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课程改革研究
2022-11-22覃润蓉
覃润蓉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南宁 530031)
引言
BIM技术与土木建筑类课程的融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提高土木建筑类课程的质量。在课程学习中应用BIM技术,当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型人才,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建筑产业持续发展。BIM技术在我国以传统建筑施工技术为主的建筑行业还是新生事物,不仅推动着我国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的转型和升级,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建筑市场需求的BIM技术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高职院校要以BIM技术为核心进行教学改革,把BIM技术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在工程项目实践中能够熟练应用BIM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促进师生共同进步与发展。
一、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
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要兼具综合化、实践性和政策性,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仿真环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实操水平。在确定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时,应当同时兼顾社会需求和人才应用性,以人才需求、培养目标、能力素养和课程体系为确定依据。工程造价核心课程一般包括技术、造价理论、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目前,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精装修工程量计算实训、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控制、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结构与识图。当然,在线课程的建设过程也是有要求的,必须要明确课程的学习主体,因材施教,在此基础上安排课程的内容和设计考核方式。
二、行业现状
对我国而言,建筑产业是支柱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建筑行业总产值逐年上升,从2015年的18.08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4.84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27%;2020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6.4万亿元,同比增长6.28%,占国内生产总值25.88%。预计在建筑业无论是从规模上、效益上还是发展前景方面都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建筑企业则面临着更大的技术风险、资金风险以及管理风险。因此我国《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把BIM作为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和施工类企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必须具备的核心技术之一。而BIM人才的培养重任即需要由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及职业院校来承担,但国内高校及职业院校对于BIM教学改革进行实证分析或实践的成果还有待充实[1]。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其不是简单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而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将设计、建造、管理三合一,是建筑工程领域继建筑CAD技术之后,又一重大计算机辅助技术变革。它通过三维建模的方式,在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利用数字模型的形式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分析及管理,为工程建设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进行协同工作提供模拟数字分析数据平台。由于BIM技术具有信息化、可视化、协同化等特点,可准确控制劳动成本和强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BIM技术的优势
1.辅助处理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尤其是分散性问题。利用BIM技术,可以使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效性得到提高,并实现精细化管理,使信息资源的共享效率得到提升。
2.提升数据准确性
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中应用BIM技术,可以以相关算量软件作为基础,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计算标准进行设置,并合理运用相关运算方式,使工程量的计算效率得到提高。除此之外,通过运用该方法,还可以使运算准确性得到保证。利用BIM技术,可以使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得到提高,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可以结合具体专业对模型共享范围进行调整,因此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
3.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效率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通过建立工程项目的5D模型实时监测,具体涉及时间和成本维度,从而优化资源配置。除此之外,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5D模型对工程施工信息进行了解,对不同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精准核算,从而使工程造价管理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四、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仍参照传统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建设,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实训、重计量轻计价、重片段轻过程的问题,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虽然把BIM技术融入了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等课程内容,但是未能真正与行业发展相结合。
2.课程教学方式单一
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来进行的,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尤其是当下的青年学生,都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所接受信息的方式逐渐多样化、个性化,学生除了课堂的学习之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当下互联网的众多新媒体平台也都推出了相关的专业教学课程,这就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冲击。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对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影响。
3.教学内容和教材落后
随着建筑行业深入发展,国家相继出台新政策和行业规范。但调研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依旧存在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开展教学,选用的教材仍然是以旧的行业规范为基础,教师讲授的工程造价知识点还是以前的内容,导致教材与建筑行业市场的脱节。由于工程造价具有地域性、政策性,在选择教材和工程案例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本地行业区域特点和行业规范的特色教材,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2]。
五、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课程改革
