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课改过程中的实践作用

2022-11-22高洋斌

山西青年 2022年18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师生计算机

高洋斌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进入高校课改议题的必要性

当下,中国社会各阶层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日新月异的新面貌催动了中国社会各个层面需要面对新的重大历史变革课题。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新需求,是新形势下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就中国教育改革的外部因素而言,社会各界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教育行业紧跟时代发展的呼声此起彼伏,整个教育领域面临的变革压力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中国各大院校作为高校课改的排头兵被推到了历史前进的前沿阵地,必须做出相应的回应。

与此同时,中国各大高校课改是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是教育改革成果展现的风向标。社会需要具备高学识、高学历、高内涵的拔尖人才;地方政府需要具有能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深化体制改革的时代新人;师生需要建立高效、互动、创新的教育模式。面对此种紧迫的境地,诸多高校必然要做出重大的教育变革,引进更加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并在高校课改的实情上凸显出变革的成果。

中国各大高校面对校内外诸多关于高校课改的因素,凝聚出一个共识,那就是共同引进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技术走进高校,运用其本身更新速度快、储存容量大、覆盖范围广、紧密程度高、成果产出效果明显的催化作用促进高校课改,以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各项需求,直面社会各阶层对高校教育必须做出变革的新要求。因此,计算机科学技术进入高校,并融入高校发展的各个层面成为当务之急。高校提供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平台,计算机技术改善高校改革的软硬件条件,二者互利共生的关系开始形成。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课改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

中国各大高校本身具有在教育事业改革过程中充当改革先锋的作用。因为高校的毕业生毕业之后,直接与社会中的企事业单位对接工作。因此,中国各大高校在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中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与义务。毕业生在自己所在高校能学习到多少技能、养成了怎样的品质,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中国各大高校作为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的实验机构,承载着教学育人与科技创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但是,中国各大高校在长期的日常教育生产活动中所暴露出来的相关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理应被得到关切,得到妥善解决。

(一)当下,中国各大高校存在时间普遍偏长,导致现有课堂教学理念陈旧,思维古板固化,无法适应信息时代下教学思维的快速转变,甚至一定程度阻滞了高校改课的前行。造成此种境地的原因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一部分教职工年纪偏大,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一部分师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其他人快,抵触对计算机科学技术这种新兴教育资源的引进;当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发生碰撞时,一部分人习惯性地选择简单、舒适的传统教育理念。

(二)目前,中国各大高校普遍面临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学手段单一化、一成不变地讲授法教学模式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课堂创新能力、学生兴趣丧失、缺乏必要的实际动手能力等问题。由此引发师生在课堂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学时互动感不强、主动学习能力差、课后反思基本无感、作业成果产出效益低、知识接受能力弱、实践动手时间少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教育问题。

(三)中国各大高校对校园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建设的投资力度不尽相同。政策制定、资金注入、人力引进、设备购置、基地建设、售后服务等诸多因素都是制约高校课改的主观因素。其中,高校课改的事情谁来牵头做、谁来监督、谁来评定也是客观存在的制约因素。高校课改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重大历史教育事情,需要全社会上下的通力合作,共同适应高校课改的新形势,抓住高校课改的新机遇、完成高校课改的新命题,提交高校课改的新答卷。

(四)高校课改需要有明确的变革方向,在课改过程中需要时刻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解答为什么课改、怎样课改、改课的作用如何凸显等一系列问题。高校课改应该紧紧围绕市场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需求规律来开展相关事宜。以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作为高校课改教育变革目标,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发展需求的教育人才,是高校课改的终极目标。一切的高校课改必须实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促进人文精神发展的目标,否则就是浪费社会教育资源,应该摈弃。

三、师生在高校计算机科学技术课改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课改的直接参与者是广大师生。高校师生在高校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课改中的角色定位是否清晰、参与的比重成分划分,关乎整个高校课改的具体成败。高校课改的发起者是教育行业,整个高校课改的引领过程依赖广大教师的执行,最终成果的凸显靠的是毕业的学生。因此,高校课改成功的前提是对广大师生进行不同于以往的角色定位。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历史经验记录的传承者。在高校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课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托自身已然具备的身份地位、社会经验、教育思维、丰富学识对高校课改的重要参与者——学生进行引导,将他们纳入高校课改的变革体系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大水灌溉式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解决学生在高校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充当一个引导者和辅助者身份,以确保高校课改的顺利实施。

学生,通过后天的学习,将已有的前期记录集于一身,完成承接工作的责任与义务,确保高校课改的可持续性和连续性。学生,作为高校课改的直接参与者之一,是高校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课改取得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及集中展示者。因此,学生在高校课改过程中应该具备主体地位,并且学生应该参与整个高校课改的全过程,确保整个高校课改取得成功。

