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牧兽医动物检疫检验工作的思考
2022-11-23滕广洋
滕广洋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检疫检验工作的思考
滕广洋
(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米粮泉乡农牧业发展中心新疆伊犁州835315)
近年来,重大动物疫病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威胁了畜牧业的稳定发展,科学建立动物检疫制度,可为畜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文章结合基层畜牧业生产与动物检疫情况,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检疫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基层畜牧兽医动物检疫检验工作的建议。
畜牧业;兽医;畜牧兽医;动物检疫;检疫检验
察布查尔县聚居了多个民族,是国家脱贫县之一,全县共有600余万亩草场,拥有草食性家畜养殖的天然发展环境,现有多个优质奶牛村,将畜牧业作为该县的优势产业,可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察布查尔县畜牧业长期采取粗放经营的发展方式,基于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生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要想继续推动畜牧业发展,需做好动物检疫工作,保证动物的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创收和社会稳定。
1 基层畜牧业生产及动物检疫概述
1.1 畜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伊犁州农牧渔业,总产值已突破70亿元,同期增长7.03%;其中,畜牧业总产值达55.99亿元,同期增长4.92%。近几年,伊犁州的农林业产值持续降低,在经济增长中畜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州政府扶持下,各县市纷纷开展保畜越冬工作,2020年上半年牲畜出栏数达253.39万头,同比增长11.98万头,增长4.96%,畜牧业产值已达农业产值的50%。目前,州政府大力发展畜牧业,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并改良畜牧业生产方式[1]。
1.2 活畜交易活动
从前的牧民习惯秋后进入冬场前售卖家畜,相对聚集,并围绕生活区,贯彻执行检疫工作。现在的牧民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思想,运用畜牧生产新技术,使得早春羔羊提前上市时间,活禽销售市场出现了一批专门开展活畜交易的人员,他们掌握牧区牛羊生产情况和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加之交通条件改进等因素,使一年四季均可售卖家禽,不仅在活畜交易市场出现很多交易地点,还延伸至草场,使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仅伊犁州2020年牲畜交易数量就达到574万头,相当于全年饲养量的51.75%[2]。
1.3 产地检疫
《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推进检疫申报制度,即畜主只有完成申报检疫才能售卖家禽。原来的动物报检模式对时间与地点不确定,随时可进行交易,但这易造成检疫缺乏有效监控,降低检疫率,使活畜交易市场、屠宰场出现很多未经检疫的家禽。家畜交易活动不执行检疫规定,也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薄弱部分。因此,需要结合家畜交易特点开展动物检疫工作。
2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检疫检验存在的问题
2.1 产地检疫走形变样,无法保证肉品安全
基层畜牧站主要负责动物检疫工作,但实际工作人员不足,工作经费和必备设施短缺,畜牧站还需负责农牧部门的业务活动和乡镇中心工作,导致在检疫工作中无法投入充足的人力、精力和时间。因此,只能由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向村级动物防疫员委派这项工作,村级防疫员在报检点视检牲畜时,只用乡镇官方记录资料,制定电子版产地检疫证。因此,原本由官方兽医负责的临床检查,由村级防疫员代为实施,村级防疫员因其缺少牲畜临床检查的经验,专业知识不足,无法胜任动物检疫工作,易引起漏检误判染疫牲畜的问题。在同一车厢内转入由多个乡村收集的牲畜,导致无法查验牲畜的饲养地[3]。
2.2 热鲜肉背后隐藏的质量安全隐患
人们在30多年间一直存在食用热鲜肉的消费误区。屠宰场为满足消费市场的畸形需要,通常每天凌晨屠宰牲畜,导致宰前和宰后的检疫检验工作均在夜幕下进行。尽管使用人工光源照明,仍与白天自然光线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屠宰车间面积窄小、屠体互相遮挡,加上人工光源光照强度、色差及冬春季屠宰车间雾气大等不良因素干扰,导致屠体视检病模糊,引发疫病漏检误判问题。其次,实验室检验疫病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新鲜肉在未出现检验结果时可能已被消费者购买和食用,威胁了肉品的质量与人们的健康。
2.3 检疫检验人员少,部分环节缺失
因屠宰场“多、乱、小、散”,分散和削弱了官方兽医和肉品品质检验员的力量。送宰牲畜入场后,官方兽医多检查验证和回收耳标,很难在宰前2 h内对群体和个体实施临床检查,入场牲畜全部进行准宰处理。宰后同步检查的过程,官方兽医仅简单检查,甚至全部牲畜宰杀结束后,只盖检印,未在屠宰过程对照检查和编号,宰后检查的关键内容缺失。一旦漏检,会发生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4]。
