峰村进行深层次调研并对其拥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整合。例如,针对特色产品类的农产品,项目将结合晒秋文化,让旅游者亲身参与到收获农产品、晾晒农产品、收纳农产品的过程中。第二类是古建筑类,让旅游者通过了解古屋的历史和发展,进而参与到和古屋相关的文化产品中,如吟诗作对、茶艺鉴赏等。在一系列的观赏了解游玩过后,逐渐消除旅游者与景物之间的隔阂,增强旅游者对村内古建筑群的亲切感和对当地特色风俗内容的获得感。其次,通过在晚餐时间举办晒秋庆祝宴,让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一起用餐交谈,体验当地民俗风情。在桂峰村一天之内不仅可以体验收获、晾晒、收纳农产品的过程,也能在晚餐时间与村民畅聊,深入了解“晒秋”的由来。
在构建属于当地的体验性旅游路线时,需打造完善的乡村旅游产业链。缺乏整体性的组织会陷入单打独斗的恶性循环,导致经济效益减少。地处浙江嘉兴桐乡的乌镇是打造完整产业链较为突出的例子。桂峰村应汲取其优良经验,建设完整产业链,改变传统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当旅游路线的区域特性成为独一无二的“名片”时,消费者才愿意前来消费,进而促进桂峰村经济发展[2]。
3.2 将人才引进与体验性旅游结合,完善桂峰村产业链
首先,针对桂峰村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单一,未形成统一品牌的问题,可在组建当地的项目队伍后,一部分人才通过整改桂峰村农特产品生产线,对部分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特色产品的生产流水线实施可视化优化方案。以桂花酿为例,通过生产过程可视化,旅游者不仅能直观体验产品从原材料到加工再到包装的整个过程,还可以看到整个过程的全部形态,保留了产品文化的原真性。销售不应局限于线下,使用“机器+手工”的方式既能保证产品的产量,又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相关人才可利用多元媒体对产品进行推广,再利用飞速发展的电商平台及物流服务将当地特色产品向省内乃至全国进行销售,这在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为桂峰村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其次,改变桂峰村乡村旅游传统的旅游形式,建设独具特色的体验性旅游项目。同时,根据目前乡村建设机制的理念——“管理出生产力、管理出效益”,在建设项目的同时培养人才,长此以往为本地旅游项目输送相关优质人才,进而打造当地精干管理队伍[3]。“实践出真知”,桂峰村可以通过开展类似福建共青团倡导的“返家乡”活动,给予对于该项目有兴趣的人才相应的实践机会。一方面,提高整体队伍的专业度;另一方面,为传承人提供相关宣传平台。在体验式经济的作用下,依据不同的文化打造不同的旅游主题,引导非遗技术传承人提高相应的设计水平,用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建立起与他人有“壁垒”但符合当地特色的发展模式,以此吸引更多的“回头客”,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
桂峰村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刺激文化消费,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从而培养引进新型人才。桂峰村不仅需要一支精干的管理队伍,还需要相关的非遗技术人才传承相关技术。在培养非遗技术人才的道路上,急需解决传承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桂峰村建设特色旅游路线时,可通过适当提高非遗技术的经济效益,反向激发群众对于非遗技术的传承兴趣。在基础设施及人才逐渐完备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并发展桂峰村体验性旅游相关的产业链,旨在让桂峰村成为彰显文明的文化基地。通过体验式旅游延伸产业链,加快“经济入场券”向“产业经济”实现,从而适当增加旅客在景点区域的旅游消费[4]。同时,支持坚持以市场经济思路发展“美丽乡村”项目,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当地以建设体验式旅游项目,提升当地体验式旅游产品和服务品质,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规模。
3.3 加强基础建设,加快桂峰村经济发展
2020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下发的《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保持导游队伍稳定相关工作事项的通知》提出,要保持疫情防控期间导游队伍稳定,为文化旅游行业恢复发展蓄力储能。为此,桂峰村可以组建一支队伍用于制作与当地特色民俗风情相关的3D软件及后期的维护,软件与如今不断发展的5G技术结合,使受疫情影响无法实地感受桂峰村特色但又想了解全国不同民俗的人们能够“足不出户”地体验到桂峰村的特色风情及当地人的热情。
“持续开展村庄清洁活动是‘十四五’时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任务”,人们游玩时能直观地看到村庄环境,自己是否接受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次的出行游玩体验。倘若网上宣传吹嘘得美若仙境,实际到达后却大相径庭,这无法让人接受。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村庄的整洁度以及带给游客的直观感受。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优良程度直接决定着消费者的旅游体验、当地的旅游质量及项目所辐射出的经济效益,在建设体验性旅游项目相关基础设施时,应尽量选择较有保障的龙头企业进行策划。在取得当地居民同意的情况下,在桂峰村开发出一处空闲场地[5]。在坚持不破坏村落原有建筑和自然人文环境的原则上,采用“转移式”策略将村落里的相关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从封闭场所中移出来,用互动的体验方式开展特色活动,展现出桂峰村原生态的物质文化。加强对于基础设施功能的设计,拓宽桂峰村体验性旅游功能,使消费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打造一流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应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政策方面的指引加快桂峰村体验性旅游项目的招商及建设效率,同时编制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并出台相关的非文化传承技术传承计划。在进行体验型旅游开发时,应根据桂峰村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状况,开展合理合规的体验性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出适合不同人群的体验性旅游项目[6]。在项目建成的中后期就要开始招募人才,吸引青少年回乡建设的同时,反作用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便于面向外界塑造桂峰村形象,使桂峰村的形象在项目的润色中更为生动立体。同时,在疫情防控时期,基于桂峰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上相关政策以及5G技术不断为乡村旅游赋能,桂峰村依托民俗旅游村开展民俗体验产品以及地方性节庆活动,有利于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4 结论
体验式项目的开发能从人才培养、聚集民俗、整合资源、规划建设等多方面提高桂峰村的知名度,从而为桂峰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助力。目前,由于桂峰村对于特色文化、民俗风情挖掘度不够,当地居民无法构建成套的体验式旅游项目,因此,要在现有基础上整合现有特色旅游资源,利用媒体平台的新式宣传挖掘潜在消费者实际需求并推进体验式旅游项目的开发。体验式旅游可以为桂峰村带来当地优质人才、相关政策及资金倾斜,推动乡村进一步发展。结合体验式旅游、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机遇,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可有效拓宽桂峰村经济发展渠道,增加桂峰村居民收入效益,并加快桂峰村发展进程。
[1]严思思,胡宇琛.乌镇体验式旅游经济的开发和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11):40-41.
[2]邱志凡.发展体验式旅游促进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4):190,192.
[3]马琪景,金莎,莫妮,等.体验式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定位——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严关镇杉树村委马头山村为例[J].知识经济,2016(1):89.
[4]李芳.浅析基于体验式经济的农业观光旅游现状及改进措施[J].山西农经,2019(6):86-87.
[5]张晓晶,殷陈君.文化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38(8):54-58.
[6]吴娜培,许艺娜,陈钦.福建桂峰村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策略[J].台湾农业探索,2021(1):52-60.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2.46
F592.7
A
2095-1205(2022)02-142-03
福建省2021—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桂峰村乡村文化特色体验旅游项目开发”
王静莹(2002- ),女,汉族,福建泉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体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