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州发展特色农业的几点思考

2022-11-22白曲日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凉山州特色农业

白曲日

(成都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1 总体概况

从州政府网站获知,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面积6.04万平方公里,辖17个县市,其中木里县为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全州有彝、藏、回、蒙等13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截至2021年底,全州总人口为533.11万人,其中彝族人员数量占全州人口的一半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凉山气候类型多样,水利资源富集,光热气黄金组合,是发展特色农业的最适宜区,被誉为“天府之国”第二粮仓。根据凉山州农业农村局网站披露数据,全州有耕地面积873万亩,林地2 595万亩,草原、草山面积2 980万亩,农民人均耕地2.13亩,人均草地6.6亩,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有农村劳动力276万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具备建设“农业强州”的优越条件。凉山农业优势地位越发凸显,凉山已建成世界最大的苦荞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全国南方优质高原水果基地、全省第一草食畜生产基地,凉山桑蚕茧成功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

2 发展现状

四川省凉山州深入贯彻中央、省关于推进农业改革的少数地区发展决策部署,全州加大发展“1+X”生态产业和“果薯蔬草药”富民产业,创新开展工作,进行有益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果[2]。

2.1 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卓有成效

通过认真、科学的论证和规划,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和实践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走出了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道路。

一是特色产业布局科学有效。大力发展“三带经济”,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不断优化区域结构的战略布局。在高寒山区重点发展苦荞、马铃薯、魔芋、中药材和绵羊等特色产业;二半山区加快发展烤烟、马铃薯、苦荞麦、苹果、错季蔬菜、肉牛、肉羊、花椒和核桃等特色产业;河谷地区重点发展优质粮油、优质茧丝、高档花卉、早市蔬菜、特色水果、生猪、家禽和特色水产养殖等。

二是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明显。成片成带推进“果薯蔬草药”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培育壮大区域优势特色支持产业。已基本建成国家重要战略优质烟叶基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马铃薯基地、全省最大的草畜生产基地,并荣获“中国苦荞之都”“中国茧丝绸之都”“中国桑树之乡”等称号。继续大力建设国家优质高原水果基地、重要的优质花卉基地、全国最大的橄榄基地和“1+X”生态产业基地。

三是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以正中食品、思奇香、建昌板鸭等龙头带动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华宁、南丝路、天喜等龙头带动的绿色种养产业,以德昌县半山印象生态园、螺髻阳光度假村、瀚燊玫瑰庄园等一批休闲观光产业凉山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大凉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区[3]。以打造安宁河农业硅谷为引领(政府工作报告),在安宁河谷两岸,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新农村、新景区、新工业园为载体,规划建设以休闲健康、旅游、农业文明体验为重点的“农、文、旅”生态观光旅游走廊。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民“三创”的重要支撑,引导和鼓励农民在具有浓郁民族文化和突出地域风格的新农村和县城周边村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2.2 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推进

通过“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包装、标识、字体、广告用语的“四统一”,努力打造“大凉山”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到2020年,全州农产品创建中国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四川省名牌产品24个,四川省著名商标2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1个。

一是“身份”统一突出显示。将品牌内涵与“天赐天下宝”统一起来,成功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商标使用权,建立健全标识使用规范化管理制度。

二是统一包装,打造“形象”。设定授权使用“大凉山”特色农产品标识的门槛。申请使用标识的产品必须无污染或获得QS认证。1 490种产品被批准在全州统一使用“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标识和包装。

三是标准化生产保“安全”。制定特色产业州标准143项,其中技术法规类标准68项,技术规范类标准20项。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开展生产、流通、销售环节执法检验监测。

四是政策激励奖“主体”。对品牌创建主体予以政策倾斜,以雷波县为例,针对首次打造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雷波县大力创建“三品一标”知名品牌工作。“雷波脐橙”“雷波莼菜”“雷波芭蕉芋猪”已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识证书。其中脐橙荣获农业博览会金奖、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雷波阿合哈洛”有机牛羊获得省有机食品县认证证书,“雷波小凉山土鸡”获得国家证明商标保护。

2.3 特色农业产业链不断拉长

依据错位突破和差异化推进,加强招商引资,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以大型种养基地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带动,努力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总体布局。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项目资金,重点建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加强金融、信贷、土地利用、科技等政策的整合创新,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及运营工业园区。鼓励农民和返乡人员通过合同农业、股份合作、创业和园区就业等方式参与建设、就业、分享收益[4]。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州级现代农业园区17个。

3 发展优势

凉山州自然资源富足、气候条件优越、生物种类繁多,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优越条件。

