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

2022-11-22张颖

职业时空 2022年5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高职院校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建立在学徒培育管理机制、校企联合教学、人才培育成本的基础上,构建的是一种现代育人机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充分考虑了人才培育的全面性和适应性,更符合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拓宽了教学内容,全面提高了职业人才的教育水平。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价值、存在问题及创新进行探究,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

高职院校是我国进行职业人才培育,进行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得到了一定地转型升级。校企协同育人将“学校育人”和“企业用人”充分融合,借助创新的教育模式,全面构建了“立体化”的育人模式,为用人单位输送了大批优质人才。 2022年8月20日,在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教育部职成司林宇曾副司长提出:“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各具特色、形式多样,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共识、是方向”。虽然校企联合受到了众多的认同,但在增进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上,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教学理念不足、教育举措单一、教学方法有限等等,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给予进一步的思考和创新。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价值

校企协同育人指的是在职业教育中,通过学校办学与行业企业实习对接相融合的方式,提高职业人才的培育质量,优化办学水平,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教育模式。一方面,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提高合作效率,增进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现代化教学模式,助推企业拓宽人才培育路径,开辟了一条培养优质人才资源的重要渠道。

(一)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在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合作模式”的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地创新,立足“校企协同”的育人背景,教学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校企协同”,能够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在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个合作、兼容的关系。在推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育人的成本,以“低消耗、高回報”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适应性。通过参与职业教育的学习能够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也有利于企业为所招收的职业学生进行二次培训。让更多的用人单位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从而获得充分的“订单人才”,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从“规模式”到“内涵式”发展的转变。

(二)创立职业院校的办学品牌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育人模式必须要保持与时俱进,突出特色、亮点、优势,确保所培育的学生符合企业用人的需求。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融入,有利于实现企业需求与学校办学的联通。在强化公共教育责任的同时,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在强化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同时,为高职教育院校创造品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受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要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通过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育人合作,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益,在挖掘优秀人才的基础上,找到真正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降低用工成本。首先学校要结合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育的目标,打造高技术、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其次,校企协同育人能够促进企业对新的行业知识、技术、成果的吸收,将其纳入课程体系之中,通过广泛的调研,了解岗位的技能需求,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层面:自我认知存在不足

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教师要立足现代化教育,积极开展“双主体办学、双场所育人”。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在16岁-18岁之间,学生的思想波动较大,社会经验不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中,学生进行职业实践的持久性不强,个别学生对企业认识存在误区,对于校企联合中企业的角色认识不足,认为企业只是将学生作为赚钱的工具和廉价的劳动力。再加上部分学生对企业岗位缺少具体的认知,学生在工作中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难以达到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

(二)学校层面:缺乏高效管理

在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中,学校的人才培育模式较为单一,企业实践课程融入不足。虽然学校每年都对高职人才培育方案进行调整,但是总体的修订力度不够,难以打破以学校课程体系为主的局面,企业融入度不足,教师的实践经验较为薄弱。而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职业院校对于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不够。在现有的体制下,职业院校的外聘教师也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学校的管理和引导有所欠缺。

(三)企业层面:实践操作机会较少

在校企合作的开发、联系、维护等工作上,学校要积极吸纳企业技术人才。企业虽然对校企协同育人保持认可,但是仍然缺乏深入的认识。尤其是企业管理层,对校企育人模式的认识不够深刻和长远,认为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培养存在一定的风险,担心出现人才频繁流动的问题。一些企业给学生的技术教学缺乏实质性的具体操作,导致企业运营和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不够融洽,难以实现产业链条和校企联合的多层次构建。

(四)社会层面:缺乏校企协同的延伸

校企协同育人需要一个稳固的教育环境,需要融洽的学习氛围。但是在当前高职教育教学中,校企联合的机制存在不足,尤其是在人才培育氛围上,缺乏积极的环境,没能积极宣传校企合作的优势,导致学生、家长、社会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度较低,发展动力不足。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

