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不同频次应用抗凝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2022-11-22屈晓怡

血栓与止血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血栓下肢静脉

梁 明,屈晓怡

(1.陕西省平利县中医医院妇产科,平利,725500;2.渭南市蒲城县妇幼保健院(蒲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渭南,715500)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中异常凝结,造成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的一组症状[1]。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是临床治疗子宫疾病的主要手段,然而报道指出妇科术后下肢DVT 的发病率较高[2]。腹腔镜手术时需建立气腹,腹腔压力增加可对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造成阻碍,术中应用麻醉药物及操作等因素的作用,增加下肢DVT 的发生风险[3]。故给予患者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Ca,LMWH-Ca)是常用的抗凝药,数据显示该药可减少70%无症状DVT 的发生[4]。本文开展LMWH-Ca 应用频次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2~2021.2 收治的62 例接受子宫全切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入组患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无法正常沟通;合并精神系统或心理疾病;近期接受外科大手术治疗;认知功能障碍者;存在出血倾向者。盲选法分为A 组(n=21)、B 组(n=21)、C 组(n=20)。A 组年龄35~72(48.92±6.59)岁。B 组年龄36~74(48.17±6.93)岁。C 组年龄35~75(47.26±6.79)岁。三组年龄(F=0.312,P=0.736)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A 组:术后不给予预防措施;B 组:在术后24 h 给予LMWHCa,4 100 U 皮下注射,1 次/d,连续治疗5 d;C 组:术后24 h 给予LMWHCa 皮下注射,4 100 U/次,1 次/12 h,连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下肢DVT 发生情况,下肢DVT 诊断标准:超声检查提示下肢静脉内无血流信号,探头加压静脉管腔不能压瘪可确诊下肢DVT。统计患者阴道残端出血及术后盆腔引流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s)用F/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下肢DVT 发生率 三组下肢DVT 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A 组下肢DVT 发生率9.52%(2/21)高于B 组、C 组0%(P<0.05)。

3 讨 论

下肢DVT 发生的病理因素为静脉壁损伤、血液凝固性升高、静脉血液瘀滞[5]。腹腔镜手术需建立气腹,压力约为12~15 mmHg,远高于下腔静脉压,腹内压的升高及特殊的手术体位,均可增加下肢血液回流的阻力,导致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术中应用麻醉药物,致使全身肌肉松弛,对血液压迫作用减弱,血管扩张,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减慢,增加DVT 的发生风险。手术创伤、气腹压力增加,术前、术后禁食、禁水等造成血容量减少,导致血液的凝血性增加;手术可损伤静脉血管壁,诱使血小板在受损处大量聚集、黏附,导致局部血栓的发生[6]。

腹腔镜术后并发DVT 可严重干扰患者术后康复,且可危及患者生命。随着对下肢DVT 研究的深入,发现及时补充液体,纠正禁食、禁饮等引起的血容量减少;术中操作轻柔,减轻对组织器官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下肢受压时间,维持术中、术后水、电解质的平衡对减少下肢DVT 的发生大有裨益。目前临床应用机械物理疗法用于DVT 的预防,该种装置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防止血液瘀滞,减少下肢DVT 的发生,但单纯应用机械性预防的效果一般。LMWHCa 是常用的抗凝药,被用于预防术后下肢DVT的预防。药物通过拮抗凝血因子Xa 的发挥抗凝作用。但关于其应用频次存在争议。本文结果显示术后给予LMWHCa 可减少DVT 的发生,而应用频次对DVT 的发生防治效果无差异,可能与本文纳入样本量较少存在联系。

综上所述,术后应用LWHHCa 可减少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下肢DVT 的发生,但应用频次对下肢DVT 的预防效果无明显影响。

猜你喜欢

血栓下肢静脉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穿静脉血流动力学对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影响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下肢最怕“凉、麻、痛”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