四、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课改过程中的优势发挥

在当今社会生产活动中,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1]范围可以说是相当的广阔,在各类银行、证券公司、交通系统各单位、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部门、各类计算机专业化公司、广告设计制作公司、汽车营销技术服务、IT行业、企事业单位等普遍涉及,计算机科学技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单以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课改过程中所扮演的地位而言,计算机科学技术对其有着极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地位。

首先,中国各大高校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搜索到当前科技领域最前沿的突破性理论,掌握第一手的资源,对陈旧的教学理论和知识体系进行修正,不断提升师生的知识库容量,并以此兴起了信息技术检索相关的专业,足以表明快速、有效、高质量地获取人们所需的信息愈发重要。

其次,计算机科学技术缩减了师生日常教育生产活动中所耗费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跟进了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简化了各类教育活动的办事流程。尤其是当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保障网络授课的正常开展,不影响教师的授课进度和学生的学业进度,解决了师生因无线下互动学习面临的困境,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力量的逐步认可。

再次,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课堂教学的使用,丰富了教学的手段,激发了师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科学技术进高校,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高校加大了软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及时购置并对计算机应用相关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已成为各大高校接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估的硬性指标,使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最后,计算机科学技术使得高校课改成为可能,一方面计算机科学技术为高校课改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高校课改可以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以往的授课理念、授课方式、互动模式、结课作业、考核手段、答辩规模等,使得课改面貌焕然一新。

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高校课改教育水平的直观指标,计算机科学技术力促高校课改取得的新成绩是展示高校课改成功的标志。高校课改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撑。数据收集、统计、模拟、仿真、校正、运用、推广、反馈、研究、修正、重新投放市场等一系列流程都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大力推广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课改过程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是当务之急。

五、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课改过程中出现的误区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各大高校师生在将计算机科学技术使用于高校课改的过程中要有前瞻性的意识、警惕性的思维、端正性的态度、合法性的政策、正规化的手段、服务性的大局观,避免一味追求取得光鲜亮丽的成绩而引发一系列人为造成的危害,影响和谐社会的发展。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高校课改应该不断地总结出避免出现课改误区的方法。

(一)中国各大高校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高校课改的时候,要有意识提前避免陷入误区的局面,高校课改是以培养高端人才为目标,理应注重课改的内涵建设,不能片面加强形象工程建设,导致金镶其外、败絮其中的现状出现。高校课改必须脚踏实地,踩实避虚,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展开。

(二)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课改需要高校树立超前的信息时代意识;完善现有的体制保障计算机技术的稳步、持续、向前推进;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适当做到财政倾斜,保障资金来源;随时添置计算机设备,引进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建设与高校课改工程相关的实验室,将课改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彼此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只有真正依靠计算机技术支撑的高校课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高校课改培养高端人才的宏伟目标,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三)高校课改事关未来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高校课改要时刻与市场发展的需求相一致,切忌闭门造车。同时,高校课改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人才数量、人才素质等都应紧密贴合市场发展的供求,不能一蹴而就,可以采取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思路方式开展。

六、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课改过程中产生的影响预估

计算机科学技术[2]是一门紧密与时代贴合的实践应用型技术,最早发源于美国,之后遍及世界各国。自从计算机科学技术进入教育行业,其以独特的运作方式极大地改变了教育行业的精神文明风貌。

中国的教育事业历史悠久、先后历经奴隶社会教育时期、以孔孟思想为尊的封建王朝教育时期、宋代周敦颐开创的理学教育时期、中国近代教育时期、中国现当代教育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教育特点,都有其可取之处,都是一次全新的变革。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课改过程中所占比重的逐步增加,新兴的教育理念势必与当下相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发生碰撞、交流、互补、融合、提升;先进的教学设备会逐渐取代以往落后的教学设备,势必增加教育工作者的从业学习压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动力;课改后的教学方式会逐渐淘汰以往以讲授法、讨论法等为主的教学方法;变革后的教育模式会进一步增加校企合作的力度,并加入培养企事业单位所需人才的育人理念;新课改形势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会改变以往毕业生的工作方式,推动社会层面的多方面变革,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课改过程中产生的影响都将在时间的检验下得到的印证,也是教育事业持续向前变革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七、总结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一项人机交互极强的技术,是高校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支撑条件,在众多学科中起到了连接桥梁的推广作用。一方面,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课改中的促进作用是可以预估的;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课改中产生的衍生影响也是需要警惕的。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可预见的未来发展方向中,高校课改虽然只是其中微小的一个环节,但却是基石。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石必须牢固。因此,探析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课改过程中的实践作用具有指导性的意义,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中国各大高校应该在加大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课改中的推广力度时,也要时刻起到监督的作用,以便其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需求。如此,才能近乎完美地达到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课改之后获得的预期成果。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师生计算机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掌声响起,为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喝彩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