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叶松造林及抚育技术

2022-11-23程志忠

广东蚕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幼林落叶松除草

程志忠

落叶松造林及抚育技术

程志忠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林业和草原局甘肃天水741300)

落叶松属落叶乔木,有着较高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是当前造林重要树种之一。落叶松造林时,育苗管理、造林管理、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都是影响落叶松造林成效的关键因素。为提升落叶松造林效果,做好各环节管理工作,文章以武山县为例,对落叶松造林及抚育技术要点展开分析。

武山县;落叶松;育苗;抚育;造林;技术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快国土绿化、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武山县高度重视造林工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把造林绿化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大力实施林业生态项目,扎实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当前武山县森林面积121.6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4.2%,林业产值逐年增加,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落叶松是武山县绿化造林的关键树种,还能增加贫困户收入,扩大村集体经济,因此,大力发展落叶松造林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1 落叶松概述

落叶松属落叶类乔木,树木高达35 m,胸径达90 cm,幼树树木呈深褐色,树冠呈卵状圆锥形,冬芽呈球形,叶片呈叶片倒披针状条形,球果初期呈紫红色,后期呈黄褐色、紫褐色,种子呈灰白色圆形。

在武山县,落叶松于20世纪70年代引种成功,之后大面积推广栽植,尤其是在海拔1 600 m~2 800 m的高寒阴湿山区抗性强、生长好,其木材蓄积增长快,材质好,深得群众喜爱,落叶松在荒山造林、林木更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落叶松木材略重易裂,边缘呈淡黄色,中心呈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细密,树干有树脂,抗压能力强,耐腐朽,因此非常耐用,已成为工业、建筑业、土木业重要木质材料。同时,落叶松还具备较高的生态价值,其树势高大挺拔,冠形美观,根系发达,具有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的作用,因此成为不可缺少的园林绿化、荒山造林的树种[1]。

2 落叶松育苗技术要点

2.1 苗圃地选择

落叶松育苗前,需做好圃地选择工作,这是保证种苗成活率的关键。首先,需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透气的圃地,同时要确保排水便利、交通便利,其次,土壤以中性、微酸性沙壤土育苗为宜,气候湿润温凉。然后,在选择圃地后,应进行整地处理,对土壤深翻晾晒,杀灭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虫卵。最后,整地时需要施加充足的底肥,一般情况下,每亩施加700 kg有机肥即可,随土壤翻入地下。整地耙平后,需喷施1:10的硫酸亚铁溶液,干燥后耙平作床,苗床高度控制在15 cm,宽度控制在1 m,苗床间距控制在25 cm为宜。

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放入80 ℃左右的水中浸泡30 min,将种子捞出后再放入硫酸铜溶液、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2 h,消毒后的种子需再用25 ℃温水浸泡清洗1 d。然后可进行催芽,准备约25 ℃的高架温床,上面放上种子,每隔1 h洒水1次,每隔2 h翻动1次,使所有种子都能够吸足水分,持续催芽3 d后种子逐渐露白,催芽5 d后种子发芽,当50%~80%的种子发芽后即可播种[2]。

2.3 播种技术

播种时,要控制好播种时间,一般情况下,土壤温度保持在10 ℃时播种为宜。播种前,需将苗床浇灌充足的水分,控制播种量,每1 m2播种量为4.5 kg,采用条播模式,沟距控制在13 cm,沟深控制在1 cm,播种后,需及时覆土1 cm,然后覆盖1层稻草,再喷施适量水,每天保持苗床湿润即可。在40%幼苗出土后即可逐渐揭草,齐苗将全部稻草揭开,揭草可选在阴天、傍晚等时间段进行,揭草后需及时浇水,防止干燥。

