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维度

2022-11-23王晓名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文化站文明绿色

王晓名

(中共遂宁市委党校,四川 遂宁 629000)

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也是推动战略落实的必要基础性建设。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农村居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很多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有了极大的改善,而人文环境正处于培养和塑造之中。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要把握好三个维度,分别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的发展思路以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美丽乡村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党的十九大已经把生态宜居作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而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推动乡村振兴的三重维度有着现实应用价值,本研究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动性角度出发,对其实践要求、实践问题及未来的实践发展策略做出对应分析。

1.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取向

1.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一定不能盲目地对农村土地进行开发和过度开发,任何的建设和需求都不能以破坏自然和原始环境作为代价。乡村地区的发展是要结合多种因素全面看待的,曾经乡村地区发展靠山而生,靠水而生,未来也不能缺失了山水。习近平总书记说“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由此可见,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乡村的发展实际,任何脱离实际的发展意识和发展设计都是没有实践价值和延续意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在人与自然的发展方向上有一定的能动性,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也是互相影响的,生态和文明是无法分割的两个重要板块,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因地制宜,从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改革和发展。

1.2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果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好的发展基础,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便是为其提供了好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拥有优良的自然条件和自然风貌,在讲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中,也要能够发现经济发展和自然发展之间的微妙联系,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环境实际出发,创新和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的发展都无法与自然环境相割裂,因此不能用城市发展的路数和思维来思考农村地区,而是要发现农村地区的发展优势和自身特点,真正抓住农村环境问题和发展难题,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特点来打造实际的民生工程。生态文明建设讲求要在农村地区发展的过程中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乡村的振兴不是要成为新的城市,而是要成为新的乡村。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是乡村地区发展的脉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本特色。

1.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地区人民在乡村振兴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因此要关注人民的想法,考虑人民所思所想。农村地区想要谋求发展,但是也要考虑到实际的生产和生活,农村是广大农民长期居住的地方,而和谐统一的人文环境是人们的美好向往和真实需求。美好农村的人居环境,不仅要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要更加关注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幸福。乡村振兴的初衷是要为乡村地区的百姓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自然需要思考生态和文明之间的关系,需要考量地区群众对于该建设的需要,尽量以解决群众问题作为建设和发展的初衷。

2.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问题

2.1 农村地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后续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开展的硬性物质保障、也是整体环境和框架的塑造本源。但我们反观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实情,往往都是依靠建设目标带动建设需求或者建设实际,其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意识建设之间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很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不完善,这部分地区可能在提升基础设施方面无法做到合理的资金投入,因而在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较为薄弱。除此之外,有些农村地区因为没有设施建设基础,因而很多工作都是从零开始,甚至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之前,还需要解决许多的现实矛盾和农村社会问题,这导致建设效率进一步被拖慢,建设标准和建设成果也不能得到保障。不能够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已经建立了乡镇文化站,但是文化站的功能“形同虚设”,首先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化站的发展没有基础设施的支撑,导致活动无法开展,其文化站的职能被架空,逐渐的形成了有空壳但无实际内容的现状,并且在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很多文化站还是存在人员补充不足,管理结构由问题,基础设备质量等等问题。基层文化建设工作迟迟难以开展,无疑对加强农村地区生态文化意识是极为不利的。

2.2 农村地区绿色农业普及度低

绿色农业是指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在帮助地区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户增收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环境。因此绿色农业是一种无污染的农业发展类型,也是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可以开展和迫切需要开展的农业发展类型,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考量当前农村地区在绿色农业方面的发展实际,发现一共有三大主要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农村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原因,经常会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一些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率表现不平衡,以及很多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在发展之前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会进一步的限制绿色农业在该区域范围内的发展效率。二是农村地区并未形成自己的有合理控制机制的绿色农业发展环境,没有做到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协调,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生产结果达不到预期,农户的生产效益受到了影响,整体绿色农业的应用与发展受到了打击。三是很多绿色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对环境的破坏,会采取专门的防虫和防病虫害手段,而农村地区的种植户因为没有进行系统彻底的农业发展培训,因此无法对绿色农业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普及,会影响农户的种植效益和绿色农业的发展。目前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完善和生产链条的完善还是农村地区遇到的最大问题,只有技术和发展实力得到保障之后,绿色农业才能够在农村地区得到稳定的发展。

