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从严管理干部的三维解读:历史演进、价值彰显和长效机制
2022-11-22周琳,凌晨
周 琳,凌 晨
(南京理工大学 组织部,江苏 南京 210094)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也是全面从严治党要抓住的“关键少数”[1]。全面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好“关键少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从抓“关键少数”破题,建章立制、着眼长远,从提出《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从修订《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到制定《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从严管理干部的历史演进
管党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是中国共产党历来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列宁在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中就曾提出“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在获得执政地位后必须防止自身的腐化变质”[2]。从党的百年历史来看,从严管理干部的内涵演变,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其思想和实践变得更加充实丰富、更具时代特色。
1.十八大之前的从严管理干部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实行严格的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强调从严治党和从严管理干部,并不断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来落实管党治党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任务,管党治党也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首要任务是完成革命,管党治党的重点是搞好党的建设、加强党内团结,从严管理干部的重心则落在强化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方面,如抗战时期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的科学论断,制定并通过《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和纪律的决定》[4]。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生产建设,从严管理干部的重心则落在提高党员干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意识,提高其生产技术能力和业务知识水平,同时强化纪律建设,如通过开展全国范围内的“三反”“五反”运动,推进反腐败斗争制度化和法规化。在改革开放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真正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也随之出现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从严管理干部的重心则落在强化作风建设方面,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以权谋私,正如邓小平同志强调的:“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从严管党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推进管党治党不断向前发展[5]。江泽民同志指出,“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的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从历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来看,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提出“必须从严治党”;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坚持从严治党”载入党章的总纲部分[6];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将“从严治党”提升为“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与保障,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2. 十八大之后的全面从严治党和从严管理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全面从严治党”写入党章,总纲部分首次写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时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化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并且将党的建设四项基本要求丰富为五项,全面从严治党单列一项,充分彰显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无畏勇气和坚强决心。全面从严治党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新理念,有着鲜明的特点,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从十个方面构建形成了完整的新理念体系,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统领[7]。
全面从严治党的“严”,主要体现在“严”管干部。从严管理干部就是要坚持以日常监督管理为重点,从严教育、从严选拔、从严管理,按照“好干部”标准,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实践中,十八大以来,党始终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从制度上用“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来全面从严管理干部[8],相继出台或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等党内法规,负面清单与正面倡导相互配套,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干部监督管理方面的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了每个共产党员必须追求的思想高线和必须恪守的行为底线,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既发挥纪律的惩戒作用,又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引领作用[9],扎紧制度之笼,确保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新时代从严管理干部的价值彰显
当前,进入新阶段、迈入新征程,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百年变局的历史背景下,管党治党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从党的十八大以后出台的党内法规构成和数量也可以看出党中央通过织密制度笼子来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力度。通过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的两个五年规划,截至2021年7月1日,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共3 615部,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2月20日召开的全国党内法规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发挥好党内法规在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障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大作用,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重大作用”。在从严管理干部方面,2021年3月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作为第一部专门就组织处理作出全面规定的党内法规,进一步丰富了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制度体系,也有力反映出了从严管理干部的时代特征和价值彰显。
1. 更好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成员最多的政党,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执政的政党,拥有着9 514.8万名党员和486.4万个基层组织[10]。超大型执政党治理超大型国家任务繁重,管党治党难度大,干部队伍建设就更为重要,也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有着关键影响,也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新时代从严管理干部,就是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把从严的要求贯穿到干部管理的全过程。从《规定》的出台也可以看出,新时代从严管理干部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深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有力保障。
