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环节研究

2022-11-22韩雨晴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环节语文课堂

韩雨晴

(扬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9)

一、语文教学导入

(一)语文教学导入的含义

语文教学导入需要教师依据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条理有层次地引导。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依据学生自身特点明确学习目标,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中。

(二)语文教学导入方法

语文教学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李如密曾经说过:“教学导课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调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和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铁把学生吸引住。”

语文教学导入从五官感受角度分析可以分为:

1.以眼为主:视觉感受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已经逐步进入了课堂,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正如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春》的时候,教师先通过播方多媒体关于春天万物的短视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感觉,同时课堂导入形式的新颖也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2.以听为主:教师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常规、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堂讲课方法。讲授可以分为讲解、讲演、讲述、讲析等种类。

3.以说为主:教师提问,师生互动法

师生互动法则是更加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一种课堂模式,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比如在讲授《鸿门宴》的时候,教师提到“同学们,众所周知,我们古代有两位帝王,演绎了一段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故事,他们就是项羽和刘邦。同学们觉得谁才是王呢?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再来领略一下两位伟人的高光时刻吧,相信过后同学们也会有新的想法,之后我们再来讨论”。

4.以想为主:设置悬疑,情节跌宕起伏

疑问对学习来说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疑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提出的耐人寻味的问题中思考摸索,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悬念。例如,在学习《雨巷》的时候,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置疑问:“同学们见过下雨的巷子吗?想象一下在巷子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身影窈窕的女子,手里撑着一把油纸伞擦肩而过,你会是什么感受呢?”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当学生完成基础阅读之后,教师只需要结合学生的回答分析,进一步引入课堂讲解,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5.以感为主:背景典故导入,体会作者感情

在导入环节采用课堂导入法,对教师的语言运用技巧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要采用不同于授课时的语气、语调,应根据导入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讲授模式。例如在讲授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教师在导入环节中给学生讲解了残暴日军欺压中国人民的事迹,以及鲁迅先生和文中被纪念者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渲染了课堂的氛围,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篇课文,奠定了感情基础。

同时还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语文教学导入方法,比如著名学者李继秀在他的书籍中曾提到从形式的角度可以分为五类,“以讲导入”“以读导入”“以议导入”“以练导入”“读和听导入”。[1]

(三)语文教学导入的价值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出色的导入环节,会为一堂语文课的成功奠定基础。一个优秀有经验的教师会更加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仔细推敲导入语,以此来更好地给学生展示专业的教学技能和魅力十足的个人风范。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脑力带来疲劳。”[2]导入环节短短几分钟,若进行得恰当到位,则给课堂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若教师没有高质量地运行好导入环节,则直接影响后续的教学进程。因此语文教学导入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具体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2.激起学习动力;3.拉近师生关系。总之导入有很多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进入正确有效的教学轨道、总领整节课的基调等。正如“导入的功效如车之发轫,歌之起调,戏剧之序幕,交响乐之序曲,熊熊大火之火种。浩浩荡荡之思维在这里启动,无尽的兴趣在这里点燃,追求真理与求知之门在这里打开,滔滔不绝之讲解在这里发起。”[3]

二、语文教学导入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意识缺乏

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入只停留在教案设计和备课上,而没有考虑到实际上课时的师生状态。例如一位教师在给学生讲课《百合花》的导入中这样讲道:“同学们上课,同学们都知道哪些花的名字呢?我听到大家说荷花、桃花、月季,还有百合花。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一下茹志鹃的百合花吧。”这样的看似以题目为切入点的导入,实则是用花朵名称强加到导入环节,没有起到引起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这样的导入则是教师为了导入而导入,并没有给整个课堂教学环节起到引领作用。

(二)导入模式固定化

导入模式也就是指在中学语文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所针对不同课堂内容惯性采用的导入流程固定化,进而长期使用形成模式。

(三)导入环节教师与学生分离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现今的教育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由之前的教师为主体转换成学生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流程。虽然改革方向已经明确,但还存在个别教师明确了改革方向但在教学中却容易忽视的弊端,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分离的现状。

例如,在讲解《过秦论》时,教师在导入环节时这样说道:“同学们,上课。在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说一说我国第一个朝代秦朝的故事,众所周知,秦始皇用自己的谋略和才华征服统一了六国,但这样高调的开局却并没有赢得完美结局,只短短经历了秦二世便走向了灭亡,可谓是潦草收场。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古代政论家贾谊是如何看待这个历史吧,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这位老师在导入环节所采用的导入角度和导入素材都很适合本篇课文,但导入方法中只有老师自己的一言堂,没有和学生有任何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效果就是学习自制力强的学生会紧跟老师的步伐,但却没有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学习自制力差的学生则甚至会出现开小差、走神的现象,最终成绩下降。

(四)导入程度不适宜

在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时,谨慎且精心选择所教授的内容,以及恰当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入手,显得尤为重要。

