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韭黄高产栽培技术

2022-11-23刘怒安甘建阳陈恩发

农技服务 2022年7期
关键词:韭黄分蘖复合肥

刘怒安,阳 腾,甘建阳,陈恩发

(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通过无光软化栽培技术种植的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r ex Sprengle.)即为韭黄[1],又名韭芽、黄韭芽等,兼具独特的风味与丰富的营养,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普通的韭菜相比,韭黄不仅味道鲜美、口感柔嫩,且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因此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2]。韭黄具有叶片黄白、口感佳、香气浓郁、质地细嫩、营养丰富等特点,同时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以及挥发性硫化物,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在我国被广泛栽种[3]。贵州韭黄种植历史悠久,特别是在安顺普安地区,“中国韭黄看贵州,贵州韭黄看普安”,这样一句话就能直观看出韭黄在当地的重要地位,当地的“白旗韭黄”更是得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近年来韭黄正逐步成为贵州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产业之一。为贵州韭黄生产提质增效提供参考,介绍韭黄高产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多数韭菜品种可用于韭黄栽培,应结合当地气候选择品种,以达到产值最大化。贵州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阴天多,日照少,适合韭黄的栽培[4]。犀浦韭具有生长快、产量高、耐寒、耐肥、抗病等优点,较一般的韭菜分蘖能力强,叶片宽、厚、多,苗高,假茎粗硬不易倒伏,跑马根少,不易浮蔸上长,而且病害较少,是目前生产上较理想的软化栽培品种[5]。

2 播种育苗

2.1 种子处理

韭菜主要有两个播种期,分别是春播与秋播。不同播种时间种子的处理方式不同,春播种子大多选择当年或上年采收的种子,不做任何处理可于育苗畦上直播。秋播种子的萌发率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会低于5%,因此种子需在40℃清水中浸种10 h 左右,将种子从水中取出后置于16~20℃的环境中进行催芽,60%左右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6]。

2.2 播种方法

韭菜耐肥力强,适宜选择深厚肥沃的砂壤土,播种前先施底肥,然后再深翻细耕。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畦面均匀撒施有机肥200 kg/667m2、复合肥(N-P-K=15-15-15)50 kg/667m2混匀土壤后平畦。播种前需将育苗畦浇透水,韭黄用种量4~5 kg/667m2(播种量为60~75 kg/hm2,可定植75~120 hm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播种量,播种时尽量做到均匀播种;播种后需覆土,要求厚度均匀,以不露出种子为宜。播种后前10 d可覆盖遮阳网或地膜,具有保温、保湿、保墒等作用,可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当种子出苗率达70%时,及时揭掉地膜并补水。

2.3 水肥管理

播种后到出苗前需水量较多,2~3 d浇水1 次以保持土壤表面湿润;待韭黄苗全部出齐后,每7 d 喷施1 次水、1 次尿素,追肥量为8 kg/667m2左右;齐苗至2 片叶时薄施尿素(2 kg/667m2左右)水肥1 次;长至3~4 片叶时,追施尿素3 kg/667m2、硫酸钾2.5 kg/667m2水肥2 次,当韭菜茎(梗)粗达0.3~0.4 cm时便可移植。

3 大田定植

移植前7 d 停止韭黄种苗的水肥供应,并施足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底肥。一般情况下,施完全腐熟的农家肥2 000~2 500 kg/667m2,适宜施入生物肥10 kg/667m2、过磷酸钙100 kg/667m2、硫酸锰5 kg/667m2、硫酸锌3.5 kg/667m2、硫酸钾15 kg/667m2、硼砂1.5 kg/667m2、硫酸亚铁3.5 kg/667m2、尿素7 kg/667m2、5%辛硫膦可粒2~2.5 kg/667m2。将肥料混合均匀后施入定植沟,加盖2 cm 左右土层即可。当韭黄幼苗长约20 cm时即可移栽[7]。

3.1 定植时间

韭黄的定植应避开高温多雨季节,有利于定植后韭菜缓苗生长。上半年定植时期为1—3月,尤以2月中旬至3月上旬为佳,而下半年以9—12月为宜,具体应视当年的气候情况灵活选择。

3.2 整地作畦

大田栽植一般采用畦宽1.8 m 包沟,沟宽40 cm,畦高30 cm 的机耕标准畦,畦面种植行间条施商品有机肥400 kg/667m2、复合肥50 kg/667m2作基肥覆土后平畦。

