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式菜名的英译原则和方法研究*

2022-11-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菜名意译中式

高 冲

(大连市烹饪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辽宁大连 116000)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深远,其种类丰富、独具特色的中式美食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文明的突出贡献之一。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多,而作为对外交流重要纽带之一的中餐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认识并喜爱。因此中式菜名的英译是否得当非常重要。

一、前期研究

菜肴名称英译在翻译研究界是一个极具挑战新兴项目,自从1990 年刘增羽出版了《中式菜肴英译名亟须审定》,倡议设立中式菜肴英译名审定委员会后,有关于中式菜名英译的一些书籍和文章开始陆续出现,通过对中式菜名英译的研究结果进行的分析和梳理,发现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

中式菜名的用词十分考究,拥有着深远的中国文化内涵,所以从菜名本身的语言特征和词汇层面等方面入手探索中式菜名的英译方法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追捧。陈家基归纳并分析了中式菜品名称的构成特点并将其分为几个大类,提出相应有效的英译方法:写实型——直译法、写意型——意译为主,直译为辅、半写实型半写意型——直译加意译、地方风味型——突出地名(附加style)、典故型——直译或意译加解释、药膳型——简译加注。黄海翔强调中式菜名英译应该从烹饪方法入手,介绍了9 种常见的烹饪方法和其相对应的专业词汇翻译,同时提出了意译、直译和直译加解释三大种翻译方法。任静生提出中式菜名英译应当直接介绍烹饪方法和菜肴原料,遵从“准确、忠实、通顺及简洁”的翻译原则,并以此为导向总结了六种实用性高的英译方法:意译法;直译法;直译+释义法;音译+释义法;移花接木法;随机应变法。刘朝阳指出中式菜肴名称具有文化内涵丰富、用词讲究、音韵优美、广告宣传和提醒介绍、使用修辞格的语言风格等特征,结合了异化和归化的英译理念,提出了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总体上来看,词汇层面的研究主要展现在分析归纳用词现象、菜名词汇特点、用词规律以及英译方法和技巧的探究。朱丽研究了中式菜肴名称中普遍存在的隐喻现象,阐述了隐喻对菜名的修辞作用以及汉英隐喻文化差异对中式菜名翻译的影响,提出为防止汉英文化冲突,翻译含隐喻的菜名时应当采用直译法。程迎春认为含有修辞的中式菜肴名称反映了我国深层次的文化底蕴,烹饪手法和用料则是其表面信息,因此应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如实展现原本菜名的文化色彩,再之后添加说明菜肴的基本信息;对于那些因为中外文化差异而没有办法用精简的英语直译出来的带有文化的菜名则使用意译+注释的英译方法。张玉宁、迟文成分析了中国流行菜名的命名特点和依据:借助联想,善用修辞,变典雅为通俗,变直观为模糊,认为中西菜名的异同和英译的性质导致了中式菜名英译只能达到“信”、“达”的标准,而“雅”很难兼顾到,所以英译中式菜肴名称时首先要尽量弄清楚它的制作原料和烹饪方法,然后用英式菜肴的命名方式翻译出来。从之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对中式菜肴名称进行翻译时,相对倾向于提倡直接翻译出烹饪方法和原料。

综观近二十年来对中式菜肴名称英译的研究发展,虽然有学者尝试从文化对比角度对中式菜名进行英译研究,但直到现在,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仍旧很少,而且在有关文化方面的菜名英译中,极大忽视了我国自身文化的“输出”,中国的饮食文化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有效的传播。在此背景下,本课题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本课题会在跨文化视角指导下系统探究中式菜名的翻译策略。试从中国菜肴的命名规律和特点来探究中式菜肴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正确采用多种翻译手法,以达到促进中外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实现英汉翻译“信”“达”“雅”的要求,对外传播我国的饮食文化。

通过对前期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中式菜名的翻译进行分析。

二、存在问题

(一)菜名乱译

翻开菜单,经常会看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中餐菜名翻译。例如:“驴打滚”被翻译成一只在打滚的驴;“佛跳墙”被翻译成一个在跳墙的和尚;“狮子头”被翻译成一只狮子的头……看到这样的翻译,估计外国友人也会丧失品尝中华美食的心情。

(二)菜名翻译不统一

同样一道菜,在不同的酒店菜单里可能会是不同的译名,有的甚至会达到十几种不同的译名,这样的译名有的时候会让外国友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虽然说译无定法,但这种过多样的菜名翻译对中华菜肴的推广来说不是好事。

(三)对烹饪方式的术语翻译不清

中式菜肴的烹调方式多样,煎炒烹炸、爆烤熘扒、蒸烧煮炖、炝拌烩焖、腌汆煸腊、煨靠酱熏、酿塌糟涮、风卤贴淋等至少50 多种,而英文中没有一致的单词或短语来一一对应。例如,“炒”和“爆”在中国是两种不同的烹饪方式,“炒”包含了“爆”,但“炒”没有火候的要求,而“爆”强调旺火翻炒,在进行英文翻译是,多数统将这两种烹饪方式翻译为“fry”。这种中英文词汇的不对等翻译,会造成外国人不能全面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不利于中华饮食文化的推广。

菜名翻译不仅是指语言文字上的一种转换,更是指将饮食文化和一种语言的菜名进行语义上的等价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当下中餐被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所接受,正确英译中式菜名是中西方文化的一种交流,也是弘扬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中式菜名英译原则

为了更好地对外弘扬我国的饮食文化,我们在对中式菜名进行英译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跨文化交际原则