导入程度过浅,内容和接下来的教学进程关系不大。正如路东梅前辈在书中所言:“导入最常见的毛病是内容牵强。”[4]例如一位老师在导入。授课《老人与海》时,就从“老人”与“海”导入。课堂开始,老师便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老人,学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老师接着提问:“那有没有见过海呢?”学生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最后老师说:“那这二者出现在同一画面中,想必会很有意思,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老人与海》!”这位老师的导入语,只停留在题目的词语解说上,而没有正确有效地给学生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导入程度过深,会给学生造成复杂的学习心理预期,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教师过多地展示自己的知识,反而起到物极必反的效果。

比如教师在讲授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在导入环节,教师给学生讲解提到曹雪芹的背景信息,以及创作《红楼梦》的深层次内涵,还有时至今天发展而来的红学的具体层次等。虽然深刻细致地讲解了关于本篇课文的前前后后,但在导入环节便呈现如此纷繁复杂的前奏曲,不免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者会对课堂有抵触。

三、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策略

(一)导入角度

导入角度往往是在导入环节中占据首要位置,如果说上好一堂课好比切一个苹果,那导入环节则是拿起刀来切苹果,而导入角度则好比找准要切的点。例如有关研究者提到可以从“一抓住关键词,二善用注释设疑,三巧用俗语名言,四妙用课后思考题”[5]这些导入角度进行切入分析。教师在备课中摘选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字词,并围绕这个关键词进行导入流程设计,由一个词语过渡到整篇文章,同时也给学生在上课之初便展示出文章的要领,围绕这个语句进行发散思维。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怎可以根据课下注释的重难点文言字词讲解为导入切入点?讲解知识的导入可以及时聚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扫清了字词障碍,为接下来的文言文理解打好基础。在讲解名人故事或者诗歌的时候则可以采用名人名言,恰当地讲解作者的生平,也为接下来的讲解定好了感情基调。在讲解大篇幅的文章的时候,基本上是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教师则可以根据课后题进行设问,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堂活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在现如今的快节奏的发展中,学生普遍早熟,对新鲜事物接触得较多,教师在导入的切入点的构思时还可以考虑贴近生活实际,热门话题,学生普遍关心的篮球、美食、服饰等角度。学生在上课之初一般精神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涣散,这时候提到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物会迅速捕捉学生的注意力来有兴趣参与到教师的导入环节,也为上好一堂课开了一个好的开端。

(二)导入素材

导入素材也就是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所采用的资源。比如文章背景、作者生平、文章所产生的影响等。在备课环节中教师应着重考虑到导入素材的选择上,素材不仅仅贯穿整个导入环节,而且也是后面整个课堂环节所需要的内容,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有位语文教学研究者在著作中提到关于如何解决导入素材中问题“寓于主体,贯穿全程;首尾呼应,浑然一体”[6]这两点要求则是在强调课堂内容的联系性,在素材的选取上不仅仅要适合三五分钟的导入环节,更要贴切文章的主题脉络,可以在课文的讲解中再次甚至多次反复提到,对于教师来说是个很好的辅助授课素材,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听课消化知识的引例。导入的素材同时也是课文穿针引线的事例,通过文章的讲解,逐步给素材添加深层次内涵,在文章最后总结含义,也进一步达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

教师在对导入素材的选取时可以采取以小见大的方法,针对课本内容,选择相对小化的同性质事物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理解,也更加利于所将要进行的本堂课的内容的讲解。素材的来源方面则可以更多地侧重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历史故事、传奇见闻等。同时也应保证所选取素材的真实性,相关数据记载要掌握清楚,以及素材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教师在对一篇课文导入素材的搜集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素材,需要教师对比删减,选取其中有价值的素材。

(三)导入方法

导入方法也就是在导入时所采用的方法,除了之前所提到的关于五官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讲述法、多媒体导入、游戏导入等。在方法的运用中需要教师针对课型和课堂内容进行方法选取。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走入课堂,也成了大多数老师首选的方法。但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把双刃剑,需要恰当运用,也不可过度依赖,个别教师会觉得多媒体解放了老师,只需要上课开始播放视频、音乐、图画等来导入新课。但其实多媒体的运用也更加考验教师的能力,需要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的注意力由多媒体转移到教师和课堂上。

(四)教师的创新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越来越强调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的培养。所谓创,则意味着个人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而新则意味着与以往不同,出奇新颖。教师的创新素养也是现如今教师专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高效培养教师的创新素养?应当要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创造性的人格品质和独特的教学艺术。”[7]教师的创新素养首先需要教师本身有知识的不断吸取,也应涉及各个方面,以此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导入时创新语句,引经据典地给学生呈现完整有趣课堂,同时教师也要有自己的人格塑造,在课堂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创新素养的提升,具体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则体现在对课前备案的创新设计、导入环节的巧妙过渡、课堂进行中的灵活掌握。而其中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创新素养的提升则体现在导入环节中语句的提炼精准运用、导入方法的创新使用、导入素材的恰当安置。

(五)学校改革的方向

学校作为目前进行教育的主要核心场所,对解决目前存在的导入问题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在教学器具和教学设备上的配备对课堂导入也产生影响,学校的校风和文化氛围同样对课堂导入具有影响,以及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制度的建立和日常教研会的开展等也是大多数学校需要在今后进行改革的地方。

猜你喜欢

环节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全宅影音集成系统中最温馨的环节 室内光线控制系统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谚语趣画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