3.3 定植方法

当韭黄幼苗长至4~5 片叶子,高度约为20 cm 时即可移栽定植。移栽定植前2 d苗床浇水,起苗时剪去须根先端和叶子先端4~5 cm,留根2~3 cm为佳,以促进新根发育并减少叶面蒸发,维持根系吸收与叶面蒸发的平衡。剪根后,韭菜根需在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 000 倍液中蘸一下,防止韭蛆发生。

每畦定植3 行,行距约30 cm,穴距约15 cm,每穴栽苗6~8株。通常大韭黄幼苗定植在中部,小韭黄幼苗定植在两头。定植深度一般维持在7~8 cm,移栽密度适宜,适当加深定植深度,能达到种植1 次即可3~5年采收的效果。注意不能将韭黄心叶埋住,并及时灌溉足量的定根水。

4 田间管理

充足的水肥供给既有利于韭黄分蘖和叶片生长,还能延迟衰老,保持韭黄叶片组织柔嫩,这对韭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十分重要。青苗期管理决定了韭黄产量高低,韭青全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定植后行间铺一层稻草可保温保水隔热,并防止杂草滋生。一般4~5 d 便可促发新根,此时可薄施尿素约3 kg/667m2、复合肥(N-P-K=15-15-15)2 kg/667m2的1%浓度水肥1次,以利壮苗发根。前期幼苗追肥2~3次,以速效氮肥为主,配合磷肥,以促叶色青绿,茎秆硬直。生长中期前追肥2 次,撒施尿素8~10 kg/667m2及硫酸钾6~8 kg/667m2或进口复合肥(N-P-K=15-15-15)25~30 kg/667m2,并浇水淋施以促肥料分解吸收。收割韭青后,进入韭黄生长阶段。

4.1 适时软化

通过覆盖各种物体,促使韭菜的新生叶因缺乏阳光照射而不能形成叶绿素,产生柔嫩、黄白色的韭黄,这个过程称之为软化。掌握好软化的时机十分重要。一般在韭菜株高约20 cm 时,可对韭菜施不超过2 500 kg/667m2的腐熟有机肥,配合三元复合肥(N-P-K=15-15-15)50 kg/667m2和 磷肥50 kg/667m2效果更佳,施肥后培土。韭黄长到40 cm左右割青后,擁土或套不透光的塑料筒覆盖软化。擁土软化的韭黄需要15~20 d加高1 次土,连加3 次;套塑料筒进行软化的韭黄,要经常检查塑料筒,防止塑料筒被风吹倒或被其他动物撞到,让韭黄有一个良好的软化环境。

4.2 中耕培土

为创造更佳的根系生长环境条件,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吸收能力,增强根部贮藏养分的能力,促进韭菜产量的提高,应在老叶收割后及时中耕。中耕时注意近根处浅,远根处深,以防伤根。为防止跳根现象的发生,可给韭菜根部适当培土。

培土作为韭菜茎秆软化的主要措施,具有防植株倒伏作用。一般在韭菜长到30~35 cm高时进行培土,根据韭菜的生长状况,一年可培土3~4次。培土时,利用行间的土挖出拍细后将土壅于韭菜基部,培土以韭菜基部高度15 cm左右为宜,不能埋住韭菜叶尖,而且两侧培土要均匀。在第1次培土前要追肥1次,施于韭菜根部,可追施豆饼肥100~150 kg/667m2,或干鸡粪350~500 kg/667m2及硫酸钾复合肥25~30 kg/667m2,或韭菜专用复合肥40~50 kg/667m2。当培土以上部分的韭菜长至30 cm 以上时,进行第2 次培土,培土高度仍为15 cm 左右。在上部韭菜长至30 cm 以上时,进行第3 次培土,此次培土量以将上部叶埋住15 cm 左右为准。第2 次、第3 次培土时需从两畦之间的空幅内取土。

4.3 促生分蘖

培育健壮分蘖,防止植株早衰是韭菜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1年生韭菜一般长到5~6 片真叶时,即可发生分蘖并逐年进行。分蘖能力强的一般为幼龄植株,稀植有利于分蘖。生产中应注意适当稀植,并增加营养供给,以促进分蘖,加快植株更新复壮进程,保持植株生长旺盛,提高产量[8]。

5 收割及收割后管理

5.1 收割管理

韭黄长25~30 cm即可采收,不同季节收割时间不同。早春和晚秋气温较低导致韭黄生长缓慢,一般20~25 d 可收割1 次;夏季气温高,韭黄生长较快,8~12 d收割1次。收割韭黄时,一般收割高度为18~23 cm,切忌伤及鳞茎。收割韭黄时不可以完全把棚揭开,需边收割边揭棚。收割完一茬后,应加强管理,让苗尽快复壮,下一茬收割时间需在50 d后。