2.4 苗期管理

苗期是落叶松育苗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好下述工作。首先是浇水,要结合苗床的湿润度,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适时适量浇水,为幼苗出土做好准备。一般情况下,在播种后3周即可出苗,浇水时应综合考虑气温、湿度等因素,合理控制好浇水时间和浇水量,尤其是在进入速生期后,应浇足够水分,避免缺水影响幼苗生长;其次是追肥,肥料是苗木生长的必需品,尤其在苗木进入速生期后,根系生长速度加快,对养分的需求大幅增加,此时应及时追施有机肥、氮磷肥;再次是间苗定苗,技术人员应密切关注幼苗长势,一旦发现有生长分布不均、拥挤等现象,应及时进行间苗处理,拔出长势较弱的幼苗,间苗每亩保留600株~700株苗即可;最后是中耕除草工作,杂草在生长过程中会和苗木争夺水分及养分,从而阻碍苗木生长发育,因此要及时做好除草工作,除草时可采用人工除草法+化学除草法,人工除草法适用于小规模杂草,化学除草法适用于大面积杂草,使用化学除草法时,尽量避免对幼苗造成损坏[3]。

3 落叶松造林技术要点

3.1 造林地选择

落叶松虽适应性较强,对于土壤要求不高,但是为了保证成活率,要优选疏松透气、土层深厚的微酸性、中性土壤,要保证排水便利,避免引发涝灾,禁止在洼地、黏土地种植落叶松。

3.2 造林地整理

造林整地可为苗木创造适宜生长的条件和环境,有助于苗木健康生长。整理造林地时,要彻底清除杂草,并对土壤进行深翻、耙细。大面积造林可采用鱼鳞坑整地,也可采用带状整地,翻地可在秋季进行,让土壤自然风化,第二年春季播种前耙地,后期可进行选种造林。

3.3 苗木选择

选择健康优质树苗是保证苗木移植成功的关键。造林前,选择优质落叶松苗木品种,保证其根系发达、完整,主根短直,苗干粗壮通直,高度适中,主侧枝分布均匀,中央主枝优势强,侧芽发育饱满,禁止选用有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树苗。

3.4 起苗和运输

起苗前,需对苗木浇足水分,增加土壤湿润度,为起苗提供便利。起苗时要轻挖轻拉,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根系造成的损伤。要结合规格分类捆绑苗木,并在苗木根部包裹塑料,或者沾浆亦可,减少苗木运输时的水分消耗,保证苗木的成活率。

3.5 苗木的栽植

落叶松苗木栽植可在春季、秋季进行,以秋季最为适宜。栽植苗木时应确保根系舒展,避免造成窝根情况,要将苗木扶正,然后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为了加快造林速度,大面积造林时也可采用贴壁缝植法,但成活率不及其他栽植方法。

4 落叶松幼林抚育技术要点

4.1 除草

落叶松幼林抚育中,除草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杂草在生长过程中,会和苗木争夺水分及养分,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因此要及时进行除草。落叶松造林面积较大,不适宜采用人工除草法,为保证除草效率和效果,减轻劳动量,需应用化学除草法,合理选用化学药剂,在苗木定植前1周,喷药除草1次,后期结合实际情况控制好喷药频率。喷药时,应避免除草剂碰到苗木,以免造成毒害[4]。

4.2 松土

落叶松幼林抚育管理中,松土也有着重要作用,幼林期落叶松根系脆弱,此时需及时松土以促进根系生长。春季造林后夏季降雨量增多,土壤易出现板结现象,阻碍根系呼吸,容易导致幼树死亡,因此在排水的同时,应增加松土次数,5年后随着幼林的不断生长,其抵抗力越来越强,可逐渐降低松土频率。落叶松在每年的5月份、8月份处于快速生长期,在进入此时期前需落实松土、除草两项抚育措施,从而提高土壤疏松性、透气性,减少杂草数量,保证落叶松幼林健康生长。

4.3 保水

落叶松对降水的需求较大,若缺水则会导致苗木生长发育受限,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落叶松造林面积大,且林地有一定的坡度,人工灌溉可行性不强,因此落叶松造林后要利用好天然降水,结合造林地实际情况,做好蓄水保墒,及时除草减少水分消耗,保证土壤的疏松性,提高蓄水能力。

