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大学生生涯决策行动

2022-11-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生涯考研选项

陈 姣 汤 燕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0)

职业生涯发展是不可逆的过程,职业选择的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1]。很多学子在进入大学时,都怀揣一个美好而热忱的理想,然而伴随环境及自我主观认知的变化,大部分都未能够坚持并且实现理想。经历4年大学生活,很多学生一直处于无目标、无规划的状态,即使当下有阶段性的小目标,但是由于对自我、对专业、对未来缺乏系统和合理的规划,更没有将小目标的阶段性成果服务于大目标的建设,所以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产生盲目、随从、多次择业等现象。

缓就业、慢就业、懒就业不仅对国家社会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也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提升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及职业生涯决策能力,妥善解决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就业问题尤为重要。

一、生涯决策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补充,是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助推动力,也是实现人职匹配、人岗匹配的高匹配度需求的战略选择。生涯决策又是让学生在通过自我探索和外部探索确定的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一步,因此,做好大学生生涯问题决策的研究,带动更多学生理性决策,是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的工作和任务。

1.近年各高校就业现状

(1)考研热连年升温,近三成学生选择跨专业考研

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90万的高涨之后,2020年考研人数突破340万,而2021年考研人数已一举超过400万人。同时,越来越多的往届毕业生选择坚持考研,从而跃迁到硕士学历赛道。2020年全国就业质量报告中显示,近三成本科毕业生在读研时更换了专业,对热门专业的兴趣爱好和对未来就业前景是毕业生跨专业考研的一个重要动因。

(2)当代大学生价值感缺失

徐凯文博士在《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的演讲中指出,清北近四成的大一学生得了“空心病”,即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95后”“00后”大学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自身存在特殊性,他们处于身心发展而不成熟的阶段。部分学生迈入大学的门槛后就迷失了方向,没有学习动力,甚至不知道自身的存在有何意义,核心原因就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2]。

(3)缓就业、慢就业、懒就业现象蔓延

“缓、慢、懒”就业现象升温,给学生个体、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影响。“缓、慢、懒”就业虽然能够给小部分真正有目标的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增强专业技能,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但结合日常工作当中遇到的实际案例来看,更多表现在消极方面。若让此类现象持续,可能会影响更多的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带来压力和负担,延后、甚至阻碍人生发展。

2.生涯决策的重要性分析

(1)心理层面

非理性的决策会让学生会产生纠结、焦虑、恐慌,甚至“破罐子破摔”等不良情绪,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理性的决策则能够让学生情绪平和,在良好的心境下作做出客观的判断,从而有助于人生重要阶段的顺利过渡。

(2)个人成长层面

生涯决策是高校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现人生目标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步骤。但由于大学生仍处于价值观最终形成及稳定的一个关键阶段,同时因为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经验相对较少,最终也会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3)社会层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直接体现,高校只有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生涯决策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期待,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最终为行业的发展及国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生涯决策的相关概念

1.何为“决策”

决策意味着作出某种选择,而选择背后是澄清自己为想要达到的某个目标而做出的承诺。那么关于人的职业选择和生涯发展的决策被称为生涯决策或职业生涯决策。生涯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通过此过程,决策者组织有关自我和外部环境的相关信息,考虑各类可供选择的生涯前景,做出生涯发展的公开承诺[3]。由此可以看出,生涯决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而不单单是一种结果。

决策具有冒险、取舍、选择、行动、动态等特点。在进行生涯决策时,往往因为信息偏差,导致不能穷尽所有信息后再作决定,因而对生涯决策要有合理认知,即任何决策都是有一定风险的且没有绝对完美的决策。

2.生涯决策的理论依据

盖瑞· 彼得森等人在1991年提出了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IP)。该理论的核心是个体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决策的金字塔模型,底层是知识领域(自我知识+职业知识),中间层是决策技能领域(信息加工技能),最高层是执行加工领域(元认知)。

决策技能领域的CASVE循环可以有助于高校学生学习制定生涯决策的技能,提升认知水平,有效地促进行动。沟通(Communication)最重要的是识别问题的存在,意识到自己需要进行选择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困扰性;分析(Analysis)是要将问题的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起来,了解自我和选择项,考虑各种可能性,最好能够充分体验每种选择带来的不同感受;综合(Synthesis)的关键在于扩展和压缩选项清单,避免遗漏选项,同时也不要被选项弄昏头脑,形成3-5个重要选择;评估(Value)即考虑个人、重要他人和社会等因素,判断每一种选择的代价和收益,利用决策工具对选项进行排序,尝试性地确定第一和第二选择;执行(Execution)即采取行动落实选择。

3.生涯决策的原则与条件

(1)四个原则

生涯决策的原则,即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己所需、择己所利[4]。人生有多种可能,没有哪一个决策是最终的宿命。依照科学的生涯决策理论,关注主观体验,觉察情绪,重视直觉,选择自己所爱的。学习理性分析,在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能做并且需要的。克服完美主义,保持开放的心态,选择当时当下对自己有利的。

