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环境监测”课程开展线上对分教学实践研究
2022-11-22高叶玲
高叶玲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10)
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规划指出了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创新基础的重要性,强调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程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1-3]。信息化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应对疫情期间的教与学任务,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应成为全国高校进一步探索的新的教学模式[4-7]。
“环境监测”是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教与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8-11],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辨力。2021年下学期,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将2019级环境工程技术班全体学生作为混合式教学实践的研究对象,以钉钉直播结合对分课堂模式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12-14]。
1 线上对分在“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实践
对分课堂[15]是由复旦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张学新教授提出的,是一种融合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新模式。隔堂对分是对分课堂的创新型模式,就是将一次内容分别放在两节课中进行,在上一节课的最后部分安排(下一节课将重点学习的)新内容的讲授,在上节课和当堂课中间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内化吸收;当堂课开始时先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答疑,然后开始当堂课的教学实践;实践后再进行总结和反思,当堂提出发现的问题;课程最后再由教师主导引入下次课的内容。依此推进,环环相扣。
以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环境监测课程“水和废水中氨氮的测定(4课时,每课时45分钟)”为实例,我们开展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在疫情背景下,将隔堂对分的线上教学模式应用于该节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并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每节课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升自我修养和良好的职业品格。具体时间安排与课程进度见表1。
表1 隔堂对分——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的氨氮
根据“水和废水中氨氮的测定”这一课程的成功实施,我们将线上对分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形成一套基于对分课堂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普适性教学流程,具体设计见图1。
图1 线上对分教学流程设计
2 线上对分对教师和学生的改变
经过一学期专业课程的线上对分教学探究,我们发现团队教师在课堂准备、课后答疑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也促使教师更加用心地准备每一节课。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能更多地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并适时调整教学时间。
同时,在线上对分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变化是最大的。首先,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重视期末成绩,而且由于从过去简单式的期末考试成绩评判改成现在的过程式评价,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也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未实行对分教学时,上课玩手机、打游戏、睡觉等情况频发;对分实践后,学生意识到课堂参与会被纳入期末成绩,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
其次,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查阅资料,在查阅过程中学会思考,提升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在课堂参与时,能够比较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被肯定、被采纳,对学生自信心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我们对2019级环境工程班学生进行了线上对分满意度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93.7%的学生对线上对分非常满意和满意,并期望疫情过后参与到线上线下混合式的“理实一体化”课堂中;其余表示不太满意和不同意的占比较小,经调查谈话后发现,其原因是这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效果(如操作能力和实验风险处理能力等)表示担忧。
图2 线上对分满意度调查结果
3 结语
对分课堂引入专业课程教学,是对教师课堂时间分配、直播平台使用、互联网资料收集等各环节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力的挑战,是对培养“互联网+”智慧教与学新模式的促进和探索[16]。线上对分教学模式,有效融合了两者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式课堂,更好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效提升了教与学的效果和认可度。但对于偏重实践锻炼和操作的理工科课程而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此类课程的特点。尽管我们一直探索线上教学的可行之处,但是线下实训操作是永远不能被替代的,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尝试线上辅助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只需在线上对分的基础上,将第三步观看微视频实验操作这一步改为实验实训操作即可完成混合式教学。在以上完备的教学流程基础上,以互联网资源和平台为基础,打造“环境监测”课程不一样的教学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充分实现自主学习。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环境保护类专业学生,更应该积极探索从专业角度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资源的有效途径,将环境保护落实到教与学、生活实践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