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立潮头逐浪高 足音铿锵向未来
——中国石化高质量发展这十年

2022-11-22杨宇翔

中国石化 2022年10期

本刊记者 符 慧 杨宇翔

2012年-2022年,奋进十年、非凡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我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新轨道阔步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石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初心使命,聚焦主责主业,风雨兼程、砥砺奋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这是乘势而上、创新突破的十年,也是厚积成势、夯基垒台的十年。

成绩写入历史,奋斗永向前方。

建设具有强大战略支撑力的中国石化,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发挥中央企业“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对保障能源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强调“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既要绿色低碳又要能源安全”“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深刻阐明了事关石油石化行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为石油石化工业发展标定航向。

回首十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步履铿锵——

中国石化大力实施七年行动计划,勘探开发人员攀高山、过悬崖、越沟壑、涉急流,从渤海湾盆地,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一步步丈量祖国山川大地、一点点找寻油气星星之火、一笔笔刻画增储上产宏伟蓝图。

脚下沾泥土,心中有河山。“什么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就是国之大者。”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话语铿锵。

一座座井架直指苍穹、一口口深井探问大地,奋斗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奋进西北,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落实4个亿吨级油气区,实现了“塔河之外找塔河”的长久夙愿;逐鹿北疆,加快准噶尔盆地春风、春光等油田效益开发;挺进海洋,在渤海湾、北部湾等地取得油气大发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蹄疾步稳。

非常规领域再奏凯歌。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创造“中国速度”,提前实现商业开发,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胜利济阳坳陷页岩油实现战略性突破,设立国家级示范区,成为推动我国页岩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坐标。

回首十年,引领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鼓角齐鸣——

在镇海炼化,二期项目建设者们时常会前往第一套大乙烯奠基碑,抚今追昔豪情满怀。奠基碑上,高悬着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殷切嘱托——“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振奋人心、指引未来。

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胜利油田牛页一区试验井组。朱克民 摄

中国石化坚定推动炼化产业再上台阶,十年间新增及改扩建扬子石化、中科炼化、洛阳石化等5家千万吨级炼厂,使千万吨级炼厂增至17家;在中韩石化、中科炼化、古雷石化等企业新增百万吨级乙烯产能,累计建成10个大乙烯基地,规模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成品油总经销量从2012 年的1.73亿吨上升至2021年的2.21亿吨,增幅达到27.7%。

产品质量与加工能力齐头并进。十年间,中国石化推动油品质量从国3到国6“三连跳”,车用汽油、柴油的硫含量分别由150ppm、350ppm降至10ppm;汽油芳烃含量与欧盟标准相当,苯含量、烯烃含量严于欧盟标准;柴油多环芳烃含量严于欧盟标准。

从燃料到材料,中国石化加快“油转特”“油转化”脚步,并大力推动化工新材料向中高端跃升。2012年-2021年,乙烯年产量从945万吨增至1338万吨,增幅达41.6%;化工产品年经营总量从5435万吨增至8160万吨,增幅达50.1%。

回首十年,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尽锐出战——

从集团公司成立之初,“振兴石化、科技先行”这一方针就始终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开拓进取。如今,中国石化拥有24名两院院士、两万多名科研人员,根基深、底蕴厚,夯实了科技兴业、产业报国的基础。

十年攻关硕果累累:突破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掌握这些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乙烯成套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使中国石化跻身世界五大专利商之一。炼油技术实现全部国产化,部分技术走出国门,应用于大型装置建设。

截至2021年底,中国石化累计申请专利9.03万件,授权5.49万件,专利综合优势居央企首位。

如今,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第二大油气生产商,跻身世界500强前五,正面向更加辽阔的海天前行。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集团公司党组准确把握新时代新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加快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助力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8月25日,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9月22日,我国首个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进一步推动CCUS产业化发展,为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歌声在CCUS项目投产现场响起。拓荒者们的豪迈之情穿越时空,辐射出新的时代内涵。

建设具有强大民生保障力的中国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以“党和人民好企业”形象走进千家万户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村名东乡语意为“悬崖边的村庄”。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沿着陡峭山路,走过没脚面的黄土来到这里,留下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的殷切嘱托。

如今,站在山梁上望去,公路盘绕山腰,房屋错落有致,藜麦等产业初具规模……中国石化牢记总书记嘱托,派出8名帮扶干部,投入4.5亿元,推动布楞沟流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的校舍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村民种上了藜麦,住上了新房,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中科炼化煤制氢装置。林江海 摄

中国石化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十年如一日,中国石化投入20多亿元,推动总部承担的8个对口支援和定点扶贫县全部摘帽,67家直属企业承担的750个帮扶村全面出列,助力写下百年奋斗、圆梦今朝的脱贫史诗。