2. 更好地抓好用好“关键少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着力点是用严明纪律管住“绝大多数”党员,对于干部队伍尤其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出更高更严标准,通过以高的标准、严的要求从严管理干部,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有力保证。新时代新征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关键少数”不仅要严守底线,更要勇攀高峰。但改革工作没有先例可循也无经验借鉴,工作推进过程中常常行有所碍、心有所虑,担心一不小心就犯了错、背了锅,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干事创业热情的充分发挥。从严管理干部的本质目的不是要“管住”,而是要“用好”。从《规定》的出台也可以看出,新时代从严管理干部强调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注重践行“三个区分开来”,更加明确领导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客观原因出现过失的处理办法,从而与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互为补充,界定清晰、要求明确,切实为广大干部“思想减压”“撑腰鼓劲”,激励广大干部“甩开膀子”,心无旁骛干事业。
3. 更好地健全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中国共产党干部管理监督制度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党的干部工作监督和保障的党内法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新时代从严管理干部强调从制度层面入手,以实践指导制度生成,以制度作为实践依据。让权力在制度的框架下运行,是最稳定、最有效和最根本的干部管理手段。以《规定》的出台为例,近年来,许多党内法规都对组织处理工作提出了要求,但组织处理尚未形成统一的规定,其方式、程序、要求等方面均无规定可循,在实践层面缺乏制度依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将《规定》纳入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并制定印发,作为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纪律处分、法律责任追究有机衔接,形成了更加完备的制度体系。
三、新时代建立健全从严管理干部的长效机制
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百年奋斗、取得伟大成就的“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其中“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1],是来自内部的自律,是内生动力的源头。与此对应的是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窑洞对”中提出的“民主监督”的思路[12],“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用民主来打破“周期率”,这是依靠来自外部的约束。新时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就是一方面要坚持干部选拔任用与教育管理并重,激发内部的自律和干事创业活力,另一方面要以制度为抓手压紧压实各级责任,以“四种形态”强化党员干部监督、选人用人监督、制度执行监督的全程监督,从外部约束来保障干部队伍的忠诚干净担当,内外协同之下建立健全从严管理干部的长效机制。
1. 坚持“好干部”标准,把好源头质量
干部选拔是第一步,以什么标准和原则选人用人直接关系着干部队伍的质量。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五条标准”,为各级党组织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指明了方向。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了选人用人的原则、标准、程序等,要求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确保选人用人工作的正确方向。
识人贵在精准,知人方能善任。只有牢牢牵住精准这个“牛鼻子”,立足实践不断完善并形成行之有效的识人制度、选拔方式,才能更好地确保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把好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质量。一是分类建库,掌握一手资料。充分结合年度考核、日常考察了解、专项任务观察、群众评价评议等工作,及时了解现实表现,分门别类建立台账,知事识人、以事择人,不断提高察人识人的科学化水平。二是建档立册,动态跟踪管理。对于在库中的优秀干部,实行“一人一档”,全面掌握和记录其日常表现情况,实行“一人一策”,明确培养发展路径,建立起干部成长档案。三是完善机制,确保能上能下。对表现一贯优秀的干部及时提拔使用,对不胜任现职的及时予以调整,结合各单位推荐意见和优秀年轻干部调研成果,适时动态调整,使干部队伍始终保持“一池活水”。
2. 强化干部教育力度,提升素质能力
党的十九大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这既是党中央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整体部署,也是干部提升能力素质的客观要求。领导干部能否胜任组织安排的工作岗位,能否完成好本职工作,能否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归根到底取决于自身是否具备作为一名优秀干部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取决于自身是否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善于学习、重视干部教育培训,是我们党的一大传统和优势,是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要坚持从严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牢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成就伟业。一是教育干部永不动摇信仰。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固根守魂”的功能,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强化干部的坚定意志和坚守情怀。二是教育干部坚持党性原则。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在理论学习中培育党性、在主动实践中锤炼党性、在磨砺品格中提升党性,一切行动都要坚持党性原则,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三是教育干部切实改进作风。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刻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为民务实清廉的核心价值观。四是要教育干部提高干事能力。广泛开展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干部的“七种能力”,培养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干事创业水平。
3. 运用好“四种形态”,强化党内监督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成果,作为加强党内监督的基本遵循被写进《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新修改的党章也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为党的纪律的重要内容。“四种形态”已经逐渐从一种执纪审查的策略上升为管党治党的战略法宝[13-14]。
强化党内监督,必须结合实际科学运用“四种形态”。一是通过做好长期监督和日常监督来用好“第一种形态”,拉好“第一道防线”。理清职责、明确标准、规范程序,把握好监督职能,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创新监督形式特别是长期监督的形式来落实好抓早抓小。二是通过严格证据标准和尺度标准来用好“四种形态”之间的转化。深刻理解和掌握“四种形态”对应的事实判断和性质判定标准,特别是针对复杂情况的精准量纪,要把握好从宽与从严的关系,既要考虑是否有减轻、从轻的情节,又要牢牢把握在减轻、从轻的过程中绝不能放松在事实证据和性质认定上的要求,从维护整体政治生态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和权衡,实现干部管理生态化[15]。
4. 树立担当作为导向,激发干事活力
从严管理干部的本质目的是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2018年,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强调在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干部的厚爱和激励,体现了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积极导向。
为政之要,重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一是树立担当作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在选人用人上突出事业为上、注重实绩,牢固树立讲担当、重实干的鲜明导向,强化以实绩论英雄,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特别针对年轻干部要搭建锻炼的平台、创造实践的机会、健全交流的机制,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二是建立完善鼓励担当作为的机制。系统完善从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约束、问责追责等全过程、全链条的制度体系,以制度护航优秀干部成长之路,真正打破干部成长隐形台阶和论资排辈的倾向,真正以考核激励担当者、约束庸懒者、鞭策无为者,推进形成担当作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16]。三是持续优化担当作为的政治生态。建立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任机制,明晰容错纠错机制的具体内容以及政策界限,制定容错纠错规范程序,解绑干部束手束脚的枷锁,用干事空间激活干部效能;落实落细真心真情的干部关怀制度,用组织温度激发干事热情,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