在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立足高职教育的发展实际,强化校企合作的发展体系,创新教育发展制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师资水平。

(一)创新教学理念,强化高职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劳动力市场发展需求的影响较大,学校更需要综合考虑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为此,高职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借鉴德国双元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实际,积极构建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协同育人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实施“企业技能型”教学运营模式,推行企业化教育模式。

第一,高职教师要立足职业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将“知识培育”“技能培育”和“德育培育”融为一体,在学生内心塑造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推动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职业技能相融合。在强化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第二,在高职教育运营模式中,融入企业化管理方法。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第三,在理论和实践的整合下,制定科学的教育管理目标,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通过协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进度,构建校企联合发展体系,增进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使高职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和高效。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高效、持续的发展。

(二)塑造教育品牌,创新育人模式

教師要从智力、情感、心理等多个方面,对学生个人潜能进行挖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职业教育的传统局面。可以围绕“1+1+1”三导师教学制度,使高职教育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在拓宽教育资源的同时,实现高职学生的精细化教育。

首先,在教学概念和管理机构的融合上,通过选拔优质专业教师、辅导员教师和定岗实习企业技术人员,打造双师型职业导师。学生在入校的初期,这三类导师需要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就业进行全面的掌握。在教育指导思想上,以系统式、分段式、多层次的教育模式为主,打造优质的高职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品牌的形成。

其次,在校企共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为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人才,需要促进学生技术能力、学习方法的提升。通过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所和培训机构中进行学习。例如,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培训,拓宽高职学生的学习视野。结合我国人才市场的条件和要求,制定科学的校企共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确保校企协同育人真正得到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凸显职业教育品牌特色。

(三)确保企业效益,制定良性育人机制

要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质量,高职院校就要从根本上入手,改变企业活力不足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在助推高职教育和企业利益方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通过人才交流会、教育研讨会等方式,畅通校企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渠道。及时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向,消除学校、企业、学生、家庭等对职业教育不正确的认识,实现学生就业的资源共享。结合学校教学运行和监控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和职业管理并轨进行,减少企业在人才培育中的负担,达到对企业育人的全面支持。

立足企业发展实际,创新学生和教师企业实习模式,完善顶岗实习、职业考核、技能优化、学生管理等制度,积极促进企业与教师进行合作。在协同育人成果的考核方面,要组建质量监督小组,将评价制度、监督管理和协同发展相互融合,积极吸纳广大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育人方案,适时改进运行机制。

(四)跟踪前沿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

针对教育的发展实际,高职院校要进行不定期的培训,积极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的信息联通,细化教学政策和措施,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人力、资金扶持,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实践应用、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并行,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考量。对学生培训技能和资格的培育要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的“服务”作用。

利用腾讯会议、钉钉等多种方式,加强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测评。通过建立动态的专业诊断和评判方式,时事动态跟踪,优化企业岗位信息、客户服务需求,完善预警机制。从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育方案入手,注重积累职业教育实践经验,同时强化理论支持。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检验、修订和论证,形成一套标准化、模式化的合作方式。加强对重要性、标志性的成果进行检验,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总   结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得到科学的发展。高职院校在教学创新中,除了要了解企业的信誉、需求和企业发展规划等,更要整合学校的优势资源,分析学校需要企业提供哪些支持和服务,又能够为企业提供什么服务。在助推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之下,使“校”“企”双方都能够优势共建、资源互补,保证企业得到直接的利益,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沈成君,冯江. 新农科“三融三通”一体化协同育人的生态逻辑[J]. 现代教育管理,2021(06):51-57.

[2]  徐新洲. 产教融合驱动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内涵、机理与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21(09):63-67.

[3]  宋耀辉,梁小丽,杨锦秀. 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标准体系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3):27-31.

[4]  陈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9,3(06):4248.

收稿日期:2022-08-02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河南红色旅游景区与高等职业院校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2020GZGG101)

作者简介:张颖(1983- ),女,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高职院校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