(2)前提条件

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只有当人们对自己有了清醒而务实的了解以后,才有可能评估出自己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前景。所以当学生因为选择而举棋不定时,首先要认识自己和外部工作世界,从而找到自己适配的生涯决策。

①自我认知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当中,一般都是从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这四个方面进行。通过自我探索,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愿意做什么?明晰自我评估与职业生涯机会评估的关系。探索兴趣,就是为了在未来的职场上将兴趣与喜欢的职业分类和内容更好地匹配;探索性格,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特质,在未来的择业过程中扬长避短;能力层面,正确认识自己的技能,针对性提升不足之处,增强自我效能感,以便在未来岗位竞聘中能够脱颖而出。

②职业认知

工作世界是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实践平台。而大部分高校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未来就业前景很迷茫,或是工作世界建立在比较理想化的状态。因此探究大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有助于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世界,消除对工作世界的刻板印象,减少试错成本。

大学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一对一往往是按照专业所学的知识在专业对应的行业范围内就业。比如技术性较强、专业分工明确的理学、工学、农学等类别的专业。一对多是指一个专业对应多个职业方向。比如哲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等类别的专业。多对一则是指不同的专业可以发展成为同一个职业方向。

三、大学生生涯决策问题呈现

1.生涯困惑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遇到各种生涯问题,主要分为适应、决策和发展三类,而较为集中且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的生涯决策类问题主要有以下7个:

(1)大一结束是否转专业?

(2)考研还是就业?

(3)考公还是出国?

(4)本专业就业还是跨专业就业?

(5)本专业考研还是跨专业考研?

(6)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就业?

(7)如何在多份offer中选择?

2.决策风格

美国职业生涯专家斯科特(Scott)和布鲁斯(Bruce)在1995年通过研究结果认为,人们在进行决定的时候具有情感偏好或者受制于自身特点,往往有较为一致的决策方式,被称为决策风格。决策风格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理智型、直觉型、依赖型、回避型和自发型[5]。

每个人的决策风格是在后天学习经验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在作生涯决策时,高校就业指导老师一定要向学生澄清,不用纠结自己的决策风格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而是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决策风格,考虑内在的优劣势,外在的机会和威胁,在恰当的情境酌情使用,这样才能成为更有智慧的决策者。

四、生涯视角下学生决策问题应对

学生遇到生涯决策类问题时,首先应该对生涯决策有合理认知,并分析影响生涯决策的因素,选用不同的决策工具对自己的各个选择梳理清楚,让自己的内心想法更加清晰,作出客观理性的选择,从而达到内心平衡。

1.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主要有生涯犹豫、消极情绪、生理提示、不合理信念等影响因素。如“90后”“00后”大学生已成为我国就业人群的主体,他们中大部分从小物质条件优渥,因此对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和未来发展空间有较高的职业期待,对自身权益保障越来越重视,宁愿不就业,也会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说“不”。经常还会有学生难于或者懒于抉择,习惯性将重大决定交给他人,未曾在生涯决策中获得关于成长的真正体验。

(2)外在因素

主要包含时间压力、他人影响、积极或消极的事件、信息不明或信息错误、信息过多、社会因素等。一场疫情,“稳定”成了无上的王,压倒一切多样性,就业形势的倒逼,使得学生和家长的就业心态发生转变,于是考研、考公成了热门选项。在数字化浪潮下,大学生获取职业信息多从网上、手机端获取,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另外,国家政策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很多学生认为热门的职业就是“好工作”。

2.生涯决策工具

(1)决策平衡单

决策平衡单的横纵坐标分别为生涯目标选项和影响决策的重要价值观和考虑因素及权重,然后在相应的表格中给影响决策的重要价值观和考虑因素赋分(赋分范围-5~+5),最后对各项考虑因素进行加权计分后复盘比较。

在使用决策平衡单时,有几个选项就可以写几个选项,然后分别对各选项的优缺点尽可能详细地罗列所有的优缺点,然后按照重要程度给每一条优点或者缺点去赋分,最终作出遵从内心想法的选择。

(2)决策四步法

首先明确时间底线,才能更加合理地分配各步骤的时间安排。明确决策权,决策者要明确在决策过程中谁占主导或决策地位。探究个人观点,遇事不决时,询问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的意见与建议。最后,跨越选项看目标,对于决策者而言,生涯目标选项可能有很多,但一定要明确终极目标是什么,然后再评估哪个选择会让自己离这个目标更近。

(3)“5W”法

“5W”法又称“WHAT归纳法”,即我是谁?我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怎么得到?我最终想要的是什么?这5个问题涵盖了自我探索、目标、定位、计划等因素。决策者通过对自我和外部的分析,可以趋利避害,从而做到从目标梳理到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结语

本立而道生,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在大学阶段,解决了大学生的目标问题就稳住了80%-90%学生的心;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实现了万千学生、家庭、学校的共赢。高校要以帮助学生建立生涯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做好科学的生涯决策,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及就业竞争力、胜任力,最终获取人生幸福。

猜你喜欢

生涯考研选项
我的教书生涯
我的考研故事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跟踪导练(四)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