3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检疫检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养殖户主动报检意识差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指出,动物制品应根据法律要求,向所在地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方能离开产地。动物检疫工作,特别是察布查尔县的动物检疫工作,检疫效率整体较低,检疫工作全面推进的难度大。目前,我国已经取消收取动物检疫费用的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导致很多养殖户以为检疫仍要收费。养殖户认知不够客观,无法对将离开产地的动物产品实施检疫检验,随之产生了逃避检疫问题,特别是部分私自屠宰动物的经济滞后地区,更无法顺利执行检疫申报制度。
3.2 检疫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近年来,国家对畜牧兽医体制逐步加大改革力度,伊犁州也建立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但察布查尔县等乡镇缺少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多数正式员工从其他岗位借调,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接收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工作队伍缺乏新鲜血液,造成当地检疫工作达不到动物养殖发展的要求。加之乡镇基层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畜牧养殖产业,动物养殖相对分散,使检疫工作难度较大。基层地区检疫工作范围广、成本高,难以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进入检疫部门工作,检疫经费投入不足,不利于检疫工作常态化发展,从而降低检疫工作效率。
3.3 产地检疫工作方式落后
大部分乡镇基层地区沿用了传统的临栏检查检疫方式,即眼看、手摸、耳听、查档等。随着动物养殖规模的扩大,动物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社会大众对畜牧产品安全问题也更关注,这无形增加了乡镇基层地区检疫工作压力,促使其积极提高检疫要求。在检疫工作过程中,应对兽药残留、违规使用添加剂等严格检测。此外,因投入资金有限,乡镇基层地区的动物卫生监管机构无法提供完善的检测设备,检测试剂短缺,无法正常开展检疫工作。乡镇基层地区的检疫人员依赖经验检疫动物,而不少疾病的临床症状不显著,增加了诊断和防治疫病的难度,使检疫工作的针对性不足,威胁到动物肉品的安全。
4 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检疫检验工作的建议
4.1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
乡镇基层地区在开展动物检疫工作时,检疫人员可为当地政府部门详细讲解国家法律法规,并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同开展科技活动、疫苗免疫接种、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推广、畜牧法律宣传、疫病防治等,妥善安排监督检查和专家指导工作,为养殖户提供有关饲料的宣传材料,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以推广动物检疫申报制度。检疫工作的开展需要与广大养殖户密切配合,在宣传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改变传统思想,鼓励养殖户运输动物产品前自主申报检疫,从而方便卫生监督部门更好地开展检疫工作,保证检疫效率,扩大检疫的覆盖区域。
4.2 加强动物检疫工作队伍建设
为有效控制动物疫病,保护动物制品安全,需贯彻落实动物检疫工作制度,培养动物检疫工作人员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动物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高水平的工作队伍,故需提高团队的业务素质,以保证动物检疫工作的质量。在乡镇基层地区积极建设动物检疫工作队伍,根据县、乡、镇地区的现实情况科学构建三级防疫监管制度,切实提升动物检疫工作效率。检疫部门可为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学习培训,使其掌握与动物检疫有关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理论,使检疫人员不断更新业务知识,突破传统观念的约束,改变工作方式,全面开展检疫工作。
(1)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对动物检疫人员分层培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法律法规等,帮助他们科学保存疫苗,严控注射计量,采取正确注射方法,随时关注疫情发展态势。更新检疫人员的业务知识,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提高检疫队伍的综合素质。
(2)针对动物检疫工作建立正规投入机制,为监测、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拨付所需费用,为预防重大动物疫病构建储备金制度;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检疫和监督机构的基础条件,构建检疫化验冷链系统,使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3)动物检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是一项艰巨的经济和政治任务。检疫员需要对动物开展产地、运输和屠宰等检疫工作,贯彻落实自身职能,把好检疫关,禁止无检疫证、禁止无动物标识的动物流通、屠宰、加工,依法处置染疫病畜,加大惩罚力度,实现防检结合的目的[5]。
4.3 加强动物检疫站建设
结合目前的动物养殖规模和检疫工作状况,在乡镇基层地区科学设置动物检疫防疫站,使其尽可能地向更多的村落辐射,为养殖群体提供优质服务,并配备高素质检疫人员和先进设施,优化搭配各项试剂。乡镇基层地区开展检疫工作时,还应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给予的财政补贴和专项资金,进一步改进检疫检验设施,完善工作流程,使动物产品检疫工作更具针对性与科学性。在广大乡镇基层地区贯彻执行动物检疫新技术,根据检疫结果制定检疫证明,保证整个检疫流程科学合理。另外,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优化动物检疫出征系统,联系检疫机构、检疫人员、监管对象和检疫证明等快速构建信息存储系统,高效存储管理养殖管理信息,对其实现动态监管,提高查询信息的速度,一旦发现动物疫病,还可参考相关信息追溯责任,推动乡镇基层检疫工作的高效发展。
