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的理解逻辑、中国实践及世界意义

2022-11-22何锡辉

关键词:共同富裕现代化发展

何锡辉 刘 恋

[提要]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和人心所向,必须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理论要义。从发轫逻辑看,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的理论表达,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百年的历史目标,是赓续中华民族大同理想的具象表征,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要求。从理解维度看,共同富裕话语历经百年,使之既作为一种政治理想,也作为一种价值指向,又作为一种道路选择,分别彰显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理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本质规约。现如今,中国正坚定不移地推进共同富裕,做到了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首创相结合、坚持总体谋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坚持思想动员与制度保障相结合、坚持创造财富与分配财富相结合、坚持共同奋斗与防范误区相结合,展现了共同富裕的中国实践蓝图。需要认识到,推进共同富裕还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即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的国际形象、为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陷阱”贡献中国智慧以及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理想社会图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实现共同富裕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共同富裕话语频频出现于重要场合,反映了党不忘初心,将推进共同富裕作为执政使命。2012年11月,习近平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承诺:“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P.70)彰显了新一届党中央推进共同富裕的政治决心。2015年10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要求:“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2](P.827)2020年10月,习近平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3]表明推进共同富裕已经不能局限于经济维度来认识,而是需要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长期执政的高度加以认识。2022年4月,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还要继续奔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因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如期实现,为推进共同富裕铺陈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必然要求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心课题。

当前,学界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与共同富裕的直接研究,如共同富裕的概念、经验及实践等。一是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研究。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生产资料公有制及按劳分配制度内在决定了人们在社会活动及其分配中必须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准则。[5]二是基于建党百年的大历史观总结共同富裕的经验。学者们认为,党的百年历程中,党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想为指引,将共同富裕理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新境界。[6]具体而言,推进共同富裕应当汲取坚持党的领导、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宝贵经验智慧。[7]三是立足新时代分析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难点及优化路径。一方面,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迈上了更高水平,但也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均、发展机会不足、公共服务不优、精神文明不完备的困境。[8]对此,应当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9]第二类是与共同富裕的相关研究,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研究。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是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更加注重分配的公平正义[10],是一条通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之道,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11]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超越西方“物本”逻辑,将解决复杂社会矛盾和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作为突破点,致力于推动共同富裕新进展。[12]

由此可见,推进共同富裕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奋斗目标,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核心要义。不过,既有的学术成果侧重于推进共同富裕的宏大历史叙事以及聚焦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价值、实践难点及优化路径,缺乏共同富裕的整体性研究,即如何完整准确认识共同富裕的概念提出及实践方略。基于此,本研究尝试从研究共同富裕的发轫逻辑、理解程度、中国实践、世界意义来建构共同富裕的认识框架,阐明共同富裕是如何从理论到实践、从中国到世界。

一、共同富裕的发轫逻辑

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有着独特的发轫逻辑,共同富裕的发轫逻辑指的是从逻辑层面阐析共同富裕缘何提出以及怎样成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旨在回答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为什么”的问题。现实地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共同富裕成为高频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究其缘由,推进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理论的内核所在,是党为之奋斗百年的历史目标,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社会理想,更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迁的现实要求。因而,推进共同富裕彰显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逻辑自洽。

(一)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的理论表达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张,“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则是共同富裕出场的理论逻辑。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代,尽管资本主义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但却存在着生产力非正义发展的后果,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是建立于剥削剩余价值基础之上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分配机制,长此以往,直接后果是出现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两极分化现象。而且,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具有盲目性,很容易导致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其后果就是进一步拉开了社会贫富差距。对此,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13](P.200)从事生产活动作为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本应当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进来提升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而非为少数资本家积累财富。恩格斯高度认同马克思“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理论,并且勾勒了未来社会的理想图景:“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14](P.814)这意味着,社会主义社会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应当反思资本主义非正义发展的教训,从而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目的是让社会发展的成果能惠及到所有人。尔后,以列宁为代表的苏联共产党人,秉持着“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的理念,将马克思主义付诸实践,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多次强调,“共同劳动的成果不应该归一小撮富人享受,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享受。”[15](P.112)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内涵与共同富裕本质一致,所以说,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的理论表达。

