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探讨

2022-11-23范亚楠王维陈静周迎春郑举王立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病原废弃物实验室

范亚楠 王维 陈静 周迎春 郑举 王立

(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合肥 230091)

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包括畜牧兽医系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海关、林草、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大型养殖企业、动物诊疗机构等单位相关实验室。其实验活动涉及动物病原微生物科学研究、动物疫病检测与监测、疫苗研发、疫病诊断等。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其生物安全管理的关键是做好病原微生物控制,从而避免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及环境污染。

2003 年SARS 病毒实验室外泄致人感染事件及2011 年东北农业大学在解剖学实验课上剖杀未检疫羊导致28 名师生感染布鲁氏菌事件等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足以表明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对动物疫病防控及人畜共患病防控至关重要[1]。2021 年9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生物安全建设进行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政治层面上提高了对生物安全的重视。此外,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自2016 年起开始组织开展全国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项检查。法律制度层面,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的实施修订,从法律法规上提高了对动物病原微生物管理的重视。国家全方位重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在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善于发现问题,细化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提升相关人员生物安全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可以有效防范化解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

1 目前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起步较晚,20 世纪中国生物安全实验室没有统一标准,生物安全实验活动也没有统一的管理。自2004 年发布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规划,2008 年发布并施行《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生物安全要求细则》,动物病原微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但仍存在些许问题[2-4]。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方面: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更新不及时,对一些新标准、新规范、新要求未及时纳入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中,管理制度不能覆盖实验室各方面和环节,有的实验室没有制定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等。生物安全警示标识不完整、不规范,缺少仪器设备定期检测与维护记录等。在生物安全活动管理和从业人员管理方面:存在新录用人员培训不足,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不足,实验技术人员对相关国家标准、操作规范不够熟悉,缺乏定期培训,生物安全应急演练不足等。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不规范,记录不完整等。多种问题的存在对我国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提出更大的挑战,需要更加细致规范的管理要求。

2 健全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2.1 确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

实验室应建立层级管理责任制,做到任务清、责任明。明确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负主要责任。各个岗位应配有生物安全管理负责人,统筹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日常实验仪器设备检查维护及实验活动安全监督。定期安排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发现或发生任何异常情况,立即通知生物安全负责人,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2.2 实验室安全准入

在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开展的实验,除面临常规的实验室危险因素外,还要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物安全风险,更要强化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执行,将有关要求落地、落实、落细,确保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5]。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为生物安全严格控制区域,实验室应设有门禁系统,严禁外来人员、动物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进出程序,必须配备个体防护用品(防护帽、护目镜、口罩、工作服、手套等)。高等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严格控制进入实验室人员数量,严禁将门禁密码透露给他人。在实验室内检测时不应受到无关人员打扰。

2.3 做好仪器设备和生物材料保存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容器、耗材、试剂等应粘贴有相应的生物安全标识,实验室应具备专用和有警示标识的危险废弃物容器,有存放针头等尖锐废弃物的利器盒。实验室仪器设备应粘贴操作步骤,如在运行中出现异常状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仪器设备保管员汇报,尽快联系维修。实验仪器设备应做好用后消毒及使用登记,定期做好仪器设备检查维护。

动物样本中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具有生物安全风险,动物病原微生物相关材料的管理和储存至关重要,其存放容器或包装材料应具备密封性、防水性、耐磨损、耐高(低) 温、耐高压等特点。实验室应具备相应的档案记录本或者登记系统,并由专人负责,做好样本接收、登记和存放,实验室应具备低温、冷冻样品储存设备,定期对存储的菌(毒)种和样本进行整理和检查,确保存储安全。

2.4 做好个人防护

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防护要根据生物安全级别进行,穿着相应工作服、佩戴合适的手套、口罩等,危险级别高的佩戴相应的护目镜和面罩等。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是避免动物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关键。手套摘除前要先消毒,工作结束后要洗手,严禁将工作服带出实验区,在实验工作区禁止饮食、吸烟、化妆、处理隐形眼镜等。

2.5 做好实验室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大小及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全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6]。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需要对实验室所有的实验活动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评估,尽可能全面地找出影响实验室安全目标实现的因素,评估影响因素的危害范围、原因及后果,从而更好地确保实验过程的生物安全。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来源大致分为实验操作程序(操作步骤中潜在的暴露风险)、生物因子(实验活动中生物材料的危险级别、感染途径、传播模式、稳定性及预防控制措施等)、防护屏障(实验室设施结构屏障、防护设备、人员防护装备等)、人员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实验技能等)、运输管理(样品的接送与包装储存)、信息管理(样品保存、实验研究数据安全等)等。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包括明确情况、明确风险、描述风险、评估风险、规避风险5 个步骤,即明确实验活动内容及实验室工作中哪些地方可能出现风险,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生物安全评估,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实施风险缓解措施,以尽可能确保所有实验风险可以接受[6-7]。

2.6 制定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急预案

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坚持预防为主,并具备科学合理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每年定时开展应急预警演练。日常实验工作中要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进行风险分析,对容易发生和可以预测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点进行预警,并制定针对性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加强日常应急准备,做好应急预警演练。预警信息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点的类别、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可能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可行的应对措施等。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污染等事件时,应及时采取封锁隔离、流调分析、消毒灭源、观察治疗等控制措施。

3 加强实验活动管理

3.1 规范实验操作

实验工作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执行,避免操作过程中造成污染,并做好实验记录和实验材料的存放。

3.2 实验室废弃物分类及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分类:实验工作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大概可归类为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和化学或药物性废弃物。感染性废弃物包括接触过或潜在接触过的实验动物、实验标本和样本,用过的一次性实验用品及实验器械等携带或可能携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包括细胞、单克隆抗体、质粒、临床组织样本、动物组织及尸体;损伤性废弃物包括针头、解剖及手术器械,实验相关玻璃器具等能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实验利(锐)器;化学或药物性废弃物包括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诊断试剂、疫苗和血液制品等。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实验活动结束后及时分类收集实验废弃物,废弃物放置于防渗专用包装容器(袋)或者利器盒内。感染性实验废弃物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放入消毒剂中浸泡24h,不同类型的废弃物高压灭菌程度不同,选择的高压灭菌程序也不一样,高压灭菌前要装入专用的高压灭菌袋,扎口但不密封,有研究表明,高压袋的密封会影响高压灭菌的效果[8]。高压灭菌效果检验合格后,方可交由当地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公司处理。实验室无法处理的废弃物,按照规定交由特定的处理部门进行处理。

4 提升实验室从业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和技能

4.1 做好实验室人员培训

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应做好岗前培训及日常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做到熟悉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掌握实验室安全原理、生物安全操作和防护技能,熟悉掌握专业相关国家标准,掌握实验室装备、技术参数和操作规范,了解应急事件的处置流程、熟悉本实验室的危险源,采取正确应对措施[5]。

4.2 强化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监督检查和备案管理

强化实验室监督检查,旨在从管理层面提升实验室工作者的生物安全意识和实验室能力建设。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开展生物安全自查与外部检查相结合,对实验室日常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从实验室软件、硬件、人员管理、废弃物处理、应急预案演练情况等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促进实验室规范管理,防止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完善实验室备案管理工作:各地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和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的三级、四级实验室在内的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备案管理。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实验室备案管理网络模式,使实验室备案信息系统化、规范化。

5 小结

目前新发动物疫病、境外输入动物疫病时有出现,对动物疫病科研、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要求更高、任务更重,做好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至关重要,需要上下级通力合作,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标准、文件,强化生物安全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

猜你喜欢

病原废弃物实验室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水泥回转窑处理废弃物的分析
电子废弃物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