建立一支工作效率高、责权统一的检疫队伍,严格管理生产过程,组织精干、专业的人员开展动物检疫工作,提高畜产品的安全水平。针对县、乡、镇实际情况,构建三级监测网络,主要对动物疫情进行通报,全方位掌握关于口蹄疫、禽流感等疫病的现实状况,系统搜集、汇总疫病信息,完善工作步骤,获得准确无误的检疫数据。由检疫队伍对疫情及时反应,有效控制重大疫情,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置方案,避免疫情扩大传播范围,以防止带来更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对检疫运输、屠宰场、活禽与畜产品交易市场采取综合检疫措施,并取得最佳检疫效果。
定位基层动物检疫人员的工作职责,科学设置兽医站。县畜牧部门对兽医站的人、财、物进行管理,为有关人员发放稳定的工资,选拔年轻优秀的动物检疫人员,壮大村级动物检疫队伍,解决乡镇站用人荒的问题。增加村级动物检疫员的薪资待遇,使其兼顾动物诊疗与检疫工作,维持基层检疫队伍的稳定性。
4.4 推广先进的检疫检验方法和技术
4.4.1 检疫检验方法
(1)临场检疫。目前在活体动物检疫领域常用该种检疫方法,其有效融合了常规技术,如静态观察、动态观察和饮食观察等,客观判断活体动物的具体病症、致病因素等,借此隔离健康动物和发病动物。
(2)隔离检疫。为保证检疫人员和健康动物的安全,对检疫疑似传染病的活体动物进行隔离。科学选择区域建立隔离场,避免其出现在畜禽养殖场、居民居住区,但需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水源条件和供电条件。一般来讲,小型动物、禽类、野生动物、大型家禽等隔离时间分别为10 d、15 d、25 d、40 d。
(3)实验室检疫。第一,病理学检查。开展动物疫病检测的过程中,对发现动物的临床症状,使用常规方法可能导致患病动物死亡,故要采取病理学检查技术进行诊断与检测。目前较为常用的病理学检查技术包括:第一,病理剖检,该方法主要用于动物尸体检验,工作人员先检查剖解样本,判断是否存在恶性传染病,一旦为特性传染病,应立即停止解剖工作。观察样本的皮肤、毛发等体表情况及口腔、皮下等位置,并做好记录;第二,组织学检查,与其他检查技术比较,组织学检查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全面观察肿瘤、脑组织病变等病变区。普遍的组织学检查技术包括石蜡切片、苏木素染色法。第三,病原学检查。用病原学检查技术,成功分离细菌、病毒,进而对菌株或毒株进行鉴定和诊断。该检查更复杂,需综合应用其他技术及设备等。首先,细菌病原检查。主要为病料镜检、分离培养、毒力试验;其次,寄生虫病原检查。动物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寄生虫,直接影响其各项生理机能,不利于动物机体有效吸收营养,甚至会造成动物死亡。因此,在寄生虫病原检查时采取虫体检查法、虫卵检查法。第四,PCR技术。一些病毒异常微小,或出现残缺,在培养过程无法使用人工方式,则可选择该技术。
4.4.2 现代新型检疫技术
(1)分子生物学检疫技术。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得科学技术发展更快,同时也带动了基因检疫技术的发展,在动物现实检疫过程该技术可确定病原,并科学判断病因。同时,基因芯片技术是芯片技术与分子生物技术整合产生的新技术,分子生物技术检疫结果可靠性较高,但其操作复杂,运行难度高。
(2)仪器分析法检疫技术。该技术检疫动物时使用质谱仪与色谱仪,有较高的准确性。因此,该技术也是动物检疫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但前期该技术应用较为复杂,需投入大量费用,故并不适用于现场检测。
4.5 加强养殖重点区和畜禽流通区的消毒灭源工作
将养殖密集区、规模养殖场、畜禽交易市场、交通要道附近的饲养户作为重要消毒对象。构建消毒机制和消毒灭源档案,改进消毒设施,根据科学程序全面实施消毒工作,规模饲养场除开展一次全面的消毒外,还要定期消毒生产设施,对进出圈的畜禽严格消毒。屠宰场、畜禽交易市场要全方位消毒畜禽和运载工具。农贸市场肉类经营场所每日消毒一次。为提高消毒灭源的效率,安排专人定期督查消毒灭源场所的工作情况,按消毒说明书科学配置药品,并保证药品充足。同时,对疫情地区加强排查,为超过免疫保护期的畜禽实施补免,巩固免疫效果。
5 结语
乡镇基层地区动物检疫工作十分关键,在保证动物产品质量和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推进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不仅提高了动物疫病的防范水平,还保证了畜禽产品的品质,故应及时发现乡镇基层地区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鼓励检疫人员利用专业的检疫知识和先进技术,化解检疫工作发展难题,使动物制品更好地在市场上流通交易,从而促进我国畜牧业稳定发展。
[1]王正平.基层畜牧兽医做好动物检疫工作的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18):100-101.
[2]宋海军.乡镇基层畜牧兽医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畜牧兽医,2021,42(7):128,131.
[3]王坤.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J].兽医导刊,2020(21):86.
[4]赛庆燕.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具体策略分析[J].中国畜禽业,2020,16(9):17.
[5]何亚忠.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4):51.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2.20
S851.33
A
2095-1205(2022)02-63-03
滕广洋(1983- ),男,汉族,河南鄢陵人,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为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