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β、IL-3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2022-11-22王艳尹伟洲
王艳,尹伟洲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第一附属医院 肾病风湿免疫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典型症状多为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疼痛肿胀等,严重可导致关节严重畸形、残疾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RA以抗风湿、非甾体抗炎等药物为主,可控制病情,预防关节畸形和残疾的发生,但仍有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未得到有效缓解,预后较差[2]。因此,积极寻求可预测RA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指标,对制定针对性措施、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研究表明,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异常变动在RA发病的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家族在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IL-1β作为IL家族中一种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与炎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4]。IL-32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可诱导炎症的发生、发展,在自身免疫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推测血清IL-1β、IL-32水平可能与RA患者临床预后存在一定关系。鉴于此,本研究将重点观察血清IL-1β、IL-32水平在RA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RA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南阳医专一附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接收的72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RA符合《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5]中诊断标准,且经体征、影像学检查确诊;②确诊时疾病活动性评分-28(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3.2分;③为初次确诊,且可耐受本研究治疗;④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②合并其他风湿性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合并肝、肾功能不全;⑤近期内存在外伤史或手术史;⑥合并关节发育畸形;⑦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⑧认知功能障碍,依从性较差。72例 RA患者中男18例,女54例;年龄30~51(40.92±3.19)岁;婚姻状况已婚50例,未婚8例,离异12例,丧偶2例。
1.2 方法
1.2.1RA患者临床预后评估及分组方法 RA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炎、抗风湿等药物治疗,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锻炼,规范患者日常作息。于治疗3个月时,采用DAS-28评分[6]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RA患者临床预后,DAS-28评分为28个关节肿胀数和触痛数的量化总分,其中缓解为评分<2.6分,轻度疾病活动为评分2.6~3.2分,中度疾病活动为评分>3.2分但≤5.1分,重度疾病活动为评分>5.1分;其中显效为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显著改善,且DAS-28评分<2.6分;有效为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有所改善,且DAS-28评分降低≥1.2分;无效为不满足上述情况。将无效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将显效、有效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
1.2.2血清IL-1β、IL-32水平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1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5 cm,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IL-1β、IL-32水平,试剂盒均购自深圳欣博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
1.2.3基线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由研究人员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询问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男、女)、年龄、居住地(城镇、农村)、婚姻状况(已婚、未婚/离异/丧偶)、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2)可能影响因素:饮酒史(有、无)、吸烟史(有、无)、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确诊时血清IL-1β、IL-32水平。(3)相关量表评分:确诊时DAS-28评分情况(中度疾病活动、重度疾病活动)、确诊时疼痛情况[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评估:选用一条长10 cm标尺,一端记作0分,代表无任何疼痛,另一端记作10分,代表疼痛程度剧烈,中间分值代表不同疼痛程度,让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在标尺上做出标记,研究人员根据患者标记位置进行评分,分值范围0~10分,得分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剧烈]。
2 结果
2.1 RA患者临床预后情况72例RA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评估,缓解46例,轻度疾病活动15例,中度疾病活动7例,重度疾病活动4例;预后不良组共26例,占比为36.11%(26/72),预后良好组46例,占比为63.89%(46/72)。
2.2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预后不良组确诊时血清IL-1β、IL-3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饮酒史、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确诊时DAS-28评分情况、确诊时疼痛情况等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血清IL-1β、IL-32水平与RA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IL-1β水平与RA患者临床预后呈正相关(r=0.610,P<0.001),血清IL-32水平与RA患者临床预后呈正相关(r=0.518,P<0.001)。
表1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4 血清IL-1β、IL-32水平对RA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将表1中初步经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确诊时血清IL-1β、IL-32水平)纳入作为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将RA患者临床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预后不良= 1,预后良好= 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确诊时血清IL-1β、IL-32水平过表达是RA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OR>1,P<0.05)。见表2。
表2 血清IL-1β、IL-32水平对RA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RA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28%~0.41%,常发于女性群体,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临床经规范治疗后可达到缓解[8]。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进展,40%~70%的患者会出现关节功能障碍、畸形。有研究表明,RA患者2 a致残率高达50%,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9]。RA患者经常规药物治疗后虽可缓解症状,促进疾病转归,但仍有20%~30%患者治疗后应答不佳。范晓蕾等[10]研究结果表明,72例RA患者经治疗后有27例未达到临床应答,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7.50%。本研究结果显示,72例RA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评估,预后不良组共26例,发生率为36.11%,与上述研究[10]无明显差异,说明RA患者临床预后不良发生率较高。因此,积极探寻影响RA患者临床预后预测因子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确诊时血清IL-1β、IL-3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说明血清IL-1β、IL-32水平与RA患者临床预后可能有一定关系。分析原因可能为,IL-1β多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是一种关键的促炎细胞因子,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IL-32是一种炎症细胞因子,在上皮细胞、T细胞等多种细胞中存在,可诱导所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引起多种炎性介质的异常表达,参与机体多种病理过程。有研究表明,RA发病主要机制为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且在RA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出现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变化[11]。因此,推测血清IL-1β、IL-32水平与RA患者临床预后有一定关系。
为进一步验证猜想,本研究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IL-1β、IL-32水平与RA患者临床预后呈正相关,且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确诊时血清IL-1β、IL-32水平过表达是RA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说明血清IL-1β、IL-32水平高表达提示RA患者发生临床预后不良的风险较高。分析原因在于,IL-1β可促进RA淋巴细胞和滑膜细胞的分化、增殖,促使前列腺素E2和胶原酶的合成、释放,引起滑膜炎症反应,损伤软骨机制,导致关节损伤,增加预后不良发生风险[12]。IL-32可在体外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IL-6等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参与炎症级联反应、细胞凋亡等过程,促进并放大炎症效应,还可影响单核-巨噬细胞以及破骨细胞的活性,参与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胶原减少、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等病理过程中,其水平越高更容易导致RA患者临床预后不良[13]。安新等[14]研究结果表明,RA患者中IL-32水平偏高,且其水平升高与RA骨质破坏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此外,本研究仍存在不足,如血清IL-1β、IL-32水平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得出的数据可能有一定偏倚,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通过纳入更多的样本量,还可联合其他检测方式进行评估,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血清IL-1β、IL-32水平与RA患者临床预后有一定关系,且二者水平高表达提示RA患者发生临床预后不良的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