(二)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百年的历史目标

“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16](P.4)百年以来,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这无疑是党的百年奋斗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党的创始人李大钊曾言及:“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17](P.354)阐明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构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图景,即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富有的、公正的,而不是剥削的、贫穷的,必须要让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历史表明,百年以来党始终不渝地追寻并实践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农村地区进行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广大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使贫苦农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翻了身,党也因此赢得了人民的拥护。解放战争时期,党颁布施行《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改变了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积极推进“一化三改”。1953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18](P.86)这是共同富裕最早出现于党的重要文献。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说道:“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19](P.437)。不难发现,20世纪50年代初,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此时将共同富裕写入中央决议表明党铭记初心,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执政使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不仅阐析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还强调改革的过程要秉持两个根本原则:“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0](P.111)改革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毋庸置疑的,虽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会有先富和后富之分,但根本目的是指向共同富裕,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共同富裕是赓续中华民族大同理想的具象表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也是理解共同富裕的重要视域。以“两个结合”观照坚定共同富裕的发轫逻辑可见,共同富裕是赓续中华民族大同理想的具象表征。千年以来,大同理想是历朝历代所希冀达成的理想社会图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礼记·礼运》,其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大同理想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障民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等表达的核心要义是要创造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民生保障,解决人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二是社会公正。“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表达的核心要义是指建立公正有序的社会秩序,确保人尽其才、宜居宜业,整个社会有序运行。三是和谐共生。虽然大同理想描述的都是具体的事例,但从深层次看,大同理想强调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这种和谐共生是建立于民生得以保证、社会得以公正的基础之上。此外,爬梳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发现,大同理想传承了千年,并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大同理想为核心而衍生出了诸多概念。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耕者有其田”等,以及康有为著作的《大同书》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同理想。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的内容指向与大同理想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如今,党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就是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就是让“耕者有其田”。因此,要想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发轫逻辑,应当从赓续中华民族大同理想中予以探寻。

(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要求

“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21]重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并善于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贯方略。新时代之所以如此强调推进共同富裕,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就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因而,新时代必须妥善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实质上,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与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一致的。一方面,着力解决不平衡的发展问题,践行“共同”要义,以此促进共同富裕。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综合实力迅速发展,各项经济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人民渐渐富起来了。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是我国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距反而愈来愈大。为此,解决不平衡的发展问题需要树立系统协调的观念,发挥各自的优势。基于此,国家层面实施了东西部对口协作、乡村振兴等战略,旨在统筹协调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缩小地区的发展差距。我们可以看到,在解决不平衡的发展问题时,实际上就是践行共同富裕中的“共同”要义,只有将“共同”要义付诸实践,方可真正解决不平衡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着力解决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践行“富裕”要义,以此促进共同富裕。不充分问题主要体现在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共享性不充分,发展内涵的不充分,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充分。因此,必须坚持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既提升经济发展的总量,同时也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把我国的经济优势和经济效率充分释放出来。可以看到,在解决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时,实际上就是践行共同富裕中的“富裕”要义,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做优,为共同富裕创造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质言之,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需要我们贯彻共同富裕的要求,以“共同”的理念来解决不平衡的发展问题、以“富裕”的理念来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将推进共同富裕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结合起来。

二、共同富裕的理解维度

纵观关于共同富裕的既有学术成果,大多是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现代化等理解维度予以阐释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然而,一个基本事实是,共同富裕的概念提出和进程推进皆是中国共产党,所以本研究认为有必要立足中国共产党的本体来界定共同富裕的理解维度,即共同富裕既作为党的一种政治理想,也作为党的一种价值指向,又作为党的一种道路选择,这为我们完整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开辟了新的理解视角。

(一)作为一种政治理想,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理想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远政治理想的政党,立志“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2](P.39)这公开阐明了无产阶级运动的原则和目的,表明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运动不是局限于为某一特定的阶级服务,而是志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遵循着《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延续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理想,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富裕便生动体现了这一崇高政治理想。所以,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实践逻辑就是改变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旨在通过再分配、三次分配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避免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现象出现。[23]并且,党中央一以贯之地强调共同富裕的实施对象是全体人民,要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人也不能少。由此观之,共同富裕不是指向少数人的,而是惠及全体人民的,这鲜明体现了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理想。另外,观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它们一般代表着特定的社会阶层或者某种特定集团的利益,尽管它们实施多党轮流执政,但依然改变不了无法代表全体民众的弊病。然而,我们党却心系人民,以共同富裕的方式来体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理想。正如习近平所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21],共同富裕是践行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理想的具体实践行为,改变了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为党赢得了人心。

