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效果

2022-11-22马卫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肺叶阻力肺部

马卫

(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 外科,河南 商丘 476000)

肺癌根治术虽可控制癌症进展,但对患者肺部组织创伤较大,如何促进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恢复一直是临床研究的关键。相关研究指出,良好的呼吸道管理可有效提高肺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利于患者恢复[1]。呼吸道护理干预是肺功能障碍术后患者常用干预措施,可规范呼吸道管理行为,对恢复肺癌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具有促进意义[2]。但仍存在部分患者接受呼吸道护理干预后,肺功能恢复较慢,需联合其他干预措施促进患者恢复。阻力呼吸训练通过借助阻力呼吸训练器来训练患者呼吸容量及呼吸耐力,能帮助患者进行缓慢深吸气,利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析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105例接受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2)。纳入标准:肺癌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4]中诊断标准,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且进程顺利;于本院建卡,定期至本院复诊;患者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调查。排除标准:于外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转运至本院;先天肺功能不全;既往存在肺部创伤史或肺移植手术;复发性肺癌;本研究未结束,接受其他研究;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无法正常交流;术前合并肺部感染;合并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疾病;符合入选标准,但因个人原因未完成研究。对照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42~78(53.47±3.62)岁;临床分期为Ⅰa期29例,Ⅰb期24 例;手术方式为肺叶部分切除27例,双肺叶切除20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6例。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41~77(53.85±3.70)岁;临床分期为Ⅰa期22例,Ⅰb期30例;手术方式为肺叶部分切除25例,双肺叶切除17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有可对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两组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于术后严密监控生命体征指标,清洁气道。对照组术后接受呼吸道护理干预措施。(1)呼吸道护理:基于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或抬高患者床头,对于无法独立排痰者,给予吸痰措施,并且吸痰时在密闭式环境下进行。(2)呼吸机及排痰干预:调节呼吸机湿化器、近端气道温度为31~36 ℃,气体湿度为60%~70%,设置压力为25~31 cmH2O(1 cmH2O=98.06 Pa)。评估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并用振动式排痰机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节适宜的排痰模式,设置叩击输出频率为10~36 Hz,持续时间为10~25 min,逐一叩击胸廓左右侧、背部、脊柱和胸骨,各个部位最少叩击25 s;若无法独立翻身,则于患者前胸和肋间进行排痰,排痰后再给予吸痰措施。(3)口腔清洁措施:测评患者口腔内酸碱值,并根据口腔酸碱值选择对应的口腔清洁液,若酸碱值>7,给予20~30 g·L-1的硼酸溶液;若酸碱值≤7,给予9 g·L-1氯化钠溶液或10~40 g·L-1碳酸氢钠溶液。用镊子镊取蘸有口腔清洁液棉球,逐一清洗患者唇部、牙齿、颊部和舌面。每日2次。若患者存在牙龈出血异常症状,及时给予对应干预措施。持续干预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阻力呼吸。(1)阻力呼吸:患者取舒适坐位,轻咬吸气软管连接于呼吸训练器上,进行腹式呼吸,患者首先闭口经鼻腔缓慢深吸气,吸气至最大肺容量后屏气3~5 s,待腹部轻微隆起后缓慢经口吐气,并缓慢内收腹部;患者根据耐受情况,将训练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至15 min,每日3次。(2)咳嗽咳痰训练: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病关紧声门,待感受痰液积聚于喉部时,打开声门,并用力咳嗽,排出痰液。患者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逐渐加大训练强度。持续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1)胸膈肌运动幅度。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大为医疗(江苏)有限公司,型号DW-T8]测量患者深呼吸时左右胸膈肌的活动幅度,两组患者均连续检测3次,取3次检测平均值。(2)术后排痰效果。于干预4周后收集患者排出痰液,持续收集3 d,取3 d平均值,并基于痰液黏稠情况对痰液进行分级。Ⅰ级为痰液表现为泡沫样,且吸痰后管壁内无痰液残留;Ⅱ级为痰液呈微黄色,且吸痰后吸引器管壁内存在少量痰液残留;Ⅲ级为痰液呈黄色并伴有痰痂,且吸痰后吸引器管壁内存在较多痰液残留,不易被水冲干净。(3)术后并发症。比较干预期间肺部感染、肺不张、肺炎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胸膈肌运动幅度干预前,两组患者患侧、健侧胸膈肌运动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患侧、健侧胸膈肌运动幅度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胸膈肌运动幅度比较

2.2 排痰效果观察组排痰量多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排痰效果比较

2.3 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肺癌病死率为64/10万,标化病死率为34/10万,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生存环境的改变,肺癌的发病率、病死率也不断升高,已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恶性肿瘤病死原因[5]。目前,肺癌根治术仍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方式,其通过切除病灶组织来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但相关研究指出,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患者肺部创伤性较大,易导致患者肺部组织和弥散面积缩减,膈肌运动能力受限,导致肺功能下降,进而降低患者的自主排痰能力,引发肺部并发症,影响患者生命健康,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5]。既往肺癌患者护理中,呼吸道护理干预是肺癌术后患者常见干预措施,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还可通过多角度强化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肺功能,利于肺癌患者术后恢复[6]。但部分患者接受干预后排痰效果不佳,已无法满足患者需求,需联合其他干预措施促进肺癌术后患者恢复。

阻力呼吸训练可通过采用阻抗呼吸器来强化患者气肌力,可将进入肺部的气体达到最大化,进而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可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患侧、健侧胸膈肌运动幅度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提示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肺癌术后患者胸膈肌运动幅度,改善肺功能。原因在于:正常的呼吸运动是通过胸膈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运动来调节胸廓大小,进而使肺脏完成扩张与回缩,其中胸膈肌是肺部主要吸气肌。因此,强化胸膈肌的主动收缩功能是肺癌术后患者恢复的关键。而呼吸道护理干预措施中给予患者排痰措施,避免因呼吸道发生堵塞而影响胸膈肌的运动幅度[8]。阻力呼吸训练则利用呼吸训练器强化胸膈肌活跃度,增加肺泡换气量,并且患者通过缓慢深呼吸提高胸膈肌的收缩能力,进而恢复肺部容积[9-10]。肺癌术后患者接受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胸膈肌运动幅度,恢复肺部容量。

研究显示,肺癌术后腹部呼吸减弱,患者无法自主咳嗽,导致痰液累积于肺部,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强化患者自主排痰效果是促进患者康复进程的主要所在[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排痰量高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肺癌术后患者排痰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在于:呼吸道护理中的振动式排痰机可扩大患者自主排痰反应,使支气管内分泌物松动,进而将痰液排出体外[12]。并且,呼吸道护理与气道护理、口腔清洁、振动排痰等措施从多角度强化患者排痰效果,减少了肺部感染风险。而在此基础上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可提高患者呼吸肌力量以及耐力,改善肺通气情况,从而使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排除,进而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13-14]。此外,已有研究指出,系统性的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气道内压力,还能提高胸廓顺应性,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15]。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肺癌术后患者排痰效果。

综上所述,呼吸道护理干预联合阻力呼吸训练提高肺癌术后患者胸膈肌运动幅度,改善肺癌术后患者排痰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肺叶阻力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零阻力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浸润性肺癌的疗效分析
猪猴跳伞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