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2-11-22张兴文
□张兴文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全面到来,老年人能否充分运用智能技术、从而享受数字化变革带来的红利,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和浙江省先后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加快建立完善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长效机制,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1][2]。本文利用“浙江省老年人智能技术使用情况调查”①该调查由之江实验联合浙江工业大学联合开展,调查时间为2021 年1-2 月,调查范围涉及浙江省11 个地级市,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深度观察访谈;调查累计发放问卷739 份,共回收有效问卷739 份。数据,深入分析浙江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整体情况,并从个人、社群、社会和产业等四个方面的分析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浙江省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整体情况
(一)智能手机使用现状
智能手机是老年人最为常用的智能设备和终端,也是老年人接入数字世界的主要媒介,其使用现状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当下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情况。
1.近半数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主要获取渠道为子女提供。受访的老年人中,约一半人(49.7%)表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智能手机;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群体中,来自城镇的占比为61.9%,来自农村的占比为39.1%。同时,有54.8%的老年人表示自己的智能手机由子女提供,其中,农村老年人的比例相对更高,达到62.9%;另有41.1%的老年人表示其使用的智能手机是自己购买的。
2.智能手机功能使用集中化,社交文娱类APP 最受老年人欢迎。调查发现,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目的或用途较为集中,主要有社交、娱乐、资讯、摄影、支付等。有74.1%的老年人通过微信、QQ 等APP 进行在线聊天,有44.4%的老年人使用抖音、爱奇艺、喜马拉雅等APP 享受娱乐时光。此外,看新闻、摄影和在线支付等也是日常使用较为频繁的功能,使用率都在30%以上。
3.老年人操作智能手机存在多种困难,且是影响其使用与否的首要原因。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中,仅有12.3%的人表示没有遇到困难,而大部分老年人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困难和不便,其中,有六成的老年人会遭遇软件下载、更新困难,有近40%的老年人认为虚假广告最为困扰,此外,手机信号不好、流量不够用、设计不合理等困难的占比也较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不使用手机的老年人中,“不会操作” 是首要原因,“感觉用不着”居于第二位。
4.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意愿较强,同时学习的信心也较足。假如有人帮助和指导,有76.5%的老年人表示“非常愿意” 和“比较愿意” 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明确表示“不太愿意” 或“很不愿意” 的仅占11.2%;同时,有68.9%的老年人表示对自己学会并在日常生活中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很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这说明大部分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意愿较强,同时学习的信心也较足。
(二)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使用现状
随着智能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正加快进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根据其性质与主要功能,可分为安全监控类、精神慰藉类、生活照护类、健康管理类、康复护理类和移动助行类等六大类,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六大类的34 种产品与服务。
1.半数老年人用过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子女提供的比例较高。有50.5%受访老年人表示至少用过一种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其中,70.5%的老年人所使用的产品与服务是由子女提供的,老年人自己主动寻求或购买相关产品、服务占比相对较少。由此可见,由于老年人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对智能技术的认识程度较低,子女赠予是他们获取相关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的主要方式。
2.精神慰藉和健康管理类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使用率相对较高,视频通话成为部分老年人生活“必需品”。调查发现,老年人使用较多的产品与服务类别依次是精神慰藉类、健康管理类、安全监控类,而康复护理类和移动助行类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由于价格相对较高、用户范围较窄,它们的整体使用次数较低。具体内容来看,视频通话、健康监测、环境安全监测、智慧家政等类型的产品与服务使用率较高(图1)。
图1 浙江省老年人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使用情况
3.近五成老年人存在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需求,健康管理类需求最旺盛。假设各项条件都允许时,有47.6%的受访老年人表示愿意使用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健康管理类,占比为35.3%,安全监控类和情感慰藉类的需求率接近,分别为26.8%和26%,生活照护类的需求率为16.4%。
4.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使用反馈以正面为主,提升生活便利性最为突出。使用过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的老年人中,对使用情况满意的达到80.1%,其中,表示“非常满意” 的人数占比为16.9%。49.9%的老年人认为自己使用的产品与服务操作便利,仅3%的老年人认为操作“非常困难”。使用过相关产品与服务的老年人普遍能感受到生活更加便利、生活乐趣增加、对自身健康状况更加了解,孤独感降低、安全感增强、自主性提高等。
|浙江省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从调查结果分析,老年人是否愿意运用智能技术以及运用是否困难,主要受到个人因素、社群因素、社会因素和产业因素四个方面的影响(图2),其中,个人因素和社群因素主要对应需求端,社会因素和产业因素主要对应供给端。
图2 老年人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接受度影响因素
(一)个人因素
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生理健康水平、心理与认知等都会显著影响老年人智能技术接受度。例如,老年人身体状况越好、越不感到孤独、越对自己生活满意也就越能接受智能手机等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身体状况越差则对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需求越高;许多老年人认为自己还年轻,暂时不需要这些产品与服务,但表示以后可能会需要。
(二)社群因素