(二)作为一种价值指向,共同富裕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做到了一切政党行为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以及自觉接受人民群众评价。一方面,共同富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来审视人类社会发展史发现,不同历史阶段的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不同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成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至今的四十多年里,我国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人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前所未有地提高。不过,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怎样平衡总体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问题成为了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还不够高的情况,共同富裕在如今显得更加重要。基于此,党中央多次召开中央会议,将推进共同富裕写入中央全会公报,坚定不移地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发展,创造美好生活,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深刻昭示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将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共同富裕全过程。群众路线是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工作路线,这一点也体现在推进共同富裕之中。细言之,党提出推进共同富裕是有着明确的目标,而这些目标的设定是深入人民群众之间广泛调研而制定的。比如,党中央分阶段明确了推进共同富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国民经济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民生活水平、人的全面发展水平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细化标准。同时,党强调共同富裕的过程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接受人民群众评判。共同富裕说到底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评价,并且要将人民群众的合理意见加以吸收,凝练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智慧。

(三)作为一种道路选择,共同富裕彰显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本质规约

爬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重要文献和中央领导人讲话可见,共同富裕常和道路联系在一起,表明共同富裕不仅是政治理想和价值指向,而且还是一种道路选择。例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24](P.1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25](P.66)与此同时,共同富裕也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21]所以,我们应将共同富裕道路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予以考量,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共同富裕作为道路选择的真谛所在。“现代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成为了国家建设的美好愿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现代化更是被当作重要目标。党的十九大后,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可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和国家致力于达成的目标。相比于一般意义的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则具有更加独特的内涵和标准。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一般意义层面的现代化内涵和标准,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更强、更优的生产力,为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进步铺陈物质基础,把国家财富的“蛋糕”做大,不断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现代化水平。此外,我国的现代化更加突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约,即实现共同富裕。虽然我国同西方国家皆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促进现代化的作用,但我国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生产力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非少数人的富裕,这与西方国家存在本质区别。因此,纵观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一以贯之地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全体人民共享我国改革发展成果,显著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共同富裕的中国实践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也是我们观察事物、认识问题、研判形势的基本方法。所以,以唯物辩证法审视共同富裕的中国实践发现,中国的共同富裕事业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首创相结合、坚持总体谋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坚持思想动员与制度保障相结合、坚持创造财富与分配财富相结合、坚持共同奋斗与防范误区相结合,使共同富裕逐步由理想变为现实。

(一)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首创相结合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所以,推进共同富裕必然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应当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不但是现实因素所决定的,而且还是历史的必然。前文述及,共同富裕是由党提出并付诸百年实践,使共同富裕取得明显进展。历史表明,只有党才能领导共同富裕事业,任何偏离或否定党的领导都不利于推进共同富裕。由此,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一是通过坚持党的领导来把握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方向。在党的领导之下,明确了推进共同富裕的“四项原则”,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根本性指引,使共同富裕方向不偏、准星不移。二是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为共同富裕汇聚组织力量。当今中国,没有一个组织能超越党的组织力量,党依据规模庞大的组织体系和党员,可以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投入到共同富裕的事业中来,形成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三是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战略定力,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共同富裕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可以保证各项确定的目标能够接续奋斗,既谋划长远又布局当下。诚然,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首创是辩证统一的,既要发挥党中央一锤定音的功效,又要鼓励各地人民群众结合实际创新共同富裕的新思想、新路子。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明显,人民群众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进共同富裕,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典范。比如,西安的共同富裕高新样板、南昌的共同富裕样板村、浙江的共同富裕示范村等,每一地都有着鲜明的特色。所以,党在强调坚持党对共同富裕事业领导的同时,还高度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再加以提炼、甄别,供全国推广使用。