5.2 收割后管理

韭黄长时间阳光直射后,其品质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韭黄收割完后,需将其贮藏在通风避光处。栽培上要求韭黄不能连作,可另选地块种植或轮作。韭黄采收后可在割茬处撒草木灰,即可防病也可补充养分。等韭黄继续发芽2 cm左右时,均匀施入有机肥200 kg/667m2与复合肥(N-P-K=15-15-15)50 kg/667m2,先松土后培土,让韭黄继续进入青苗期,此期重点加强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以及杂草清理[9]。一般来说,韭黄1年可收割2~3次,但要根据韭黄产量与品质综合考虑,最好1年收割2茬[10]。

6 病虫害防治

贵州韭黄的病害主要包括枯萎病、灰霉病、疫病等;虫害主要包括韭蛆、潜叶蝇、蓟马等[11]。病虫害要坚持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这样既能减少农药使用量,也可降低韭黄的农药残留,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安全。

6.1 病害防治

6.1.1 枯萎病 枯萎病作为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可使叶片黄化,严重的引起死亡。若发现韭黄发病,立即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嘧密霉胺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5~7 d施药1次,喷施3次。

6.1.2 灰霉病 灰霉病也是常见侵染叶片的真菌性病害,会导致叶片正反两面均产生白色至浅褐色小点,潮湿条件下,叶片上会长出灰色绒毛状霉层,同时会有发霉的味道。韭黄若得灰霉病,必须先清除病株残体,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轮换喷施,必要时可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及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交替使用,5~7 d施药1次,喷施2次[12]。

6.1.3 疫病 韭黄的根茎叶均会发生疫病,且外界环境中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疫病会导致叶片发生病斑并下垂,呈软腐状;茎段受害会呈现浅褐色病斑并腐烂;韭黄老根坏死且不发新根,导致韭黄生长减弱甚至死亡。疫病发生后注意让环境保持通风干燥,同时清理病株。在此基础上,交替喷施72%霜霉威水剂1 200 倍液与90%疫霜灵粉剂800 倍液,5~7 d施药1次,喷施2~3次。

6.2 虫害防治

6.2.1 韭蛆 韭蛆主要吞食韭黄鳞茎和叶鞘部从而导致植株地上部分坏死,高温时韭蛆向下移动危害韭黄根部。韭黄受害后,外叶一侧出现条状枯黄,随后整叶、整株开始连片死亡。韭蛆防治以预防为主,在早期喷施50%辛硫磷乳油800 倍液,或50%氯氰乳油3 000 倍液,目的是杀死幼虫卵;成虫盛发期喷施2.5% 敌百虫粉剂,撒施3~4 kg/667m2。

6.2.2 潜叶蝇 潜叶蝇主要危害韭黄叶片,其具有舐吸式口器,幼虫蛀食叶肉,成虫产卵于叶肉。受害后韭黄表现为叶片失缘、变白干枯。一般利用物理防控与化学防治结合来应对此虫害。物理防控主要有2 种方法:1)利用灭虫灯或黄板诱杀。虫害发生后,安放灭虫灯3~5 个/667m2;或均匀安放黄板80片/667m2,黄板应略高于韭黄。2)利用捕虫网捕杀。利用78 cm×35 cm 规格的捕虫网进行成虫捕捉,一次约5 min 左右,可捕到成虫3 000多头,可连续捕获10 min。农药防治一般用2.5% 溴氰菊酯2 000 倍液,或1.8%吡虫啉2 000 倍液叶面喷雾防治,7~8 d喷雾1次,施用2~3次。

6.2.3 蚜虫 韭黄蚜虫主要是以若虫、成虫吸取韭黄幼嫩叶片汁液,同时其排泄分泌物还会对韭黄造成危害。蚜虫会导致韭黄叶片畸形,植株早衰,严重甚至会导致韭丛萎蔫倒伏。蚜虫防治主要以早期预防为主,可用哒螨·异丙威、异丙威及敌敌畏等烟剂进行闭棚熏蒸处理,虫害严重时可用10%蚜虱净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 000 倍液叶面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韭黄分蘖复合肥
2021年正阳县“沃夫特”复合肥在夏花生上的肥效示范
普定韭黄 香飘海外
韭黄春卷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东北丰磁化炭基复合肥
双色球磁化炭基复合肥
纳米级脲醛缓释复合肥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韭黄高产栽培的研究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