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针联合行为疗法治疗小儿孤独症的临床效果

2022-11-22梅雪蕊

实用临床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头针治疗师疗法

王 静,尚 清,梅雪蕊

(河南省儿童医院 a.儿童康复科; b.康复中心,郑州 450000)

孤独症以语言沟通、社会交往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属于儿童群体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本病频发于婴幼儿时期,且以男性孩童居多。孤独症的发病率在近几年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1],相关数据[2]证实,40%的孤独症患儿会丧失自理能力,终身需要依靠他人照顾,这使得家庭、社会负担进一步加剧。目前,孤独症药物治疗无显著的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方案多以心理疗法、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育等为主,在治疗孤独症方面,行为疗法是医治的首选方法,但行为疗法单独应用效果不佳,临床还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儿的整体疗效[3]。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精进,针灸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在孤独症患儿的治疗中发挥明显疗效,针对人的头部穴位进行针刺,则能达到调气血和通精气效果,还能促进舌体功能的恢复,提高人的语言功能[4]。在应用头针时,选择额与颞叶,选择四神针等进针,有助于改善大脑皮层的缺血问题,提高患儿语言功能[5]。但行为疗法与头针是否能取得较好的协同效果,目前临床缺少足够的数据支持。本研究探讨行为疗法+头针治疗对孤独症患儿心理发育的影响及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孤独症患儿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针组、行为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联合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6岁、平均(4.12±0.38)岁,病程2~5年、平均(5.31±1.23)年,体重12.3~27.6 kg、平均(18.65±3.64)kg;头针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5岁、平均(4.25±0.56)岁,病程1~4年、平均(5.52±1.35)年,体重14.5~25.6 kg、平均(18.41±3.75)kg;行为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7岁、平均(4.32±0.64)岁,病程2~4年、平均(5.61±1.41)年,体重14.7~25.9 kg、平均(18.45±3.81)kg。3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1)入选标准:①与孤独症诊断标准相符[6];②具有卡片、物体认知能力;③配合治疗者;④临床资料完整;⑤患儿及家属自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儿童精神分裂症;②埃斯博格综合征;③婴儿痴呆;④肝肾等严重器官病变;⑤肺部疾病;⑥出血倾向;⑦凝血功能;⑧免疫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1)行为组予以行为疗法,具体措施如下:治疗师对患儿进行一对一强化训练,同时给予其结构化教学,其中训练干预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及语言训练,在此过程中,治疗师尽可能帮助患儿消除异常行为、感觉等,协助建立简单、正确的生活技能,不断引导患儿进行锻炼,实施健康教育,逐渐改善其社交、语言沟通能力,注意引导患儿培养更有益的兴趣爱好,可以引导患儿的漫画书、插画等,尽可能帮助其开阔思维;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的引导下,若患儿产生期望心理与目标时,治疗师可进行鼓励和嘉奖,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在患儿出现干预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时,治疗师可给予患儿嘉奖,以增加良好行为的发生次数,加强患儿对基本技能、语言的学习。另外,对患儿与目标相近的行为进行强化,逐步引导至目标行为,治疗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具备足够的信心、耐心等,切勿急于求成,每天干预1次,每次干预时间为60 min,每周干预5次,连续治疗12周。

2)头针组给予头针治疗,具体措施如下:选择患儿语言1区、2区、3区、神庭、头维、百会、四神聪、印堂、情感区等穴位进行针刺,应用0.30 mm×25.00 mm不锈钢毫针,针刺法应用平补平泻法,常规消毒以15°角捻转进针,进针深度为2 cm,留针40~60 min,每周5次,4周1个疗程,休息2周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时间为12周。

3)联合组应用头针+行为疗法联合治疗,头针治疗方法同头针组,行为疗法同行为组。

1.4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2组患儿疗效、治疗前后心理发育水平和孤独行为评分。

1)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消失,按照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降低在30%及以上,为显效;症状有所缓解,ABC评分降低11%~29%,为有效;症状未有缓解,甚至加重,ABC评分降低至10%及以下,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2)心理发育水平:治疗前、治疗12周后应用心理教育量表(PEP-3)[6]对患儿心理发育水平进行评价,该评分表包括认知、模仿、情感等10个项目,总分0~34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的心理发育水平越好。

3)孤独行为:应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对患儿治疗前后的孤独行为进行评价,包括生活自理、交往和语言指标,分数越高,表示孤独症行为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行为组与头针组(均P<0.05)。行为组与头针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3组治疗前后心理发育水平比较

3组治疗前PEP-3评分(包括沟通、体能和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3组沟通、体能和行为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行为组和头针组,头针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行为组(均P<0.05)。见表2。

表2 3组PEP-3评分比较 分

2.3 3组孤独行为评分比较

3组治疗前ABC评分(包括交往、语言和感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3组交往、语言和感觉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行为组和头针组,头针组低于行为组(均P<0.05)。见表3。

表3 3组ABC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孤独症与遗传具有一定的联系,另外大脑内部神经功能的失调或免疫系统的缺陷也会诱发孤独症,现有研究还未明确孤独症的发病机制[7]。孤独症患儿多沉浸在自我的世界,社交、语言、认知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大部分患儿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与经济负担。

临床治疗孤独症患儿的症状一般选择行为疗法进行干预[8]。行为疗法是一种符合个人特色的干预方法,能帮助患儿充分建立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同时借助卡片的符号或人物形象以起到刺激患儿的作用,从而提高患儿的认知功能。医务人员借助多种方法让患儿对一些事物产生兴趣,进而帮助患儿表达出自己的喜好,能进一步加强患儿的表达能力,提高自理能力。但行为疗法的单独应用效果不是很理想,仅仅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整体疗效的提高效果不是很明显,故临床推荐联合中医针灸治疗。

孤独症患儿一般是由肾精亏虚、肝失疏泄所致,长期以往患儿心窍不通、神失所养。头针是中医针灸常见类型之一,可对脑神经起到刺激作用,能够疏通全身经络气血,调理脏腑功能,对细胞代偿性起到提升作用[9]。本研究显示,与行为组和头针组相比,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提示行为疗法联合头针协同效果明显,2种方法配合能明显缓解孤独症患儿症状,对患儿的孤独行为起到明显改善作用[9]。笔者分析其可能的机制在于头针能安神定志,疏肝理气的作用较强,能够刺激患儿的语言1区和2区,对大脑运动功能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可提高孤独症患儿的整体疗效。

孤独症患儿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患儿也不愿意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这严重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发育。此外,孤独症患儿还存在情绪化问题[10],同时伴有冲动、攻击等行为。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儿治疗后PEP-3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治疗后PEP-3各项评分均高于其他2组;3组治疗后ABC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治疗后ABC各项评分均低于其他2组。这提示行为疗法+头针治疗可明显改善孤独症患儿的心理发育情况和孤独行为。笔者分析原因在于:在认知行为中,医护人员会教会患儿正确的生活技能,让其正视自身优点,且能积极面对疾病;在头针治疗中对患儿的相关穴位进行针刺,有助于对患儿的脑部神经进行刺激,能够促进患儿心理发育;两者联合能够积极促进心理健康发育,疾病恢复速度更快,患儿的孤独行为均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孤独症患儿采用头针+行为疗法治疗,患儿的症状明显缓解,孤独行为和心理发育水平明显改善,2种方法联合具有较强的协同效果。

猜你喜欢

头针治疗师疗法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的临床观察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dy acupuncture for 32 cancer cases with intractable hiccups after radiochemotherapy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