看向更远的未来——中国石化规划绘就“十四五”助力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绘就:帮扶力度不减、人力不减、资金不减,为每个县打造一条特色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3万多座加油站、2.8万家易捷便利店成为打造“一县一链”重要支点。甘肃藜麦、安徽木耳、青海牦牛肉……来自大山的馈赠通过庞大销售网络走出大山,老百姓一路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为美好生活加油”,中国石化全力以赴、矢志践诺:3万余座加油站每天为2000万人次提供加能服务;2178座司机之家、3520爱心驿站落成,为货车司机、环卫工人留一盏灯、暖一杯茶;“情暖驿站”十年坚守,为超过440万“返乡摩骑”、5500多万春运返乡人员提供免费加油、休息等服务;“光明号”健康快车持续运行,为超过4.7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

“为美好生活加油”,中国石化主动作为、转型发展:地热供暖能力国内第一,生物燃料完成商业布局,光伏发电实现从无到有,充换电业务实现跨界经营,全力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越是面对巨大挑战,越能看到“国家队”的决心和力量。

2020年初,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集团公司党组要求——“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人民期待什么我们就奉献什么”“疫情到哪里,中国石化就支持到哪里”。公司上下闻令而动,1天对接11条口罩生产线、12天建成1 座熔喷布生产厂,为武汉、为中国而战。

2021年中,河南汛情告急。集团公司党组调动一切力量助力抗灾。请战!中原油田、胜利油田、青岛炼化、扬子石化等企业派出队伍闻令出征,汇聚成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冬日温暖的房间、厨房闪烁的火苗背后,是央企跨越万里的担当。保民生用气,是中国石化的重大责任,也是一年一度的大考。集团公司党组强调——“关键时刻保供,不计成本,不惜代价,这是本分”。2018年至2021年,中国石化供暖季保供气量年均增长率为15.2%,“气”势如虹贯神州。

山村里的朗朗书声、孩子们的如花笑靥背后,是央企初心不改的守护。7月23日,“春蕾加油站”公益项目正式启动,中国石化将累计捐赠2000万元,精准帮扶集团公司对口支援及定点帮扶地区女童成长教育事业,让更多女童拥抱美好未来。

建设具有强大精神感召力的中国石化,永葆红色基因和战斗情怀,让石油战线这面旗帜继续在新时代高高飘扬

2021年6月,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第六届感动石化”在中国石化总部盛大举行。众目期待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湖北石油李郑军、胜利油田曹绪龙、茂名石化杨越、石勘院邓尚……一一站上了领奖台,赢得了如潮的掌声。

平凡岗位上走出不平凡的人——十年来,57位人物(团队)走上了“感动石化”领奖台。当中,有年逾耄耋的资深院士,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有敢抓敢管的管理人员,也有奉献一线的基层员工;有身到心到的扶贫团队,还有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他们以实际行动为石油精神、石化传统作出生动注解,在新时代树起榜样的旗帜,挺起精神的脊梁。

精神在,血脉在,力量就在。

黄河入海口,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胜利油田时强调,石油战线始终是共和国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要继续举好这面旗帜,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传承是最好的致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中国石化遴选红色教育基地,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追寻红色记忆,感受涌动不竭的强大精神力量。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中国石化的队伍永葆红色底蕴和战斗情怀,足音铿锵迈向未来。

中科炼化施工现场。周传友 摄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科技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石化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首次聘任首席科学家并成立工作室;直属研究院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在生产一线设立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理论与实践结合勇闯科技“无人区”,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北京石油实润加油站以崭新面貌在首都树立中国石化新形象。胡庆明 摄

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王军 摄

实干开创未来。从勘探开发到生产、销售、工程建设等一线,旗帜高高飘扬,广大干部员工砥砺前行、建功立业,写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史诗。“十三五”期间,21人获全国劳模,34人获五一劳动奖章,9家单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50个集体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93人勇夺全国技术能手,17人当选“大国工匠”,77人当选省级工匠。

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更能吃苦”。云南迪庆,冬长夏短,全年平均气温仅4.7摄氏度,最低可达零下27摄氏度。在这里,海拔3400米的云南石油巴斯巴加油站是川藏线重要的补给站,第五届“感动石化”人物赵甸生在这里一守就是18年,为往来司机提供加油、加水服务,成为雪域高原上的温暖坐标。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24小时以船为家的海上加油站,到边境线旁坚守孤寂的加油站……每一座加油站都是一张中国石化的名片,在保供最前线树立起石化员工艰苦奋斗、勇毅前行的群像。

更多的人义无反顾,从繁华城市走向寂寥深山。“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每年有近2000名帮扶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进入“十四五”,中国石化派出驻村工作队355支、驻村帮扶人员940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石油精神、石化传统的激励下,中国石化广大干部员工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正全力以赴加快打造具有强大战略支撑力、强大民生保障力、强大精神感召力的中国石化,在新时代赶考路上意气风发、昂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