4.4 割灌

落叶松幼林生长过程中,灌木会对其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故应对所有影响林木生长的杂草、灌木全部清除,将割下的灌木、杂草放置于穴下沿位置,灌木充分腐烂后可分解成肥料用于落叶松生长。一般情况下,在6月份灌木高度是落叶松的三分之二时进行割灌最为适宜,进而增加林地光照时间与通风时间,促进幼林快速生长,一般在造林5年后可停止割灌。

5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5.1 立枯病

立枯病是落叶松幼苗期常见病害,多发于幼苗出土后2个月内,会对幼苗生长造成较大影响。患有立枯病的幼苗,其根部、茎基部逐渐腐烂,最终导致幼苗倒地枯萎死亡。其致病源为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等,如土壤积水、板结,地温过高,播种覆土过厚,都会增加立枯病的发病率。

防治落叶松幼苗期立枯病,应做好下述工作:科学选种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广谱高效杀毒剂拌种,如硫酸铜等,控制好种子和消毒剂两者比例,以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有效降低幼苗期立枯病的发生概率;做好土壤消毒工作,育苗时对苗床使用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土壤中的致病菌,从而提高幼苗成活率;播种时严格控制好覆土厚度,避免过薄或过厚;采用化学防治法,通过喷施化学药剂的方式,可起到显著的防治效果,如5%明矾水、代森特等,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续喷药3次,可有效降低立枯病发病率,在喷药后2 h内如发生降雨,则需重新喷药,保证防治效果[5]。

5.2 枯梢病

落叶松枯梢病是落叶松中、幼林常见病害,其病原为落叶松球座菌,发病初期新梢基部逐渐凋萎,顶部弯曲下垂呈钩状,弯曲的位置落叶。发病中后期,新梢逐渐木质化、枯死,针叶完全掉落,病梢有松脂溢出,患病后的幼苗无顶芽,新梢病后1~2周,顶梢残留叶片上有大量小黑点,呈圆形,后期呈梭形。一年中,6、7、8月份降雨较为频繁,因此枯梢病发病率最高,尤其是林缘迎风面和6~15年的幼树发病率最高。

防治落叶松枯梢病时,可采取下述措施:强化检疫工作,禁止从病区调出苗木;重视营造混交林,如落叶松和阔叶类树木混交等;迎风口位置禁止营造落叶松林,降低枯梢病发病率;强化水肥管理工作,及时补充磷肥和钾肥,加强对腐熟发酵农家肥的使用,加强苗木长势和抵抗力;开沟排水,避免湿气滞留;化学药剂防治,如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溶液、40%福美砷800倍液等,每间隔1周喷药1次,连续喷药3次,亦可用10%百菌清油剂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每亩使用250 g,效果较佳。

5.3 蛴螬

蛴螬是落叶松常见虫害,尤其是在沙壤土内存在大量蛴螬,如频繁降雨增加了土壤湿度,此时蛴螬会逐渐爬行到地面,在早晨和傍晚时间段,蛴螬啃食落叶松幼苗,长时间会导致苗木死亡。

防治落叶松蛴螬病害时,要做好下述工作:播种前做好对种子、土壤的消毒工作,保证种子无毒无害无污染,确保种子颗粒饱满,具备较高的纯度,处理种子时需要经过浸泡、催芽、消毒等多个环节,提高种子的抵抗力;要加强土壤杀菌消毒,有效杀灭土壤表层致病菌,降低蛴螬发病率,保证苗木生长质量;对施肥量予以严格的管控,保证满足生长需求即可,禁止盲目随意施肥;要密切关注落叶松幼苗生长状况,如发现苗梢弯曲,则可在幼苗周围翻找捕捉,降低蛴螬等害虫的数量;重视对药剂的使用,如在苗床表面喷施敌敌畏、敌百虫等溶液,均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6]。