1.创新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构建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总体框架后,教研人员需要从教学模块改革方面出发,优化课程建设。教研人员应将价值共创作为重要前提,积极引入数字孪生理论,实现课程建设的数字化。在工程领域中应用BIM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研人员可以合理应用BIM技术来推进数字化建设,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课程展现的可视化,从而达到促进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针对课时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教研人员应从课程教学进程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来合理分配总学时。不同性质的课程内容分别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合理分配,并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在总学时中的占比相同。
2.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的价值引领,特别是BIM技术不断促进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必须在BIM技术视角下精确定位教学改革目标,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与此同时,构建高效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必须以掌握造价软件或技术为主要路线,以BIM技术为主要教学辅助手段,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工程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造价人才。
3.构建以BIM技术为核心课程体系
教研人员需要在上述课程建设策略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的需求,并且根据当前院校现有的条件,将BIM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在现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教研人员应开展与BIM技术有关的课程,并且删减以往课程中不必要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教研人员应积极应用BIM技术及相关软件来合理划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并且分解造价专业知识点和实际应用要点。另外,教研人员还必须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造价的全过程中,以确保BIM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连续性。
4.加强BIM三维模型的融通
在识图理论课上,为学生安装三维建模软件,为其提供三维模型。三维建模软件可以生成平面图,查看任何位置的剖面图,将其作为基础,反复观察某个位置的平立剖面图,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于工程量、计算价格。通过BIM建模软件,可以实现精准计算,对设计图纸进行翻模,绘制相应的三维模型,利用明细表罗列工程量,完成工程量输出。除了建模软件以外,各个科技公司也有开发相关的计量软件,共同原理是二维图纸翻模,变成三维模型,提取有效的建筑信息,将计价软件作为辅助,实现算量计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5.结合BIM可视化化解识图难题
建筑工程施工图需要以工程计量的最基础的计算依据,熟悉图纸并读懂图纸是进行工程计量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基本的一步。如果未读懂图纸及相关设计说明,是不可能正确计算工程量的。为解决识图难这一问题,可以充分利用BIM计量软件三维可视化这一功能查看建筑构件的三维图像,清晰地显示构件的节点组成,从而解决了学生对复杂构造节点的空间组成的理解。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利用广联达BIM土建计量平台GTJ2021建立模型,在建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查找原因来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解决理解得更加深刻。采用BIM软件进行建模只要模型建立精准,再注意配合调整相关的节点计算设置工程量,就能做到计算精准。
6.引入BIM技术真实项目
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需要以工程造价实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切入点,以BIM技术真实项目为主要实训方式,最大程度上发挥BIM真实项目的显著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职业院校学校应该尽可能将真实的BIM实践项目引入到工程造价专业实训课程,形成针对化、系统化和真实化的实训平台,让学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工作态度和先进技能,熟知工程造价领域的前沿动态。此外,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以全面提升学生群体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为根本出发点,有效掌握BIM技术真实项目的工作任务和职能所在,切实将工程造价课程的作用最大化。与此同时,尽可能降低BIM技术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全程、全方位参与真实项目,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在真实项目的具体变现,将BIM技术真实项目转化为实际成效和具体行为。
7.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
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有利于准确地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从而更加规范地指导实践教学评价。第一,评价指标制定的原则。评价指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其成果资料的完成质量,又要考虑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的过程评价,加强过程评价在评价中的比例。同时要考虑其可操作性和便捷性,既要有具体的可定量的评价,又要避免过于繁杂而不利于实施。同时指标的制定还要考虑评价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第二,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在制定评价指标的总体原则上,为了便于其可操作,可实施应对评价指标及标准进行分类细化,以更好地指导和规范工程估价课程设计的评价。同时为了便于评价,应进一步对每一个指标点制定具体的评分细则。
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方法。调查发现:BIM技术师资力量缺乏是影响BIM人才培养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加强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参加BIM技术相关讲座,或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参加有针对性的BIM技术教师能力培训,使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进行专业的、系统的BIM相关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可与BIM相关企业或者软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校企协同理念目前已初步形成,但合作共赢的有效机制还未完善。例如,建立校企结合实训基地,可先由企业的工作人员承担部分教学工作,同时让本校教师在企业参与工程实践,培养专业教师对于BIM技术的应用能力。
结语
BIM已经成为建筑行业革命性技术,随着相关政策陆续颁布,BIM应用逐渐规范化、标准化,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掌握了BIM技术。当前,工程造价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增加速度较为缓慢。国家对从事与工程造价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了改革,并且取消了各个省份的造价员资格考试,但增加了二级助理造价师的考试。这一政策对工程造价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部分院校在工程造价课程教学中仍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现状,未能真正将BIM技术融入其中,因此,充分利用BIM技术对工程造价课程教学进行实践改革迫在眉睫。