3.1 气候资源优势

根据凉山州生态局的官方信息,2021上半年凉山州环境空气质量保持良好,达标天数比例为99.69%,比去年同期下降0.12个百分点;西昌市达标天数比例为99.4%,较去年(98.4%)上升了 1个百分点。2021年上半年,凉山州总体达标天数比例为 99.69%,其中优为62.53%,良为37.16%,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0.23%,中度污染为0.04%,重度污染为 0.04%,空气质量优良。光热资源充足,空气质量优良,气候类型多样,立体气候特征明显,“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主要可分为高寒山区、二半山区和干热河谷平原三种类型。高寒山区,气候寒冷,积温小气候明显比较干旱,紫外线辐射强度大,昼夜温差大。二半山区中,低二半山以水稻能成熟为标志,高二半山以使用地膜的农作物和玉米能成熟为标志,具备亚热带河谷气候属性,又具备高寒山区气候特点。干热河谷地带,日照充足,气候特征各有不同[5]。

3.2 水资源优势

降雨量充沛,雨季一般在5-6月自北向南、自东向西逐步开始。年降水量总体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以安宁河流域附近为中轴,降水量最多,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少。水资源富集,有邛海、马湖、泸沽湖等著名内陆淡水湖;大多在Ⅱ类水质以上,山泉水可以直接饮用,富含锌、硒等多种矿物质。

3.3 生物资源优势

生物种类繁多,农牧业优质高产。蕴藏着我国南北兼有的各种生物资源,被誉为国家动植物基因库。粮经作物单产高、质量优,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亩产居全省之首,苹果、石榴、脐橙等特色果蔬质量上乘,凉山特产建昌鸭、乌金猪、岩鹰鸡、黑山羊畜禽产品享誉全国,地方禽类有西昌钢鹅、沪宁鸡、金阳丝毛鸡、凉荞系列、凉薯系列、蚕种、南方玉米、油橄榄等地方种业优势明显。

4 存在的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体系不健全、科技运用不足是凉山州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6]。

一是特色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凉山州山地地形复杂,农村道路建设欠帐多,有些农村公路即使通达却不通畅,农田水利设施短板依然明显,多数地方水窖、塘库积水不足,现代农业装备不足,山地不适宜机械化操作,耕地宜机化水平低,农业机械装备主要以小(微)型耕整地机械、小型饲料加工机械为主,特色农产品虽优质、绿色、特色。但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优质农产品远未达到“高产、高效”,更难以实现“优质、优价”。要把山区农产品的“先天优势”进一步开发出来,需国家进一步加大山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村交通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彻底改变这类区域“看天吃饭”的现状。二是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化分工不明显,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滞后,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还需加大整合力度,要培育更多龙头作用明显的农业企业。三是农业科技利用不足。特色农业种养殖科技含量低,对化肥、农药过度依赖,对先进实用技术接收能力不强,高效循环农业、节约农业、设施农业还没有被广大农民接收推广,虽有“光温水”的黄金组合,但农事操作和水、肥、药以及良种的“优化组合”还没有提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议事日程,导致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下。

5 对策思考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结合凉山州实际,分别从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综合园区、加大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对策思考。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财政优先保障机制,建立上级多补助、地方多投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乡村产业建设提升的筹资机制,统筹整合财政项目资金,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破解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投入不足瓶颈。突出抓好水网、田网、路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宜机化作业条件,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用好用活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农业生产发展、乡村振兴奖补、现代农(林)业园区建设奖补等支持资金,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支持政策确定的重点产业。深化财政支农资金“放管服”改革。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为乡村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供中长期信贷,持续增强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能力。

二是提速农业综合园区建设进度,构建现代化、高效、少数民族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大跨区域、跨产业、多功能的农业综合园区的规划建设力度,积极打造一批生产水平高、种养结合紧密、景区设施齐全、产地加工能力强、社会化服务水平高的产业集群,“互联网+”应用广泛、产品销售品牌齐全、制度机制完善、利益紧密相连,建设“生产+加工+科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财政补贴、信贷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家庭农场发展的扶持政策。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锋”工程,确定各主导产业3 ~5家重点配套龙头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开展一批国家级和国家级合作示范农场,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国家级示范农场。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通过入股、兼并、合作等方式发展联合社。安宁河谷地区在巩固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其他地区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特色农业科技运用水平。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干燥、冷链物流等重点领域的技术研究应用和专业人才培训。建立现代农业园区与专家对接服务机制。加强基层农业科技、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和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壮大农村“土专家”和“田秀才”技术队伍。全面落实“适度分流”新机制。落实农村创业各项政策措施,吸引更多创业者下乡。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职业农民遴选机制、培养机制、认定机制和服务机制,鼓励农民通过“农民夜校”“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培养成为职业农民。

猜你喜欢

凉山州特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窥视
凉山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