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大跃升
2022-11-22刘江波宋玉春
本刊记者 刘江波 宋玉春
9月7日,在中国石化召开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会上,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强调,要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集中力量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实际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能源企业,中国石化始终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驶入快车道、实现大跃升。
一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石化科技事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国石化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迎难而上、奋勇拼搏,取得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
河南油田实施科技铸剑工程,保障能源安全生产的同时,守护了绿水青山。杜建堂 摄
——在上游领域,牢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殷切嘱托,创新发展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及勘探开发技术系列,实现顺北亿吨级整装大油气田勘探突破。完全掌握页岩气开发成套技术,实现了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从起步到引领的跨越。完善了低渗致密气藏勘探评价技术体系,在鄂尔多斯盆地落实了万亿立方米东胜大气田,在四川盆地落实两个千亿立方米增储上产阵地。攻关形成水驱、化学驱、气驱、稠油复合驱等大幅提高采收率技术,推动老油田稳产上产。攻关形成特深层开发配套工程技术体系及特深层勘探工程关键技术,为“深地一号”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炼油领域,拥有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炼油厂全流程技术,油品质量升级技术基本完备,产品结构调整和高端产品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硫酸法烷基化等清洁油品生产系列技术开发成功并推广应用,推动国六油品质量升级任务如期完成。
——在化工领域,第三代国产芳烃技术首套装置建成,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世界最大规模360万吨/年煤制烯烃装置成功投产,成为第一个掌握全流程MTO反应及分离技术的供应商。双氧水法制环氧丙烷(HPPO)成套技术已付诸工业实施和许可4套,推广数量和规模均居全球首位。实现轻质原油裂解制乙烯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中国石化成为全球第二家、国内第一家实现工业转化的公司。
科技硬实力持续彰显
2017年6月9日开始,国际编号为210292号的小行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马永生星”。这不仅是对个人在科技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褒奖,更是对中国石化科技工作的高度肯定。中国石化这10年的科技实力亦如星辰一般璀璨夺目。
——专利数量质量领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2021年度中央企业专利质量评价结果,中国石化在2021年中央企业专利质量排序中继续排名A档第一,连续4年在该项排名中位列央企首位。截至2021年,中国石化累计申请专利8.2万件,获得专利授权5.48万件。专利创造和管理水平保持中央企业领先地位。截至2021年,中国石化累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技术发明奖78项,其中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385项,其中科技进步特等奖5项、一等奖43项。
——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完备。中国石化目前拥有8家直属研究院、2家海外研发机构,建有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在内的26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和43家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成立20家联合研发机构,聚力攻坚氢能、高端化学品等领域前沿引领技术。筹建广东高端材料研究院、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探索充分授权放权的管理模式,不断激发自主创新活力。
——强化从零到一的基础研究。集团公司把战略性基础研究摆在转型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2021—2030)》,加快制定公司战略性基础研究中长期方案,强化勘探开发理论、分子炼油、材料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布局,加快推动更多原创性成果涌现。
——推进从基础研究到工业转化的贯通式创新。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等项目,组织开展系列基础理论研究,有力推动了一批重大原创性突破。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石化在全部8家直属研究院中推行集团公司科改示范行动,主动加压、刀刃向内,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烟道气辅助蒸汽驱油试验在胜利油田CQC4-7-X427井场高效运行。图为试验现场。纪玉涛 摄
——改革的深度广度持续推进。2016年,中国石化吹响了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冲锋号。陆续印发《中国石化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中国石化科技经费管理办法》《中国石化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奖励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及细则,将科技创新大会的精神转化为可执行可操作的行动指南。2017年8月出台《关于建设中国石化科技孵化器的试行方案》,推进以“创新空间”“新领域培育”“创新企业孵化器”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孵化器建设。之后,《中国石化打造一流科技中长期规划(2019-2045)》和《中国石化打造一流科技行动方案(2019-2023)》相继发布。至此,中国石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建成。
——加大科技创新激励力度。坚持稳住一头、放开一片,通过基础研究项目奖酬翻倍、工资额度倾斜等方式,全力保障基础研究、科研支撑平台技术人员薪酬收入,引导科研人员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提高技术源头供给能力。针对企业自主技术成果,每年从增量利润中提取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奖励。设置科技创新功勋奖,对取得杰出成就的个人重奖100万元;在原有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基础上,增设科技进步特等奖、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科学奖,强化对取得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研究突破的激励。
——不断探索新型科技攻关机制。实施科技攻关“大兵团”作战,启动“氢能技术”重大科技项目,推进“绿氢”“蓝氢”制备、氢气储运、加氢站等技术攻关;在战略新兴领域,探索“揭榜挂帅”攻关机制,海水电解制氢、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等七项技术面向全社会“张榜招贤”,吸引了系统内外39个研究团队“揭榜应征”。
——深化人才成长通道建设。针对“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技而优则仕”等现象,加强人才成长通道建设,建立完善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3个序列3个层次若干职级的职位体系,构建起纵向畅通、横向贯通的人才发展体系,打通了从助理工程师到集团首席专家的职业发展通道。
——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鼓励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加大放权授权力度,赋予科技领军人才科研安排、人才引进、团队管理、经费使用、技术路线决策等高度自主权。丰富人才表彰奖励方式,完善创新团队、原创成果的杰出人才命名制度,加大优秀事迹宣传力度,持续激发科研人员攻坚克难、矢志创新的使命感责任感。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石化将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