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忆导师王承缘教授二三事

2022-11-22柳学国

放射学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同济神经外科王老师

2022年10月23日晚,得知王承缘导师逝世的消息时,虽已有心理准备,仍深感万分悲痛,难以接受!

王老师顽强抗癌十余年,承受了无数艰难困苦,但始终保持乐观豁达、慈祥温暖,并时时牵挂和关心着每位学生和家人。今年7月底,我路过武汉,专程到医院探望了病重的导师,并将新近主编出版的《肺癌CT筛查与诊治》呈送给她,尽管她老人家十分虚弱,仍然高兴地夸我,并打起精神微笑合影。分别时自是相拥无言,唯有泪千行!

2022年7月31日,柳学国与王承缘老师在同济医院综合楼病房

王老师桃李满园,学生众多,其中不乏享誉国际和国内的知名专家。我是王老师的大弟子,1985年同济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考上她的硕士研究生,促使我报考的主要原因是听了王老师的大课,王老师的课生动、清晰、智慧,且具有前瞻性。当时她预言了放射影像学定会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进步而飞速发展,前景广阔而迷人!从毕业到现在三十余年,放射影像学有了惊人的发展,成为最有前景的医学专科。我们能够被吸引,走上了影像学道路,此生万分荣幸!

当时同济医院仅有一台头颅CT机,王老师每周都坚持去神经外科读片会诊交流一次(即现在的多学科团队诊疗,MDT),发现临床上有CT导引病变活检、血肿抽吸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治疗的迫切需求,结合国际最新文献,交给我试制自己的CT脑立体定向装置的任务,指导我查文献、写综述,联系设计加工单位。整个过程中不断给我鼓励,并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经过反复测试后在尸体头颅上完成了验证,精准可靠。并与神经外科朱炎昌教授一起开展了CT引导脑活检、血肿抽吸治疗等工作。该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接近国际水平。1988年12月在卫生部组织的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医学学术会议上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我还作为最年轻的代表上台发表获奖感言,说明王教授的科研选题很有前瞻性、科学性、开创性和实用性,王老师也一直欣赏我能够完成她当时的愿望。她的指导、鼓励与支持使我领悟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让我终身受益!

1988年6月,同济医院放射科王承缘、郭俊渊教授与毕业硕士

研究生合影。从左到右:柳学国、郭俊渊、颜红兵、王承缘、闫东

1994年我离开同济医院到珠海市医疗中心,她特地嘱咐我要谨言慎行,谦虚包容,碰到不顺心的事多到大海边走走,从波澜辽阔的大海中汲取前行的动力,要因地制宜开展研究工作。由我牵头在珠海率先开展的肺癌CT筛查实践、国际合作与推广、多学科团队建设能成为国内先行者,也得了王老师的关注与鼓励。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6年顺利通过三甲评审时,对放射科团队建设评价很高,也有王老师的一份功劳。王老师时常关心已毕业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充电”提高。记得2001年春我还在美国学习时,同济医院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就快截止了,王老师主动与我夫人联系,以电话听写的方式及时完成了报名手续。同年我顺利考取了周义成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并最后获得博士学位,为后来的晋升和晋职创造了条件。

王教授总是能记得学生家属和子女的名字,每次通话时都要直呼其名关心一遍,实在是贴心和温暖!连我夫人、儿子和孙女的名字都记得,佩服!

我辈应当学习王老师睿智坚强、乐观豁达、慈祥温暖的品格,并落实到爱国、爱家、敬业、乐教的日常行动中,为健康中国和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同济力量,实现王老师的遗愿!

仅以此联献给王老师:绍兴赣州南昌武汉杏林春满学养五湖,神经血管头颈五官影像承缘恩泽四海。横批:山高水长。

敬爱的王老师永远活在学生心中!

猜你喜欢

同济神经外科王老师
神经外科教育在中国“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现状
奇妙的旅行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野有蔓草·新编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有趣的动物
同济大学: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同济堂矛盾说法引“问询” 频繁出错惹市值蒸发50亿
四年求学路,一生同济人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