2.3 农村地区建设型人才力量稀缺

农村地区的人员流失是限制地区发展最关键的问题。过去农村地区因为发展受限,且地区环境较为落后,很多想要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年轻人纷纷选择了城市,从农村到城市的出走几乎成为了一代人的发展轨迹。时至今日,农村地区青年人口的入城渴望和大量留守老人及留守儿童仍然是影响地区发展的关键问题。人员缺失必然导致人才缺失,农村地区的人员流动较为缓慢,并且在人才的发展问题上有自身的独特性。农村地区因为过去长时间发展的滞缓和封闭,导致我国很多农村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发展机制,即便是年轻劳动力大量出走,但这种机制仍然缓慢的运行的,只有在地区环境因素影响下生长和发展的人才,才能够真正地了解这种人文发展观念,外来人才的扎根能力弱,相对来说应用较为死板。而从现实发展角度来看,自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开始推行,国家和政府开始有意识的向农村地区输入部分有建设能力的一流人才,对口支援计划也为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机制保障。但是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由来已久,很多外部成功经验并不适用于本地发展形势,在不断的试错和发展过程中,工作的开展也受到了一些限制。

3.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策略

3.1 以实际需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基础设施的完善问题,因为这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从现存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入手,针对性地进行问题的解决和策略的实践。首先原始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不同地区对文体机构是否有特定的需求,以统一标准进行发展,最终结果并不理想。因此文化站要优先进行重组和改造,不仅要对文化站成员进行重新编排,还需要对文化站的日常活动进行更新,对站点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不同的村镇文化站需要考虑农村的实际发展和需求,例如该村镇内部的老幼人员居多,那么就相对的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如果村镇内部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或者是传统艺术行为,文化站可以相对应设立一些文化项目,从地区文化入手,不断的增添该地区的人文气息,形成具备地区特质的独特文化。地区政府也要重视专项资金的设立,要对本区域内的村镇文化站设置专门的资金管理和使用机构,用以供应和满足文化站的日常发展及部门硬件设备的更新。

3.2 从实际出发,落实绿色产业发展

绿色产业是实现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发展环节,也是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都具备较为悠久的农业种植历史,农民数量集中,且具备可发展环境,适合对绿色农业产业进行推广。而要实现绿色农业的稳定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寻找符合农村地区发展环境的优秀产业结构,并解决现存的地区发展问题,突破困境,迎来发展新机遇。首先需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保证农村地区有绿色农业的发展空间,可以进行大范围内的平稳发展。目前最适合农村地区绿色产业发展的模式是“融合模式”,也就是将先进的绿色农业产业和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结合起来,逐步地扩大绿色农业范围,缩小传统农业范围。这种阶梯式的发展模式不仅能够节省农户的发展成本,还能够降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让农户有时间有能力进行缓冲。其次是要加快科学技术和部分硬件设备的推广,将集约化农药技术和高效低耗施肥技术进行统一推广,采用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先进环保技术,使得农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3.3 从问题入手,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该地区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实力。人才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这一观念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一样适用。首先,要考虑当前农村地区的人员流失问题,加强人才引进创新力度,吸引外出务工人员主动回到农村。本地区发展型人才的引进最为关键,这也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吸引人才回归农村的不单纯是合适的薪资和发展空间,还有适合生活的宜居环境和人文环境,让人才感受到地区的发展和活力,才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其次可以与地区高校之间建立联系,可以为高校的毕业生提供试炼的机会,也可采取订单式专门培养,让青年大学生积极的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队伍中来,焕发地区的发展活力,不断的创新人才队伍,让队伍更年轻化,更专业化。除此之外,也要对人才的薪资待遇和发展环境进行优化,本身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被进一步的扩大,因而该地区的发展优势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呈现,只需要管理制度的约束,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吸引作用,因此农村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3.4 从意识入手,开展生态思想宣传

意识发展是内驱动力量,也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关键。生态思想宣传工作需要始终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因为生态文明建设讲求因地制宜,这个“地”不仅仅是指种植区域的生产用地,还有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展需求,这需要结合起来看待。首先要在群众集体内进行广泛的宣传,培养专业的宣传队伍,从乡镇基层公务员和乡村干部入手进行调动,让大家认识到新的农村发展政策和先进的生态农业知识。之后以个体带动集体,将这种发展意识传递给农户,在基层农民群众集体中形成一股发展力量,让群众先认识、后相信、终实践。其次要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升高,我国农业种植环境早已发展的非常先进,农民集体已经能够通过网络和电视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很多先进的种植经验和发展意识也都获取自互联网。为此要充分重视网络宣传工作,通过网络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安排线上专家为群众答疑解惑。从生态意识宣传层面向实践层面过度,强调宣传工作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4.结束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发现农村地区的实践性问题,从问题入手给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这样才能不断试错不断发展,不断提供给农村地区更多的发展经验,推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文化站文明绿色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欠发达地区乡镇(街)文化站现状与亟待解决问题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唱响“工人先锋号”米市文化站获殊荣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浅谈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管理——关于迁西县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莫让乡镇文化站“空壳化”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