5.4 蝼蛄

蝼蛄多发于落叶松幼苗期,潮湿土壤内生存大量的蝼蛄,其常在落叶松苗床钻洞,导致落叶松幼苗根部移位,最终死亡。

防治落叶松蝼蛄时,技术措施如下:使用毒饵诱杀,在蝼蛄洞口放置敌百虫、敌敌畏配置的毒饵,挖坑放入马粪后覆盖青草,引蝼蛄入坑内后进行人工捕杀,减少害虫数量;如发现有虫害,应及时喷施敌百虫、敌敌畏等消毒剂。

5.5 毛虫

落叶松毛虫会啃食针叶,仅留下红黄色枝干,导致落叶松干枯死亡。

防治落叶松毛虫时,要做好下述工作:加强封山育林管理,禁止乱砍滥伐,培育阔叶类树种,保护林下植被;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通过设置巢箱招引益鸟,捕捉毛虫,或者通过释放赤眼蜂,以虫治虫,利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采用物理防治技术,通过树干涂白、围膜,或者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亦可有效防治毛虫病害;采用药剂防治,如灭幼脲2 000倍液、1.2%苦参碱800倍液,效果较好。

5.6 鞘蛾

落叶松鞘蛾会对植株针叶造成严重危害,叶片被吃光后落叶松林呈灰白色,并逐渐转变为黄褐色,该虫害会导致苗木生长缓慢,严重时会导致苗木死亡。在进入冬季后,落叶松鞘蛾幼虫进入树皮缝隙、芽孢越冬,次年春季出蛰,5月份达到出蛰高峰期,6月份进入化蛹高峰期并逐渐羽化。

防治落叶松鞘蛾时,可采用下述方法:营林技术,加强落叶松栽培管理,提升林木抗性,合理控制好栽植密度,重视混交林营造,控制抚育采伐强度,避免虫灾蔓延,在落叶松林外围营造阔叶树林带,亦可起到不错的保护效果;生物防治技术,以益鸟治虫法的效果最佳,在幼虫活动期,通过悬挂鸟巢吸引益鸟,增加益鸟数量,进而捕杀害虫;物理防治技术,如人工捕杀、阻隔法、黑光灯诱杀法等,均可有效防治落叶松鞘蛾;化学防治技术,化学技术防治落叶松鞘蛾具有效果好、见效快的优势,但易误杀益虫,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合理选用化学药剂,优选低毒、高效、无残留的药剂,控制好用药时间与用药量,从而保证防治效果,如在落叶松鞘蛾成虫羽化盛期的清晨或者傍晚时间段,使用敌马烟剂烟熏,每公顷地使用药剂15 g,防治效果显著,或喷施灭幼脲1 000倍液,防治效果能够达80%以上。

6 结语

落叶松是武山县营建丰产林、速生林的重要树种之一,林业部门应高度重视落叶松造林及抚育工作,结合落叶松生长习性,加强落叶松育苗、造林、幼林抚育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掌握各环节的技术要点,以提升落叶松造林质量,合理开发利用,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生态效益,从而推动武山县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1]张喜红.落叶松的育苗及抚育管理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6(3):35.

[2]郭志红,王惠君.华北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要点[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7(26):215-217.

[3]张素清.试析落叶松人工造林和人工抚育技术[J].林业科技情报,2018(1):4-5.

[4]董海斌.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几点措施[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6):297.

[5]戚聿华.落叶松人工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8(27):165.

[6]施宇斌.落叶松人工造林和人工抚育技术研究[J].农技服务,2017(5):119.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2.31

S791.22

A

2095-1205(2022)02-97-03

程志忠(1968- ),男,甘肃武山人,大专,林业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造林,抚育,护林防火。

猜你喜欢

幼林落叶松除草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速生桉树幼林抚育及施肥管理
往复摆动式水田机械除草机的设计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要点的探讨
关于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除草的女人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中幼林抚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东北地区落叶松种植技术
半枫荷幼林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