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油争气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022-11-22宋铁毅
本刊记者 宋铁毅 常 冉
胜利油田胜利发电厂灰场光伏发电项目是中国石化迄今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能力5000万千瓦时。图为项目现场。朱克民 摄
这十年,是中国石化上游板块油气大突破的十年。
这十年,中国石化聚焦大盆地开展攻关,在塔里木盆地发现10亿吨级超深层整装海相大油气田——顺北油气田,在四川盆地探明并高效建成中国首个特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探明并开发中国首个深层页岩气田——威荣页岩气田,高效探明千亿方整装大气田——川西气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培育形成了东胜千亿方整装致密砂岩气田,在东部断陷盆地攻关突破两个亿吨级页岩油资源阵地,启动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建设,在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页岩油获得突破,11亿吨页岩油资源量被激活;安全开发以普光、元坝为代表的碳酸盐岩酸性大型气田,持之以恒抓实老油田稳产工程。
2012-2021年,中国石化累计增加探明储量石油12.77亿吨、天然气2.2万亿立方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了石化力量。
高质量勘探亮点频现 效益开发持续强化
做好高质量勘探、实现效益开发是增储上产的关键。
8月10日,顺北803斜井测试获油当量1017吨,成为顺北油气田第15口千吨井。塔里木盆地一口口千吨井的突破,折射出中国石化近年来勘探开发领域的变化。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油气田效益开发面临油气藏规模小、品位低、深度大、开采成本高等问题。为此,中国石化紧牵增加经济可采储量和减缓自然递减率两个“牛鼻子”,深挖提质增效潜力,有力提升了应对低油价能力。
老区是原油稳产的“压舱石”。经过几十年来的持续勘探开发,老区油气藏勘探开发已达较高程度,开发态势保持稳定,采收率保持在较好水平。
新区是原油增产的生力军。当前,中国石化正超前准备方案井位,加快推进顺北、海上、难动用储量、页岩油等重点产能项目建设,为原油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储量产量箭头向上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需求急剧增长,中国石化全力推进天然气大发展,坚持常非并举、海陆并进、少井高产,加强部署优化、强化运行组织、加快上产步伐,有力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多点开花,产能建设不断加快。2012年,涪陵页岩气田实现首个气井商业开发,如今每年有上百口井的产建项目加快施工;2015年,威荣页岩气田实现勘探突破,目前年产气超10亿立方米。2015年,东胜气田进入规模开发期,目前已具备年产气20亿立方米能力;大牛地气田今年也已步入稳产30亿立方米的第10个年头。
海陆互通,统筹资源供应市场。在国内,中国石化加强与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公司的合作,积极整合资源;在海外,加强优质资源获取,做大做强自营LNG贸易业务。十年来,中国石化天然气经营量增长显著。
管网纵横,储运布局日臻完善。国家油气管网运行机制改革后,中国石化目前拥有山东管道、榆济管道等1600余公里的支线天然气管道,金坛、文96、黄场等3座储气库和青岛、天津两座LNG接收站。
拓市扩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石化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规划,抓住天然气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期,全力服务气化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
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拓市创效实力显著增强
国内上游不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进“四提”“五化”和采油气工程创新创效,强力支撑了高质量勘探、效益开发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在渤海之滨,攻关形成一系列页岩油钻完井关键技术,相继唤醒了樊页、牛页、渤页等油区;开展难动用油藏开发,助力胜利油田累计动用资源超亿吨。
在西部大漠,凭借超深层储层立体成像、超深高温破碎带优快钻井等技术,拓展了百万吨级油气当量超深层新阵地;创新集成致密油气勘探开发工程配套技术,助力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两个千亿立方米储量大气田。
在巴蜀大地,形成5个技术体系,实现页岩气配套集成技术从起步到引领的跨越,打造了页岩气开发的中国样本;克服高温高含硫等复杂难题,建成世界罕见的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田——元坝气田。
稳步发展清洁能源 构建多元能源供应体系
中国石化在全方位提升能源供应能力的基础上,把新能源业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速打造低碳竞争力,积极布局氢能、地热、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
北京石油延庆兴隆油气合建站为氢能环保车辆(冬奥赛事车辆)有序加注氢能。胡庆明 摄
作为全国最大的氢气生产利用主体,中国石化将氢能作为新能源发展核心业务,建立了涵盖“制储运加用研”的氢能全产业链条,提出了要在氢能交通、绿氢生产领域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发展目标。
在氢能交通领域,积极布局燃料电池氢供应中心,大力推动氢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油气氢电”多元能源供应。在绿氢生产领域,按照“氢电一体、替代减碳”的发展方向,依托炼化基地推进“源网荷储氢”一体化建设。
2021年11月,新疆库车光伏制氢示范工程启动建设,光伏发电装机量达300兆瓦,电解水制绿氢年产能2万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在建同类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将于10月底正式产氢。
中国石化成功打造地热供暖“雄县模式”,基本建成10座“无烟城”,未来将有序拓展至长江经济带、黄河生态经济带;服务雄安新区11个自然村5000余户村民冬季取暖,以“温热乡镇”为建设重点,探索“地热+”利用新模式赋能乡村振兴,打造“暖心”名片。
按照“源网荷储氢”路径,中国石化已初步形成以系统内企业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为主的发展路径,实现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减碳降碳。对内,高效部署绿电项目,提高自发自用绿电比例;对外,积极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绿电交易,全面提升绿电供消能力。“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目标,实施“万站光伏推广计划”,打造行业领先的绿色移动出行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