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绿水青山 绘生态画卷
2022-11-22王一冰郝春炜
本刊记者 王一冰 郝春炜
紧邻洛阳石化的洛阳黄河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优美。图为初秋迁徙到公园过冬的鸿雁。王东亮 摄
毛茸茸的脑袋从壳里探出,露出乳白色的身子,镇海炼化白鹭园里架起的11台高清变焦摄像机24小时慢直播,吸引了全球网友,动心动情地与白鹭妈妈一起守护初生的小白鹭;宜昌长江两岸,一江春水藏着“微笑精灵”江豚,湖北石油关停8座油库17座码头只为给它们洄游“让路”,来观景台打卡的游客期待一睹江豚真颜;呦呦鹿鸣、沙燕高飞,洛阳石化绿色生态景观园里,几只梅花小鹿闲庭信步,背后的炼化装置正开足马力生产,两种景别融为一体……一幅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在中国石化各厂区徐徐展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今年6月30日,在第十三届“绿色发展 低碳生活”主旨论坛发布的“2022年度低碳榜样”名单中,中国石化凭借在绿色低碳方面的卓越贡献连续12年获得该奖项,是获得该奖项次数最多的能源央企。环境就是民生,中国石化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贡献了能源央企的担当,绿色低碳已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青山含笑 绿水可人
——中国石化持续推进污染防治、生态恢复、长江保护工作
鱼儿在经过处理后排放达标的工业废水中畅游,白鹭在炼厂的生态密林中休憩繁衍,长江沿岸的石化炼厂覆绿约50万平方米,24家黄河流域石化企业服从并投身于“大江大河”治理,“大美石化”的背后是石化人矢志不渝的努力。
这十年,为了让天更蓝、水更清,中国石化上马多个绿色项目,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努力守护长江碧水的生态环境,积极开展生态保护与恢复,企业发展植入绿色基因。
污染防治效果显著。助力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与提标治理,推进PM2.5(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管控,十年来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减排42.5%、32.3%;依靠自主研发技术路线,完成全国3万余座加油站、300余座油库的油品密闭装卸和油气回收治理。积极参与“碧水保卫战”,十年来实现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减排39.2%、51.8%,外排废水达标排放率稳定控制在100%。有序推进“净土保卫战”,十年万元产值固废产生量下降逾5%,综合利用率提高逾5%。
积极开展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这十年,中国石化认真落实“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合理规划项目选址,采取更严格的生态环保措施,保护生态主体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十年来,中国石化积极退出位于自然保护区的410口油气井、20座站场、11座油库、23座加油站;加大油气田封井、设施拆除和已退出临时占地生态恢复力度,已退出临时占地生态恢复率达到100%;对退出区域开展生态修复,保障居民饮水安全,维护保护区主体功能,呵护保护区内动植物生态环境。
保护长江流域生态。一江春水向东流,长江沿线分布了武汉石化、长岭炼化、巴陵石化、九江石化、金陵石化等十几家炼化企业,守护一江碧水责任重大。他们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融入企业发展,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和任务。江汉油田、湖北石油等企业位于长江岸线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水源地的油库、码头、加油站等生产设施,按要求一一退出并进行生态恢复,码头岸线的环保综合整治效果明显,覆绿约50万平方米的最美岸线成为长江边的“石化名片”。
云上清风 朗朗晴空
——中国石化资源利用、能效提升、碳减排工作效果显著
朗朗晴空、徐徐清风,民生之要、百姓之盼。极端天气增多,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都是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是必然趋势。
2014年,中国石化率先启动“能效倍增”计划,2013-2017年,累计投入209亿元实施870个环保项目,圆满完成中国企业史上规模最大的“碧水蓝天”计划。2018年4月,中国石化宣布启动“绿色企业行动计划”,4年来有104家企业完成绿色企业创建,创建比例达到90%,过万家基层单位完成绿色基层创建,创建比例达到50.5%。
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成效显著。这十年,中国石化坚持“节能优先”方针,加强能源总量和强度控制,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持续下降,用较少的能源消费支撑了较快的工业产值增长。实施“能效提升”项目4469个,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中国石化先后被评为“节能中国十大贡献单位”、“节能减排突出贡献企业”,“能效提升”计划获得“中国企业十大绿色行动奖”。优化用水结构,大力推进节水工作,工业取水量持续下降。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领跑行业先进水平,所属企业积极开展能效、水效对标工作,青岛炼化、镇海炼化连续10年荣获石化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称号。镇海炼化、青岛炼化、茂名石化、金陵石化等企业连续多年荣获石化行业“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称号。
CCUS(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今年8月25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全国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示范工程在山东淄博投产。该项目可捕集齐鲁石化煤制气装置尾气中的二氧化碳,送至胜利油田并注入地下3000米深处驱油,而后封存,至此形成闭环,既减少了碳排放,又大幅提高了采收率,每年碳减排可达100万吨。
这十年,中国石化持续推进碳减排工作,陆续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累计减少碳排放约500万吨。燕山石化、茂名石化、镇海炼化等企业的生产装置实现高浓度二氧化碳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累计回收利用约652万吨;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企业实施CCUS-EOR项目,开展二氧化碳驱油先导试验,取得增油与减排的双重效益,已累计注入二氧化碳约263万吨、增油约50万吨;西北、华北等油田企业累计回收甲烷约26亿立方米。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绿色低碳文化在中国石化蔚然成风
今年6月24日,华东石油工程公司与江苏油田联合举办以“探秘智慧能源 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在花页1-1HF井施工现场举行,30多名社会公众代表共同走近钻井队施工现场,详细了解页岩油示范井的施工情况,以及公司在绿色低碳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公众开放日”已成为中国石化的绿色品牌活动。
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理念的浸润和绿色行动的支撑。十年前,继在燕山石化等企业成功试点后,中国石化在全系统组织发动“开门开放办企业”活动,2016年又升级推出了“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大型品牌活动。十年来,分布在全国近百座城市的中国石化百余家企业,打开门努力讲好“中国石化绿色发展故事”,周边居民、学生、政府官员、媒体记者等纷纷走进企业、了解企业,逐步拆除了公众与石化企业之间的“误解围墙”,成功搭建起企业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带动全社会提高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环保、共享绿色家园的新局面。
截至目前,累计有20余万人通过“公众开放日”项目入厂参观,超8000万人次通过线上直播参与活动,话题传播覆盖影响人数破亿,成为中国工业企业规模最大的“公众开放日”活动。
2019年,全国生态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现场会在中韩石化举办,展示了中国石化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作为。2020年,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活动荣获生态环境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这十年,中国石化通过多层次多维度培训教育,推动绿色文化成为员工的普遍认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拓展培训形式,提升基层员工的参与度,明确绿色低碳的价值导向,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进车间、到岗位、入人心,促进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使绿色观念融入主流价值观,成为中国石化全员共同的价值追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担当历史使命,践行绿色发展战略,加快打造中国石化绿色洁净亮丽名片,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