在对中式菜名进行翻译时,翻译者需要对两种语言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有所了解,要有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很多中国的传统美食外国人不曾见过,单从译后的文字上也很难理解美食的具体,这时候如果把这些传统食物借用外国人所熟知的名字进行对应翻译,外国人就能很快了解菜名内涵,并引起文化共鸣。例如:将“肉夹馍”翻译成“Chinese Hamburger”,将“血肠”翻译成“Black Pudding”等。

(二)文化共通原则

文化共通(Cultural Similarity)是指不同的语言文化对于同一事物呈现出共同的思维,即对同一种事物不同语言的人也有相似的认知。很多的中西方菜肴名称都具有这样的共通性,这种情况下,多采用直译的方式,按照菜名的本意对应翻译即可。直译法也是对大多数菜肴名称的翻译方法。例如:“炸鱼”可直接翻译为“Fried Fish”,“炒鸡蛋”可直接翻译为“Scrambled Eggs”。

(三)简洁易懂原则

对菜名进行英译时首要目的是让外国人看懂。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菜名用词讲究、文化内涵丰富。若选择将菜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全部译出,则最后的英文菜名一定非常的冗长,现实中这是行不通也没必要的。所以在翻译时建议简洁翻译,内涵部分可以添加注释或者由他人口译即可。

(四)译后语文化禁忌原则

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和文化禁忌,译者在对中式菜肴名称进行翻译时,需要调查了解译后语人群的饮食习惯和文化禁忌后再翻译,避免文化冲突。例如,很多西方人不吃动物的内脏,当翻译涉及动物内脏的菜肴时,译者必须清楚直接的译出菜的内脏成分,让译后语受众在点菜时候心里有数,避开文化禁忌。

(五)传递源语言文化原则

我国美食种类多样,很多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对这些菜品名称进行翻译时,不能盲目仅为达到让译后语人群理解为目的而淡化我国的饮食文化。例如,饺子状似元宝,在我国具有美好的寓意,深受百姓欢迎,是中国人新春佳节必不可少的美食。过去多将其译为“dumpling”,不能很好地体现其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若将其翻译成“Jiaozi”则好很多。

四、中式菜名英译方法

通过对前期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将对中式菜名的翻译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直译法

直译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翻译方法,被广泛运用在各个翻译领域。因它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菜名字面信息,所以也适用于大多数的中式菜名翻译。1.主料+配料如:西红柿炒鸡蛋“Scrambled Egg with Tomato”;皮蛋豆腐“Tofu with Preserved Eggs”。2.主料+烹饪方式如:烤鸭“Roast Duck”。3.主料+口味如:糖醋排骨“Sweet and Sour Pork Steak”。4.烹饪方式+主料+配料如:板栗红烧肉“Braised Pork with Bamboo Shoots”。5.烹饪方式+主料+配料+刀工如:芸豆炒肉丝“Sauteed Shredded Pork with Kidney Bean”。6.以地名或人名命名的菜如:东坡肉 “Dongpo Meat”;德州扒鸡“Dezhou Braised Chicken”。

意译法

中国很多菜名具有寓意,有其自身典故,或借用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等词汇来命名,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讲究内涵美,光从菜名字面上不能了解菜肴具体,这种情况下很多采用意译法。1.解释法如:蚂蚁上树 “Mayishangshu——Vermicelli with Spicy Minced Pork”。2.删减法如:夫妻肺片“Sliced Beef and Ox Tongue in Chili Sauce”,将夫妻二字删减掉。3.改写法因中西文化具有差异性,将不能直接翻译为英文的中式菜名的内容进行改写,最终达到让其理解、通俗易懂的效果。4.借用法如:中餐的烹调方法有很多,煎炒烹炸等至少五十多种,而在翻译时没有足够多准确的英文词汇能与其相对应,此时可借用可表达类似意思的词语进行翻译。

音译法

音译法就是直接将菜肴的中文名用汉语拼音拼写出来,这种翻译方法直接、简洁、易记,同时也非常具有中国的文化特点。例如:豆腐“Tofu”;饺子“Jiaozi”;馄炖“Wonton”等。音译法特别适用于翻译具有本族特色的菜品名称。

五、展望

中式菜名英译对向外推广我国饮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中式菜肴的翻译问题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今后在该领域还应继续加深对中式菜名英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以促进中式菜名翻译的深层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翻译的目的论指出,因为源语言国家和译入语国家在价值观、文化等方面有所不同,所以翻译并不是简单地进行语言转换那么简单,应当在翻译过程中达到文化上的传输。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菜肴名称的翻译常常无法完成其语用意义、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上的百分百对等,所以译员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在不同的译语环境中选择恰当的翻译手段,以便激发译后语读者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使翻译能够有效传达中式菜肴的信息,最后影响译后读者的思想和行为。

菜肴不仅仅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吃”,同时还从更深层面展现出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是各国家文明历史的见证和象征。中国饮食文化高深广博,在菜品的选料、烹制和取名等许多方面都体现出我国的文化特色。因为中外文化方面的不同,菜肴名称的英译多数无法实现其语用上、所指意义上和联想意义上的百分百对等,所以译员在进行英译时,应当选择恰当的英译手段,以促使激发译后语读者萌生相同或类似的联想,让英译能够更高效地传达中式菜品的信息,最后影响译后语读者的思想和行为。所以,从跨文化视角下选择正确的英译方法、准确英译中式菜品名称对于对外发扬中华饮食文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菜名意译中式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从功能目的论视角浅谈中餐菜名的翻译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套路玩得深,点完餐的我泪流满面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网友盘点最萌最“坑爹”菜名
16道中国菜名翻译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