(二)坚持总体谋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一个总的概念,“不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要从全局上来看。”[3]表明推进共同富裕必须要做好总体谋划。只有以总体的思维来推进共同富裕,才不会出现“一叶障目”的现象,不断强化推进共同富裕的总体协调度。那么,如何从总体谋划共同富裕?在习近平看来,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上述推进共同富裕的六个方面是总体性的思路,但实际推进共同富裕还需要结合分步实施。也就是说,共同富裕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在不同阶段将共同富裕的六个方面内容予以贯彻落实。对此,党明确了共同富裕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是到“十四五”末、第二阶段是到2035年、第三阶段是到本世纪中叶,分别对应的共同富裕目标是: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概言之,推进共同富裕的总体谋划与分步实施是统一的有机体。其中,总体谋划为分步实施明确内容要求,分步实施将总体谋划的内容要求逐步落到实处,二者协同配合,皆服务于推进共同富裕事业。

(三)坚持思想动员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是党的宝贵经验,这一经验也被运用至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形成了坚持思想动员与制度保障相结合的实践方案。从逻辑理路层面看,坚持思想动员侧重于澄明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目标指向和行动指南,引导人们树立对共同富裕的正确思想认知。因为正确的思想认知是正确的行动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方可确保高效推进共同富裕。不过,仅有思想动员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制度的形式予以保障,形成推进共同富裕的刚性力量。[26]从实践举措而言,党的历史表明,党在制定决策部署之前都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意志,将全党的思想认知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中来,推进共同富裕亦是如此。具体而言,一是以中央会议的形式进行思想动员,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等都提及了共同富裕内容,彰显了党坚定不移推进共同富裕的决心,为推进共同富裕作了全党思想动员。二是以学习习近平关于推进共同富裕系列重要论述的形式进行思想动员,如学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上述讲话阐明了共同富裕的意义、内容、原则、要求等,有助于深化对共同富裕的思想认知,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此外,党还着重建立健全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体系,至今已经建立健全了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统筹发展与共享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够符合高效便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认识到,制度本身就蕴含着鲜明的价值导向,目前建立的这些制度既深刻体现了共同富裕的价值导向,也有利于将习近平关于推进共同富裕系列重要论述的思想精髓落到实处,促使思想动员与制度保障同频共振,将共同富裕稳步推进。

(四)坚持创造财富与分配财富相结合

坚持创造财富与分配财富相结合是推进共同富裕一个重要实践范畴,推进共同富裕是建立在更加发达的生产力和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同时,推进共同富裕还需要妥善分配好财富,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故而,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中,一方面坚持创造财富,把“蛋糕”做大。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必然要求走高质量发展之道。换言之,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再简单地追求量的变化,而是要从质的维度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此,我国立足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达到了在经济发展提质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统计资料表明,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8.1%,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7.1%、第二产业增长8.2%、第三产业增长8.2%,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提高,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①另一方面坚持分配财富,把“蛋糕”分好。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着力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以及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健康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需要注意的是,创造财富与分配财富是相辅相成的,创造财富的目的是更好地分配财富,分配财富必须公正合理,才能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这是我国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经验。

(五)坚持共同奋斗与防范误区相结合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共同富裕要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鼓励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以实干精神创造美好生活,不能陷入“养懒汉”的陷阱。对此,党中央反复强调共同富裕不是等出来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所以,在推进共同富裕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敢于直面共同富裕进程中的难点问题,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干事创业氛围。此外,推进共同富裕还需要注意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认识误区。一是推进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存在客观差异,决定了各地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不可能做到“同时富裕”,这是不切实际的。不过,尽管存在客观差异,但共同富裕却是最终目的。二是推进共同富裕不能搞“平均主义”。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所以,共同富裕在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也必须尊重市场运作规律,不可能以整齐划一的方式进行。三是推进共同富裕不能搞“杀富济贫”。2021年11月12日,在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财经委韩文秀在谈到“共同富裕”时表示绝不能“杀富济贫”。共同富裕是依靠共同奋斗取得的,而非采取不正当的方式,否则既歪曲共同富裕的原意,又产生不良的后果。也就是说,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依靠人民群众,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勤劳致富的方式来达到共同富裕,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共同富裕的认识误区,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四、共同富裕的世界意义

共同富裕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目标,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所以,考察共同富裕的意义还应当树立宽广的世界视野,将中国的共同富裕事业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格局中予以考量,有利于更好地展现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以及贡献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陷阱”的中国智慧。