老年人对智能技术的接受度与社群关系状况相关。调查发现,已婚、居住在城市、与他人同住(如老伴、子女)等处于良好社群关系中的老年人更愿意接受和运用智能技术;已婚且与老伴同住的老年人更容易接受更多数量的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这说明良好的社群关系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度。
(三)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对老年人是否友好、有利,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有显著影响。一方面,信息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是运用各类智能技术的前提。例如,日常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中,认为手机信号不好、流量不够的比例均超过20%,说明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密度不够、老年人使用的智能设备质量欠佳、老年人可负担的电信资费水平较低等,会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安全、洁净的网络信息环境也至关重要。有近四成的老年人认为网络信息真假难辨,不敢轻信,加之当前电信电话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使老年人对不熟悉的事物感到警惕或不信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对智能技术的接受度。
(四)产业因素
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之间的匹配性是体现产业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方面。调查显示,有六成的老年人不会或不能熟练地下载、更新手机应用,超过17%的老年人觉得目前智能手机的按键、字体等设计不合理,而且老年人不使用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原因主要是“不会操作” “感觉用不着”和“不了解”。由此表明,当前相关产品与服务同老年人需求的匹配性有待提升,满足老年人便捷运用智能技术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也有待市场进一步开发。
|对策建议
(一)坚持分层分类,引导支持老年人主动拥抱智能技术
建立老年人数字技能培训体系,帮助有意愿的老年人增强数字化适应能力。如果有人帮助和指导,大部分老年人都对智能技术展现出了积极的意愿和较为强烈的信心。建议借鉴老年人综合服务评估实践[3],研究编制老年人数字能力评估指南,基于老年人心理、认知、身体机能等特点,开展老年人数字能力评估。积极依托“银龄跨越数字鸿沟” 科普行动等载体,以智能手机为突破口,普及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根据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建立分级技能培训体系,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
保留和设置传统服务渠道,尊重和保障老年人享受线下服务的权利。各公共服务提供主体、政务服务提供单位等,在提供公共服务、政务服务过程中,凡涉及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出行、就医、消费、文体、办事等高频服务事项,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线下方式,坚决避免“一刀切”,切实尊重老年人对服务方式的选择权。
(二)加强多元协同,积极构建多层次的社会支持体系
重视家庭反哺。家人亲属对老年群体的支持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也体现在情感层面。要积极倡导和鼓励家庭成员主动关注老年人对智能技术的运用需求,积极帮助家中老年人学习运用智能手机、尝试运用智能技术和智能硬件,帮助老年人增强智能技术运用意愿和能力,使老年人有效共享数字红利、提升生活福祉。
推动社区支持。充分发挥社区基本生活单元的作用,帮助老年人接触了解、学习使用智能技术。同时,为子女提供公益咨询服务,将优质、成熟的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推荐给子女,鼓励有条件的子女为自家老人学习、运用智能技术提供支持。
发挥公益效能。发动公益组织就地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培训班,帮助老年人了解智能设备基本功能与操作,增加老年人接触和体验智能技术的机会,激发其好奇心和潜在需求。
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扬“为民办实事” 长效机制的品牌效应,将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与培训计划纳入省市县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 项目。同时,加强“净网行动” “网络诈骗” 防治等互联网环境治理,帮助老年人掌握正确的防诈骗技巧。
(三)深化社会规制,积极推动适老化智能技术发展
加强技术伦理规范。将“数字无障碍”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技术伦理准则。加快推动信息无障碍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并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老年人专用技术规范,率先在技术规范层面解决老年人数字服务需求。
坚持数字化应用场景适老化原则。当前,全省数字化改革如火如荼,相关应用场景建设需坚持适老化原则,确保新建数字化项目不会新增或扩大老年人数字鸿沟。同时,建议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加快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养老、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以及疫情防控等应急事项,开展数字化应用场景适老化改造示范行动,提高全社会信息适老化水平。
探索老年人数字权益保护立法。2020 年,《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 发布,将“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等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群体的基本服务需求和服务体验”[4]纳入其中,为老年人数字化权益保护专项法规出台奠定了基础。建议加快信息联动,基于无障碍化改造、信息安全、自由选择等方面探索保障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数字化权益的立法条款。
(四)优化产业环境,加快推动智慧老龄产业发展
实施智能技术适老化应用工程。加强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适老化设计,引导和鼓励相关市场主体在市场推广中积极开发长者模式和关怀模式。面向老年人各类需求开发适老化的智能产品与服务,丰富市场供给,提升老年人需求匹配度和满足率。
促进老龄福祉科技发展。随着数字化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将智能化技术融于各项养老服务之中成为大势所趋。建议积极支持和促进老年福祉科技发展,加大对高校、科研机构养老科技创新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实验的支持,推动智能技术与老年人照料护理、健康管理、卫生保健、安全环境和社会参与等跨领域融合,注重适老化产品的研发,鼓励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老年人健康、福祉和生命生活质量。
加快数据赋能老龄产业发展。结合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探索老年人健康数据、就医数据、生活辅助数据等相关数据的互通和融合,推动数据赋能老龄产业发展。总结国家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单位、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以及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实践措施,探索发展智慧养老产业集聚区,加强相关产业支持与配套,为智慧老龄产业发展探索浙江路径、总结浙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