(一)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的国际形象

政党形象是政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党的形象和威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2](P.675)。而今,执政党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可以说,一国执政党国际形象不仅代表着执政党本身的形象而且还代表着该国的国家形象,所以审视共同富裕的世界意义发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领导力量,其为共同富裕奋斗百年,如今已经塑造了党牢记初心使命的国际形象。从建党百年以来的大历史观来看待党领导共同富裕的实践历程,党从成立至今,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尽管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课题不同,但党却一以贯之地将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为共同富裕确立了根本社会前提。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又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共同富裕确立了根本制度前提。改革开放以后,党准确研判社会主要矛盾变迁,将党和国家的中心转移至经济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为共同富裕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后,党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改革,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道,既提升了经济发展的量,又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进一步夯实了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不难发现,党无论是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年代,还是在强起来的今天,都铭记为全体人民谋共同富裕的初心,并结合时代的发展逐步将共同富裕付诸实践,使共同富裕在中国逐步从理想到现实。因此,从这个层面而言,共同富裕塑造了党牢记初心使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更好地积淀政党文化软实力。

(二)贡献了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陷阱”的中国智慧

人类社会自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方面长期保持优势,以至于很多人片面地将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视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标准,在实践中表现为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举措,不加以区分地运用至本国,其后果不但没有实现现代化,反而落入了资本主义“现代化陷阱”。从世界范围看,资本主义现代化追求的是效率优先,强调要把社会财富的“蛋糕”做大,但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弊端,致使无法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这就带来一个致命的后果:社会财富愈来愈多,但社会动荡的风险也愈来愈高,直至酿成社会冲突。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方式,虽然一段时期内发展了生产力,可随着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最后反而掣肘了甚至中断了现代化进程,陷入了政治立场极化、民粹主义泛滥、社会动荡不安“现代化陷阱”。对此,习近平指出:“物质丰富了,但发展极不平衡,贫富悬殊很大,社会不公平,两极分化了,能得人心吗?”[27](P.35)道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陷阱”的实质所在。所以,中国式现代化将共同富裕作为重要内容,而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在于能够正确处理共同和富裕之间的关系。共同富裕将富裕程度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依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释放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活力,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道,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适应了时代所需和人民所盼。同时,共同富裕更加注重公平,依托社会主要分配制度,统筹做好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及三次分配,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坚决避免收入两极分化。概言之,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有效平衡了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以效率来保障公平,以公平来提升效率,走出了一条现代化的新路子。

(三)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28](P.119)这个重大结论揭示了评判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应当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予以理解。因此,共同富裕的世界意义还需要从国家制度层面进行探析,即共同富裕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本质而言,共同富裕之所以能够稳步推进,关键在于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支撑。一方面,共同富裕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实力是处于较低水平的,为何短短的四十年的时间却使我国经历了富起来的转变并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在党的坚强领导之下迅速整合国内资源,动员全党全国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凭借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来推进共同富裕,使共同富裕能够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另一方面,共同富裕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正义。制度正义,指的是制度创立设置的初衷及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制度正义为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复兴的制度,它不是为极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而是为全体人民服务。所以,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正义的生动体现。毋庸置疑,国家之间的制度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党和国家通过共同富裕,有利于以实际行为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能够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

总而言之,共同富裕作为党和国家重要的发展目标,必须要回答好为何提出共同富裕以及如何完整、准确认识共同富裕的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其从提出到实践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力推进,是因为共同富裕是党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能否实现共同富裕关乎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只有通过驰而不息地推进共同富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夯实党长期执政的人心基础。再之,尽管学术界有不少关于共同富裕的成果,仍必须要回答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如何准确认识共同富裕。所以,本研究通过从不同维度审视共同富裕的内涵,力图完整、准确建构共同富裕的认识框架,此举不仅达到了澄清共同富裕的目的,还为今后如何推进共同富裕明确了路径,旨在以正确的思想认知指引正确的实践行为。最后,本研究认为追求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的目标,也应当是人类的共同追求。由此,本研究基于中国实践——世界意义的研究思路,总结了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举措,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对世界的意义,为研究共同富裕的意义开辟了新的视野。诚然,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直面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不断将共同富裕推向更高水平。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202/t20220227_1827960.html。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现代化发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